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修仙小說走紅,劉慈欣的《三體》是其先驅?

2021-01-11 一本區塊鏈

文 | 淺白 棘輪

不久前,一部名為《區塊鏈修仙》的網絡小說,在區塊鏈世界引發熱議。

「修仙玄幻」與區塊鏈結合,讓這部小說充滿了荒誕感。「網文作者的想像力是沒有邊界的。」發現這部小說的博主評論。

其實,早在2012年,國內就已經有網絡小說作家,將比特幣挖礦與黑客小說融合。甚至還有一些讀者,在看完小說後,進入了礦圈。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作家開始關注區塊鏈,並創作了一系列相關的故事。在戲劇、油畫、裝置藝術、行為藝術領域,也是如此。

科幻往往走在技術前頭。而這一次,技術會走在科幻前頭嗎?

01 噱頭?

「被虛擬幣當韭菜割的陳洪荒積蓄了一股怨氣,魂穿後獲得區塊鏈修仙系統,開掛人生,由挖礦開始!」

這是一部網絡小說的「導讀」。它名叫《區塊鏈修仙》,於2018年10月在起點中文網上線,已連載近40萬字。它的分類,是「玄幻」。

修仙小說並不少見,但在「修仙」前冠以「區塊鏈」的,卻極其少見。《區塊鏈修仙》大致的情節是,主角得到了一個「虛擬幣雲礦機系統」,於是化身「異界礦工」,將不同的世界位面視作一個個「挖礦節點」,憑藉「跨界挖礦」的能力,走上了「戰鬥即挖礦」的另類修仙之路。

且不去計較小說的邏輯是否合理,被某知名博主爆出後,這部小說的閱讀量水漲船高,短短幾天,就從五千漲到了兩萬多,漲幅超過四倍。其中的不少點擊,可能來自區塊鏈界。

那麼,它的內容,和區塊鏈究竟有多大的關係呢?

「就是一般的修仙升級小說。」讀者楊振直截了當地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剛聽說這本書時,他覺得很有趣,但看了幾章,便發現「除了區塊鏈挖礦這個『金手指』,內容與區塊鏈關係不大」。

一本區塊鏈記者也發現,雖然引入了「雲挖礦」「虛擬幣」「比特錢莊」等區塊鏈詞彙,但《區塊鏈修仙》本質上與常規的修仙文並無區別。

「不靠譜。區塊鏈修仙雖然可以保證修仙體系不會崩潰,但也缺少逆天改命、屌絲逆襲的爽文路線,一定火不了。到最後修仙者比拼的就是算力,這打鬥場面估計很無聊。」新浪網友「芯扒客」這樣揶揄。

以區塊鏈挖礦為噱頭寫網文,令人啼笑皆非。但在文學藝術領域,區塊鏈早已登堂入室,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來源。

2014年,首部與區塊鏈主題相關的戲劇《絲綢之路》,在愛丁堡藝術節公演。它是作家亞歷克斯·奧茨以「絲綢之路」網站為原型創作的。

「絲綢之路」最開始是一個販賣藥品的地下暗網站點,後來逐漸發展到可秘密交易毒品、假文件、槍枝,甚至是兒童色情和性奴。它允許用戶匿名使用比特幣,一度被稱為「亞馬遜黑市」。2013年,「絲綢之路」被FBI搗毀,網站創始人烏布利希鋃鐺入獄。

奧茨在戲劇中還原了這個違禁網站的故事,在保留黑暗世界真實性的同時,更將主題上升到了易被人忽視的道德層面,為世人敲響了警鐘。它被劇評家稱為「比特幣一代的黑色喜劇」。

此外,《絲綢之路》得到了一位匿名人士兩個比特幣的捐助,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部由加密貨幣比特幣資助的作品」。

今年7月,中國首部以區塊鏈為主題的戲劇,也在北京首映。

它叫《比特碧兒的煩惱》,主要情節是人類向人工智慧機器人尋求真愛,無奈機器人拜金,最後,主人公用區塊鏈技術逆襲,找到了真愛。在劇中,融入了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新興元素。

它的製作人劉豔曾表示,利用話劇對「區塊鏈」進行解構,可以向社會大眾傳遞區塊鏈的價值,澄清人們對其誤解,並揭露市場上的區塊鏈騙局。

02 跨界

在藝術創作之外,有一部分科幻作家,已經早就深入了區塊鏈世界,甚至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2010年,在網絡上尋找小說靈感的年輕人劉志鵬,第一次接觸到比特幣。

當時他在廣西國土資源規劃院上班,業餘時間寫科幻小說。在科幻小說界,他的筆名「長鋏」,是一個響噹噹的名號。2006-2008年,他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

被比特幣白皮書折服之後,他開始搭建一個中文比特幣資訊站——巴比特。

兩年後,網絡小說作家「瘋狂小強」,同樣在尋找靈感時,接觸到了比特幣。

「瘋狂小強」本名謝堅,計算機專業出身,在上海做過程式設計師,也在小縣城賣過水錶。但他職業生涯中的大多數時間,是與網絡小說相伴。

2012年,謝堅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黑客題材小說《超腦黑客》。比特幣也被他寫進了這部小說。

在《超腦黑客》的架空世界中,比特幣成為了主人公林鴻開發的一種電子貨幣。後者出身農村,卻成長為世界頂尖的黑客。很多熟悉謝堅的人,認為這是他的「半自傳」。

在連載《超腦黑客》的同時,謝堅也開設了一個中文比特幣論壇。2012年下半年,烤貓宣布將生產比特幣ASIC礦機,並公開募資。謝堅將自己的全部1000個比特幣投入其中,獲得了烤貓近3%的股份。

烤貓礦機的火爆,讓謝堅徹底逆襲,成為了千萬富翁。而一些《超腦黑客》的讀者也表示,感謝謝堅,讓自己早早接觸到了比特幣。

2013年初,謝堅參觀了烤貓在深圳布置的礦場。在GQ當年的報導中,這家礦場位於一家服裝廠與一家電子廠中間。虛擬與現實的對立,讓謝堅感受到了強烈的反差。

2013年,謝堅拍攝的烤貓礦場

謝堅成立了一家名為「淘比特」的公司,專門銷售烤貓礦機。2014年,他成立了新公司「小強礦機」,在烤貓晶片的基礎上,組裝自己的礦機產品。

然而,一年之後,烤貓突然人間蒸發。謝堅事後稱,烤貓在消失前,還曾向自己借了1000個比特幣。

烤貓的離奇失蹤,讓謝堅心灰意冷。他解散了公司,重回網文圈。

在2017年年中的ICO浪潮中,謝堅再次回歸區塊鏈行業。他設計了一套服務於網文作者與讀者的區塊鏈產品——「玄鏈」,希望「讀者免費讀,作家有錢拿」。

然而,玄鏈的市場表現並不樂觀。2017年7月,玄鏈放棄公開ICO;「9.4」之後,玄鏈被從各個交易所清退。

回顧比特幣和區塊鏈進入中國的近十年曆程,人們不難發現,它最早的一些布道者,就是小說作家,特別是科幻小說作家。

區塊鏈,成為了前沿技術與科幻作品碰撞的焦點。

03 真正的區塊鏈小說

劉慈欣創作於2006年的科幻小說《三體》,曾被認為反映了區塊鏈概念。那時距比特幣的誕生還有兩年。

在《三體》中,外星智慧「三體人」擁有獨特的「透明化思維」,它們通過鏡面映射的方式交流——每個三體人的思想,都會被公開透明地廣播;每個三體人,都能瞬間讀取其他三體人的思想。

因此,三體人沒有隱私,也不會「欺騙」。三體社會以此建立了「人列計算機」,每個三體人都是網絡中的節點,以透明化思維方式連接在一起。

在《三體》問世12年後,劉慈欣在《為什麼區塊鏈是人類的下一個節點?》一文中寫道:「現在科學技術很多地方已經走到科幻的前面了。」

科幻作品與現實世界中的科學技術,往往相輔相成,互為引領。19世紀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的許多構想,在20世紀就成為了現實。現實中的許多技術,也在影響著科幻小說的發展。

2018年下半年,科幻小說作品集《十二個明天》在中國問世。

其中的一篇科幻小說,名為《拜佔庭同情》。它的作者,是《三體》的英文版譯者、雨果獎得主劉宇昆。

和以區塊鏈為噱頭的修仙小說不同的是,《拜佔庭同情》與區塊鏈息息相關。

它描述的故事,發生在做過大學室友的簡雯與索菲亞之間。

簡雯來自新興國家「納絲國」,見過地震災區「錢沒花在刀刃上」的現象。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她設計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公益平臺——「同情網」。

它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新型區塊鏈網絡,基於智能合約,通過「同情幣」實現善款發放。同情網避開了大型慈善機構的官僚體制,能自動匹配捐贈者的資金和被救助者的需求。

索菲亞來自老牌強國「恆洋國」,是全球最大慈善機構「無國境難民」的負責人。她希望控制全球慈善事業,維護恆洋國的霸權地位。因為深知區塊鏈技術已不可阻擋,她試圖通過獲取同情幣的方式,掌控同情網的最高話語權。

同情與正義,是這部小說的主題。該如何合理分配慈善資源,是劉宇昆試圖在《拜佔庭同情》中解決的問題。小說中也不乏對當下社會的諷喻。

劉宇昆做過程式設計師,也做過律師。「無論在小說、編程還是法律層面,我總是在尋求超越純粹技術的能力,從原始碼片段或法律論點當中找到靈感。」他曾表示,「而這些片段或論點將超越單純的需求,一步步邁向藝術、優雅與美麗的境界。這與小說完全相同。」

他認為,區塊鏈為科幻小說,提供了全新的靈感。

2018年,美國紐約大學開設了一門名為「區塊鏈小說」(Blockchain Fiction)的課程。課程的主講人Jerg Blumtritt,於2013年進入了區塊鏈行業。在兩年前成為紐約大學客座教授之後,他一直在教授區塊鏈相關課程。

「區塊鏈是新一代的『網際網路』,而不僅僅是比特幣。」「區塊鏈小說」課程簡介這樣寫道。

區塊鏈小說課程介紹

這門課不僅傳授區塊鏈知識,還將引導學生暢想區塊鏈的新應用,並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區塊鏈世界。

區塊鏈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有關區塊鏈的文藝作品。也許有朝一日,這些文藝作品能憑藉非凡的想像力,反哺區塊鏈行業。

從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至今,區塊鏈已走過十年時光。

十年裡,區塊鏈與文藝界的先鋒力量,一直不斷碰撞、融合。如今,區塊鏈正在走進文藝界的主流視野。

區塊鏈由冷冰冰的密碼學發展而來。而文藝之光,正在讓區塊鏈煥發出新的光彩。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科幻小說《三體》鑄造了劉慈欣輝煌的一生,讓讀者產生極大衝擊力
    由此可見,劉慈欣擔任的職位分量是有多麼的大,同時也體現出了他的能力和價值!其實,早在《三體》電影傳出開機消息數天內,騰訊公司CEO馬化騰就聯繫到劉慈欣,希望能夠將其小說作品轉化成網路遊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震撼的畫面,因此,才會有上述劉慈欣跟騰訊合作的機會。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三體》之後,劉慈欣開始寫新書了:期待超越自己
    對於劉慈欣偏安一隅,卻能創造出國際水平的科幻小說,Vincross的創始人孫天齊並不驚訝。寫作科幻無需在科技發達的地區接受薰陶和浸淫,只需要保持一顆探索世界、憧憬未來的赤子之心。  在劉慈欣的創作生涯中,創作狀態最好的就是《三體》時期,這之後的幾年裡,劉慈欣幾乎一個字都沒寫。  《三體》的寫作花了四五年的時間,什麼時候開始構思的,劉慈欣已經記不得。
  • 劉慈欣《三體》榮獲雨果獎,卻被女權主義攻擊,網友:人紅是非多
    提到科幻作家——劉慈欣,大家更多的會想到《流浪地球》和《三體》,《流浪地球》改編成的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無限潛力。而《三體》更是讓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作品。連前任總統歐巴馬,都在催更當《三體》剛剛在美國出版時,歐巴馬在夏威夷度假,閱讀了《三體》的第一部分《地球往事》。讀完這本小說後,歐巴馬迷上了它。他不僅很欣賞這部小說,還情不自禁地給劉慈欣發了封郵件,敦促劉慈欣催更!
  • 劉慈欣、Netflix聯手:《三體》三部曲小說被拍成劇集向老外展示
    據外媒報導稱,Netflix正式宣布,將把《三體》三部曲小說拍成劇集,將由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聯合開發製作。原著作者劉慈欣@workership 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製作顧問。
  • 劉慈欣能寫出《三體》,還要感謝《球狀閃電》的編輯
    劉慈欣,科幻小說《球狀閃電》賺到一大筆稿費,有30000多塊,原本很開心,哪想收到錢時,給他氣得不行!他提到這段經歷時,說恨上那個編輯師傅,三萬多塊錢悄悄打在卡上就行,那師傅偏要通過郵局,寄到劉慈欣的工作單位上去。
  • 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三體》科幻電視劇殺青特輯公布
    (12月14日),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體》的官方微博宣布,第一季正式殺青,並公布殺青特輯,張魯一、李小冉、于和偉、林永健、王子文等主演的造型也首次曝光。《三體》電視劇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納米材料學家汪淼與刑警史強共同揭開了地外文明「三體」世界的神秘面紗,電視劇將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預計在2022年上線播出。
  • 劉慈欣上班摸魚寫三體,如今年入千萬,表示:我好像佔了單位便宜
    劉慈欣覺得當時的科幻小說太差了,他覺得自己能寫得好,碰巧他有很多時間,所以他開始沒日沒夜的在上班時間寫科幻小說。後來,劉慈欣在上班時間寫小說這件事,他的粉絲們就把它變成黑色素材,揶揄他好久。1999年,當卡姆隆憑藉《鐵達尼號》走紅全球時,劉慈欣也迎來了人生的光輝時刻,那就是他的投稿的《流浪地球》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大獎。當然,劉慈欣對這個獎項並不是很在乎。他只在乎收到的2000元獎金。當然,當年拿到錢後,他也偷偷摸摸的不敢讓同事知道,而是請所有獲獎作者吃火鍋。
  • 科幻小說《三體》火了,網友卻評價劉慈欣:一個電工能寫出什麼來
    自從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後,《三體》瞬間就爆紅網絡和各大實體書店,走到哪都有人在議論,就連進入書店,第一眼看到的也是它。但有網友卻評論過:一個電工能寫出什麼來!作為一本受人追捧的小說,很多人認識它有一部分原因是劉慈欣在網絡的爆紅,對於寫出《三體》的劉慈欣,人們對他卻有許多不同的見解,甚至還有人覺得他其實是一個很醜陋的人,這部突然爆紅的作品其實是有很多的簡陋之處。
  • 全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劉慈欣用《三體》徵服日本!
    而除了這些知名度極高的日本文化人的熱情推薦,出版社也非常努力地拉攏著科幻小說迷之外的普通讀者。因而,即使是在東野圭吾和伊坂幸太郎的新書發售;改編自池井戶潤小說的電視劇開播帶動小說銷量;芥川獎和直木獎的公布也吸引不少讀者關注的情況下,《三體》如一匹黑馬殺出了重圍。雖然《三體》早就聲名在外,但在日文版開售前,也有業內人士質疑「初版一萬本是不是多了」。因為外國翻譯文學(尤其還是中國小說)、科幻題材、精裝硬底封面,這每一項在日本都屬於比較小眾的偏好。
  • 打牌賭錢輸太多,最終被逼得寫小說!劉慈欣:寫《三體》只為戒賭
    提起劉慈欣,在中外科幻迷心中那都是要挑大拇指讚嘆的人物。對於中國科幻迷來說,他的《三體》系列小說將中國科幻拉高到了世界級水平,在歐美、日本熱銷,堪稱是文化輸出。劉慈欣其實從小就對科幻有興趣,父親出差給他帶了一本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從此開啟了劉慈欣對於科幻的熱愛和嚮往。他一直有不少科幻創意,也想動筆寫小說,但是真正讓他開始寫作的,卻是大學之後。大學畢業,劉慈欣被分配到了娘子關發電廠,在那個封閉的地方,劉慈欣才真正與寫作結緣。
  • 《三體》科幻電視劇殺青特輯公布: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
    玩懂手機網消息,今日(12月14日),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體》的官方微博 @三體電視劇 宣布,第一季正式殺青,並公布殺青特輯,張魯一、李小冉、于和偉、林永健、王子文等主演的造型也首次曝光。官微配文,「對你來說,什麼是科幻?是來自地外文明的信號,是可能出現的明日之現實,又或者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讓美國科幻小說界都驚訝的做作品
    《三體》的文字傳達了這樣一種觀念:外星文明將是人類未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而作為人類能夠清晰感觸到的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等,卻屬於可控範圍內。劉慈欣的博客同樣傳遞出深深的不安:人類與外星人的相遇隨時可能發生。也許在一萬年後,人類面對的星空仍然是空曠和寂靜的;也可能一覺醒來,外星飛船已經停泊在地球軌道上。
  • 《三體》改編電影8.7分,動畫高達9.9,劉慈欣:是我心中的三體
    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 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三體》電視劇殺青 官方公布殺青特輯
    今日,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體》第一季宣布殺青。此外,官方還公布了殺青特輯,張魯一、李小冉、于和偉、林永健、王子文等主演的造型也首次曝光。雖說《三體》這部劇開拍到殺青只用了半年時間,但從開發到落地卻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劇版《三體》原定於今年3月開機,但因為疫情的原因延遲到今年6月開機,並在寧波、橫店、北京、東北等地拍攝。
  • 科幻巨作《三體》火了,作者劉慈欣被噴只是個電工,寫不出好作品
    《三體》爆紅,劉慈欣獲雨果獎,網友:電工能寫出什麼好作品!自從在文學大獎賽中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的《三體》在網絡上和各大實體書店中大行其道。不管你在哪家書店,你都能看到它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除了人們的欣賞,大銀幕上也有很多關於劉慈欣的作品,比如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不僅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和票房,也讓作者劉慈欣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認識的人。人們對科幻小說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也開始有了更多的關注。
  • 劉慈欣小說中的最強文明,《三體》中沒有文明能與它們匹敵
    因為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和一部小說《三體》,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現在火了,名聲已突破科幻界,成為現象級作家。作為大劉最著名的小說,摘得星雲獎的《三體》最為大家津津樂道。《三體》中規模宏大的宇宙架構與超出想像的各類宇宙文明向來是科幻迷熱議之對象。其中最強的大概就是歸零者,實力之強已無視黑暗森林法則,能洞悉整個宇宙,並有將宇宙歸零重啟的能力。
  • 《三體》走紅 中國科幻贏得世界目光
    《三體》走紅海外怎麼看——  中國科幻贏得世界目光(藝海觀瀾·文藝熱點怎麼看(8))  海外讀者關注、喜愛中國科幻,深層原因在於他們對當代中國的濃厚興趣,對中國人如何想像未來、如何看待科技與人類關係的濃厚興趣  前不久,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日文版由日本最大科幻圖書出版社早川書房在日本全國公開發行
  • 《三體》改編電影8.7分,動畫更高達9.9,劉慈欣:是我心中的三體
    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諾貝爾獎太高了,拿到之後生活就毀了
    對於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巨著。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