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底層邏輯,藏著你的命運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正和島標準

作者:艾菲

來 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要做出無數個選擇。

同時,我們也都被很多選擇難住過,或食不下咽、或輾轉反側、或心煩意亂。

那麼,做選擇時,有沒有什麼方法或底層邏輯能讓我們去遵循,從而減少決策難度呢?

當然有。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就給大家推薦三個做選擇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一:非對稱性

很多購買了P2P產品的人,後來損失都很慘重,因為P2P暴雷了。

為什麼?

這就是「非對稱性」風險。

在這裡,市場參與者所承擔的風險與利益是不對稱的。

而這種「非對稱性」風險往往會帶來很多災難性的結果,比如,P2P的暴雷。

「非對稱性」風險可能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即交易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就有可能出現欺詐行為。

這是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一類不對稱風險。

還有一類常見的「非對稱性」風險,是由權力和責任的不對稱引起的,這種「非對稱性」風險也很多見。

比如:有人勸你趕緊結婚,如果你聽了他的話,著急把自己嫁了,結果婚姻不幸福,這時你就得來承擔這個結果,那些勸你的人並不會去承擔。

這也是一種「非對稱性」風險。

幸好,除了這些「災難性的」非對稱性風險外,人生中還有「非對稱性」獲益。

什麼是「非對稱性」獲益?

它說的是: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它帶給你的獲益比損失多,帶給你的好處比壞處多。

這也是著名學者塔勒布提出的「槓鈴策略」背後的底層邏輯。

根據這個邏輯,你可以去設置自己的理財計劃。

比如:你可以把一小部分資金(比如10%),放到那些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從中獲益比損失大很多的金融產品上,比如期權。

最後,假如黑天鵝事件(即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沒有發生,你的損失就是早已鎖定了的10%;如果黑天鵝事件發生了,你的獲益就能遠遠超過10%。

塔勒布就是這樣做的:

1987年10月美國爆發股災,道瓊指數下跌22%,數百億美元憑空消失,但塔勒布卻因這一策略,通過做空股市狠賺一筆,27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逐漸加深,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機率也會越來越高,通過這樣一種設置,你就等於是給自己創造了一個「非對稱性」獲益的機會,從而可以從經濟發展或金融市場的極端波動中獲益匪淺。

但是,金融市場,風險很高。

如果你的知識技能不紮實,我建議你還是別去了。

畢竟,人生中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非對稱性」來獲得收益,而這就是你做選擇的底層邏輯之一。

比如:你很猶豫今天晚上是不是要去參加一個「讀書會」,如果參加,你可能會學到一些東西,同時也能認識一些人,還有極小的機率能夠認識一些不錯的異性;與此同時,你要付出100元錢的報名費。

這時,對你來說,你的損失是已經鎖定的100元錢,而你的最大收益卻可能是一位潛在男友。

根據「非對稱性」獲益的底層邏輯,你就應該參加。

為什麼?

因為這時,你的損失是極少的,而且是鎖定了的,就是100元,與此同時,你的潛在獲益卻可能是很大的 – 不但能學東西,認識一些人,還有可能找到心儀的另一半。

我在做很多選擇時,都會考慮「非對稱性」獲益這一底層邏輯。

比如:在進行自我提升,選擇課程學習時,我都使用「非對稱性」獲益原則。

之前,我看到一個國外課程,報名費50000元,內容令我非常動心,就是價格有點高,效果我也並不確定,因為我從未參加過。

但後來,我按照「非對稱性」獲益原則想了一下,報名這個課的損失是鎖定的,也就是5萬元。

但它的課如果真的很好,能夠幫我解決困擾已久的問題,那我的獲益就是一輩子的,可以說這個回報是無限的。假如把這個費用平攤到我人生中的每一天裡,它就約等於是0元。

以五萬元的鎖定損失 PK 無限獲益的可能性,我選擇了報名。

最後證明,這是一個讓我獲益匪淺的課程,我賺到了。

再比如:在做辭職與否的選擇時,我也想到了「非對稱性」獲益原則。

如果,我辭職後沒能成為自由職業者或創業成功,那我就回職場,這時我的損失就是這兩年折騰後沒能賺取的工資以及兩年工作經驗的累積。

但是,假如我折騰成功了,那我就能去做我想做的事、去過我想過的生活。

以兩年工資損失 PK 活出人生最高版本的可能性,所以,我辭職了。

最後證明,這是一個極其英明的決定,現在的我,過得很快活,也很有意義,我過上了一直想要的蓬勃人生。

底層邏輯二:心理帳戶與人生走向

現在,正值「雙十一」,我知道很多人每天忙於思考和奔波的就是「買什麼」。

我很納悶,明明是花錢,可為什麼你的感覺就像是賺錢一樣?

相反,有些事情,比如,投資自己,分明是賺錢,可為什麼你的感覺卻像是花錢一樣?

可見,我們每個人對花錢、花時間的想法都很不同,因此也就造就了完全不同的選擇。

在這裡,我們必須看清選擇背後的底層邏輯,這樣才能在下次做選擇時,做出更優選擇。

有人在下館子吃飯上花錢毫不手軟,一年在淘寶消費就能高達十幾萬。

但是,在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投資上卻幾乎沒有,比如,很少買書,也不買課,就算買了也會思慮再三。

有人完全相反,他們將自己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學習和自我成長上,相反,在買衣服鞋子方面卻很吝嗇。

有人,對朋友非常大方,請朋友吃飯、唱歌,給朋友買禮物,但卻在給自己買東西時思前想後。

為什麼?

這是因為,我們的「心理帳戶」很不一樣。

心理帳戶說的是,我們會把錢分門別類地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中。

這些帳戶看似都處於你的大帳戶下,但其實各子帳戶是獨立存在的,所以你在花錢消費的時候,就會從不同的帳戶裡取錢。

有的帳戶裡你放了很多錢,於是你就會購買很多相應物品,有些帳戶你幾乎不放錢,於是你在購買相應東西時就「身無分文」、始終下不了購買的決心。

而這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心理帳戶」,就是隱藏在你命運背後的「看不見的手」。

為什麼?

因為你的金錢和時間流向哪兒,你的人生就會走向哪兒。同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向哪兒,你的金錢和時間就該流向同一個方向,而不是相反。

而你金錢的流向,最初就是由你的「心理帳戶」分配決定的。

那你的「心理帳戶」最初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最初,可能是受了父母家庭的影響,父母省吃儉用,只把錢花在購買電器產品上,所以你也如此。

也許是受了外在環境的影響,你周圍同事都買大牌,所以你也要買大牌。

也許你從未想過,就糊裡糊塗的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帳戶」,而且再沒調整過,一輩子都保持著那個最初對「心理帳戶」的分配。

但你不知道的是,就是這個毫不起眼的「心理帳戶」,正在悄悄決定著你的命運。

因為知道這個底層邏輯,所以我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名叫「自我成長與學習」的心理帳戶。

每年年初,我都會做一個大致預算,差不多30%的預算會被放到這個心理帳戶中。

這其實也是我這些年成長「神速」的關鍵原因之一。

那麼,對你來說,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向何處呢?

這就是做出更優選擇的第二個底層邏輯:心理帳戶與人生走向的一致性。

首先,你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要讓你在金錢、時間上的選擇與你的人生目標保持儘可能的一致。

底層邏輯三:內捲化

「內捲化」這個詞,在最近幾個月火了。

有人用它來形容永不停止的內部消耗,也有人用它來形容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

如果思考本質,你會發現,「內捲化」說的是:沒有發展的增長。

什麼是沒有發展的增長?

發展和增長,看起來是兩個極為相近的詞,但其實不然。

增長,一般來說,都是量的增長。

比如:我今年工資漲了5%,所以多賺了**錢。

而發展,則代表著質的改變。

比如:我今年工資沒漲,還降到了零,但我開始創業了,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

可見,增長在意的是數字,發展看重的是結果。

量的增長,代表的是「內捲化」;而質的改變,也就是「發展」,代表的是「進化」。

內捲化(Involution)與進化(Evolution),正是兩個相互呼應、方向相反的詞。

達爾文進化論就是進化的例子,大猩猩進化成人,這是質的改變。

但如果大猩猩只是變成了一隻更強壯、更敏捷的大猩猩,那就談不上是進化,因為它沒有發生質的改變。

如果說進化(Evolution)代表的是不斷的進化和發展,是質的改變。

那麼內捲化(Involunion)代表的就是:停滯在那個進化的邊界裡,突破不了,無法進入到「進化」之境。

而這其實也正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現狀 – 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獲得了量的增長,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到「質變」之中。

比如:很多人會說,我今年新學了哪些新知識,多學了哪些新技能,或者又多知道了哪些新方法論。

這些都是量的增長。

甚至,還有一些更表面的量的增長。

比如:我今年聽了多少書、看了多少篇文章、看了多少本書。

這些是更為表面的量的增長。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問:「難道我一年看了52本書,還不算厲害嗎?這還只能被稱為量的增長嗎?」

是的,原因是:

你聽的書、看的書 ≠ 你增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論

你增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論 ≠ 你實際獲得的的成長和發展

以前的我就是這樣的,我追求的是讀書的量,也就是每年一定要看多少本書。

但後來,我發現讀書雖然能夠給我帶來新的知識、開拓我的見識,但我始終進入不到質的改變中。

十幾年,兜兜轉轉,就在那裡「走走停停」,始終沒有突破。一方面的原因是,我的底層作業系統沒有發生過改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沒能把我知道的轉變成我做到的。

所以,根據「內捲化」這一底層邏輯,如何做出更佳選擇呢?

1.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

需要觀察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已不知不覺陷入了「內捲化」裡,進化不了,走不出去。

2. 在做選擇時,你需要去選擇那些能將你從「內卷」中帶出,並讓你走向「進化」的東西。

比如,一份工資雖不高,但卻能讓你獲得真實成長的工作;一門能讓你的底層作業系統發生改變的課程。

最後的話

「 『非對稱性』獲益」、「心理帳戶與人生走向」、「內捲化」這三個底層邏輯帶給我們的思考是:

1. 在做選擇時,不僅要考慮「非對稱性」風險,也要考慮「非對稱性」獲益,從而通過早已確定的小損失,博取大回報的可能性。

2. 在做金錢和時間選擇時,請首先考慮你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的,然後思考你金錢和時間的流向,最後確定不同「心理帳戶」應該分配的金額或比例,讓你的錢和時間與人生目標保持一致,給你助力。

3. 很多人都陷在了「內捲化」的人生裡,即「只有增長沒有發展」的人生,一直無法進入「進化」之境,所以在做選擇時,一定要選那些能夠讓你脫離「內卷」、進入「進化」的事情,否則,難題和困境永遠消除不了,想要的成就始終難以企及。

艾菲,《直擊本質》作者,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

END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的越混越差,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這3個底層邏輯
    你有沒有發現:同樣起點的兩個人,幾年以後,有的人越混越好,有的人越混越差。你混得差,不是因為懶,也不是因為你工作不努力。你之所以混得差, 而是因為這3個底層邏輯!01、認知太低電影《教父》裡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最近10年,網際網路出現了很多風口,你如果能夠把握住一個,你就可能實現了屌絲逆襲,實現了財富自由,為什麼你都完美地錯過了,主要原因在於你的認知不夠。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選擇,選擇決定了你的命運。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本文作者從需求文檔的目的出發,對其底層邏輯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哈哈,其實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有解決問題,如果你能用這些方式解決了問題,這就是一個好方法,這是不容置疑的事。但是我們需要通過表層看他們的底層邏輯才行,這樣我們才能升級。
  • 灰度認知社曹升:2B銷售的3個底層邏輯
    做到這一點,你將超越85%的2B競爭對手。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特別難。今天,我們要解析3個底層邏輯:第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第二,客戶決策的難度有多大?第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 汽車品質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凡事,都有其底層邏輯,通俗來說,它是事物的「初心」,是最本質、最核心的思考方式。        蘋果手機的底層邏輯是「打造極致的人機互動體驗」,相比拍照像素、電池容量等產品性能,蘋果始終執著於順暢的使用體驗;特斯拉底層邏輯是「革燃油車的命」,其在外觀、內飾布局、性能上都有顛覆性創新。
  • 《天道》驅使人做出行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存在決定意識嗎?
    《天道》驅使人做出行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存在決定意識嗎?人生路漫漫,意義是自己賦予的,沒有人可以控制和操縱自己的人生,如何選擇一直都是我們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馬斯洛需求理論怎麼解釋這一社會現象,著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需求是有層次得,在滿足底層需求之後,需求就會躍遷。人的底層需求就是飲食,食也性也,生理需求也是底層需求,當這些得到滿足之後,人們就會有功利需求,和道德需求,甚至是更高層次的慈悲和善良。對於眾生的寬恕和救贖。
  • 「增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了關於增長底層邏輯的知識,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3.三、增長的底層邏輯對於傳統企業或成熟性企業來講增長的核心公式就是:盈利=(收入-成本)*銷量這裡講到的收入和成本指的的是商品,近幾年我們會經常聽到供給側改革和供應鏈改革,所有的改革無非就是想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利潤最終提高企業盈利。
  • 「4000字乾貨」社群盈利的底層邏輯和社群盈利公式
    所以我們做社群一定要知道流量≠用戶≠粉絲的概念做社群是需要真愛粉的,是一幫支持你,肯幫你,肯為你花錢的人做社群是需要真愛粉的,是一幫支持你,肯幫你,肯為你花錢的人了解了這個就方便理解接下來的社群盈利的底層邏輯
  • 不要掙客戶的錢,而要幫客戶掙錢 |2B銷售的3個底層邏輯
    做到這一點,你將超越85%的2B競爭對手。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特別難。  今天,我們要解析3個底層邏輯:  第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第二,客戶決策的難度有多大?  第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  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我們灰度正念給出三個顯化的標準,認知管理、精力管理和自我超越,這就是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1.灰度正念的定義(禪師曹升)灰度正念,是以自我覺知為核心,以念頭管理為手段,以心智模式為內容,追求個人卓越績效和人生巔峰體驗。灰度正念有一個體系、兩個目標、三個框架。
  • 買貓爪杯的第n個理由:揭秘星巴克真正的底層邏輯
    貓爪杯營銷的底層邏輯首先,我們要使用一個內容營銷框架,方便理解貓爪杯營銷事件的底層邏輯。內容營銷框架的邏輯分為4層:給商業注入產品基因;給產品注入內容基因;給內容注入社交基因;給社交注入商業基因。3、給內容注入社交基因:情緒消費的社交自傳播基因什麼樣的內容在網際網路上容易自傳播?有三種:喜聞樂見,屬於情緒消費。感同身受,屬於情感消費。對我有用,屬於功利消費。顯然,貓爪杯注入了情緒消費的社交自傳播基因。2月19日,正式開賣前的7天,網友自發上傳貓爪杯視頻到抖音,短時間內引爆關注。新媒體跟進報導,在社交網絡擴散開來。
  • 一線崔問| 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最引人注目的是國產後的特斯拉,僅僅3個月單月銷量就達到萬輛。同樣瞄準中高端市場的蔚來,其月銷量也不斷突破記錄。新勢力理想汽車年初開始交付,月銷量以驚人的速度攀升,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多樣性。隨後,五菱的微型車宏光MINI EV以極短的時間登上銷量榜榜首,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潛藏的驚人購買需求。
  • 一線崔問|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最引人注目的是國產後的特斯拉,僅僅3個月單月銷量就達到萬輛。同樣瞄準中高端市場的蔚來,其月銷量也不斷突破記錄。新勢力理想汽車年初開始交付,月銷量以驚人的速度攀升,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多樣性。隨後,五菱的微型車宏光MINI EV以極短的時間登上銷量榜榜首,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潛藏的驚人購買需求。
  • 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六億人的孤獨從何而來
    本文作者為我們揭露了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看看六億人的孤獨到底從何而來。一、引言正文開始前,先講一個故事吧。初冬的北京,夜色來的格外早。我在十號線的地鐵上,知春路站來了一位長相清秀的小哥站在了我旁邊。偶然間,我發現他在用soul。默認的頭像,連續幾個對話框的「你好」、「在嗎」、「在幹嘛」。
  • 重構辦公室租賃底層邏輯,TEC上海靈活辦公空間
    (原標題:重構辦公室租賃底層邏輯,TEC上海靈活辦公空間) 在我們的慣常認知中
  • 鍋圈食匯晉升「國民火鍋」,底層邏輯是什麼?
    其中鍋圈食匯自2017年成立至今,不過短短三年,全國門店便已突破5000家,覆蓋15個省、3個直轄市,服務超1.3億家庭,一躍成為「國民火鍋」。懶熊火鍋亦發展迅速受資本青睞,在5月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字節跳動。火鍋零售賽道備受矚目,其底層邏輯是什麼?
  • 王者榮耀:閃現底層邏輯優化,橘子瞬身更穩定,達摩大閃變簡單
    王者榮耀:閃現底層邏輯優化,橘子瞬身更穩定,達摩大閃變簡單 2020-09-29 03:23  可達鴨的遊戲世界
  • 李子柒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 深度解析
    我構建了一個KOL(Key Data-關鍵數據,Original Logic-底層邏輯,Leading Strategy-頂層設計)研究圖譜,深入分析李子柒成為爆款網紅背後的營銷機理。首先,看一下李子柒的關鍵數據;第二,分析網紅成功背後的底層邏輯,我搭建了4C的結構框架;第三,深入剖析網紅網紅的頂層設計,我構建了BOMB模型(Branding-品牌/IP
  • 每天精力無限的底層邏輯,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
    你有沒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到下午就犯困」,「看書十分鐘就無法集中精神」、「做事效率不高」、「對自己的精力不滿意,不知如何提高」,這些你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不過你先別著急,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2008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新生裡,有一位四十多歲,來自新加坡的華裔黃同學。
  • 直播半小時只有3名觀眾,你對底層主播的辛酸你一無所知!
    小璐進入公司的第一項任務,是練習直播,對著一個保溫杯說上6個小時。按照領導的話來說:「你要把自己都說感動,把保溫杯的外殼說熱。」她一個人站在鏡子前說了好幾個小時,仿佛把這個月要說的話都從肚子裡搜颳了出來。
  • 限定銷售=飢餓營銷嗎,它的底層邏輯是...
    限定銷售的底層邏輯是什麼?1、市場角度限定銷售不等於飢餓營銷,但「供求關係」值得你了解限定銷售:嚴格限制商品生產和銷售數量,給消費者造成購買機會較少的印象,加重消費者的購買興趣。飢餓營銷: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