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誤差精確在0.01秒 這些「鋼鐵神兵」如何煉成?

2021-01-12 環球網

10月1日,當99A箭形方隊通過天安門前時,鋼鐵洪流再一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在鐵流滾滾的裝備方隊中,99A坦克方隊第一個駛過受閱區,獨特的箭形隊列馳騁長街。鐵甲間隙,坦克兵的威武之軀在劇烈晃動的車體內紋絲不動。不由得讓人心生好奇,這些「鋼鐵神兵」是怎樣煉成的?

走進閱兵訓練基地,聚焦箭矢——構成方隊箭頭的3輛坦克,它們的駕駛員就是從2009年閱兵一直合作至今的「鐵三角」:一級軍士長丁輝、三級軍士長郭建川、四級軍士長曹來群。

特級駕駛員、特級炮長、特級車長、特級網絡模塊維護員、特級信息系統操作員,榮膺「五特精兵」的丁輝今年第五次參加受閱。今年的閱兵訓練,丁輝比往常都要急迫和焦慮。怎樣把一身技能傾囊相授,「徒弟」何時能儘快挑起大梁是他最大的心結。

在受閱裝備方隊中,坦克方隊面臨的挑戰不少:裝備重、功率大、震動大,調整時間少、調整距離短,箭形隊形排面多、卡距難,方隊駕駛員中有十幾名士兵是第一次參加任務。

丁輝並沒有著急讓戰士們上車,而是溫習起他編寫的操作十一步口訣:「先模擬再實車,形成肌肉記憶,即使再緊張的場合,都能操縱自如。」

為了壓縮時間儘快提升整體訓練成績,「鐵三角」既當訓練骨幹,也做技術「大拿」。他們幾經探索,修正最佳駕駛方案,並通過與地方廠家合作,自主研發了「單車綜合駕駛訓練系統」,具備視頻成像、雷射測距、信息存儲、錄像回放等功能,將方隊的速度誤差精確在0.01秒,距離大小在5釐米以內,騎線偏差度控制在了肉眼難以識別的1釐米範圍內。

鐵馬馳騁長街的背後,是像他們一樣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監製/ 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 席羅曦 丁沂

編導/ 餘騰龍 張偉浩

攝像/ 田燁 羅坤

(編輯 李萌)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煉的不是鋼鐵,煉的是鋼鐵意志
    01.推薦書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02.作者介紹: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代表作品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暴風雨所誕生的》 。04.推薦理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主題: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這對於正在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鍵期的青年一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指導意義。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評
    01這本書以十月革命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窮苦的不懂事的少年,在戰爭爆發後,意外邂逅了一位布爾什維克朱赫來,他不但教會了保爾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對革命的熱情。後來,保爾加入了紅軍,為革命事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健康。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20-11-29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影響了幾代人!那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從小熟讀《鋼鐵》一書,書中很多情節至今都記得,此書對我影響很大很大!保爾?柯察金的精神和毅力以及愛情觀都深深的影響並激勵了幾代人!那是有信仰的年代!現在都應該大力提倡青少年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新華全媒頭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新華社記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說,鋼鐵是一種革命精神,革命者在鬥爭中百鍊成鋼。鋼鐵工業的發展史稱,鋼鐵是工業筋骨,行業之變印證著國家經濟發展的嬗變。
  • 「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
    我們付出了全部心血,卻換來脆弱的的心靈,迷茫的巨嬰、沒有煉成的鋼鐵……如果這樣,我們是否還要過度保護、過度教育我們的孩子?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巨嬰的人格,沒有煉成的「鋼鐵」——一場事與願違的教育危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哈佛大學、加州大學、羅徹斯特大學……最近,眾多高等教育機構的一線學者教授都在關注和推薦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
  •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近期我讀了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生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 再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昨晚寫作上一篇文章,狀態不怎麼好,我的一些用心沒有寫上去,現在睡過一覺之後,精神狀態適合集中精神寫作,於是,我想再說點關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周邊。我看蘇俄文學名著的數量不是很多,也就是高爾基的自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鐵流》、《毀滅》、《夏伯陽》等幾本書,託爾斯泰的幾部經典著作我是到濟南以後才開始看的,我在鄉下的時候得到的託爾斯泰的經典著作都是盜版書,紙張也不好,我就沒有認真看過。相比較其他人的書,我還是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的比較多,我對蘇俄文學的了解都來自於這本書,當然是不同譯文版本。
  • #如畫三明#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位於福建省三明市的福建三鋼工業旅遊區,昔日的煉鐵廠、煉鋼廠、圓棒廠、中板廠,通過節能減排環保改造,按旅遊景區標準變為花園式工廠,獲批國家AAA級景區,成為福建省首個鋼鐵工業旅遊區。來到這裡,可以看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鋼集團建於1958年,是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基地。
  • 如畫三明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去旅行,您可能會爬山看海看古建築,但你會想去鋼廠旅遊嗎
  • ——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學生時代曾看過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記憶深刻,並影響了當時一代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其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那段盪氣迴腸的名言,陪伴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使我們終身受益。
  •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近期,有幸拜讀了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的主人公保爾,身殘志堅,依然為了人民的利益,願付出一切的偉大品質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並且這些孩子一說起遊戲、電視都眉飛色舞,一寫起作文就直皺眉毛。而保爾他雖然雙目失明,四肢癱瘓,可他照樣寫出精彩的文學作品。這些小公主、小皇帝則遇到點困難就放棄了,不會積極進取,迎難而上。而保爾卻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殘酷的鬥爭和艱苦的生活,他不甘沉淪不放棄。我認為人生就像煉鋼,只有不斷磨練,才能把一塊鐵煉成堅硬、有用的鋼。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導讀
    脊椎硬化,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病床上歷時三年,寫成了自傳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1936年12月22日,他在莫斯科病逝。內容簡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經歷為基礎素材創作的小說。
  • 觀《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之感想
    最近,在好友的推薦下,觀看了影片《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看完影片,我忽然想起了高中時看過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當時就被主人公奇蹟般的生命活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所感動,現在,我又一次被宋光榮那種艱苦奮鬥、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所感染。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
    來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新華網書裡說:鋼鐵是一種革命精神多少城市因鋼而建、因鋼而興卻曾因產能過剩陷入矛盾旋渦中國鋼鐵產能世界第一卻曾被質疑生產不出原子筆上的「圓珠」經歷「十三五」期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淬鍊
  • 愛與正義的《鋼鐵神兵》:車田正美繼《聖鬥士星矢》後又一巨作
    而誕生於《聖鬥士星矢》之後的《鋼鐵神兵》,也是車田正美創作的另一部經典之作。TV動畫共有兩部,第一部《鋼鐵神兵》25集發行於1996年,第二部《新鋼鐵神兵》14集發行於1997年。不同於《聖鬥士星矢》以西方神話為故事背景,《鋼鐵神兵》的故事設定在人類文明科技極度發達的未來世界。擁有強大科技力量的機械帝國皇帝,為帝國的每一位優秀戰士都配備了一臺專屬高智慧機器人——B'T。
  • 懷舊動漫——鋼鐵神兵
    #動漫閒聊#老動漫,這次我們還是聊車田正美的作品——鋼鐵神兵這部鋼鐵神兵是車田正美在畫完聖鬥士的又一部作品,主角雖然叫鐵兵,但是依然是一副星矢的臉,不過這次不是救女神妹子了,而是救他哥哥,超級天才科學家鋼太郎。
  • 機械錶不管手動自動都有誤差,如何調整?機械錶快慢調整原理!
    那麼出現了走時誤差,就得對機械錶進行時間的調整。如何調整?根據什麼來調整呢?今天鑫諾德小編是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機械錶走時精度的調整。機械錶裝配完成以後並不是馬上就能出廠上架出售,而是需要對成表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和測試,而機械錶的時間調校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了,同時也是保證手錶走時精度和使用可靠性的關鍵步驟。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2020-12-21 06:11:24參與互動   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先說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的背景,這這本書是1927年初,22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因癱瘓臥病在床,雙目失明。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鬥爭的同時決意通過文學作品,來展現當時的時貌和個人的生活體驗,他創作了一篇關於科託夫騎兵旅成長以及英勇徵戰的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