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不說話,要警惕獲得性癲癇性失語:L-K症候群

2020-12-14 騰訊網

症狀:

Landau-Kleffner症候群(LKS)是一種罕見的癲癇。

LKS通常在2至8歲的孩子開始發病。最常見的發病年齡為5至7歲。

在原本發育正常的孩子中,通常可以看到緩慢或突然喪失理解言語或熟悉聲音的能力。

LKS還會影響患兒識別聲音的能力。患兒似乎因為不懂口語而失聰,但聽力的測試是正常的。

患兒注意力缺陷,多動、焦慮和具有攻擊性。

80%的患兒合併有癲癇發作。一半的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而另一半以失語為首發症狀。癲癇的發作形式包括部分運動性發作、複雜部分發作、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或不典型失神發作。清醒和睡眠是均有發作。發作的頻率不等。70%的患兒有精神行為異常,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抑鬱、暴躁、智力減退、易激動和破壞性行為,有些患兒可表現為孤獨症。

原因:

LKS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數患兒沒有明確的家族史。大多數病例無器質性病變。

腦電圖特點:

腦電圖的改變是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發作間期清醒腦電圖背景活動多正常,異常腦電活動可見於單側或雙側顳區單個或成簇的棘波、尖波或1.5~2.5Hz的棘慢波綜合。睡眠中連續出現的棘慢波綜合為其特徵性改變。

治療:

藥物。

預後:

本病癲癇發作的預後良好。無論發病早晚,癲癇發作一般均能在青春期前後終止。腦電圖異常也多在成人期前自行緩解。但語言能力的恢復並不樂觀。起病年齡越小,有效治療開始得越晚,語言功能就越難恢復。

相關焦點

  • 專家:並非適用每個癲癇孩子
    樂樂2歲半了,走路還跌跌撞撞平衡不了,說話不流利,智力發育也不太好,教什麼也不會。,引起了一種叫嬰兒痙攣症的癲癇性腦病。 這種病是一種難治性癲癇,肖能醫師首先用了兩種抗癲癇藥來控制孩子的症狀。 二個月過去了,效果還是不太理想,爺爺特別著急,又再次來到了醫院。
  • 嬰兒丟失基因患「天使症候群」 不會說話天天笑
    病因竟是丟失母親遺傳基因  「孩子來就診的時候,我們一看就不對頭。」軍區總院遺傳室主任崔英霞描述說,紅臉頰,平枕,腦電圖異常,智力低下。  隨後,專家用核型分析技術,螢光原位雜交技術,晶片技術進行詳細分析,發現天天基因15q11—13區域有一段缺失,確診為天使症候群。
  • 孩子突然暈倒,這些方面要注意了! |暈厥|癲癇|低血糖|低血壓|心源...
    通常它具有起病急、持續時間短、能夠自行恢復,並且不留後遺症的特點,也是兒科常見的急診之一。它與其他非腦血流下降引起的意識喪失,如癲癇、低血糖或心因性假性暈厥不同。流行病學資料統計:暈厥的首要病因為自主神經性介導性暈厥,約佔所有病因的60%至80%,包括血管迷走性暈厥、體位性心動過速症候群,直立性高血壓、直立性低血壓、境遇性暈厥、頸動脈竇敏感症候群等,其預後多良好,但往往具有反覆發作的特點。
  • 【科普】突然月經不規律、體重瘋漲?可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
    【科普】突然月經不規律、體重瘋漲?可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生活中,有些女性突然出現月經不規律,甚至大半年都不來月經,體重近幾年也瘋狂猛漲;一去醫院查,是個多囊卵巢症候群?!不少女性會疑問~「這是個什麼病?」
  • 鄭大二附院:音樂助失語症患者「重新說話」
    五個月前,30歲的王女士(化名)突發左側大面積腦梗,之後就完全說不出話來,認知能力降低,生活無法自理。經過全面檢查和綜合評估,鄭大二附院神經內科醫生確診她患的是腦梗引起的完全性失語症。王女士開始在鄭大二附院接受康復治療,與很多醫院的針灸、器械訓練不同,醫生為她制定的康復治療是音樂。
  • 金華一個男嬰患上罕見天使症候群 不會說話只會笑
    看起來,他和別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然而,樂樂至今不會爬、不會站,更不會走路說話,只會笑。他的這種病叫「天使症候群」。名字聽著很美,但醫生說,患者無論腦部及身體發育均遲緩,需要定時服藥抑制病情。樂樂為什麼會得這種病?懷孕時媽媽又該如何檢查或者避免?昨天,本報進行了採訪。
  • 這梗表示失語,不會說話
    這梗表示失語,不會說話時間:2020-06-20 16:34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阿巴阿巴阿巴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失語,不會說話 是啞巴和嬰兒發出的聲音,表示失語,不會說話,呆呆的智障。經常會有人發這張很痴呆的表情包。 最近阿巴阿巴阿巴又因為一張看起來非常痴呆的表情包開始傳播。
  • 孩子不會說話,就真的不能溝通了嗎?
    那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AAC都有哪些分類呢?:根據需要,用溝通符號和視覺支持來編輯故事;第四步:給孩子讀故事(重複多次)。溝通平板一般包含主題、快捷短語、鍵盤、詞彙表、核心詞及行為支持幾大項目,用以支持孩子溝通、學習和積極行為。
  • 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失語症的分型 失語症總共分為8類,分別是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傳導命名性失語、完全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以及經皮質混合性失語。患者能理解他的意思,言語器官的活動並無障礙,說話語量少,每分鐘講話次數少於50個字,找詞困難,呈現「電報式語言」。
  • 13歲孩子命懸一線,這些症狀要警惕
    一路上,醫護團隊不敢有絲毫懈怠:鎮靜鎮痛藥物應用,血壓監測,靜脈藥物使用……他們目不轉睛盯著各種儀器、設備和連通孩子生命的「管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調整儀器參數。>當患者的肺功能嚴重受損,對常規治療無效時,ECMO可以承擔氣體交換任務,使肺處於休息狀態,為患者的康復獲得寶貴時間。
  • 孩子異常貪吃可能是種罕見病?了解一下「小胖威利症候群」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文/圖 通訊員 萬道靜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飯、長得胖乎乎的,然而,如果孩子出現貪吃或者強迫性進食,導致體重增長過快甚至肥胖,就要警惕一種罕見疾病——小胖威利症候群。
  • 你家孩子說話也要「翻譯」?當心是構音障礙惹的禍
    在各類音節中,舌尖後音(zh、ch、sh)和舌根音(k、g)的出錯率最高,也是語言矯正中最常見的錯誤類型。對於構音障礙,很多家長並不是特別重視,他們習慣把各類構音障礙統稱為大舌頭,並以此代指所有說話不清楚的毛病。在普通人心中,「大舌頭」三個字好像可以囊括各種發音問題,即使一些人只是因為激動、緊張造成暫時的口腔肌肉痙攣也被如此評論。
  • 《無聲告白》背後的失語
    失語一  所選擇的時間背景沒有獨特性  小說《無聲告白》圍繞一個華裔混血家庭的故事展開。美國歷史教授、華人移民第二代詹姆斯和白人妻子瑪德琳結婚,生下三個孩子,內斯、莉迪亞和漢娜,作為社區裡唯一的混血家庭,他們身處周圍人的排擠與不信任中。直到莉迪亞的意外死亡,才揭開了這個家庭的傷痛。
  • 淡豹:​傳統知識分子失語,不代表知識和學者失語
    01「傳統知識分子失語,不代表知識失語,也不代表學者失語。」鳳凰網文化:2011年您去了芝加哥大學讀博,什麼契機讓您從學術領域走向媒體,開始對公眾進行知識傳播?淡豹: 我覺得主要區別是知識生產者和知識的傳播者的區別,而不在於面向學院之內還是面向公共。尤其是,社會科學的本質是公共性學術生產,不是私人的。雖然在學術之內產生,但一定是跟某個公共問題有關。
  • 名稱故事 心碎症候群
    - 心碎症候群 - 心碎症候群,又稱「Takotsubo心肌病」,病如其名,就是指當人遭受巨大壓力或情感刺激時,引起胸悶氣短等症狀的一種應激性心肌病。 名字中的「takotsubo」來自日語單詞,指捕捉章魚的簍型工具。
  • 孩子說話晚,還能好好說話嗎?可以家長要先改變
    這個世界上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孩子從嬰兒到成年人的成長曆程了吧,最讓人難過的事兒大概就是孩子站在爸爸媽媽面前,卻說不出「我愛你,我愛我們的家。」一句我愛你,是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可是對於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想要說出來,何其困難。
  • 劇烈運動警惕「運動性胃腸症候群」
    不要急,今天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運動性胃腸症候群。運動性胃腸症候群是指由運動引起的胃腸系統功能紊亂的一種病症 。大量研究表明, 運動性胃腸症候群的發病範圍廣 、頻率高 ,已成為影響運動員正常訓練和比賽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
  • 寶寶鼻音重說話像低音炮,原因和解決辦法在這裡
    有位媽媽分享說,孩子說話鼻音重,聽起來就像是感冒鼻塞不通氣一樣,說話自帶一個小音箱一樣,在空曠的房子裡說話,鼻音的迴響特別突出,小夥伴都笑話他說話「天雷滾滾」。這是怎麼回事呢?父母想幫孩子改正發音,卻不知道如何做起,真是愁人吶。
  • 【科普工作委員會】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失語症的不同分型吧!失語症的分型 失語症總共分為8類,分別是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傳導命名性失語,完全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以及經皮質混合性失語。運動性失語病變部位:額下回後部臨床症狀:患者以口語表達障礙最為突出,為典型的非流利型口語。患者能理解他的意思,言語器官的活動並無障礙,說話語量少,每分鐘講話次數少於50個字,找詞困難,呈現「電報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