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點」!女兒一句話媽媽尷尬無比,父母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2020-12-14 虎媽狼爸講育兒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而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也要懂得避諱,如果不懂得避諱,那麼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劉女士家的女兒今年三歲多了,而劉女士和丈夫平時都是比較大大咧咧的,有的時候說話也不會在女兒面前避諱,想說什麼說什麼。

這天劉女士和丈夫帶著女兒去逛商場。女兒玩得有些累了,於是爸爸就去給女兒 買了一瓶礦泉水來。因為天氣比較熱,女兒又特別渴,看到爸爸還沒有把瓶蓋擰開,於是女兒就學著媽媽在家的樣子對爸爸說「老公,用力點!

而旁邊路過的人聽到了女兒對爸爸說的話,都投來了異樣的眼光,劉女士察覺到,臉都紅了。

夫妻倆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平時在家裡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而在經過這件事之後,劉女士和丈夫決定以後在女兒面前還是要懂得避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才有助於孩子成長。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為什麼要懂得避諱?

雖然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們年齡還比較小,根本不懂得這麼多。所以在孩子的面前完全沒有避諱。

但是父母不知道的是,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的,而父母是孩子平時最親近的人,所以也是孩子們模仿得最多的,孩子們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所以就會模仿家長的一些行為。

家長們在無意識中可能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導致孩子看到後去模仿,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還是要懂得避諱的。

家長和孩子相處時應注意的事項

1、注意言行舉止

平時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還是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的。畢竟是和孩子相處最久的人,孩子會很容易地去模仿父母。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以身作則。

2、注意行為習慣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注意平時的行為習慣。比如家長在下班之後總是抱著手機玩個不停,那麼孩子看到後也會想要玩手機,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沉迷於手機,導致耽誤學習。父母的這些不好的習慣都會給孩子造成直接的影響。

3、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

孩子年齡再小,家長都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在生活中不要隨便在孩子的面前更換衣物,洗澡和上廁所的時候要鎖好門,夫妻兩個親熱時,不要讓孩子看到。

還要教會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偷看別人的隱私,給孩子樹立正確觀念,讓孩子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會教壞孩子?其實好處大於壞處
    雖然倆人經常秀恩愛,花在對方的時間多於花在孩子身上,但是他們的孩子並沒有對他們的行為表示不滿。有一次,他們一家人吃飽飯去散步,小穎和老公手牽手走上前面,他們的一兒一女跟在後面,兒子對女兒說:「姐姐,爸爸和媽媽手牽手,他們是好朋友,我和你也是好朋友,所以我們也要手牽手。」說完,兒子就牽起姐姐的手,兩人開心地向前跑。
  • 看女兒洗澡,掀女兒被子,還覺得無所謂!沒界限感的父母,有多可怕?
    女兒感覺被觸犯了底線,但爸爸覺得無所謂,也不道歉,還說看了又怎麼樣,都是一家人。更讓女兒傷心的是媽媽的態度——不僅質問女兒「你還想怎樣?」,還勸丈夫不用理會女兒小題大做。媽媽的介入,正好讓這位爸爸裝「大度」:我是誰啊?我幹嘛生她的氣!多麼蠻橫無理且無知的父母!這樣令人無語的例子,還不是個例。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如果他們在接到電話時能上心查詢,至少可以了解到Lewis的不良記錄,之後對Breck進行教育和採取保護措施。在教育孩子時,媽媽已經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結果卻讓人惋惜。這也提醒我們,作為家長,在跟青春期孩子溝通時要更加注意方法。
  • 你是哪種類型的媽媽?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和孩子正確相處
    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這是父母需要不斷去學習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而作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到了不同類型媽媽的特點,不妨一起看看你是哪一種類型的媽媽。1.
  • 20萬,媽媽帶12歲女兒假裝上學了5年:父母的關係藏著孩子的未來
    世上還有假裝帶女兒上學,實際逛公園逛了5年的媽媽!西安媽媽馬翠(化名)託人給女兒上學被騙20萬,因丈夫性格暴躁,5年的時間,她一直選擇隱瞞。從女兒7歲起,她每天早上給女兒背上書包假裝送女兒,等到放學的時間,她才帶女兒回去。白天她都帶女兒在家附近公園或商場閒逛。
  • 「媽媽,我恨你!」孩子進入「仇親期」,父母要懂得巧妙化解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懂得巧妙化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仇親期"。這時媽媽才知道,半年前因為遊戲爭吵的事件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陰影,討厭父母的心情讓他無法安心學習。母子倆僅因為這一件事情就產生了隔閡,有朋友可能會問"至於嗎?",其實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的孩子心思敏感,我們唯有以尊重和愛去對待,才能讓他敞開心扉。
  • 「我高燒,讓女兒倒水她卻嫌麻煩」,為啥現在孩子都不心疼父母?
    大概是兩個孩子個個都孝順,父母之間關係和睦,孩子和父母更是親密無間,這就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景象。在過去也許孝順不難,因為孝順是每個孩子從小就被傳輸的中華美德之一,但是現在孩子孝順變成了一種奢求,這種奢求還真的可望不可即。「為啥我家孩子就不懂得心疼我呢!」
  • 《親愛的安德烈》: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也可以是有聲的
    在中國,十八歲是多少父母和孩子的噩夢。十八歲是許多孩子高中畢業即將上大學的時候。也是父母和孩子越走越遠的開端。高中畢業,大學讀什麼專業,孩子和父母總是有不同的意見,要不就是孩子固執己見報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父母生氣,要不就是聽了父母的意見,孩子悶悶不樂。大學畢業,該選什麼工作,去哪個城市,又是一個分歧點,就看誰先妥協。
  • 「媽媽,我沒有朋友!」郎平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活成...
    可是媽媽卻說:那也好啊,你想玩什麼,晚上媽媽陪你玩。 聽完媽媽的話,凱凱失落地回到房間。 很多父母往往認為孩子還小,有父母的陪伴就夠了。但每個孩子都需要朋友,父母是不能代替朋友的。
  • 孩子總是獨佔物品,無法融入集體,讓孩子懂得分享父母要這樣做
    文/初語媽媽孩子發展的每一步都是讓父母十分操心的,有些父母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私了,人際交往能力越來越差,有些孩子交朋友甚至需要父母的幫助,這樣怎麼能行呢?這下表姐明白了,墨墨這孩子喜歡獨來獨往不愛分享,但是這樣非常不利於他的人際交往關係,為了讓兒子更受歡迎一些,表姐決定在未來的時間裡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因為分享並不只是為了讓孩子搞好人際關係,還能讓孩子學會感恩。那麼懂得分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呢?
  • 孩子「感到丟臉」的3種行為,很多媽媽都經常做,其中有你嗎?
    孩子在3歲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隨著他們一天天的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方式,作為父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要照顧孩子的心理變化。比如2歲的孩子,孩子很氣人的時候,你可以當眾打屁股;可是當孩子12歲時,這樣的教育方式明顯就是錯誤的示範了。朋友洋洋最近就做了一件事,讓女兒和她開始了「冷戰」。
  • 「媽,我也想玩你和爸爸昨天晚上玩的遊戲」女兒一句話,嚇壞媽媽
    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對於自己沒見過的東西,會特別感興趣,有一些年輕父母在做一些私密的事情時,不小心被孩子撞見,氣憤會變得尷尬。出現這樣的情況時,父母如何處理,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半夜突然闖進父母臥室,氣氛突然尷尬了薇薇和老公給結婚後,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孩,為了把女兒照顧好,薇薇辭掉了工作,在家裡做起了全職媽媽。
  • 男孩一句話刷爆朋友圈,央視:懂得感恩,為你點讚!
    做著這些在很多人眼中是「底層工作」的父母,僅僅是為了養家餬口就已經拼盡全力,而這時,孩子的感恩就是他們最大的慰藉。抖音上曾有一個爆紅的視頻。這是段對一個環衛工母親的採訪,女兒學校舉辦活動,正好要路過她打掃的地方。
  • 小女孩被贈口罩留蛋糕答謝: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嗯哼從小就是個知感恩的孩子。2歲多時,爸爸給他喝酸奶,他會連聲道謝,感恩爸爸的幫忙。4歲多時,他會在母親節給媽媽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媽媽的付出。感恩節時,媽媽給老師打電話表達感激,嗯哼也會湊上前去:「謝謝你照顧小時候的媽媽和我」。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阿拉蕾媽媽曬親子時光,兩個女兒漂亮可愛,相處有愛,畫面超溫馨
    周末是家長陪伴子女的時間,而與孩子相伴的時光是最美最溫馨的時光,可愛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開心果,即使只是安靜地看著他們都能被萌到,心裡都是美的。7月5日周末,阿拉蕾的媽媽曬美好親子時光,兩個女兒漂亮可愛,相處更有愛,畫面超溫馨,即使安靜地看著她們媽媽都被暖到了,心裡溢滿了幸福。
  • 寧波一父母工地下班去學校怕給孩子丟臉,小男孩一句話讓人流淚!
    最近,寧波一對父母從工地幹完活,穿著髒衣服去學校接孩子,夫妻倆擔心給孩子丟臉,沒想到孩子一句話讓他們流淚!小男孩的母親表示:當天她和丈夫剛從工地幹完活,來不及換衣服兩人身上都是灰塵。兒子見到爸媽後說:這沒什麼好笑話的,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母親聽完兒子的話非常感動,有點想哭,孩子非常體諒父母。此新聞推出後,不斷有人為這個懂得感恩的寧波小孩點讚!父母的付出,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 女兒從幼兒園出來,嘴裡掏出一塊肉皮!小小人兒一句話,媽媽暖到落淚
    網友紛紛留言,分享和孩子相處的點滴。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故事。孩子帶給世界的溫暖,足以融化冬天的冰雪。感動得我熱淚盈眶,覺得又好笑又激動,她們4點10吃完飯,我4點20接她,為了給媽媽留著這塊肉皮,足足讓肉皮在嘴裡待了十多分鐘,而且忍住了香噴噴的肉皮的誘惑。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愛父母。張添怡的大寶目前已經上小學一年級,從小就是個懂事貼心的「小棉襖」。
  • 高分韓劇《請回答1988》:孝順的孩子,懂得父母這「三被」需求
    現在想讓媽媽高興的話,就說「我現在需要媽媽」這一句話足夠了。被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能夠給孩子解決難題,是給父母最大的肯定。如果能夠讓他們開心一點,「麻煩」一下又何妨呢?刷抖音的時候看到被一個視頻感動了。在視頻裡,一位88歲的老母親帶著自己做的鮁魚圈,獨自從百餘公裡外到鞍山看望52歲的兒子,因為兒子意外摔骨折了。
  • 學會溝通,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
    甚至有時候,孩子想要和家長分享一些學校的事情,可當他們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一天後的疲憊,也並沒有想要跟他交流的意思,還有父母不停地督促做作業,使他們也失去了交流的心情。長時間這樣,容易與孩子產生心靈的隔閡,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家庭內的溝通與交流,也是父母和孩子每天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