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缺乏地理和歷史常識到如此地步?

2020-12-14 懷疑探索者

最近一段時間,針對誤人子弟的南懷瑾,我連續寫了三篇揭露文章,分別為《黃帝陵下的洞穴可以通往南京?南懷瑾的學術不靠譜》《男人的精液有七種顏色?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吹噓史前文明,歪解五行,南懷瑾的學術難以服眾》。

文章發表之後,反響熱烈,但也同時捅了玄學愛好者的馬蜂窩。一時之間,烏煙滾滾、群情激憤,很多南懷瑾的死忠粉多表示萬難接受他們的「南師」竟然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江湖把式。有一位「南粉」非常不滿的對我說,「南懷瑾是傳統文化人,又不是科學家,你憑什麼拿學術要求去評價南懷瑾?」對此,我反駁道,「莫非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就一定不能是嚴謹的嗎?莫非信口開河就必須是傳統文化人的標配嗎?」

剛剛查閱南懷瑾於2008年出版的《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洋洋灑灑幾大篇,看似文字冠冕堂皇,卻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的文史錯誤。他的有些錯誤,根本就是不允許犯的低級錯誤,因為那些知識原本並非高深學問,也沒有任何爭議,堂堂的「南師」居然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不僅張冠李戴,甚至就是「胡說八道」。這就讓人非常的不解。要知道,如果是一些有爭議的學術問題,南懷瑾說錯了話,那還情有可原,但他居然毫無最基本的地理學和歷史學常識,為了拔高自己的信仰,居然敢於公開場合做信口開河,這就令人詫異萬分。

南懷瑾

比如,在《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中,南懷瑾這樣信誓旦旦的說:「所以印度學瑜伽的這些大師與我碰面時,我說你們的文化是世界宗教的搖籃,天主教、基督教、阿拉伯的回教等等,包括希臘哲學,都是從印度出來的。」

這就很扯淡了。扯淡到家了。

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稍有文化常識就知道,弄清楚它們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這個省在今日的位置,就是包括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的中東地區。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最大的派別。不管怎麼樣,基督教與印度並沒有什麼關係。至於「阿拉伯的回教」,就是某某某教,在公元7世紀初起源於阿拉伯半島。我也沒有聽說過阿拉伯半島曾經是印度的一部分。而關於希臘哲學,據學術界的研究,是歷史上的古希臘哲學率先影響了印度,而不是印度去影響希臘,更加不可能是希臘哲學起源於印度。英國劍橋大學終身教授W.C.丹皮爾曾經有學術巨著《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他就特意指出,佛陀的哲學可能受到了古希臘哲學的影響。

那麼,既然是最基礎的地理和歷史文化常識,為什麼南懷瑾非要歪曲事實、黑白顛倒呢?

這是因為,南懷瑾信仰的那個東西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貶低別家的宗教或者學派,一律把別家的神靈統統說成是給自家神靈打雜跑腿的小弟。比如,印度本土佛教說印度教的帝釋天是自家的護法神,直接將帝釋天的神格降低一大截。而印度教也同樣反過來將佛陀認定為自家主神毗溼奴的一個化身,同樣降低了佛陀的神格。總之,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是互相貶低,只要是不對付的,統統拉過來降低為自家的打工仔。

帝釋天在佛家的造像

這種印度特色的「精神勝利法」風氣也影響到了南懷瑾,南懷瑾既然信仰印度的這一套,自然在習性上也沾惹了他們的壞風氣,所以會學著他們的方式貶低別人吹捧自家。

南懷瑾還繼續說道:「 印度當時很大,現在講阿富汗、以色列等,原來都屬於印度;範圍一直到我們新疆的邊境。」

這不是又在胡言亂語嗎?

實際上,印度自古就不算是一個「正式的國家」,而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

在歷史上,印度至少30次以上被外族奴役和徵服,而本土印度人從來就不會做反抗,而是一次又一次被按在地上蹂躪。據1988年出版的《印度史》,說印度半島在地理上三面環印度洋,北面又有喜馬拉雅山脈,原本就非常封閉,但有一個「缺口」叫做開伯爾隘口,無數的外族就是從這個開伯爾隘口源源不斷的入侵,將印度徵服了一遍又一遍。這樣的一群「綿羊」般的印度人,又怎麼有能耐創建出一個將阿富汗、以色列都包含在內,「範圍到新疆邊境」的強大帝國呢?說「阿富汗、以色列等,原來都屬於印度」「範圍一直到我們新疆的邊境」,這些完全是南懷瑾沒有依據的幻想。

開伯爾隘口

由此可見,南懷瑾此人連最基本的地理和歷史常識都不願意掌握,完全沒有一絲一毫嚴謹的學術精神,僅僅是為了拔高自己的信仰去就故作胡言亂語。他這樣的消極做派,又能帶給讀者什麼樣正確的知識呢?我認為,稱之為「南師」,真是玷汙了「師」這個神聖的漢字。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書名: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既涉及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讀書與論史、談典與論人,也涉及知命與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闡述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名著時,作者廣徵博引,談笑風生;談詩時,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談人生時,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詩詞;用典故時,又有作者其獨到的見地。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這本書與其說是他寫出來的,不如說他是講出來的,是講課或演講的記錄,通過娓娓道來,親切自然。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胡言亂語
    大師也有黑歷史每個人都有黑歷史,每個人也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南懷瑾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是個地道的浙江人。雖然後來被著稱為"國學大師",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大師年幼時也學習不好,而且成績差到了人們想像不到的地步。
  • 「基本常識」,是一個歷史學者的修養
    從修昔底德到吉本,文史不分家的傳統也不僅是東方史學的特徵。僅僅精通於歷史研究領域內的知識,只會遭到同行的取笑。隨著19世紀蘭克學派和20世紀科學主義的雙重衝擊,歷史寫作成為一種職業,不同研究領域的歷史學者「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李碩,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清華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現供職於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從事中古軍事史、歷史地理、邊疆民族問題研究。
  • 衛生類公共基礎知識:我國地形的特徵-地理常識
    地理常識是考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考試中的重點。今天中公衛生人才網就來為大家整理一下我國地形的特徵這部分的知識點。二、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的分布第一級階梯主要分布著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 南懷瑾說《黃帝內經》,別有一番意境,看他都悟到了什麼?
    了解《黃帝內經》不單單只是能學到中醫的醫術,更能了解到古老的文化氛圍。內經開篇是《上古天真論》,如果你心浮氣躁,看到這個題名就想開噴了:「什麼天上地下,淨整些虎了吧唧看不懂的。」南懷瑾在讀了《黃帝內經》後就說道:為什麼天字那麼寫?你真去研究中國文字,第一個字「一」是畫圖案開始的,為什麼那麼畫?因為講不清楚宇宙是幾時開始的,天地怎麼來的,所以以一畫來分開。所謂伏羲畫八卦,一畫分天地,這是科學的,因為時間空間上,查不出宇宙的來源。
  • 張偉然:歷史地理中的「區域」
    他說,盧雲是學歷史出身的,所以應該選一個時段,以全國為空間範圍;而我是學地理出身的,就應該選擇一個區域,時間做通代的,也就是做一個與盧雲相對稱的工作。那年九月,我如願以償,幸運地成為譚其驤先生的博士生。但內心非常沉重。因為這個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如此宏大,而我之前並未做過前期工作,很擔心在學制規定的三年時間內能否完成學業。
  • 南懷瑾:我曾在四川求仙問道,有人揮手成劍,松樹應手而倒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人也知道了這些強大的招數可能也就是以訛傳訛,根本就沒有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學。是,我們的大師南懷瑾先生卻曾經揚言見過,他說他在四川求仙問道的時候,見過一個道長就是揮手成劍,把一顆松樹劈開兩半!南懷瑾作為近代最知名的玄學、文學多料大師,他的話語有沒有可信度呢?
  • 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的一些地理常識!
    中國地大物博,作為家長來說,一些簡單的地理常識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1先從地圖開始吧平時大家常看到的中國地圖都是橫版的▼8個省級行政區相鄰是中國相鄰省最多的兩個省區……2中國陸地國界線最長的省區——新疆新疆從東北到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 毀譽參半的三人 弗洛伊德、南懷瑾、邵偉華,我們應該批判式繼承
    他們三人可以說開創了一個新局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同時又被後來人頻繁的引用和批判。南懷瑾(1918-2019)涵蓋了儒、佛、道及諸子百家,兼及醫卜天文、拳術劍道、詩詞曲賦,《論語別栽》、《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金剛經說甚麼》、《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等等,每年售出近百萬冊,可
  • 南懷瑾的故鄉情
    南懷瑾先生對此頗為感慨,他說:「人,畢竟就是那麼平凡。多少宗教上的大師,都受到得道還鄉的苦果。」得道還鄉也是南懷瑾先生一生的抉擇。他學道於四方,卻念念不忘「我是溫州府樂清縣人」,總是不厭其煩對眾人講解「你們知道嗎,我們家鄉樂清的』樂』,是個多音字,不止有4種讀音」。他為家鄉發展奔波,幹成了籌建金溫鐵路等大事。
  • 南懷瑾: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之前,就已在中國本土流行
    南懷瑾先生曾言:佛法在中國本土的流傳中,顯教與密教都有經典可作為依託證實兩個學派的傳承過程,唯有禪宗的傳承缺乏考據。所以很多人對於達摩是其開山鼻祖的說法存在質疑。根據傳說達摩於南梁朝時期才步入中原,他原本想要弘揚印度本土佛法,卻見中原之地遍布佛塔,面對如此蔚然壯闊的景象也只能雙手合十,嗟嘆不已。
  • 林宏偉:南懷瑾先生的誡子詩
    文章闡述了敬業奉獻、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濃縮了諸葛亮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包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南懷瑾從12歲開始就會背誦此文,且經常滔滔不絕地給有關人士解讀。2007年7月,南懷瑾在為北大光華學院學子講授《新舊文化的企業家反思》時,特別強調諸葛亮的《誡子書》。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後來讀到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了解到「境界」,這是個常用詞,正因為常用,所以我們不會下功夫去理解它的意思。他舉了個例子:一個人年老時,前方的路已走得差不多,總喜歡遙想往事,有時候在哪兒坐著突然回想起過去的某個瞬間,還搖頭一笑,回味其中。
  • 小學生錯把烏龜當生肖,媒體: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
    當地教育界人士表示,調研和監測發現,目前學生閱讀能力總體偏弱。(《遼瀋晚報》12月28日)小學都上到四年級了,居然還有把小烏龜扯進十二生肖、把洋節當成傳統節日的,這樣的「梗」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儘管僅憑一次或幾次測評,未必就能反映出小學生真實的傳統文化常識水平,但出現如此「低級」錯誤,胡亂「拉郎配」,真的說不過去。這個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 張偉然:歷史地理中的「區域」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說,盧雲是學歷史出身的,所以應該選一個時段,以全國為空間範圍;而我是學地理出身的,就應該選擇一個區域,時間做通代的,也就是做一個與盧雲相對稱的工作。那年九月,我如願以償,幸運地成為譚其驤先生的博士生。但內心非常沉重。因為這個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如此宏大,而我之前並未做過前期工作,很擔心在學制規定的三年時間內能否完成學業。
  • 實業家南懷瑾:新時代的商業座標
    這是南懷瑾第一次步入商界,雖然沒有多少碩果,但讓他展現了團隊組織的商業實戰能力和智慧,接觸到高層人事,開闊了視野,為後來的事業發展和人生格局的奠定打下了基礎。  走麥城,一次虧損黃金萬條  青年南懷瑾雖然身處抗戰時期,但讀書和看報的習慣不變,對國際國內形勢判斷一直很精準。
  • 從鐵路到心路……這場講座吸粉無數,聽他們還原「不一樣」的南懷瑾
    南懷瑾是溫州著名鄉賢,祖國和平統一推動者,「金溫鐵路」催生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者、傳播者和弘揚者,在儒、釋、道和武術等傳統文化領域卓有建樹,弟子、傳人遍及海內外。在這個酷暑的下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雷泉引領大家進入清涼世界,一起重溫南懷瑾的深深教誨。
  • 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
    南懷瑾的學術不靠譜》,指出南懷瑾不加任何的考證就胡說八道,說「黃帝的陵後面有個碑,不準進去。但是你如果有膽子進去,三個月就從南京出來」。我認為,南懷瑾的治學態度是非常不嚴謹的。他的知識容量看起來很多,但是基本上都來源於書本和傳言,而且很多都是沒有被考證過的玄學和神秘主義。南懷瑾由於「自己信」,所以對內容不加以嚴謹的考證,又加上自己的附會,就把一些錯誤的知識向大眾傳播。
  • 南懷瑾:人修行到一定階段,身體會有些變化,但是別害怕
    其實,有關這一切還要追溯到南懷瑾的經歷和多年以來的研究方向。一、一代宗師,涉獵眾多1918年,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樂清的一個富貴家庭之中。由於家世顯赫,南懷瑾從小便接受到傳統的私塾教育。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傳統的私塾教育並不值得一提,但在當時而言,私塾教育至關重要。
  • 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辭世時間,到底何時?老師真的走了麼?
    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辭世時間,到底何時?老師真的走了麼?李淵回原創,國學,文化,儒釋道前言:大家好,我是李淵回,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淵回說南」。「淵回說南」還原歷史,幫助大家了解一個真正的南懷瑾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