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比翼齊飛——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文化科技發展...

202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26日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近日,「中國聲谷」的規劃方案在安徽省合肥市亮相,聚焦智能語音產業,重點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要釋放文化創意的想像力,又要激發科技創新的支撐力。預計到2020年,「中國聲谷」企業營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40%。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與科技發展深度融合,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產生「化學反應」,不僅帶來文化領域的新變化,更為社會經濟注入新動能;不僅帶來觀念的碰撞和激蕩,更為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方案和路徑。

觀眾在兩岸文化科技創意展了解小型機器人。新華社

  實現文化建設的轉型升級

  黑頭紅身的「唱吧話筒」,使 KTV掌心化、隨心化。其外觀設計寓意「每位歌者有了話筒的守護,都可以成為心中的王者」;內核技術則採用智能音頻處理晶片和雙重降噪功能,大大提升了音樂品質,更加專業化、便捷化、時尚化地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助力傳統音樂產業和KTV產業的升級。

  兼具文化創意「面子」和科技創新「裡子」的,何止一把小小的「唱吧話筒」?近5年來,藝術品檢測、博物館展陳、舞美設計、電影裝備、印刷出版等文化行業也紛紛插上科技的翅膀,借科技創新「蛻變」,實現產業升級。

  傳統出版業領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實施一批轉型升級項目,技術支持服務、內容資源管理、數據共享、知識服務等平臺建設加快,出版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文化共享工程結合傳統圖書館服務與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網絡覆蓋城鄉,還直達偏遠村鎮,改善了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均衡狀況。

  從服務形式的創新到內容建設的創新,從傳播手段的創新到管理機制的創新,科學技術推動文化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外設計師在杭州「From餘杭設計概念店」合影。新華社

  放大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的裂變效應

  9月17日,騰訊影業一口氣發布了43部片單,涵蓋了電影、電視劇、網劇等全版權聯動的泛娛樂項目,《上海堡壘》《藏地密碼》《西行紀》等知名IP榜上有名。騰訊影業的「大手筆」來自「不孤立地做影視,要做開放的內容平臺」的新理念;騰訊影業的「底氣」來自於「不做傳統的影視公司,而要基於泛娛樂文化生態」的戰略布局。

  騰訊影業向中國的「迪士尼」邁進,正趕上網際網路平臺催生文化企業「巨無霸」的新機遇和好時代,進一步提高了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快速發展,為文化產業發展集聚新動能。

國企「創客」祝文姬率團隊開創了全球電動汽車無線供電新時代。新華社

  2016被稱為「直播元年」。新的直播剛一亮相,產業邊界就不斷拓展,從娛樂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僅短短一年,直播業產值已突破500億元,超過電影票房,放大了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的裂變效應。

  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一組數據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網絡文學業的「新版圖」。2016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數超過3億,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推出作品1454.8萬種,市場規模達90億元。隨著付費閱讀用戶的培育、對原創作品IP的深度開發和多重利用,未來十年,網絡文學還將處於黃金髮展期,將創造出更大的精神和物質價值。

  以網絡文學為原點,向電視劇、遊戲、動漫等產業鏈延伸,引爆了創意和故事的價值。2016年,以「網際網路+」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網際網路科技豐富了文化消費的渠道,改變了文化產業的生產方式、擴容了文化市場,讓「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快速有力地傳播。

 

銷售人員展示浙江絲綢企業與法國企業共同研發的鳳凰主題絲巾。新華社

  迎接融合發展的新浪潮

  傳統織錦工藝只能表現20多種顏色,運用數位技術的織錦則可以表現近千種顏色。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絲綢織錦文化創意與工藝創新及示範推廣」,除了工藝技術革新,還力圖搭建一個現代織錦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平臺,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內容和視覺設計,豐富產品題材和文化內涵。這項飽含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的技術,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研發了旅遊紀念品、織錦唐卡、藝術衍生品、服飾旗袍、家居裝飾用品5個類別的系列產品200餘種,初步形成了具備年產織錦工藝品10萬件能力的數位化生產線,使傳統工藝在新時代實現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兩翼齊飛」。

  科技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科技創新優化產品使用功能,文化創意提升產品附加值;科技創新滿足器物需求,文化創意則直達內心、打動情感,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科技創新要好,文化創意要美。

  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好似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又是跨行業、跨領域產品創新的兩大動力,猶如一體兩翼,跨界騰飛。3D、VR、AR、MR等虛擬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名詞,將改變未來的生產生活,形成想像力經濟,隨著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只要想得到、做得到,就能構建新的產品和服務、促進產業交流和升級。

  文化科技融合的力量不可小覷。國務院2016年12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第一次將「數字創意產業」列為要重點培育的5個產值規模達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將在「文化科技融合」這一基本戰略思想的主導下,打造基於數位技術的全產業鏈公共服務系統,通過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數讀這五年

  近年來,以「網際網路+」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發展迅猛,2015年實現增加值2858億元,比2013年增加1055億元,年均增速為25.9%。2016年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以「網際網路+」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5752億元,增長30.3%。(記者 張玉玲)

相關焦點

  • 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創意產業發展春風得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政策、經濟、社會、科技等條件的支持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在文化與科技等行業融合趨勢凸顯、文化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升級、文化消費模式和需求發生變化的新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全民消費文化意識的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營收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新的增長點、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增長極。
  • 文化科技融合新起點——2020浙江省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年度發展...
    在2020文化創意產業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和技術的深入融合正推動文創產業發生深刻變革,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漸轉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論壇聚焦於此、切入未來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的融合創新路徑,並搭建一批跨界融合產業服務平臺,從而實現文化經濟化高效賦能,進一步增加文化創意和設計產業的溢出效應。
  • 【老科技工作者④】紀龍邦:讓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比翼齊飛
    【老科技工作者④】紀龍邦:讓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比翼齊飛 2020-10-2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市力爭2025年實現智能科技與文化創意產業深度融合
    發展格局面臨重大調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製造等高新技術廣泛滲透到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的各個層面和環節,加速了文化生產方式變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文化領域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產業價值鏈體系逐漸重塑,智能文化創意產業面臨新挑戰新要求。
  • 天津高新區智慧山「科技+文化」加速融合發展
    新華網天津10月21日電(記者王寧)金秋的津城天氣轉涼,位於天津濱海高新區的智慧山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裡,戶外夜市日漸降溫,室內文藝活動隨之增多,文化創意氛圍絲毫不減,「科技+文化」正在成為這座園區的標籤。  在「智慧山·琉璃劇場」的節目預告單上,十餘場戲劇、音樂劇、探索劇已經從10月下旬排到了12月底。
  •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激活文化旅遊消費
    6月2日上午,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塗碧波帶隊考察調研了我市文化創意產業,分別對數字文化類、網絡科技類、數字動漫類、文化旅遊類、藝術培訓類的5家文化企業進行了現場考察。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武陵區政府、柳葉湖旅遊度假區及市經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參加。
  • 「十三五」以來西藏科技事業發展:創新大潮湧 碩果惠民生
    44.3%、54.5%……一項項技術難題得到突破,一件件技術成果惠及民生,「十三五」以來,我區科技事業緊扣創新型西藏建設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建平臺、攻專項、促轉化、廣普及」的科技工作要求,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效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 深圳為建設國際創新創意先鋒城市先行示範——深圳推進文化產業高...
    同時,深圳十分注重引導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培育與推動全市骨幹文化企業發展,骨幹文化企業總體規模實力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勇於先行示範 ,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圳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下一步深圳將圍繞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創新創意先鋒城市的目標,大膽先行示範,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設計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戰略和文化政策形成了三個重要的變化趨勢:一是文化建設在國家戰略體系中的地位發生變化,實現了從「邊緣」到「中心」的轉變;二是文化戰略和文化政策的目標對象和範圍發生變化,實現了從「小文化」到「大文化」的轉變、從文化系統內部結構調整到「文化+」「五位一體」全面建設的轉變;三是文化行業的性質定位發生變化,實現了從單純思想和文化資源、輔助性社會資本建設到國家資本和核心戰略資源建設的轉變
  • 2019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及趨勢分析
    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全民文化意識的提升,大眾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於娛樂休閒活動的追求也隨之上升,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政策、經濟、社會、科技共同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創產業發展態勢向好2017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4722億元,佔GDP比重4.2%,繼續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文化產業總體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 《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0)》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10月23日,在2020年第三屆文化和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發布了《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0)》,並對此進行了解讀。
  • 2020文化科技融交會落幕
    激發城市創新潛能,為文化科技融合注入「南京力量」南京通過舉辦文化科技融交會,為全國文化科技融合打造了展會平臺,並將展會品牌與城市品牌相結合,助力江蘇建設文化強省和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為全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文化消費發展繁榮,交出了一份南京答卷。
  • 文化科技周昨日開啟
    昨日,2020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以下簡稱「文化科技周」)在深圳文化創意園開啟。 活動由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組委會主辦,中傳華夏國際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深圳文化創意園承辦。
  • 文化創意產業內涵及國內外發展現狀
    英國也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政府的高度重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發展規模巨大,有效地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近幾年來,英國的軟體行業及廣告電視行業得到迅速發展,間接帶動了文化創意產業規模的發展壯大。日本最典型的文化創意產業為動漫產業。
  • 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分布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文化創意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的聚集區,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園區化、規模化的表現形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創意設計、產業孵化、研發創新為核心,吸引相關文科創企業在區域內集聚,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創新、創意研發、人才培訓、展覽交易、文化交流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性的多元化社區,為文化創意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服務。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遍訪西柏坡、井岡山、沂蒙山、古田、延安、遵義等革命聖地,這次又來到了「半條被子」的發源地郴州汝城。正如11年前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所說,」這些革命傳統資源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文化+金融」高質量融合發展,福田加速打造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新...
    樣本股匯聚了如騰訊控股、分眾傳媒、芒果超媒、宋城演藝等一批產業龍頭上市公司,文化創意屬性鮮明,行業代表性強。  股票指數是資本市場的晴雨表,是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國證香蜜湖文化創意指數」將作為我國文創產業發展的「指示器」,實現三大功能:一是金融助力,厚植文化產業發展土壤,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共譜文化創意產業藍圖,創造良好的文化產業投融資環境,拓寬企業發展之路。
  • 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之翼——寫在韶關高新區科技產業...
    韶關高新區電子信息、新材料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將打造成電子信息產業創新創業基地,為入孵企業提供場所;科技綜合服務中心揭牌,將集聚科技金融、商業酒店等創新創業配套設施,與生物醫藥眾創空間共同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推動企業合作創新;文化創意眾創空間揭牌,將發揮文化眾創空間作用,引進電競、AR/VR、動漫及數字電影前期製作等企業入駐……新年伊始,在我市召開的韶關高新區科技產業發展推進大會上
  • ...新型產業抓推進-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報導科技公司的新...
    【每日科技網】   今年以來,寶應縣電子信息與文化產業在科技局的引領推動下,一批體量大、層次高、品質優的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今年以來該縣電子信息與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一組數據讓人欣喜:今年1-5月份,電子信息產業44家規模企業實現開票銷售13.8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入庫稅收1.07億元、同比增長41.9%。 談起這些數據的背後,該縣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以來,科技局會同各鎮區,強化專業招商,依據各鎮產業特點和優勢,招引一批實力強、品質優的項目落地。
  • 盤點:十八大以來我國修訂及出臺的文化領域政策法規
    為了響應習主席樹立文化自信的號召,自從十八大以來,國家修訂及出臺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和法規來促進文化發展、弘揚文化遺產。這些政策法規給傳統文化和新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一起來看看。根據《意見》,我國將開展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強古代經典文獻的翻譯工作,構建中華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領域加大傳統文化教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