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魯生:大美民間,人民至上

2020-12-09 金臺資訊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今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迎來成立70周年的紀念。這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一件盛事,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建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民間文藝家和民間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與社會同發展,譜寫了民間文藝事業的壯麗詩篇。

中國民協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

一、培根鑄魂,擔當民間文藝使命

1950年3月29日,新中國剛剛成立,民間文藝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就發起成立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組織實施中國民間文藝的傳承與研究工作。「民研會」成為民間文藝發展與研究的專門機構,當時的根本任務是:「廣泛的搜集我國現在及過去的一切民間文藝資料,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繼承解放區民間文藝傳統,高揚「民間文藝為新文藝服務、為新生活服務」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文藝熱情開展田野採風,搜集各民族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史詩、長詩,不少作品由此寫入了我國的文學史和文化史,對民間文藝的傳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國民間文藝的學科建設、學術思想與文藝實踐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民協團結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全面推進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了力量。從1978年起,全國民間文學搶救性調查普查在全國各地形成熱潮,優秀民間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和翻譯出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老一代民間文藝的研究者、創作者和千千萬萬基層工作者,行走田野,默默耕耘,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民間文藝做出了堅實的貢獻。

自1983年起,中國民協主持實施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調查編纂工作。參與這項工作的專家學者幾乎覆蓋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所有民間文藝中堅力量,近30年的時間裡,搜集了數十億字的珍貴資料,挖掘出一大批珍貴的民間文學作品,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民間故事家和民間歌手,發掘了56個民族民間文學的浩如煙海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文學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工作實踐經驗和田野普查成果,為中國民間口頭文學的搶救與保護工作樹起了一座文化豐碑,體現了民間文藝工作者勇攀新高峰、築夢「文化長城」的使命擔當。

1987年5月,「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更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進一步組織、規劃、指導全國性民間文學、民間藝術及民俗文化的考察、採集、保護、傳承與研究工作,組織開展國內外有關民間文藝的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民間文藝匯演活動,舉辦民間文藝「山花獎」評獎,建設民間文藝之鄉,保護民間文藝工作者權益,全方位服務推動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發展。

進入21世紀,中國民協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職責和歷史使命,確立了「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為龍頭、帶動協會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把民間文藝發展作為振奮民族精神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動員全國廣大民間文化工作者對民間文化遺存進行廣泛深入的普查,盤清民間文化家底,不僅取得了搶救保護的文化成果,深刻呈現和展示我國民間文化生態,而且增進了全社會對民間文藝搶救、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廣泛共識,在全社會掀起了民間文化關注與搶救保護的熱潮,形成了廣泛的社會文化風尚。

新時代,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民間文藝開啟了新的徵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兩大工程」全面啟動,為中華民族保留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留存代代共享的民間文學大系;系統輯錄民間文學、民間工藝,為民間藝人立傳,為民間文藝鑄魂,書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時代篇章。

70年來,郭沫若、周揚、鍾敬文、馮元蔚、馮驥才等民間文藝帶頭人,團結帶領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廣大專家、學者和基層工作者,擔當文化使命,紮根民間生活,服務人民群眾,走過了一段光輝的奮鬥歷程,取得了卓越的文化成就,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學術成果和精神財富。在這裡,我們向一直關心民間文藝事業發展的中國文聯領導,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向全國民間文藝家和民間文藝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二、學術立會,發展民間文藝事業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歷來秉承學術立會的傳統,以嚴謹的學術研究作為民間文藝保護、傳承與創作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在學術研究上,致力把握文藝規律,開展田野調研,加強基礎研究,以強烈的文化責任感和嚴謹的學術意識引領我國民間文藝的發展,在民間文藝領域形成一系列理論成果。廣大專家學者高度重視民間文藝採集與研究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致力建構符合我國實際的工作機制,為搶救和保護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形成了田野調研的學術方法體系。在此基礎上,植根時代發展,深化研究視野,拓展調研範圍,充實學術隊伍,在民間文藝保護與傳承、轉型與創新、研究與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顯著的研究成果,推動理論研究與保護實踐和文化服務的協調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70年來,全國廣大民間文化工作者對散落在祖國大地的民間文化遺存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地毯式普查,完成了難以計量的民間文化田野調查、信息採集、項目登記、分類及檔案化存錄,並配合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與各級政府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的評審與確立,取得了綜合性的田野文化成果。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民間文藝工作者陸續搜集記錄了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瑪納斯》的演唱者居素甫瑪瑪依被譽為「當代的荷馬」。同時,民間文藝工作者還在青海、西藏、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聚居區組織記錄藏族史詩藝人說唱本《格薩爾》。此外,還在黑龍江省發現了赫哲族長篇敘事詩「伊瑪堪」。在山東、江蘇、雲南等地區搜集到《五姑娘》《沈七哥》等民族史詩、長篇敘事詩。全國民間文學搶救性調查普查工作,在全國各地形成熱潮。新世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呼應,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協力,譜寫了21世紀初中國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的宏大樂章。工程以巨大的文化影響力推動了我國一系列重要文化政策的出臺,促進了多項文化工作機制的制定和施行。中國民協在新世紀的文化大潮中還開展了民間口頭文學、地方民俗文化、節日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傳承人口述史調查研究、展覽展示展演、宣傳推廣、發展利用、對外交流等工作,並不斷取新經驗、新成果,為我國民間文化的學術研究與實踐增添了鮮活內容。

三、團結協作,建設民間文藝之家

中國民協充分發揮切實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努力把服務會員作為協會聯繫民間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作為保護、傳承、交流和研究民間文藝的主要手段,同時通過在各地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間文藝活動,積極引導民間文藝工作者「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的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產生了積極作用。

新時代賦予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新的文化使命。為了更好地擔當作為,開創工作的新局面,中國民協不斷強化橋梁紐帶作用與聯絡、協調、服務功能,著力改進會風、學風和工作作風。針對協會工作覆蓋面廣、有較深的群眾根基、會員隊伍構成獨特、層次多樣等特點,廣泛吸納有關學者、專家、民間藝術家骨幹隊加入民協隊伍,並使會員聯絡與協調、組織與管理、指導與服務、自律與維權有序推進。目前,中國民協會員總數已達13656人。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是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項。山花獎評獎種類涉及民間藝術表演、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民間文藝學術著作、民間故事創作與表演等,覆蓋面廣,通過肯定成績,鼓勵先進,有效規範,凝聚力量,激發了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創作與研究的熱情,出精品、出成果、出人才,發揮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中國民協在全國範圍內持續深入地開展「民間文藝之鄉」建設工作。「民間文藝之鄉「是對典型的民間文化生態進行整體性挖掘、梳理和提煉,對重建鄉村文化生活、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不忘初心,服務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7年1月,中央頒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工程的意見》。中國民協為貫徹中央部署,全面啟動了「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的「兩大工程」。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重點項目。《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的編纂始終關注民間文學的「活態性、生活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注重「大系」的「全面性、代表性、真實性」,科學系統地開展編纂工作,已形成一系列出版成果,進一步堅定了我們「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也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致力編纂好中華民族代代共享的「民間文學大系」。

「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以《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編纂出版為主要內容,作為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出版工程。在編纂過程中,深入研究民間工藝經驗,把握民間工藝的生活價值,重視民間工藝的歷史觀、文化觀和生活觀,重視發掘民間工藝思想,把握民間工藝的傳承發展規律。

兩大工程「文」「藝」並舉,相輔相成,旨在編纂出版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學大系,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輯錄和整理長期處於散佚狀態的民間工藝,填補我國民間文藝集成的空白;從而為民間生活存錄,為勞動者立傳,為民間藝人立檔存志,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學術支持。

民間文藝是人民的文藝。紮根生活,服務人民,全國民間文藝工作者正闊步走在奮鬥的道路上。在中國民協成立70周年之際,正值我國「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十四五」規劃將全面開啟。我們要認真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以推動民間文藝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守護文脈,面向未來,開啟中國民間文藝新的徵程。特別是在實施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和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之鄉」建設、「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重大工程等工作實踐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竭力推動民間文藝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聚焦模範機關建設,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著力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真正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不斷夯實基層民間文藝基礎,調動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傳承好、利用好、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文藝。

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讓我們守護文化的家園,保持田野的芬芳,維繫永恆的鄉愁,激蕩時代的心聲!大美在民間,根基在生活!讓我們繁榮民間文藝,傳承文化薪火,建設文化強國!新時代,新起點,讓我們為中國民間文藝事業再立新功!

(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致辭)

相關焦點

  •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民藝,美的創造
    第二期公開課邀請到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以「民藝,美的創造」為主題,從民間工藝的生活之美、技藝之美、創意之美三大方面進行講述,為網友展示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 「圓夢工程——名師名家話美育」網絡公共課共計13場,將於8月陸續推出。
  • 潘魯生在貴州黔東南調研民間工藝 鼓勵匠師發揚工匠精神
    中國網訊 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中國民協理論研究處副處長孔宏圖一行深入貴州黔東南地區調研民間工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狀況。本次調研的重點是民間工藝保護與傳承。潘魯生在與當地文化工作者和傳承人交流時表示,當地民間刺繡、銀飾、首飾等傳統工藝資源非常豐富,傳承發展也做得較好,下一步還要積極探索把傳統工藝和現在的生活更好地融匯在一起。
  • 審美力·名家名師話美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民藝,美...
    《審美力·名家名師話美育》第二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以《民藝,美的創造》為題,專業、生動地進行講解。往期回顧:第一期:審美力·名家名師話美育︱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雜技藝術的力與美
  • 「大美民間——中國民協七十華誕展覽」開幕
    「大美民間——中國民協七十華誕展覽」開幕 2020-12-11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民間文化的拾荒者」:「撿拾」民藝,記住鄉愁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潘魯生從鄉土民間先被熟視無睹,後在時代更迭、社會轉型中被輕易捨棄的老手藝和老物件裡看到了美,認為其中有中國人的精神故鄉,擔心「當人們認識到這種價值時,這些東西可能已經沒了。」  他感嘆人們寄託鄉愁不能只有一輪明月,還有煙火生活,要留住鄉愁的載體和文脈。
  • 為民間藝人立傳,為匠心文脈存志——潘魯生闡釋《中國民間工藝集成...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編纂工作推進會召開民間工藝的核心是文化智慧和創造精神,作為習得性知識,民間工藝重生活、重實踐、重經驗,其中也蘊含民眾對人、自然、社會的價值判斷和群體認知。把握民間工藝的人民性,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民間工藝中融合了民族的、集體的智慧創造和文化表達的內容,從而發掘民間工藝最普遍、更廣泛的內涵和意義;要真誠地向人民學習,從人民的智慧創造中汲取養分;要關切人民的生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守護與發展最終要服務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也只有回歸生活才有發展活力和生存空間。
  •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河北卷編纂工作推進會...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 潘魯生  12月17日,《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河北卷編纂工作推進會在石家莊召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河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祁海峰,河北省民協副主席、秘書長楊榮國,河北省民協副主席劉萍、柴秀敏,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劉立軍,中國民協活動管理處幹部樓一宸,《大系》《集成》主要編纂人員近20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祁海峰主持。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後浪、神獸、打工人,2020年十大流行語...
    今天(12月4日)下午2點,《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20「十大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颯」「後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榜上有名。 不難發現,今年的流行語帶有濃厚的抗疫特徵。
  • 匯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磅礡力量
    6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再次強調「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此時此刻,復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其中的艱辛歷程、大國擔當、上下同心、人類大愛,一切的一切,都展示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磅礡力量。
  • 《衣尚中國》周六盛裝來襲 喜聚一堂共賞服飾「節慶之美」
    在本期節目的「匠心空間」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將做客節目現場,將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暗藏於「節慶盛裝」之中的文化內涵和民俗記憶一一講解。凸顯於七十年代民間服裝「大紅襖」上的「紅綠配色」映射著怎樣的中國色彩觀念?在陝西甘肅等地區,家長們為何要在端午節為孩子穿上「五毒肚兜」?在魯西南地區,端午節繫於小孩子手腕腳腕的五彩線,又有何美好的寓意?
  • 《咬文嚼字》發布2020年十大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直播帶貨」,以及上個月才火遍網絡的「凡爾賽文學」均悉數上榜。12月4日下午,《咬文嚼字》如約發布了2002年十大流行語在《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看來,相比前幾年的可選擇條目少,今年是大事要事多,新鮮事物多,先進人物多,感人事跡多。
  • 人民至上 英雄無畏
    在飛機墜毀前的37秒內,王建東為了避開密集居民區,對向無人區,多次調整飛機方向,直到臨近地面時才選擇跳傘,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王建東把最壞的結果留給自己,把最好的機會留給人民,用行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軍人的光輝形象。  危難時刻見證大愛忠誠,英雄壯舉書寫軍人榮耀。這便是最可愛的人。
  • 堅持人民至上 促進共同富裕
    省委七屆九次全會明確要求,堅定不移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康莊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全面實現。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殷切囑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 【地評線】譜好「人民至上」曲,奏響「最美」樂章
    他們有的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衝鋒陷陣,有的在抗疫一線堅守陣地,有的在防汛救災前沿中不眠不休,以實際行動把「人民」永恆銘刻在「初心」之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們用「最美」姿態彰顯了「人民至上」理念,廣大黨員幹部要譜好「人民至上曲」,用實際行動奏響「最美」樂章。  譜好「人民至上」曲,奏響「心繫群眾」樂。心繫群眾,才能更好地為群眾辦事,為群眾辦好事。
  • 譚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堅決扛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安全政治責任
    譚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堅決扛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安全政治責任 2020-12-09 0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勇會:堅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理念 落實落細安全生產工作
    在東坪鎮的中偉廣場,劉勇會隨機暗訪了維也納KTV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劉勇會指出,消防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大事,相關企業對在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要及時整改;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安全值守,開展消防演練,確保消防設備正常使用。相關執法人員要對發現的安全隱患督促抓好整改,對於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規採取措施,確保安全生產無事故。
  • 沈仲文:堅持人民至上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在全面小康的壯美畫卷中,最厚重的底色是民生,最溫暖的主題是共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樸實無華又擲地有聲的話語,展示了他心繫百姓、真摯深厚、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為民情懷,指引深圳經濟特區在前進道路上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多造民生之福。
  • 經濟日報: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總結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強調「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作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獲取的寶貴經驗,凸顯了我們黨矢志不渝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 「習語近人」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
    1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人民軍隊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們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為民擔當,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夠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力量,就一定能夠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彩華章!
  • 潘魯生:黃河魂 赤子心——評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
    潘魯生參觀油畫長卷《黃河》「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2020年10月15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潘魯生接受央視《書畫頻道》採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古往今來孕育滋養了華夏文明,蘊含豐富的主題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