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驅使人做出行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存在決定意識嗎?

2020-12-12 祁華勝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不同文化屬性背後的真相,造成命運差異的最大因素除了自己本身以外,還有時間、空間、機遇和挑戰這些不可抗力因素。

人過四十莫過於: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慢煮生活,歲月深深。

到底是我選擇了生活,還是生活選擇了我,丁元英不執著出人頭地,是因為他有一定的物質基礎,能夠保證他的物理生命的可持續發展,不會因為生存而疲於奔命,很多人執著不出人頭地,是因為沒有改變命運的能力,或者自我改變的勇氣,恍恍惚惚過了好多年,然後還是孑然一身。

人生的普遍意義就是娶妻生子,養家餬口,這只是人生意義的一種表現形式,很多明星、藝人科學家不結婚,不生育,未必就沒有意義,從小圈看大圈,本來就是一種愚昧,更愚昧無知的是這樣的觀念形成不是一天兩天,道德綁架和雙重標準是人世間的人,最樂此不疲的活動項目。

《天道》驅使人做出行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存在決定意識嗎?

人生路漫漫,意義是自己賦予的,沒有人可以控制和操縱自己的人生,如何選擇一直都是我們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

頭腦決定出路,邏輯支配行為,只不過很多時候是下意識的模仿和應隨行為,人有從眾心理,通過在人際關係中獲得的安全感讓自己心安,但這也僅僅是心安的一種表現方式。

存在決定意識,我們客觀世界的存在決定我們的想法、思維、和格局。很多概念被來回包裝,但本質都是一樣的。

有三點:

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第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三、規律如來,不可思議。

馬斯洛需求理論怎麼解釋這一社會現象,著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需求是有層次得,在滿足底層需求之後,需求就會躍遷。

人的底層需求就是飲食,食也性也,生理需求也是底層需求,當這些得到滿足之後,人們就會有功利需求,和道德需求,甚至是更高層次的慈悲和善良。對於眾生的寬恕和救贖。

實際上芮小丹不缺錢,不缺資源,即使她想進入演藝圈,一定能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錢只是底層需求,芮小丹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需要,一個雄性文化的魂,一個靈魂伴侶。

芮小丹父親最大的遺憾就是他壓根兒不懂芮小丹和芮小丹的追求,父親這個身份名存實亡,最後不告訴人墓地的墓址,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良心有個安住,為了實現父愛的自我救贖。

可憐天下父母心,白髮人送黑髮人。可悲、可笑、可嘆、可憐。

一個人是否有上進心怎麼能看到。有人活著,但已經死了,有人死了,但仍然活著,該怎麼樣活對於自己和周圍環境來說,都是個問題。

肖亞雯的智慧在於她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和能幹成什麼之間的界限,也許她自己思維有局限,她能夠通過丁元英這扇窗子看到更多。

以目的為導向,我們的行為讓我們生活產生意義,無論賺錢也好,賺口碑也好,都是資源、經歷、經驗、無形資產的積累,看起來什麼都沒有,實質上我們學到了更多。

每個人拼命證明自己不是個lower,不是個隨波逐流平庸之輩,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就是名利場裡面的錢和權,就像武林高手對於天下第一的著迷,人類對於財富和性的佔有和控制是不需要任何解釋的。

很多事情,就是得站在更大的立場才想得通的。

如果我們過於在個體自我的立場看問題,容易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當成弱勢群體,那麼思維方式也就是弱勢思維,體現出來的就更多的是對私利的維護、對上層的依靠和期待、對現實生活產生種種狹隘的偏見與不滿等等。

其實自我就是集體的一部分,集體也離不開每一個個體。只有把自我的利益,與集體的利益放在同一的層面,把此兩者在自己的認知體系中統一起來,以自我來為成就整體出力、以維護整體利益來成就自我,這樣不光很多事情會看的更明白,更能接受,也在處世方面有更好的心態,更多理解、包容、分享、奉獻,更加能散發正能量,對工作生活形成正反饋。

人活著除了需要物質,還需要精神。物質對應金錢,精神對應著文化。

窮人追求金錢,富人追求文化。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文化必須崛起。一個人想要強大,沒點文化也不行。否則德不配位、財不配身,很容易招致災難。

財由德聚,以德配位。其實就是一種深入中國人內心的文化追求,中國人非常講究德行。

處在低位的人,知道德行重要,但感受不到德行給自己帶來的實際好處,漸漸地肆無忌憚起來:丟掉德行、良心、搞錢……

上帝把智慧撒向人間,機智的我撐了把傘。

芮小丹靈魂是高貴而美麗的,她的愛人,她的朋友,是她靈魂的延續。

靈魂是否高貴和美麗,與金錢地位無關,只與柔軟而又堅強的美麗的心有關。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所有人都是一顆純淨美麗的珍珠,我們有愛!愛只有付出了,才能證明你是有愛的。

努力,不是為了成為多強的人。

而是、既可以安心得少「求」別人。

又可以精彩的自力更生!

每個人的人生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只有足夠努力,才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利,才能引導生活向你所希望的方向進行。

相關焦點

  • 《天道》從丁元英的角度看《道德經》他認為什麼是「天道」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在研習傳統文化過程中,找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鑰匙,那就是天道,他認為順應天道的規律辦事,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其實對於天道是什麼,從有天地之後,人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答案,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知是不一樣的。
  • 3個底層邏輯,藏著你的命運
    那麼,做選擇時,有沒有什麼方法或底層邏輯能讓我們去遵循,從而減少決策難度呢?當然有。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就給大家推薦三個做選擇的底層邏輯。什麼是「非對稱性」獲益?它說的是: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它帶給你的獲益比損失多,帶給你的好處比壞處多。這也是著名學者塔勒布提出的「槓鈴策略」背後的底層邏輯。根據這個邏輯,你可以去設置自己的理財計劃。
  • 汽車品質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凡事,都有其底層邏輯,通俗來說,它是事物的「初心」,是最本質、最核心的思考方式。        蘋果手機的底層邏輯是「打造極致的人機互動體驗」,相比拍照像素、電池容量等產品性能,蘋果始終執著於順暢的使用體驗;特斯拉底層邏輯是「革燃油車的命」,其在外觀、內飾布局、性能上都有顛覆性創新。
  •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記得小時候學習哲學,一直對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弄不清。哲學書上總會有這麼一句話:「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應。」對於物質,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真實存在的物品。
  • 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六億人的孤獨從何而來
    編輯導語:現代都市中的許多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感到「孤獨」,有的人享受著這種孤獨,有的人畏懼這種孤獨,孤獨似乎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於每個個體當中。這種孤獨感,似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本文作者為我們揭露了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看看六億人的孤獨到底從何而來。一、引言正文開始前,先講一個故事吧。
  • 《天道》信仰是什麼?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差別大嗎?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芮小丹信仰天國的女兒,丁元英信仰理性,一顆向道之心,一顆執著天道本身的智慧。就連歐陽雪、肖亞文也有自己信仰。唯一區別是,王廟村的信仰是「迷信」,信基督、信牧師,信皇恩和王權,但是這樣都讓他們心安了,所以信仰不論是什麼,有比沒有好,這是觀念中的牢。
  • 「增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編輯導讀:網際網路下半場,所有人都在討論增長,但只有明白了增長的核心再加上可快速獲得增長的方法,才會獲得真正的增長。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了關於增長底層邏輯的知識,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所以談到增長我們不僅要知道增長的方法是什麼,而更應該深度思考增長的核心是什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我們僅懂得AARRR模型,那麼運用這個模型產品一定會增長嗎?企業市場份額會因為模型用的好而增長嗎?如果我們明白了增長的核心再加上可快速獲得增長的方法,那麼才會獲得真正的增長。
  • 《天道》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變與不變才是事物發展邏輯
    在中國文化和文明起源,以及西方文明起源,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上古時期,人們通過天眼溝通「神」,人們把這一類人叫祭祀,巫或者薩滿,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而世俗社會的權力、宗教、甚至信仰都是被約束的。言歸正傳,《天道》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變與不變才是事物發展邏輯。
  • 天道與人道
    特定的文化、歷史情境決定了人的規律。按照規律判斷、行動,大概率能行。背離規律,就只能博一下小概率。「道」,往大了說,萬物有趨勢,「道」是眼下之境況,也是未來之如來。往小了說,「道」也是人心、人性使然。通過文化-人性分析,我們能夠預測人性驅使下的行動。在一個人面前,明明有好多路,但在大多數人眼中,只有一個選擇,「非如此不可」。
  • 職場法則,人精神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人的精神底層皆是雞湯,人的能力差別全在於第一反應後的行動。不少同學加過來詢問,就專門建了一個群,面向 3 年內決心進大廠的童鞋。建群後,大家非常活躍,提了許多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能感受到大家對於大廠的嚮往和行動的熱情,但這些問題有一個共性:缺乏深度的思考,缺乏深度的思考,就無法問出一個好問題,甚至無法問出一個對的問題。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是什麼?以下,Enjoy:學習正念領導力,對提升我們的個人績效,達到人生的巔峰體驗,是很有幫助的。很多中國人一聽正念,就覺得是佛教。其實不然,現在企業界講的正念來自美國,美國正念已經去宗教化,它一個非常好用的領導力工具。估計很多人都很疑惑,正念怎麼會是從美國傳過來的呢?一、什麼是美國正念?
  • 《天道》丁元英真的悟到了「天道」嗎?為什麼他可以,別人卻不能
    如果說天道也是一種思維,一種規則,一種潛移默化影響個體命運的存在,無論天道有情還是無情,無論天道為不為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我們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裡,這個世俗世界和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存在巨大差異,而個人價值的實現未必就是老實人行老實事,事實上善良的人是最容易被收割的韭菜而已。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在現有答案中去挖掘答案深層次的底層邏輯,在了解事物底層邏輯之後,就會發現事物的變化都遵循著底層邏輯,例如:能量守恆,萬有引力。面對底層邏輯,我們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底層邏輯就好比一個公司的願景,它將是這個公司前進方向和價值體現,只有我們需要不停的逼迫自己去思考,不停的槓自己,最終提煉出它的底層邏輯,那時咱們將會通向羅馬。
  •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五臺山求「心安」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五臺山論道作者豆豆用特別迷離的語言描述,一個超脫世俗的出家人,一個在紅塵中來回摸爬滾打的人,一個什麼都不知道,也答案的人。小片段就是韓楚風帶了20萬到寺院布施,想要面見智玄大師人太多了,不見不是無緣,而是求緣,丁元英的意識層次沒有求人這個選項,況且他很清楚智玄大師的層次已然明心見性的境界了,他的歪詩成功入圈。
  • 《天道》丁元英同時有兩種或多種世界觀?規律如來不可思議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高人丁元英和平凡人芮小丹之間偉大的愛情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真相,上帝視角的主體不是上帝,而是人。世界上不存在神話,只存在正常人難以理解的平常之事而已,丁元英這個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高人與平常人不同,是因為高人能夠自洽和他恰。
  • 《天道》什麼才是真正正確的價值觀?丁元英如是說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主線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側面反映了不同社會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以及對於人性、文化、制度、生產力、科學、藝術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反思。
  • 《天道》世間最遙遠距離是什麼?咫尺天涯,哀莫大於心死
    豆豆筆下的世界,救世主存在,救世主不遙遠,因為在救主文化中,神是全能全知者,救主在天國救贖一個又一個靈魂,耶穌不是神,但是耶穌為了自己,為了眾生,願意背負一切,替別人負重前行,即使在十字架上痛苦,也要給自己靈魂救贖。每個人生命都有原罪,世人對《聖經》最大的誤解,就是信者得永生,不信者下地獄嗎?
  • 《天道》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以及在「天道世界」中,被世俗生活看中的「為人處事」以及江湖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爾虞我詐,就存在勾心鬥角,其實對於人類發展總體而言,個人鬥爭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人性使然,總有解不開的心結和不能放下的仇恨。
  • 櫻花季是限定品的主戰場嗎?限定銷售=飢餓營銷嗎,它的底層邏輯是...
    這不禁讓我思索,是什麼神秘力量讓廠家每年都推出這些限定產品,並讓消費者拱手送上大把的金錢呢?每年的櫻花季似乎是最集中的廠商收割少女心的時節,那麼這種現象是不是只在三四月存在呢?限定銷售是不是飢餓營銷呢?限定銷售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 《天道》:什麼是救主文化?符合和代表客觀規律的文化就是救主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天道》一直在提醒每一個讀者,什麼是命運,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改變命運的方式方法。#天道#《天道》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讓每一個看完《天道》的人,都在不同的角色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我執著《天道》,是因為我的能力解讀不了它,所以才如此執著。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真正展開以後,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