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認知社曹升:2B銷售的3個底層邏輯

2020-12-24 和訊

不要掙客戶的錢,而要幫客戶掙錢。

做到這一點,你將超越85%的2B競爭對手。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特別難。

今天,我們要解析3個底層邏輯:

第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第二,客戶決策的難度有多大?

第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

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2B企業,我們聽到的都是商家在說:我們產品多麼好,技術多麼先進,市場有需求,所以客戶會買。

這裡有一個底層邏輯:

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掙客戶的錢,就是銷售關係。幫客戶掙錢,就是合作關係。

再拓展一下:

幫客戶掙小錢,就是合作關係;幫客戶掙大錢,就是共生關係。

大部分2B企業都講不清楚,我們和客戶是什麼關係?

怎麼才叫講得清楚?我們舉個慄子:

智布互聯,在紡織網際網路領域,做網際網路巨頭和傳統軟體廠商想做但沒做成的事。

但是,我們看它的官網,大家如果是它的潛在客戶,有購買慾望麼?

智布互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基於工業5.0核心理念的紡織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以自主研發的Saas雲平臺、ERP系統和MES系統,結合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聯盟行業內的紡、織、印、染整全產業鏈工廠,實現共享紡織產能資源、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新行業模式。(摘自官網的公司介紹)

智布互聯銷售的實際情況呢,正好相反,它的業績很好,增速非常快。

智布互聯,對服裝品牌商,有兩大幫助賺錢的指標:

一是幫助客戶節省10-15%面料成本;

二是幫助客戶壓縮30%交付時間。

這一下,三言兩語,就從銷售關係轉化成合作關係。客戶價值的編碼效率極高,導致銷售轉化率大幅提升。

2B也是可以流量運營的。

是做內容營銷?還是論壇發聲?還是辦會展?發出去什麼信息?流量回到哪裡收集?收集來有沒有營銷漏鬥?漏鬥最終有沒有轉化率?

營銷是客戶主動找商家,銷售是商家主動找客戶。

如果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智布互聯,那它的營銷效率是非常差的。

如果潛在客戶知道智布互聯,但不知道它能幫我賺錢,那營銷效率也是比較差的。

如果潛在客戶主動搜索到智布互聯,但看半天不知道客戶價值,或者不知道它和競爭對手(比如全布相比),它強在哪?那營銷效率也是比較差的。

Salesforce公司好像出過一個觀點:

到2022年,80%以上的2B企業,在拜訪這家供應商之前,就已經在網上獲取很多信息,甚至決策都做完,到現場只是談交易條件和驗證品質。

流量來了,每一個落地頁,都是虛擬銷售。儘管不是決定性因素,但還是重要的。

文案即終端,場景即門店。這個2B和2C是一樣的。

二、客戶決策的難度有多大?

在我們看來,站在客戶決策角度,其實沒有2C與2B的區分,只有兩種分類:

一是輕度決策;

二是重度決策。

2C裡面,大多屬於輕度決策,但是也有重度決策的,比如賣得貴的、不是剛需的、競爭激烈的。

為什麼2C競爭激烈就是重度決策呢?

餐飲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個行業,有一個數據,據說1.2年,餐飲業死亡企業數和行業總量就差不多了。

這裡就是因為:

吃飯是每個人的剛需高頻,但是到你家去吃飯,既不是剛需,也不是高頻。

因為,有大量的競爭對手在分流潛在客戶,導致客戶要決策去你的飯店,就成了重度決策。

2B通常我們都認為是重度決策的。有沒有把重度決策轉化成輕度決策的方法呢?有。

方法很多,這裡我們簡要介紹2種方法:

一是單一決策點;

二是行為誘導。

第一,單一決策點。

對於服裝品牌商來說,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布料供應商決策是非常複雜的,有很多個維度。比如說:

質量好不好?

工期能不能按時交付?

面料是否符合要求?

價格貴不貴?

……

有非常多複雜的決策點。

整個服裝行業現在進入一個動蕩期。

動蕩的原因就在於快時尚銷售窗口期特別短,導致它們要抓住窗口期必須小批量,反應快。

如果錯過窗口期,就會形成很多庫存。不管前面銷售多好,後面的產品積壓的庫存就可能導致虧損。

因此「小單快返」就成為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也成為整個行業客戶決策重要性、優先級排序最高的這麼一個客戶決策點。

在這個點上面,智布互聯打出核心價值:「我可以壓縮交付周期30%」。

這個單一決策點,是符合整個行業客戶決策的重要性優先級排序的,從這個點上來說轉化率就高。

我們再介紹另一個行業案例:辦公家具也是2B的,那就意味著它的決策點也非常多。比如說:

有沒有售後服務?

辦公家具對整體風格的影響?

是否環保,是否有甲醛?

是否能滿足公司的要求?

交貨周期多長?

……

赫曼米勒做一個B2C2B,這叫決策者營銷,就是B2B也是可以做個人營銷的。B2B面向決策者去做營銷。

他們生產出一把人體工程學座椅Aeron。這還是功能,屬於自己說的賣點,那客戶怎麼看呢?

赫曼米勒就拿去給一些比較頂尖的程式設計師使用。 他們用一段時間之後感覺跟以前坐的體驗不一樣,於是在頂尖程式設計師中間就形成口碑。於是赫曼米勒就把人體工程學座椅Aeron定義成:頂尖程式設計師的專用座椅。

這就會形成一個比附效應:有的程式設計師使用體驗好,就會炫耀說這椅子很貴的,1000多美元一把,這是頂尖程式設計師專用座椅。

其他人就會想,憑什麼你是頂尖程式設計師,我就不是呢?於是倒逼著早期的Facebook、谷歌等網際網路企業都要給優秀程式設計師配備這款椅子,人手一把。

所以你可以看到,智布互聯和赫曼米勒是兩個不同的單一決策點。

智布互聯是能看得見摸得著一個數據性指標,我幫你壓縮交付周期30%,服裝品牌商看到之後很容易做決策的這麼一個點,所以它轉化率高。

赫曼米勒是程式設計師坐的椅子體驗好不好,其實老闆是感覺不到的,決策者是無感的。

它是屬於營造一個氛圍,我這款椅子是頂尖程式設計師標配,哪個公司想聘請頂尖程式設計師,必須得配備一把。

這就反過來就影響這個公司,所以把老闆本來對這個椅子無感的,也因為吸納人才的需求變成對它有感。

所以,前面屬於銷售動能大,後面屬於銷售勢能大。

智布互聯是銷售動能大,赫曼米勒是屬於銷售勢能大。

這是是典型2B企業從重度決策轉化成輕度決策的一種方法:叫單一決策點。

第二,行為誘導。

酷家樂是做網際網路家裝設計的。家裝行業也是典型的重度決策,決策點特別多,而且客戶很難看到背後究竟又獲得什麼。

於是它就做一個比較前端的流量型產品3D渲染,直觀地展現虛擬場景。

以前是單機版,計算能力不足,可能要花10個小時才能把3D渲染好,然後你在裡面才能看到場景。

現在酷家樂用雲計算的方式,可能10秒鐘就能做好。

從10小時變成10秒鐘,當然就賣點而言,這個賣點是特別足。可是客戶買點又是什麼呢?

客戶不會因為你把一個東西從10秒鐘就來買你的產品,可能程式設計師或者運營人員或者底層設計師會有興趣。 可是他的老闆,2B公司的老闆在這方面有個感覺嗎?他可能無感,也決策不了。

於是,酷家樂就找一些家裝設計的門店,給他們展示場景:

現在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到家裝門店裡來問:

我是2室1廳的,我想這兒放個沙發,那兒放個床,這邊放一個桌子。我想看看效果。

這個時候如果你對她說:

我們幫你簡單的拉幾張圖,麻煩你10個小時之後再來。

第二天再來看,轉化率非常低。

如果你跟她說:

我給你來個示意圖,來個簡單的沙發,來個簡單的床,來個簡單的地板,一分鐘之後就讓你看見一個3D效果圖。

會不會幫助門店提升轉化率?很明顯門店就會把它當成一個獲客和轉化的工具。

這些銷售門店決策起來就變得非常輕,這就叫行為誘導。

本身我整個軟體功能是很重的,但我拿一個單一的功能出來讓你用,你用完之後就對我形成依賴。以後在我這平臺上進行設計,你可以把你以前家居的一些3D模型放到我的庫裡面來。

所以酷家樂成為目前建築行業裡面第一個獨角獸,擁有全國最大的建築3D模型素材庫。

這就叫行為誘導。沒想到2B企業,也可以用行為誘導。

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

什麼叫增量市場?

就是需求大於供給的窗口期。它不是靜態的一個市場,而是很多分散細分市場中,不斷地湧現動態不平衡的市場機會。

為什麼2B企業要找增量市場?

第一,客戶決策輕。在增量市場,因為增長需求大於供給,所以客戶決策一定由重變輕。

第二,如果客戶需求還持續放大,供給在短時間之內依然跟不上,就很可能形成一個我們常說的大風口,對整個行業來說就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戰略的第一要點就是抓機遇。對2B企業來說,找增量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競爭戰略。

反過來說,我們通常來看 2B企業它們是不是就在找增量市場?

很可惜,我們看到很多2B企業往往打的是陣地戰,以銷售為主的一城一池的攻城戰。

很多2B企業的客戶都會跟我們說,2B其實是沒有流量運營的,我們靠都是一單一單轉化的。

那麼這就回到我們前面來講的,營銷是客戶主動來找商家,銷售是商家主動去找客戶。很多2B企業沒有營銷,只有銷售,太可惜了。

所以,增量市場其實本質上來說,我們想在一個真實的需求大於供給市場機會出現的時候抓住它,然後會形成一些客戶主動找上門來這麼一種營銷效果。

增量市場怎麼找呢?還是要到客戶需求中去找。 現在很多2B的企業都說我的產品功能好,我的產品目標客戶是誰,所以我就一個一個去打,這都屬於顯性客戶的顯性需求。 我們還要看顯性客戶有沒有隱性需求,還有沒有隱性客戶?那些從來不是我們行業的客戶,但他這個需求其實用我們的行業解決方案是可以解決的,這叫隱性客戶的顯性需求。 如果我們創新能力更強的,還能不能跳開我們這種固化思維,能不能做隱性客戶的隱性需求?這個難度就是最大的。

講一個掃地機器人的例子。

什麼叫顯性客戶的顯性需求?

我買掃地機器人回家,把地掃乾淨,這就是顯性客戶的顯性需求。

有沒有顯性客戶的隱性需求?

在家裡面使用場景中,還會不會有些更複雜的使用場景。

比如說家裡養寵物之後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有寵物會導致家庭地面清潔難度增大。同樣還是掃地器人,能否把清潔難度與使用頻率放大,這是屬於顯性客戶的隱性需求。

第二個問題更難,寵物身上會不會帶細菌?

如果寵物帶細菌,掃地機器人能不能殺菌?甚至於能不能幫寵物去洗澡(殺菌、衛生)?

這條線顯然屬於顯性客戶的隱性需求,我們沿這個方向可以找到很多機會而不只是簡單地掃地功能。

那麼還有沒有隱性客戶的顯性需求?

比如說可掃地機器人可以掃地,能不能掃牆面呢?

大家會說,那不一樣,牆面是牆面,你掃地是地面,地面很多是平整的,牆面不平整。

如果去搜一搜,你會發現以色列就發明了掃牆機器人。掃牆的難度肯定比掃地面的難度增大,但它很多原理肯定是一樣的。這就叫隱性客戶的顯性需求。

有沒有隱性客戶的隱性需求?我們再去觀察。

掃地機器人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核心功能是吸塵,我們把這個功能抽離出來,研究一下,有沒有隱性客戶的隱性需求?

我們就會發現快剪行業有這個需求。

去年快剪髮展得特別快,今年受疫情影響,行業增速有所放緩。

它日常會用到一個吸塵器,頭髮這個東西是特別特殊的,假設有1000根碎頭髮,吸走998根,只剩2根在身上也是100%不好的體驗。所以它只能是萬無一失的,要把想辦法把剩下的2根也吸走。

快剪本身在中國是一個增量市場,蓬勃發展。

快剪所使用的吸塵裝置是白牌的,有沒有為他們生產的品牌商?好像沒有。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快剪行業裡面的頭部企業,每個零部件都需要一些品牌商的支持。我們認為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市場需求,這就屬於隱性客戶的隱性需求。

好了,我們來小結一下:

我們常說銷售有三大痛點:

一是目標客戶是誰?

二是為什麼買?

三是買的是什麼?

那麼,這裡我們給出2B銷售的三個底層邏輯:

一是改變客戶對立關係。

二是降低客戶決策難度。

三是全力開發增量市場。

不要掙客戶的錢,而要幫客戶掙錢。

做到這一點,你將超越85%的2B競爭對手。

顯然,這裡是典型的改變客戶關係了(從銷售關係轉為合作關係,從對立轉為競合)。

然而,這樣還不夠,因為改變客戶關係+管理客戶認知,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我們很多人對2B有誤解,以為搶佔心智戰略只對2C有效,對2B是無效的。

那麼,這裡,我們再給出一個對2B和2C都有效的心智戰略框架:

第一,改變客戶關係;

第二,管理客戶認知;

第三,引導客戶行為;

第四,加深客戶體驗。

所謂心智戰略,就是把重度決策轉化為輕度決策,把重度競爭轉化為輕度競爭的增長戰略。

關於作者:曹升 灰度認知社創始人,客戶決策導師和增長策略導師。擅長從客戶視角透視傳統產業+網際網路的增長邏輯與戰略機會。服務美團、滴滴、百度、360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以及眾多品類第一客戶,幫助客戶解決三大痛點,打造百億市值。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2020年3月13日,曹升老師在CFA中國上海在線講座分享了《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及訓練方法》,以下內容整理自本次分享。我們一生究竟想要停在什麼位置上?到達什麼樣的人生高峰?我們在做每件事的時候,能不能像一個優秀運動員一樣體會到那種物我兩忘的心流狀態、巔峰體驗?
  • 灰度認知社曹升:酷家樂用戶增長戰略的底層邏輯
    2019年12月22日晚,曹升老師在創業邦21天重塑商業模式特訓營中,分享了《酷家樂用戶價值10步解析》,以下內容摘自本次分享。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講酷家樂?網際網路家裝行業像一陣風,技術驅動、2B用戶是重度決策,網際網路滲透率低。
  • 灰度認知社曹升:產品高手的底層邏輯
    2020年9月3日,曹升老師為光谷瞪羚部分企業分享了《產品高手的底層邏輯》,本文整理自分享內容。產品高手是怎麼做產品的?我認為產品好,客戶認知的時候,有大眾認知,有小眾認知。面對不同的認知情況要怎麼辦?2.好需求與好價值的四個象限好需求和好價值之間形成了四個象限:你講的東西是大眾認知的,還是小眾認知的,這是一個維度。
  • 廣告的底層邏輯:客戶認知看板、廣告運營五步法、廣告投放九策略
    這個品牌在天貓裡用的是動銷,提供3個購買理由都是客戶需要,能夠決策,但不能拉升客戶支付意願。買的是產品本身:3個賣點都是具象的功能,沒有抽象的賣點。流量也可能是單次流量的弱關係。要攔截這樣的流量,就需要大規模策略,小規模運營已經沒有效果。這裡需要格外注意:大眾認知的缺點就是產品同質化競爭。
  • 不要掙客戶的錢,而要幫客戶掙錢 |2B銷售的3個底層邏輯
    今天,我們要解析3個底層邏輯:  第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第二,客戶決策的難度有多大?  第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  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2B企業,我們聽到的都是商家在說:我們產品多麼好,技術多麼先進,市場有需求,所以客戶會買。
  • 買貓爪杯的第n個理由:揭秘星巴克真正的底層邏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曹升/文2月26日,星巴克推出春季版「2019星巴克櫻花杯」。其中,一款「貓爪杯」迅速走紅,成為爆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星巴克的貓爪杯,是整個新零售領域今年春天最吸引眼球的一大營銷案例。貓爪杯營銷的底層邏輯首先,我們要使用一個內容營銷框架,方便理解貓爪杯營銷事件的底層邏輯。
  • 3個底層邏輯,藏著你的命運
    那麼,做選擇時,有沒有什麼方法或底層邏輯能讓我們去遵循,從而減少決策難度呢?當然有。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就給大家推薦三個做選擇的底層邏輯。這也是著名學者塔勒布提出的「槓鈴策略」背後的底層邏輯。根據這個邏輯,你可以去設置自己的理財計劃。比如:你可以把一小部分資金(比如10%),放到那些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從中獲益比損失大很多的金融產品上,比如期權。
  • 「4000字乾貨」社群盈利的底層邏輯和社群盈利公式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底層邏輯,因為這是「道」,是規律,有了他你就走不偏了在這我一共總結了三個方面,商業說,關係說,公式說商業說對於我們普通人做社群來說,並不是為了做公益、搞賦能一些高大上的東西,我們做社群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不以掙錢為目的的社群行為都是耍流氓
  • 限定銷售=飢餓營銷嗎,它的底層邏輯是...
    限定銷售是不是飢餓營銷呢?限定銷售的底層邏輯是什麼?1、市場角度限定銷售不等於飢餓營銷,但「供求關係」值得你了解限定銷售:嚴格限制商品生產和銷售數量,給消費者造成購買機會較少的印象,加重消費者的購買興趣。
  • 為什麼你的越混越差,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這3個底層邏輯
    你之所以混得差, 而是因為這3個底層邏輯!01、認知太低電影《教父》裡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最近10年,網際網路出現了很多風口,你如果能夠把握住一個,你就可能實現了屌絲逆襲,實現了財富自由,為什麼你都完美地錯過了,主要原因在於你的認知不夠。
  • 汽車品質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凡事,都有其底層邏輯,通俗來說,它是事物的「初心」,是最本質、最核心的思考方式。        蘋果手機的底層邏輯是「打造極致的人機互動體驗」,相比拍照像素、電池容量等產品性能,蘋果始終執著於順暢的使用體驗;特斯拉底層邏輯是「革燃油車的命」,其在外觀、內飾布局、性能上都有顛覆性創新。
  • 【高層訪談】韜盛科技董事長郝海濤:以底層邏輯和頂層思維破局爬架...
    在韜盛科技董事長郝海濤看來,企業想在發展的進程中持續開拓,既要找準底層邏輯,滿足客戶需求,也需要以頂層思維進行整體布局。安全是發展的基礎8000棟建築爬架施工,零事故「爬架行業吃的就是安全飯。」「在產品創新上,找準底層邏輯,切中核心根本,才能真正滿足客戶需求,更安全、更簡單、成本更優,是產品升級過程中,用戶關注的核心問題。」 如何保障這三點,郝海濤詳細介紹道:「爬架是自動升降的,這就大大降低了在搭建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在15層以上的高層建築施工中,按照綜合成本來算,建築物的米數越高,爬架相較腳手架的整體性價比就越高。
  • 一線崔問| 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作為歐拉品牌營銷的負責人,餘飛總結:「從品牌建立的角度來談,因為我們覺得營銷的底層邏輯,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就是兩層,第一是製造聲量,第二是把聲量轉成銷量。」3月底,歐拉的一場2小時直播,全平臺累計觀看量超165萬。  「現在(電商佔比)百分之六七十肯定是有」,對於目前歐拉的銷售構成,餘飛預估到。但他表示,「確實沒有辦法很清晰地去切割,到底是純電商,還是純線下的。」在他看來,消費者對歐拉種草和拔草的過程,即可能是線上的,也可能是線下的。」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在現有答案中去挖掘答案深層次的底層邏輯,在了解事物底層邏輯之後,就會發現事物的變化都遵循著底層邏輯,例如:能量守恆,萬有引力。面對底層邏輯,我們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底層邏輯就好比一個公司的願景,它將是這個公司前進方向和價值體現,只有我們需要不停的逼迫自己去思考,不停的槓自己,最終提煉出它的底層邏輯,那時咱們將會通向羅馬。
  • 一線崔問|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最引人注目的是國產後的特斯拉,僅僅3個月單月銷量就達到萬輛。同樣瞄準中高端市場的蔚來,其月銷量也不斷突破記錄。新勢力理想汽車年初開始交付,月銷量以驚人的速度攀升,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多樣性。隨後,五菱的微型車宏光MINI EV以極短的時間登上銷量榜榜首,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潛藏的驚人購買需求。
  • 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六億人的孤獨從何而來
    本文作者為我們揭露了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看看六億人的孤獨到底從何而來。一、引言正文開始前,先講一個故事吧。初冬的北京,夜色來的格外早。我在十號線的地鐵上,知春路站來了一位長相清秀的小哥站在了我旁邊。偶然間,我發現他在用soul。默認的頭像,連續幾個對話框的「你好」、「在嗎」、「在幹嘛」。
  • 重構辦公室租賃底層邏輯,TEC上海靈活辦公空間
    (原標題:重構辦公室租賃底層邏輯,TEC上海靈活辦公空間) 在我們的慣常認知中
  • 李子柒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 深度解析
    我構建了一個KOL(Key Data-關鍵數據,Original Logic-底層邏輯,Leading Strategy-頂層設計)研究圖譜,深入分析李子柒成為爆款網紅背後的營銷機理。二、Original logic 底層邏輯 (4C)李子柒究竟做對了什麼?李子柒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我用了4個C的分析框架進行解讀。
  • 鍋圈食匯晉升「國民火鍋」,底層邏輯是什麼?
    其中鍋圈食匯自2017年成立至今,不過短短三年,全國門店便已突破5000家,覆蓋15個省、3個直轄市,服務超1.3億家庭,一躍成為「國民火鍋」。懶熊火鍋亦發展迅速受資本青睞,在5月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字節跳動。火鍋零售賽道備受矚目,其底層邏輯是什麼?
  • 五分鐘讀懂 灰度
    恰好相反,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一群頂級玩家,他們賺著巨額的錢財、操縱著幣圈的未來,而今天我嘗試用最淺顯的語言來解答這十萬個為什麼? 一、灰度是何方神聖? 而反過來,灰度這家交易所「賣」比特幣或以太坊其實分成兩步: 第一步,進行私募,向合乎要求的機構投資者開放認購GBTC(你可以理解為灰度的發行的比特幣代金券),機構投資者買入後,六個月不能解鎖(以前是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