2020-06-10 20:45 |浙江自然資源
在640多年歷史的礬山,明礬採煉史滄桑而壯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命運隨著礬業興衰而沉浮起落。
一去不復返 礦山變棄山
蒼南縣礬山鎮的明礬礦石儲量約佔世界60%,佔中國80%,素有「世界礬都」之稱。以煉礬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礬山鎮,巔峰時工業生產總值佔據整個溫州市的1/3,一度成為溫州市的「工業心臟」。當地村民說:「鎮上有最好的學校、醫院和銀行,周邊鄉鎮最漂亮的姑娘搶著嫁到礬山。」
然而煉礬帶來經濟騰飛的同時,所產生的礬漿、礬煙和礬渣極大地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河水草木傷痕累累,山體植被也變得十分稀疏,當地人都稱呼它們為「禿頭山」。曾在礦區工作的礦工說:「礬煙有腐蝕性,衣服穿了不到一年,輕輕一扯就會破。」
礬山鎮福德灣村轉型整治前
2014年國家明文限制明礬作為部分食品加工添加劑,加上新型替代材料的上市,明礬產品的銷售市場不斷萎縮,礬礦發展難以為繼。2017年,礬山煉礬工業開始停止採礦生產。煉礬工業曾是礬山鎮的主要經濟支撐,煉礬工業風光不再,礬山何去何從?
礬山的答案是踐行「兩山」理念,保護、開發和利用數百年的工業遺存,探索一條以旅遊為主導的綠色經濟之路。
放眼千山綠 礦山變綠山
為改善生態環境,礬山鎮對當地小礬廠和煉礬點採取了包括強制爆破在內的集中整治行動,拆除小礬窯、熔化爐以及廠房一百多座,填埋結晶池和清理風化池六萬多立方米。投入大量資金建起環保車間、礬煙管道、礬渣堆放場,對「三廢」進行整治。投入資金450萬元治理礬礦雞籠山礦區牛皮灘南側塌陷地帶,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實施復綠及土地復墾工程,平整土地,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治理,多次開展飛機播種造林。2017年起,礬山再投資1300多萬元推進「萬畝珍貴樹種造林工程」,引種赤皮青岡、楠木、楓香樹等近10種珍貴樹種,並根據土質分區域種植,確保樹苗存活率在95%以上。按照三年植綠1萬畝的目標,2020年植樹節前夕,最後1000畝珍貴樹苗被村民們一株株栽下。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廢棄礦山地質和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的開展為礬山鎮重現了青山、綠水、藍天,原來渾濁的溪水重新變得清澈,溪水裡魚群遊曳。站在曾經寸草不生、礦渣堆積的山坡上,滿眼望去一片綠意。
整治後的礬山滿眼一片綠意
一步一風景 礦山變景山
生態環境改善了,產業如何轉型發展?
近年來,礬山鎮秉承「文化立鎮、旅遊興鎮」的發展理念,依託640多年的礬礦工業遺產,以「工業風、礦山情」為主題,積極修復建設了一批礬礦工業旅遊項目。
福德灣村啟動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開發工程,通過搶救維修煅燒爐等因災損毀的建築物,修繕加固風化池、堆料場等礦產遺產,對石宮、老街沿線等核心區典型建築進行文物修復保護。實施福德灣古民居修繕工程,對村內的193間古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傾力打造「非遺傳承一條街」項目,建立起以福德灣為核心的近現代工業遺產與鄉土建築相結合的旅遊景觀,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光。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礬山福德灣礦工村
每當夜幕降臨,「印象礬都」大型燈光秀項目開始震撼上演。該項目是2020年新建成的特色旅遊項目,通過融合大型燈光演繹、互動、炫秀等元素,展現特色工業遺址小鎮文脈,並以入口山體、煅燒爐、礬山鎮古建、福德灣景區、新建廣場、礬山溪岸線、礦井遺址、農田為載體,形成集礬山水影、世界礬都、福德攬勝、福德遺蹟、廣場迎賓、礬山溪影、礬井幻境、農業生態為一體的「夜間八景」。培育月光經濟產業,點亮「不夜礬山」。
「印象礬都」大型燈光秀項目
續寫新篇章 礦山變金山
一如當初先祖發現礦藏,世世代代子孫留下生爐煉礬的動人故事。如今的礬山,又在百年工業遺址中打開新的發展空間,續寫「世界礬都」的傳奇故事。
2020年4月13日,作為礬山鎮礬礦工業文化遺產的核心,礬礦從溫州市工業與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建制劃轉給蒼南縣政府,由蒼南縣政府進行統一管理和優化調整。這意味著蒼南將更好地發揮屬地政府在資源統籌調配上的優勢,加強對礬礦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合理開發礬礦遺址最核心、最有特色、最具競爭力的礦硐資源,打通礬山「兩山」轉化通道,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
礬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林開新表示,礬山鎮將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統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文化遺產保護、旅遊產業開發等工作,深入開發豐富的礦硐資源,還原廠區舊景特色風貌,同時進一步打造集「工業風」「礦山情」「文藝範」為一體的夜間旅遊景點,以此帶動地方餐飲、住宿等產業發展,將旅遊經濟轉化為實體經濟。
眼下的礬山,將發揮礬礦遺址「大保護」、重點項目「大建設」、重點資源「大招商」等多重效應,為當地綠水青山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插上騰飛之翼,重振「礬」華之夢。
·END·
浙江自然資源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官方微信
長按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
15917931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