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裡有答案

2020-12-17 雨氜拒罾

如果我們問別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他們也許答不上來。大多數人都 不願正視這個問題,只有在遭受了某些挫折之後,人們才會想起來。

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所有誤解「生命的意義」的共同之處,以及所有正解「生命的意義」的共同之處。所有那些失敗者——神經症患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問題兒童、自殺者、性慾不正常者和娼妓——已經「失敗了」是因為他們缺乏感同身受的情感和社會性興趣。他們在處理職業、友誼和兩性的問題上缺乏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的信心。在他們眼中,生命的意義是一種私有的意義,沒有人能從他們的個人成就中受益。他們的成功目標其實只是滿足子虛烏有的個人優越供述,而他們的勝利只對自己有意義。

舉個例子,據某謀殺犯稱,當他們手中握有武器之時,就會感覺自己充滿力量,但是他們也承認,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感受到武器的重要性。對於我們而言,很難想像只是擁有一件武器怎會產生此種優越感。

私人的意義其實毫無價值可言。真正的意義只可能存在於溝通之中:對於某個人有意義的一句話,也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每個人都在追求生命的意義,但是如果某個人沒有認識到只有為他人的生命作出貢獻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他通常會犯一些錯誤。舉個例子,我們身邊開工廠的老闆,他們收穫的財富很高,比我們成功,那是因為他們首先為人類社會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他們先給人類社會創造價值,之後才收穫了財富;開超市的老闆首先是為了人們購物便捷而服務,之後才收穫了財富.......。

所以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義」的標誌便是這樣的意義一一眾所周知,每個人都可以共享這樣的意義,而且每個人都能夠接受這樣的意義。作為解決生命難題的有效辦法,它可以為他人提供示範,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些常見的難題都順利地得到了解決。甚至天才也只是被認定為具有最高價值而已:一個人只有在其人生擁有重大意義之時,我們才會將其稱為天才。這樣的生命所展現出來的意義通常是:「生命意味著為全世界人民作貢獻。」遭遇了人類生命難題的人會表現得仿佛自己充分並自發地認識到,生命的基礎意義是關心他人,並與他人合作。

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新觀點,而且他們也許會懷疑我們所說的:生命真正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關心他人與他人合作互助是否正確。他們也許會問:「但是個體又怎樣呢?如果他們常常考慮到他人,並竭盡全力維護他人利益,他們自身一定會受盡苦難吧?這樣做是否有必要呢?」至少對於其中一些個體來說,為了自身的合理發展,他們必須優先考慮自己。是否存在這樣一些個體,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學會保護自身的利益,或者加強他們自己的個性?

我認為,這個觀點錯得離譜,而由其引發的問題也是個錯誤的問題。如果他們的所有思想和情感都指向他們的目標,那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方法,從而脫社會,一無用處。我們只有不斷地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以愛情和婚姻為例。如果我們對我們的另一半感興趣,如果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放鬆並豐富我們另一半的生活,我們就會盡我們所能地做最好的自己,讓對方感覺到我們愛的奉獻,從中感到幸福。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必須在真空中發展培養自己的個性,沒有任何想要為他人生活作出貢獻的意願,我們只會變得專橫跋扈,會讓別人不愉快,會讓我們的另一半稱為:自私、無情、絕情..........

我們還可以通過另一個線索推斷出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和協作。如今,倘若我們環顧四周,看看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而來的遺產,會看到什麼呢?所有留下的東西都是他們為人類所作的貢獻。我們會看到耕地,看到道路和建築。他們從人生的經歷中總結出來的成果,會以傳統慣例、哲學、科學及佔星學的方式傳遞給我們,同時他們還會傳授我們一些處理人生難題的技巧。所有這些流傳下來的東西,都是來自為人類繁榮作過貢獻的人。

那剩下的其他人又怎樣呢?那些從不協作、認為生命該有別樣意義的人,那些只會問「我能從生命中得到些什麼」的人,他們死後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他們不僅死了,他們的人生也只落得一場空。似乎我們的地球自身也在跟他們說:「我們不需要你,你不配擁有生命。你的目標和努力都將白費,被你視作珍寶的價值觀,你的思想、你的靈魂,都沒有未來。帶上你自己滾出地球!你就是廢物,立刻消失在我們面前!」

如果我們遇到了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我們就必須對其加以改變,但是所做的改變都必須有益於人類的繁榮。

從古至今,有許多人能夠領悟到這個真相,他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就是要關心全人類的發展,他們一直都在努力發展全社會的利益,促進愛的傳播。在所有的宗教中,都有涉及拯救人類的內容。在全世界的所有偉大運動中,人們所堅持的都是增進社會利益,而宗教就是在這方面最偉大的努力之一。然而,宗教通常都會被誤解,而且很難看出它們如何能夠比它們現階段做得更多,除非宗教可以更緊密地致力於它們的社會化工作。

個體心理學通過一種科學途徑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並提出了一種得出這個結論的科學辦法。我認為,這便是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通過提升對同類和人類福利的關注,科學也許能夠在這個領域獲取更多的東西,無論是政治還是宗教,都曾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著手處理這個問題之時,我們目的都是一樣的——更多地關心別人。

因為我們賦予生命的意義是守護天使,或者生命惡魔的追捕者,所以我們非常清楚,理解這些意義的形成方式,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以及為何它們解決了大問題就是正確的,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便是心理學所扮演的角色,與生理學和生物學截然不同:心理學能讓我們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這些意義是怎樣影響人類的行為和命運的。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給出的答案太殘酷,讓人難以接受
    生命的意義是一個解構人類存在的目的與意義的哲學問題。這個概念通過許多相關問題體現出來,例如:「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在歷史長河中,它也是哲學,科學以及神學一直所思索的主題。前人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與意識形態背景下也給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人的一生總是不停地在追逐,在奔走,甚至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在追逐什麼。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人遲早要死去,那你為什麼要活著?」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答案,那麼我告訴你,人活著,沒有意義!你會驚訝這樣的答案吧,但這就是事實。不管你這輩子做了什麼,一切都會過去的;不管你得到了什麼,後來都不屬於你。沒有人可以主宰世界,也不能阻止時間的流動。那些有意義的人,是留給後人一點什麼東西,而不是對自己有意義。
  • 結婚的意義又是什麼?這裡告訴你答案
    這句話,讓我們不得不深思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是想有一個能分享喜怒哀樂,說話的伴?還是想要擁有一個,在下班回家後,為自己留燈的那個人?亦或者,僅僅只是為了「傳宗接代」這件很普通的事?結婚的意義:陪伴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中,34歲的女編劇程璐,算是一位典型的大齡剩女,她堅信的認為,自己到了這個歲數還沒有結婚,不是自己結不了婚,只是自己不想結而已,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結婚是為了什麼?意義又在哪裡?
  • 人類和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生命本身就是意義所在,我們為了對抗多變的自然環境不斷進化,繁衍生息。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數不勝數,每一種生物都在漫長的進化中選擇了不同的進化方式來適應地球環境,難道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生存」和「繁衍」,保證基因的延續嗎?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讓生命教育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能不能請您談談,從事殯葬行業的真實感受?您會害怕,或者不習慣嗎?您覺得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因此,對於生命,我可能要比別人要多一點點珍惜,對於生活,可能會多一點點熱愛,就是這多出來的『一點點』,讓我對工作也多出一點堅韌,對朋友和家人也多出一點寬容和體貼……」他和盤託出了自己的答案。張偉所在講師團由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發起籌建,是安徽第一支以生命教育為研究主題的講師團。他們相繼走進高校、中小學、社區等單位,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命教育的種子。
  • 什麼是有意義的事?
    記得很清楚,3年前我剛剛開始了解和踐行極簡,每次閱讀關於極簡主義的文章時,文中提及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最有價值和意義的地方,我的內心充滿了疑問。到底什麼是有價值的事情?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難道我追求自己的夢想,沒有意義嗎?當然,縈繞心中的問題隨著深入踐行,學習,不斷地探索,答案已經瞭然於胸,且已付諸於行動了。本周在拆解《極簡主義》這本書時,這個問題又被重新溫習。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關於這本書《極簡主義》的作者是瑞安和喬舒亞,他們堪稱美國極簡主義傳播的鼻祖。
  • 石田衣良《美丘》: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
    這是一封太一寫給美丘的情書,是一支青春舞曲,它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01活著是個奇蹟,用盡全力,只為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一個暖暖的星期一下午,在明知大學的草地上,正準備和幾個夥伴翹課的太一,發現一個小女生,翻過白色鐵圍欄,在二十二層的空中平臺上漫步。
  • 觀《銀翼殺手1 & 2》感受生命的意義
    當時只是覺得這是一段十分優美的獨白,如今再次回顧,卻讓人有了基於哲學層面的思考。如何才能定義「生命的意義」?如果人生是一場體驗,那人造人比我們的經歷更加豐富和精彩,我們對待他們,是看作為「機器」還是「人類」?
  •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走向滅亡,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為什麼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生命為什麼要走向死亡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地球環境發生了好幾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溫度,地球既經歷過冰天雪地的雪球時期,也經歷過即使是極地地區都沒有冰雪的世界。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家財萬貫?服務他人?還是得過且過?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個人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 浩瀚宇宙中,如果沒有生命會是什麼樣子?沒有文明,又有什麼意義
    浩瀚的宇宙中,如果沒有生命,會是什麼樣子呢?死寂沉沉,漫無目的的星球飛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轉圈圈?星球與星球之間,不小心的碰撞,撞出慘烈的火花?難以想像,這樣的死寂,能有什麼意義?進一步說,即使有了生命,如果沒有文明,浩瀚的宇宙,縹緲天際,又有什麼意義呢?
  • 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生命獲得意義
    史鐵生先生離開我們好些年了,但他的思想食糧卻是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震撼著每一顆對生命充滿熱情的靈魂。《人到四十》中罹患癌症的梁國輝說「生死場上無大小,黃泉路上無老少,生命面前什麼都變得卑微。」史鐵生先生說 「死從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人是一點一點死去的」)。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像孔子一樣真真實實活過!
    提起孔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小學開始就開始學習到孔子的一些語錄,但是從來沒有真正去了解孔子,如果我沒有來到山東,可能我不會了解到孔子文化,即使在學校了解但是都不深刻,在貴大對面就有孔子學堂,在花溪這些年我也沒有去參觀過,現在回想起來有些對自己的悲哀,也是那時候的自己很浮躁,自己對人生意義的感悟也不一樣
  • 仰望星空,宇宙能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嗎
    世間最根本的奧秘莫過於生命的意義。我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沒有劇本的舞臺,自然會去尋求一個目標,想弄清楚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用天文學家的旁觀者視角來激發我們人類文明在宇宙舞臺上的新挑戰,從而賦予我生命的意義。鑑於我們在地球上取得的許多工程成就,更廣闊的視角可以引導我們開發新技術,並通過「空間工程」改變我們更大的棲息地。在所有的天文數據中,外星生命的發現可能對我們的廣闊前景產生最大的影響。一旦美國宇航局和歐空局的漫遊者在2021年發現火星表面,可能就會發現原始生命的第一批痕跡。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每天辛苦賺錢是為了什麼?
    問題:我每天辛苦賺錢不知道要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常暘法師:多數人盲目的賺錢,總認為自己會過得幸福,家庭也會越來越好。其實我們要問一問,我們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大家都會說為了幸福,但是有很多人為了賺錢,卻丟失了幸福。
  • 動漫可塑性記憶介紹,對生命帶來正能量的作品,相當有意義
    見到了許多擁有人類情感的機器人面對將近的生命。編輯成每個人不同的故事。這類以仿真機器人為主題的故事。一直都算是熱門的科幻題材。1818年的恐怖小說,科學怪人。雖然並不算一仿真機器人為主題。但在探討人類創造人類的後果上。可以說是這類作品的先驅。2001年的電影人工智慧可以說是最符合。仿真機器人人類之間的探討。而這部可塑性記憶卻相當反常的。並不探討人工智慧是否擁有靈魂。
  • 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當豬被殺時,會不會埋怨自己的父母?
    但有的時候,會有天性良善的人坐著沒事時,盯著我們豬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當豬長大被殺了吃肉時,是否埋怨過它們的父母將它們生出來?既然身為一頭豬,我在這裡將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的豬,但是我想,這至少能代表我自己的意見。人盯著豬看,會生出不少憐憫之心。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三位普通人的故事,解開了許多人的答案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比如關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都有著不同的回答,而很多不同的回答中,也充滿著它們獨有的深意。就在最近,為了完成一項論文,我做了關於不同人對人生意義看法的抽樣調查,在幾百位受訪者的答案中,有相近的,也有截然相反的,而有三位受訪者的答案,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看完此文瞬間開悟
    還是那句話,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意義,賦予生活以什麼樣的意義內核。當我們問「人生有什麼意義?」其實是在向外尋找一個現成的答案,但不幸,人生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人能夠為你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那些聲稱能夠為你提供一個現成答案的,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 生命的價值在於質量,以有限的生命創造有意義的事業
    生命的價值在於質量生命的價值在於生命的質量,在於以有限的生命創造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業。只有將生命注入公眾的事務中,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進而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就壽命的長短而言,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科學家、發明家)與許多也活到了74歲的鄰居們沒有什麼差別,但他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對生活的熱愛卻與其他人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