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成昆出大山-國內新聞-國內新聞-水母網

2020-12-25 水母網

風雨兼程半世紀,列車奔馳追夢路

莽莽成昆出大山

本報記者  王一彪  孔祥武  王明峰  黃福特

載滿幸福的小慢車。胡仲平攝(資料圖)

自成昆鐵路開通的那一天起,大涼山、小涼山,再也不是以前的大涼山、小涼山。

「有的沒見過火車的彝族老鄉,以為機車像牛一樣,背起山草來『餵機車』……」火車初進涼山的一幕幕,涼山第一代彝族鐵路幹部吉史裡土歷歷在目。

上世紀50年代,涼山實行民主改革,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在78歲的吉史裡土眼中,成昆線就是實現這一跨越的重要因素,是「通往涼山的彝家幸福路」。

彝族人深愛成昆線。阿米子黑,一名在成昆線上幹了一輩子的彝族鐵路警察,是出了名的「鐵警神探」。他讓自己的3個孩子全部姓「路」——成昆鐵路的路。阿米子黑的大女兒路明秀,就在西昌火車站彝語售票窗口工作。

時近下午兩點,西昌站客流明顯增多。「他們是喜德縣瓦爾學校學生,來趕小慢車,周末回家。」一看校服,路明秀就知道他們是哪個學校的。

路明秀說的小慢車,就是穿行在大涼山腹地的5634次綠皮車,從攀枝花站始發,到普雄終點站,全程353公裡,沿途停靠26個車站,運行時間9個多小時。全程票價25.5元,最低一站才2元,25年沒調過價。

「出學校大門,就是西昌地界。學校離西昌城區5公裡,而距喜德縣城80多公裡。」瓦爾學校副校長阿蘇爾史解釋,為留住好老師,提高教學質量,喜德縣特意在離西昌最近的地方辦了這所學校。瓦爾學校現有中學生1649人,都是彝族,其中774名學生,每兩周家校往返一次,主要是乘坐小慢車。

「小慢車是大校車,也是夢想列車。」在阿蘇爾史的求學路上,小慢車相伴多年:在喜德大興村小學上四年級時,被選拔到縣城關小學民族班,接著在縣城讀初中,家校往返都是坐小慢車;考入西昌師範學校,繼續坐小慢車;到四川師範大學深造兩年,坐的還是慢車。

成昆鐵路照亮了沿線一代代學子的求學夢。阿蘇爾史走過的路,他的學生們在接著走。

「考個好大學,走出大涼山」,是瓦爾學校初二女生依夥阿牛的心願。家住喜德縣尼波鎮尼波村,從學校回家要坐4小時小慢車,她並不覺得漫長——兩站過後,她的父親依夥伍沙在冕寧站上車了。

冕寧站所在的瀘沽鎮是一個物資集散中心。車到冕寧,候車隊伍明顯長了:背著空籮筐的,那是東西已在瀘沽賣完;蔬菜、臘肉堆滿籮筐的,那是來採購的;戴著頭巾、抱著小孩的,要麼是回娘家,要麼是來趕集……

56歲的依夥伍沙是小慢車的常客。當天早晨,他從尼波站上車,將從村裡收購的1500斤土豆隨車託運到瀘沽鎮。賣完土豆,他又販進10袋飼料、10袋玉米面,「這一天能賺200多元」。

除非家中有事,20多年來,依夥伍沙日復一日準時出現在小慢車上。「沒有小慢車,就做不了買賣脫不了貧。」

車廂內,14隻毛茸茸的小雞仔聚在一個紙箱裡。這是樂武鄉紅峰村村民曲木伍格在瀘沽趕集買的。這位50歲的彝族婦女說:「只要出門,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慢車,過日子離不開它。」

乘客帶著雞、鴨、鵝、狗、羊上車,是小慢車上的獨特風景。小慢車的車廂也與別的火車不同:每節車廂拆掉兩排座位,騰出空間,放置家禽和貨物。3年前,還專門拿出一節車廂,改裝為行李車,增設牲畜拴掛處,專放乘客帶的家畜。

對沿線不同群體來說,小慢車有不同的意義:「校車」「趕集車」「扶貧車」……「九成以上乘客都是彝族百姓,這也是一列民族團結的連心車。」列車長阿西阿呷說。

值乘小慢車24年,擔任列車長22年,阿西阿呷認識了很多乘客,光彝族鄉親的手機號碼就存了上百個。她眼見著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變化最大的,還是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學生客流越來越多。」

上個月,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州最後7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是關鍵。年輕人是涼山的希望。」也曾坐小慢車求學的阿西阿呷深情地說,「小慢車永遠與希望同行。」

晚上7點一過,5634次列車抵達普雄,次日上午,阿西阿呷值乘5633次列車折返攀枝花——「一座被火車拉來的城市」。

先有攀鋼,後有攀枝花市。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副館長張鴻春說:「成昆線與攀鋼並蒂而生,都是三線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成昆鐵路通車當天,攀鋼煉出第一爐鐵水。

攀鋼持續創新求進,全國每3公裡鐵路鋼軌,就有1公裡產自攀鋼;成昆線則不斷提高運力,2000年完成電氣化改造,新成昆線正在修建。時至今日,攀鋼集團仍有九成以上產品經成昆鐵路運往各地。攀鋼人說:「成昆線就是攀鋼的生命線」。

成昆鐵路通車那一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建,這裡的科研人員說:「成昆鐵路是通往太空之路的橋梁和紐帶」。

新路,見證青春接力

成昆線利子依達隧道施工。曹寧攝(資料圖)

如果說成昆鐵路是一方精神高地,彝語意為「開滿索瑪花山谷」的沙馬拉達,則堪稱高地上的高峰——長6379米的沙馬拉達隧道,居成昆鐵路最高點,被稱為「成昆之巔」。這條當年全國最長的隧道,耗時8年打通,136位建設者為此獻出生命。

30公裡外,新成昆線小相嶺隧道正向深處掘進。「當年我們就勘測過這條隧道,無奈當時技術水平達不到,只能繞遠修建成昆線。」李澤民追憶。

全長21.775千米的小相嶺隧道,新成昆線第一長隧,是全線點控制性工程,屬一級高風險隧道,由中鐵隧道局成昆鐵路峨米段項目部承建。這個項目部很多人的父親或爺爺,當年參建過沙馬拉達隧道。

項目部黨工委書記汪躍華,是位「70後」,其父就是沙馬拉達隧道建設者,後來還出國援建過坦贊鐵路。

參加鐵路建設25年,汪躍華轉戰山西、貴州等省份,頭一次回家鄉四川施工,恰是為父親當年參建過的老成昆修新線,「這不僅是緣分,更是一份傳承和責任。」

自4年前小相嶺隧道動工,「90後」鄭冬冬一直奮戰在這裡。從市政工程工地,轉戰到大涼山腹地修隧道,工作、生活環境大變,他有過不適應。去年有一個去城區施工的機會時,他卻選擇了繼續堅守——這裡有他爺爺鄭守禮的青春足跡,老人也是沙馬拉達隧道建設者。

想念孫子的鄭守禮,3年前重返故地,那是他第一次搭乘成昆列車。半個世紀前,成昆鐵路修好後,尚未通車時,鄭守禮便被調去修枝柳鐵路。

在沙馬拉達烈士陵園,鄭守禮反覆觸摸著戰友的墓碑,熱淚縱橫。

「我們戰成昆時,施工主要靠肩挑背扛,連工作服、雨靴都是三班制共用,你上班你穿,你下班他穿。」撫今追昔,鄭守禮叮囑孫子:「現在條件好了,你們更得好好幹。」

成昆線蒲壩車站至樂躍車站區間。(資料圖)

如今施工條件今非昔比:勘測用上無人機,鑽孔有三臂全電腦鑿巖臺車……「但掘進隧道,無論機械設備多先進,衝在最前面的往往還是人。」鄭冬冬深有感觸。

小相嶺隧道洞裡大量湧水的那段時間,作為項目部調度主任的鄭冬冬,和年輕的同事們,幾乎泡在水裡工作,一幹就是10多個小時,為節省時間,連午飯也在洞裡解決。「爭分奪秒,只為早日打通。」項目部工程部部長邰鶴說,「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就要幹最難的,交最好的。」

「零缺陷、零失誤、零安全事故」,則是「90後」質檢工程師何亞濤堅持的建設質量標準,「我們要向大涼山交一份合格答卷,為後期運營打好基礎。」

正向前掘進的小相嶺隧道深處,粉塵撲面,氣味刺鼻,暗河在腳下湧流,鑿巖機械「突突突」的高分貝,震蕩耳膜……常年工作於此的鄭冬冬,沉澱下自己的思考:「當一個青年選擇將青春與國家連在一起,生命才有精神坐標。」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4日 02 版)


相關焦點

  • 風雨兼程半世紀,列車奔馳追夢路 莽莽成昆出大山
    走近成昆鐵路建設者,他們引述最多的一句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頭髮已半白的哲學教授蔡方鹿,對挖隧道的工序門兒清:打眼—放炮—除渣—倒料。這位四川師範大學首席教授,當年是鐵道兵,專業工種是爆破。在成昆鐵路建設工地上,他親手點的炮不下5000個。  修隧道,最怕塌方。
  • 50年,三代人,他們把這條鐵路修成了世界奇蹟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編者按】今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長篇通訊《莽莽成昆出大山》,講述了三代人青春接力,建設、守護成昆鐵路,再築新成昆的故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築路、守路、通路、新路,跨越半世紀,老一輩的創舉與新一代的奮鬥,在祖國的大西南交相輝映。
  • 這場吹風會→聚焦2020疫情下的中國領事工作-國內新聞-國內新聞...
    水母網12月18日訊 12月17日,外交部2020年度領事工作吹風會在北京舉行。今年的主題是「疫情下的中國領事工作」,健康碼國際版如何降低跨境疫情傳播風險?復工復產又有哪些舉措?領事業務即將電子化?自4月上旬起,參照國內有關防疫健康碼做法,在疫情輸入風險較高的27個國家首先實行健康碼國際版。旅客連續14天填報個人健康狀況,最後憑綠色健康碼登機來華。中國公民還可依託健康碼小程序,快速申辦「核酸碼」登機回國,實現了遠端防控「碼」上見效。截至目前,健康碼國際版註冊用戶已超過150萬。
  • 陳夢成2020年國際國內十大新聞封面人物!
    12月26日,《人民日報》和《中國體育報》聯合發布了2020年國際國內十大新聞,在國內十大新聞中,「中國成功舉辦國際乒壇重要系列賽事」被列為第七,而國乒女隊26歲的陳夢更是因為首奪女子世界盃冠軍而成為了國際國內十大新聞封面人物之一
  • 這些重點人群將接種新冠疫苗_國內新聞_國內國際_新聞頻道...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在冬春季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疫苗接種將分兩步實施:第一步主要針對部分重點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暴發的風險;第二步隨著疫苗獲批上市,或疫苗產量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預防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
  • 風雨兼程半世紀,列車奔馳追夢路

    莽莽成昆出大山

    ...
    走近成昆鐵路建設者,他們引述最多的一句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頭髮已半白的哲學教授蔡方鹿,對挖隧道的工序門兒清:打眼—放炮—除渣—倒料。這位四川師範大學首席教授,當年是鐵道兵,專業工種是爆破。在成昆鐵路建設工地上,他親手點的炮不下5000個。  修隧道,最怕塌方。
  • 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經濟學家聯合評出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經濟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趙東東 周武英 劉超)12月29日,由經濟參考報主辦,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特邀經濟學家聯合評選出2020年國內十大經濟新聞和國際十大經濟新聞。這一評選活動旨在全方位多視角梳理盤點2020年發生的國內、國際經濟新聞熱點,力求掌握政策脈搏,洞悉經濟走向。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繼承和發揚「成昆鐵路精神」
    今天,媒體發表長篇通訊《莽莽成昆出大山》,講述了三代人青春接力,建設、守護成昆鐵路,再築新成昆的故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築路、守路、通路、新路,跨越半世紀,老一輩的創舉與新一代的奮鬥,在祖國的大西南交相輝映。在這篇長達五千多字的通訊報導裡,詳細描述了成昆鐵路的建設初衷、過程以及其產生的巨大影響。
  • 【地評線】多彩時評:在新時代傳承弘揚成昆精神
    12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髮長篇通訊《莽莽成昆出大山》,講述了三代人青春接力,建設、守護成昆鐵路,再築新成昆的故事。築路、守路、通路、新路,跨越半世紀,老一輩的創舉和新一代的奮鬥,在祖國的大西南交相輝映。
  • 2020年11月19日國內時事政治新聞熱點
    強力推薦:2020年國際/國內時事政治匯總【導讀】中公教師考試網為各位考生提供時政熱點匯總(11月19日國內部分時政熱點),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掌握時事政治熱點及答題技巧。2.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9日表示,中國對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持積極開放態度。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近日籤署後,中國會否加入已生效兩年的CPTPP備受關注。高峰在商務部當日召開的線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3.全國人大常委會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檢查組19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執法檢查報告稿,部署有關工作。
  •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內新聞熱點評論(12月3日)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內新聞熱點評論(12月3日) 為幫助考生們備考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福建教師招聘網整理了2020年時事政治重點信息,內含國內、國際時事政治、時政新聞、新聞熱點評論、時事要聞、政治等。
  • 今日時事政治:2020國內新聞熱點評論(10月29日)
    今日時事政治:2020國內新聞熱點評論(10月29日) 2020-10-29 11:36:27|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 2019年12月21日國內時事政治新聞熱點
    【導讀】中公教師網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12月21日國內時事政治新聞熱點(部分),關注2019時事政治熱點匯總,掌握時事政治熱點為教師招聘考試做好準備!1.2019年12月21日電,今日起,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舉行,本次考試報考人數達到341萬人,創歷史新高。
  • 150元起搶購國內熱門航線!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0元起搶購國內熱門航線!國內機票價格僅需150元起!從呼和浩特出發的盆友們速度搶購!來源:內蒙古機場更多新聞一刻不能放鬆!冬季將處於疫情零星散發狀態駕照新規來了!@你身邊的她:對所有拳頭說「不」!
  • 回望2020:國內重要軍事新聞盤點
    新華軍事帶您盤點全年國內重要軍事新聞,回望人民軍隊不一樣的2020。一、習近平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官兵實兵利用戰車掩護向「敵」陣地發起衝鋒。新華社發(張增巖 攝)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中央軍委2020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這是習主席連續第三年發布開訓動員令。
  • 2021年1月9日時事新聞(國內+國際)
    2021山東事業單位交流:1087143520  2021年1月9日時事新聞(國內+國際)【國內】1.2021年1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近期國內多點出現散發新冠肺炎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要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抓好防控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加強對地方和相關方面的指導協調,堅持「四早」,加強監測預警、核酸檢測、隔離管控、醫療救治、流調溯源等工作,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遏制疫情擴散。
  •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內新聞熱點評論(7月19日)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內新聞熱點評論(7月19日)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周期已經開啟,為幫助考生們,福建教師招聘網整理了2020教招時事政治重點信息,內含國內、國際時事政治、時政新聞、新聞熱點評論、時事要聞、政治等。
  • 2020國考時政熱點: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
    2020國考時政熱點: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國考時政熱點,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來了!
    中國環境報社1月14日下午在北京發布了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儀式,並對本次評出的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進行了解讀。本次評出的2019年度國內十大環境新聞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面進入施工期;今後每屆黨的中央委員會任期內均開展例行生態環保督察;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北京世園會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倡議;「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啟動;第二屆監測大比武展現生態環保鐵軍風採
  • 消防員吃水餃認出媽媽的味道_國內新聞_國內國際_新聞頻道...
    消防員吃水餃認出媽媽的味道 2020-12-23 10:49:58  來源:陝視新聞      12月21日,陝西鹹陽,消防員魏肖立和隊友一起吃餃子時,忽然吃到了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