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閃光少女》全國正式上線,早在首映式和點映期間,這部電影迎來了國產片難得的口碑爆表現象,看似極其低級消遣二次元的海報和宣傳物料的背後,是優質劇情與質量帶來的反差,無論是豆瓣還是知乎都出現了大量直呼驚喜的網友,稱這不光是一部帶給人驚喜的國產佳片,更是一部能讓人「燃」起來的真正青春片。而影片中用心製作的音樂因素,不僅給整部電影增加亮點,更奠定了高品質電影的基調。
熱血感動致敬經典 音樂製作人梁翹柏極致配樂大獲好評
部分網友對二次元形象頗有微詞,其餘大部分好評給予了鮑鯨鯨的臺詞,導演的完整敘事和梁翹柏的音樂製作。在集結了包括中島美嘉、徐佳瑩、楊宗緯、周筆暢等一票明星陣容來為電影創作插曲後,無論是古典音樂愛好者還是熱愛翻唱的網友都獲得了極大地滿足,整部電影的配樂同劇情幾乎完美契合,各種配樂都在點上,足夠熱血,足夠暖心,將導演希望表達的那種青春熱血的燃燒感淋漓盡致的發揮了出來,想必梁翹柏先生心中一直懷著一顆青春熱血的心。
有網友詢問,為什麼梁翹柏先生對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的OST部分如此專注甚至偏執的要保證質量的地步?答案是顯然的,作為一部以樂器作為影片中矛盾主題的電影,音樂除了要擔當普通電影中烘託氣氛推動節奏的作用,更要做到足夠優秀能夠撐起這種矛盾的程度,不然所謂的音樂矛盾最後演奏出來的都是爛大街水準的曲目,又如何能夠保證影片質量呢?正是梁翹柏先生的這種不懈追求,最後在影片的音樂部分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甚至可以說,是一張超越原本價值的答卷。
而《閃光少女》對於音樂的這種追求,不光體現在電影中,更是輻射到了複雜的現實中,由徐佳瑩、楊宗緯、周筆暢等人發布的一系列概念曲,講出了梁翹柏先生音樂中的點點滴滴,從「微光」到「暖光」,從「真我」到「另一個我」,從「隱藏能量」到「進擊」,梁翹柏先生所要表達的,所要歌唱的那些故事,即使在影片下畫之後也會隨著觀眾,隨著聽著這些歌的音樂愛好者一起久久的傳遞下去。
民樂大戰西洋樂 引音樂愛好者反思
影片中貫穿整部電影的矛盾,是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矛盾,二者雖然不至於到了水深火熱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在樂器的鄙視鏈中,民族樂器是明顯排在西洋樂器之下的,這反映的不光是年輕人的觀念轉變,更代表了傳統文化的流失與斷代,這與當下外來文化全面壓制本土文化的趨勢相符合,而影片要表現的,正是民族樂器對這種趨勢的抗爭,而到了片中高潮的鬥琴橋段時,導演用西洋樂去對比更是將民樂樂器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古箏的清脆悅耳、揚琴的剛柔並濟、編鐘的渾厚大氣、二胡極高的表現力。這當然要歸功於導演對節奏的把控,但背後最大的功臣,還是主導了OST製作的梁翹柏老師對於民樂極其高深的理解,正是這種非凡的音樂功底,才將影片的主要矛盾切切實實的擺在觀眾的面前。
其實,音樂是不分階級性的。這種明顯的階級劃分在電影裡首先表現在之前民樂西洋樂的對抗之後加上的鐵柵欄,和教導主任對西洋樂學生的重視與對民族音樂學生的偏見。在陳奕迅到來之後,學生們用了一次對抗賽表現了兩種音樂文化的各自的優勢,然後這種階級劃分開始隨著鐵柵欄的拆掉而鬆動。而同樣的,現實中的音樂也是不分階級的,參與OST創作的周筆暢、楊宗緯、徐佳瑩、中島美嘉、祈inory與逃跑計劃,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圈子甚至音樂也是差異很大的風格,最終卻能完美的合作完成OST的製作,將各自最出色的表現融入到電影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只有音樂才能完成的任務,也是擔當音樂製作人的梁翹柏先生的願望。
而對於普通人的你我,音樂同樣是不分階級的,即使是五音不全技藝不精的你,心中對音樂的那份熱愛也是真摯而熱烈的,而《閃光少女》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展示出這份真摯的感情,特意在微博上發起了「閃光少女翻唱大賽」 和「閃光少女尬琴燃戰」的活動,無論你的水平高低,都可以在活動中一展你對音樂的那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