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運動警惕「運動性胃腸症候群」

2020-12-19 骨事匯

2020年進入最後的三個月,受疫情影響,多數運動愛好者只能被動變為「宅男、宅女」。隨著我國疫情的被控制,大家開始逐漸恢復正常的戶外活動。劇烈的戶外活動可能會出現噁心 、嘔吐、反胃、燒心、腹瀉、便意、便血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怎麼辦?不要急,今天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運動性胃腸症候群。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是指由運動引起的胃腸系統功能紊亂的一種病症 。大量研究表明,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發病範圍廣 、頻率高 ,已成為影響運動員正常訓練和比賽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特徵

1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根據引發部位的不同, 可分為上胃腸道症候群和下胃腸道症候群兩種類型 。上胃腸道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噁心 、嘔吐、反胃、燒心等;下胃腸道症候群主要表現為腹瀉、便意、便血等症狀。

2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普遍發生於運動訓練過程中,尤其是力竭性耐力運動項目 。一項國外研究結果顯示 : 自行車運動員中有67%的人在運動中出現了胃腸症候群,且多數表現為上胃腸道症候群;長跑運動員有76%的出現胃腸症候群 , 主要是下胃腸道症候群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發病率與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也有一定的關係。

3

女子運動員患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概率比男子要高 ,這種性別差異可能是由於男女之間不同的生理特點 ,如激素分泌、月經周期等因素決定的 。

4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發生與運動前的飲食也有一定的關係, 如食物的性質、體積、進食的時間以及運動飲料的補充等 。這些都是引起運動性胃腸症候群不容忽視的因素 。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發病機制

國內運動醫學界關於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發病機制的報導很少, 國外文獻大多數也僅限於推測和假說。歸集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 :

胃腸道血流量的改變,這是最為常見的理論之一 。胃腸道機械性振動 。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功能的變化。胃腸道菌群區繫結構的改變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預防與治療

預 防

及時治療各種原發性疾病,注意體檢。遵守訓練原則,循序漸進,合理飲食。治 療

當運動中出現噁心、腹痛時適當減慢速度,調整呼吸。休息24小時症狀無緩解需及時就醫,明確原因。低強度的運動對胃腸道的保護作用

近年來有人報導, 長期的相對低強度的運動會對人體的胃腸道起到保護性作用。研究發現 , 經常從事小強度運動的人不僅患胃腸疾病的可能性較一般人小, 而且還可以使結腸癌的患病率降低 50% 左右, 並且認為這種影響不依賴於飲食等因素。他們分析其作用機理是 , 適量的體育活動減少了食物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 同時也限制了結腸黏膜與一些致癌物質的結合。

其實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是運動引起的人體各個機能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並非某種單一因素的作用結果。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不容忽視,德爾康尼骨科醫院全科治療運動型胃腸症候群經驗豐富,療效一流。

相關焦點

  • 氫氣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研究進展【2020年綜述】
    耿雪,李志慧,譚銳,劉赫男,高大文,鞏文靜,張林,張成崗.氫分子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的機制與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誌,2019,38(11):1001-1005. 摘要:運動性氧化應激與運動疲勞、運動損傷等密切相關。
  • 劇烈運動後如何飲水?
    劇烈運動之後,會使身體出汗量增多,口乾舌燥,感到格外口渴,有的人為圖一時痛快,在運動後大量飲水,想要迅速緩解口渴,殊不知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健康的,而且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運動後大量飲水的危害;運動後馬上飲水,會導致體內體液稀釋,血容量突然增加,使心臟的負擔加重。大量喝水除了會增加血壓,也會增加眼壓,尤其運動後大量喝水,更容易使眼壓升高,視神經受壓迫,導致青光眼的發生。
  • 冬季緣何與胃腸病結下「不解之緣」?醫生這麼解釋
    進入冬季,人們突然發現腸胃總是「鬧脾氣」,為何胃腸病與冬季結下「不解之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該如何預防冬季多發的腸胃疾病。冬季腸胃疾病因何高發?冬季,早晚溫差較大,且冷空氣活動頻繁。由於氣溫驟然下降,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的分泌會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隨之降低,因此,人的腸胃系統很容易出現功能失調的狀況。特別是由於天氣轉冷,很多人喜歡吃火鍋,但切忌不要過多食用。因為如果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會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出血。
  • 傷心到極致真的會「心碎」,武漢女子傷心過度得了「心碎症候群」
    最近武漢一女士因父親去世的噩耗,傷心過度心痛到無法忍受,醫生診斷為「心碎症候群」。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江蘇的一女士在痛失愛人三日以後,心口突然感到劇烈的疼痛,幾乎不能呼吸!最終診斷為「心碎症候群」。最終妻子被醫生確認是因「心碎症候群」去世的。什麼是心碎症候群?最早,心碎症候群是在1990年被日本科學家發現並命名的。"心碎症候群"是指人因經歷重大外部事件打擊,在產生極度哀傷或憤怒的心理時,所引發的胸痛、憋氣、呼吸短促等類似心臟病的症狀。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新聞:原本有望參加選秀進入NBA的新秀伊賽亞-奧斯汀被診斷出馬凡氏症候群,再也無法參與激烈比賽,籃球生涯徹底終結。那麼什麼是馬凡症候群呢?為什麼馬凡症候群奪去了他的籃球生涯?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天才病」——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又稱為馬方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 明星公司員工猝死健身房外,正確運動可能並非你想像!
    「運動性猝死」是指與運動有關的猝死的簡稱,通常指運動員或體育鍛鍊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出現的意外死亡。運動性猝死與運動項目強度、持續時間以及肌肉收縮形式等都有關。在我國,發生運動性猝死事件最多的運動項目是長跑。長跑作為最流行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最多。 如今,體育運動與休閒運動的參與率越來越高,如何避免運動性猝死發生?1. 運動前排查風險。
  • 頻繁放屁,大便不成形,是胃腸「生病」?醫生:或跟3個原因相關
    便秘和腹瀉看似是相反的問題,絕大部分都和胃腸功能紊亂相關,所以如果經常頻繁放屁,或者大便不成形,一定要注意調理自己的消化系統。頻繁放屁,大便不成形,是胃腸「生病」?2、胃腸機能下降經常暴飲暴食很容易給胃腸帶來負擔,尤其是中老年人,由於身體的臟器都在衰退,一旦吃入過量的食物,胃腸來不及消化會影響胃腸的功能,腹腔內的壓力會隨之上升,從而出現放屁、腹脹的情況,大量的食物進入胃腸也會影響胃腸的蠕動,便秘、腹瀉也就隨之而來。
  • 胃腸功能紊亂能引起抑鬱焦慮症嗎?有什麼樣的症狀?看專家的理解
    但是,一般情況下胃腸功能的紊亂可能並不會引起焦慮抑鬱症,但是胃腸功能紊亂往往都是焦慮抑鬱症導致的胃腸功能改變,屬於功能性疾病的一種。但是,由於叫法真的太多了,讓很多的患者和家屬都蒙了,一個醫生一個叫法,患者都不知自己得了多少病,更加的焦慮。
  • 孩子突然不說話,要警惕獲得性癲癇性失語:L-K症候群
    症狀: Landau-Kleffner症候群(LKS)是一種罕見的癲癇。癲癇的發作形式包括部分運動性發作、複雜部分發作、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或不典型失神發作。清醒和睡眠是均有發作。發作的頻率不等。70%的患兒有精神行為異常,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抑鬱、暴躁、智力減退、易激動和破壞性行為,有些患兒可表現為孤獨症。
  • 這樣夜跑,才能遠離運動性猝死
    歷史上第一位大家熟知的運動性猝死者是雅典戰士菲迪皮茨,他為了傳遞勝利的喜訊一口氣從馬拉松海邊跑回雅典,隨後力竭而死,這也是馬拉松運動的由來。據統計,美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00例運動性猝死,發生率為萬分之0.04。我國對於運動性猝死雖無統計,但每年在各種媒體上都會見到對運動性猝死事例的報導,令人扼腕。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會誘發運動性猝死呢?
  • 怎麼避免梅傑症候群會被誤診的可能性?
    當梅傑症候群被正確診斷得時候,病人可以得到正確有效的治療顯而是非常幸運的,然而未能診斷出梅傑症候群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醫學錯誤,它會導致受害者的餘生遭受情感、精神和經濟上的痛苦。受害者家屬也會受到情緒身心影響。
  • 或患有「彼得潘症候群」
    或患有「彼得潘症候群」 2018年05月03日 15:53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二十多歲自稱「寶寶」?
  • 警惕兒童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以不自主的、反覆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抽動和(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症候群;包括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te症候群)。
  • 哈佛研究:僅劇烈運動12分鐘,心臟變好還延壽,再沒理由犯懶了
    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註定了人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處於不必運動的狀態:出門坐汽車,回家沙發躺,單位圈椅靠……大家都知道運動有好處,不運動帶來危害,可一方面,工作生活忙碌沒時間,另一方面已經懶得動彈,所以在運動這件事上,能拖則拖。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馬凡症候群,患病率低於萬分之一
    據瀟湘晨報11月14日消息,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女生來例假時能進行健身運動?當然可以,但不建議劇烈運動
    導語:作為女人,我們都知道在生理期時應該好好保護自己,儘量不要做劇烈的運動。接下來小編要說的是,我們女生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動,是可以繼續運動。不要以為生理期我們不能運動,只要在身體狀況舒適前提下,是可以快樂健身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在生理期期間正常健身運動。
  • 讓人手不由己的「外星人手症候群」,可能悄悄掐住自己的喉嚨
    從這些觀察中,戈爾茨坦發展了「運動性失用症」的學說,討論了自主行為的產生,並提出了時空認知、意志以及其他高級認知過程的大腦結構基礎。雖然戈爾茨坦醫生是第一個正式記錄這種現象的人,但他的病人並不是第一個患這種罕見而驚人的疾病的人,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了解一下「小胖威利症候群」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文/圖 通訊員 萬道靜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飯、長得胖乎乎的,然而,如果孩子出現貪吃或者強迫性進食,導致體重增長過快甚至肥胖,就要警惕一種罕見疾病——小胖威利症候群。
  • 警惕兒童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以不自主的、反覆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抽動和(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症候群;包括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te症候群)。
  • 患上腸易激症候群?低發漫飲食了解一下
    01容易「激動」的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IBS)這種經常可能出現的症狀,其實是腸易激症候群的典型表現。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腦—腸互動異常的疾病,簡而言之,就是大腦對腹脹、腹痛作了過度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