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內容理性#
天下網商記者 王詩琪
Bosie,諧音「伯喜」,是「王爾德情人的暱稱」,一個美貌的男人。
不像很多服裝品牌名追求朗朗上口、深入淺出,頂著「無性別主義」出道的Bosie似乎打定主意讓人一眼看過去不明所以,像極了它所代表的「Z時代」,小眾獨立、個性張揚。
但你應該知道Bosie。
從0到1億,Bosie只用了一年——2018年初成立,2018年5月進駐天貓,2019年全渠道銷售額1.4億。
「天貓相當於我們的平臺級合伙人。」Bosie創始人、CEO劉光耀說,品牌背書、精準流量、數據賦能,讓Bosie得以迅速成長。現在Bosie天貓店的粉絲數已經達到219萬。
今年天貓618,Bosie依舊生猛。6月1日預售首日,1小時的銷售額超過去年全天,同比增長120%;6月16日賣了400萬,預計整個618時期的銷售額將達1800萬。
Bosie的創始團隊也自帶光環。創始人劉光耀,1995年生人,高考山東省文科第二名,本科北大、碩士清華,2017年底休學創業。
在天貓有很多類似Bosie的黑馬品牌。天貓數據顯示,6月1日-9日,新品牌銷售數據亮眼,數百個新品牌同比增長超10倍,蕉內、Ubras等新品牌成立不過四五年,就躍升至行業Top3的位置。
而Bosie,是一匹馬駒成長為黑馬的故事。
黑馬誕生
來杭州不到兩年,Bosie決定搬家。因為團隊擴張太快,工位已經不夠,連會議室都擠滿了人,劉光耀要找人談工作時都只能跑到前臺。
2018年3月,劉光耀和團隊帶著剛成立的Bosie參加上海的一個時裝周,被天貓男裝的招商人員一眼相中,兩個月後,Bosie進駐天貓。
天貓店開業的第一個月,Bosie就賣了100萬,接下來每月環比增速40%-50%,滾雪球般迅速壯大。
在Bosie的客戶中,70%是95後、20%是00後,是現在最具有消費增長潛力的人群。
劉光耀總結,Bosie的爆發,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恰好遇上了中國年輕人審美升級、文化自信,國牌認可度提升的節點;
「地利」,是Bosie把設計師品牌快時尚化,以「無性別風」快速切入95後的市場,同時極大地提高了運行的效率,畢竟,兩套衣服只用打一個版;
「人和」,則是指劉光耀帶領的這支匯集北大清華學霸,倫敦時裝學院、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設計師的團隊。
Bosie的創始團隊基本都是95後,雖然年輕,打法卻十分老練。
劉光耀金融專業出身,離資本更近,利用外部融資,大大加快了Bosie的擴張速度。去年底,Bosie剛完成B輪融資,而此前三輪融資總額超過8000萬。
Bosie前三輪融資,數據來自企查查(B輪融資暫未收錄)
儘管是初創品牌,但Bosie一開始就很注重供應鏈能力的打造,在體量尚小時,就選擇與大品牌的二級供應商合作,保證產量和品質。現在,Bosie每月上新120-150個SKU,春秋款10-12天可翻單。
而且,劉光耀一開始就把Bosie作為全渠道品牌在打造。2018年6月,Bosie在杭州開出第一家線下門店,到現在共開出12家,劉光耀透露,疫情爆發前,已有11家單月盈利,基本上每家店四到六個月可以回本。
雙11的遺憾
一個沒背景、沒名氣,由一群20歲出頭的學生鼓搗出來的全新品牌被天貓看中,劉光耀後來形容,那一刻覺得自己是「選中的孩子」。
快時尚鼻祖ZARA創立於1975年,而H&M的歷史可追溯至1947年。傳統渠道下,一個服裝品牌要花上好多年才能達到1億的銷售規模。
而土生土長的天貓品牌Bosie,背靠淘系超8億用戶的流量,在平臺大數據工具的支撐下,銷售額從0到1.4億,Bosie只用了一年。
「天貓相當於我們的平臺級合伙人。」劉光耀說,品牌背書、精準流量、數據賦能,讓Bosie得以迅速成長。現在Bosie天貓店的粉絲數已經達到219萬。
2019年的雙11,劉光耀留下了很大的遺憾。
當年雙11前夕,Bosie新上了一款小王子聯名的羽絨服,這個產品是由一名實習生設計的,工藝複雜,光成本就要300元,遠高於其他產品。到底賣得好不好,劉光耀心裡沒底,保守起見,只給工廠下單做50件。
數據的走勢與劉光耀的預測完全相反。銷量、收藏數、加購數、訪客數等一路向上,轉化率也很高。通過前期數據,天貓平臺給出了一個銷售預測,但這個數字太驚人了,劉光耀半信半疑。因此,儘管後面連續八次追單,但整體只備了相當於平臺預測銷量的一半。
沒想到,去年天貓雙11當天,Bosie的小王子聯名款羽絨服10分鐘就賣了近1萬件,後面的23小時50分鐘都是斷貨。光一個款就賣了七八百萬,但劉光耀高興不起來,他很後悔:如果當初相信了大數據預測,賺到的錢能翻倍。
經過這次教訓,現在Bosie的產品,是英雄不問出處、一切只看數據。用數據驅動商品的生產和決策。
「公司有十幾次快倒閉了」
劉光耀是小黃車OFO創始人戴威的師弟,關係很好,還一起踢過足球。在劉光耀最困難的時候,戴威投了100萬,解了燃眉之急。說起來,Bosie這個名字也有戴威的功勞。劉光耀原本想用「Bosie & Lumos」,戴威說,太長了,這才砍掉一半,成了「Bosie」。
決定休學創業的時候,劉光耀身邊一片質疑和不解,「一手好牌打爛了」、「北大清華出來的居然去賣衣服」……等等不一而足。劉光耀固執地「不以為然」,他太想為自己活一次。
從小到大,劉光耀更多是按他人的期待做事。大學進入北大光華,也不是因為有多喜歡金融專業,而是怕考出來的高分浪費了。讀研時,把他一手帶大的祖父猝然離世,人生第一次直面生死,悲痛之餘,劉光耀開始認真思考:我到底為何而活,按部就班地讀研、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他決定去創業,做一件好玩、有趣、有意義的事。
黑馬生猛,但創業九死一生,背後艱辛,只有親歷者才知道。
劉光耀說:「至少有十幾次,我覺得公司要死了。」
創業初期,天使輪遲遲不能敲定,他曾在兩周內見了二三十個投資人,好不容易拉來的幾百萬投資,卻在籤協議的前一晚黃了,Bosie差點就死在搖籃中。劉光耀抽了一晚上的煙,第二天又繼續四處找投資。
融資敲定,資金到帳,供應鏈又出了問題。
2019年四五月份,正是夏裝旺季的開端,Bosie的訂單交付出了問題,線上一下積壓了七八千個訂單,一個月都沒法發貨。退款、投訴,負面評價從後臺湧上來,眼看著天貓店都有可能被封,劉光耀心急如焚:「我太痛苦了……被罵了一個月。」
一天,劉光耀到公司樓下的餐廳吃飯,一碗米飯、兩份菜,還端著菜盤,他的眼淚就撲簌簌地往下掉,大哭不止。劉光耀說,沒繃住,因為想到產品設計這麼好卻發不出貨,品牌都要被砸了。
哭完後,劉光耀又回到辦公樓,「該幹嘛幹嘛」,這包括挨個給客戶發簡訊道歉,以及不停催著工廠趕單把貨做出來。
後來復盤時這次危機時,劉光耀分析,失誤的原因,一是自己前瞻性不夠,沒有提前對銷售旺季做好充分準備;二是供應鏈團隊太薄弱。
95後總裁的管理哲學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劉光耀兩年來摸索出來的重要經驗。
Bosie裡最關鍵的兩撥人,一批是95後為代表的設計師,一批是以70後為代表的行業專家。
招人的路數也完全不一樣。
劉光耀不懂設計,他只給基調把關;無性別、時裝感、實用性。設計師進門,他只看一點:你是不是自己產品的目標客戶。Bosie的經驗是,設計師像給自己設計服裝一樣設計商品,效果一定不錯。
劉光耀更多的心思花在搭建一支強有力的供應鏈團隊上,「獵頭費一年就付了幾十萬。」
做供應鏈需要的是資源和經驗,這些行業老炮摸爬滾打多年,根本看不上20歲出頭的劉光耀和他帶領的Bosie。為了說服他們,劉光耀三顧茅廬——第一次聊,刷臉;第二次聊,初步展現自己的能力和Bosie的潛力;等能聊到第三次,才正兒八經拉人入夥。
在組織上,Bosie學了韓都衣舍的小組制。設計工作室的產品設計、薪酬、人力、財務基本獨立,但原料採購採購、生產製造、運營由公司統一來做。如此,既能利用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又能保證設計的靈活性。
現在的Bosie很小,但這種半開放的組織結構是創新生長的土壤,數據驅動生產又保證了創新的成功率,因此增長潛力很大。
劉光耀很喜歡找投資人聊,只問一個問題:「你覺得我的公司會死在哪裡?」他說,現在Bosie的價值觀是八個字,「居安思危、知錯就改。」
兩年,從管五個人的團隊到管理30人、50人,從幾百萬的公司到年銷售兩三億的公司,看問題從3個月到6個月。這個95後總裁能聽見自己骨頭裡生長的聲音。
編輯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