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一名日本將軍學中國古代屯田,帶14萬日軍在荒島種田養雞

2020-12-14 古今那點事兒

縱觀世界歷史發展的會發現,在封建社會時期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主要的經濟形勢都是以自給自足為特點,中國的小農經濟也好,西方的莊園經濟也罷無不體現了這個特徵。這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類經濟社會只要有生產力的存在,就一定能夠創造出生產關係。這種歷史現象在戰爭中就體現得尤其明顯,中國東漢末年就有曹操的屯田模式,而二戰時期日本人甚至發明了以戰養戰,都是利用現成的生產力解決問題。

日本在二戰期間以戰養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戰線太長,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雖然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並沒有太好的進展,即便他們偷襲了珍珠港。美軍強大的實力迫使日本不得不採用極端的方式應對,比如自殺式襲擊。而美國人為了應對瘋狂的日本人,只能避其鋒芒,將日本人圍困起來,企圖切斷日軍的補給迫使他們投降。

美軍的圍困也確實讓許多日軍吃癟,但是日軍中卻有一支部隊尤其頑強,由於島上資源匱乏使得日軍無法繼續使用以戰養戰的套路,可是令人驚奇的是這支十幾萬日軍愣是在島上模仿起了中國古代的「屯田」自給自足,種田養雞,在孤島之上生活了三年之久。而率領這支日軍的人就是今村均,日本陸軍大將,也是日軍侵華的主要戰犯之一,曾經參與策劃七七事變和桂南會戰,殘害了無數中國人。1942年他奉命到太平洋戰場上對抗美國人,佔領了荷屬東印度。隨著美軍的反攻,日軍補給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迫不得已今村均帶領日軍退守拉包爾。

即便是退守拉包爾也沒有解決日軍的補給問題,甚至更加嚴重,因為拉包爾是一個貧瘠的荒島。為了自救,熟讀中國歷史的今村均想起了中國古代的屯田,便想自己組織軍隊開墾荒地求生。於是他帶著軍隊低下頭去求助島上的土著居民,以此獲得土著居民的耕種方式,善良的拉包爾人不知道眼前的日軍是魔鬼一樣的殖民者,被今村均的逢場作戲欺騙,毫無保留的將種植技術教給了日軍。於是今村均立刻下令全軍除了固定時間站崗以外,其餘的人都必須參加到農業勞作中去,就這樣在今村均的帶領下日軍竟然在拉包爾這個荒島上搞起莊園經濟,日軍不僅糧食充裕,竟然還能建設工廠。

始終是侵略者,今村均在解決完了糧食問題以後,著手建立工事以防美軍的空襲。在拉包爾他甚至還企圖有一天可以衝出包圍圈,所以他處心積慮地建設了兵工廠。就憑藉著日軍這種美其名的武士道的蟑螂精神愣是讓美國人對這個小島無可奈何。不過1945年,今村均在天皇投降以後放棄了抵抗,帶領著日軍出島投降,而今村均因為自己的罪行被判處10年徒刑。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最奇葩的將軍:不愛打仗卻開荒種田,讓十萬日軍發家致富
    但站在客觀的角度上,有一些當時的日軍將領只能用「奇葩」兩個字來形容: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有人動員部下吃草充飢,他就是牟田口廉也;也有的將軍卻在沒糧食的情況下讓部下開荒種地,讓手下的十多萬日軍反而因此發了一筆小財。此人就是二戰期間的日本陸軍大將今村均。今村均出生於1886年,1943年晉升為日本陸軍大將。
  • 二戰日本的將軍:不愛打仗卻開荒種田,讓十萬日軍發家致富
    談到二戰期間的日軍將領,估計大家都不會有什麼好印象。由於他們的性格一般都很兇猛,而且思維極端。但是站在客觀的角度,有一些當時的日軍將領只能用「奇葩」二字來形容:在沒有糧的時候,有人動員部下吃草充飢,他就是牟田口廉也;也有將軍在沒有糧的時候,讓部下開荒種地,讓部下十多萬日軍因此發財。此人便是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大將今村均。今村長生於1886年,1943年被提升為日本陸軍大將。這位將軍曾經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場上表現出色,但據說他是個相當溫和的人,被譽為當時日本陸軍中頭腦最清醒的大將。
  • 二戰日本陸軍最奇葩將軍,在東南亞開荒種田養活十幾萬日軍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軍將領啊,有的善戰,比如著名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有的愚蠢,比如沒有糧食讓部下吃草的牟田口廉也……不過這些將領通常都是思想極端而且性格較為兇殘的,但是也有例外,今天就說一個日軍中極為少見的奇葩將軍——今村均。
  • 二戰時朱可夫評價日軍士兵勇敢,將軍很垃圾,這個評價是否靠譜
    朱可夫在諾門坎戰役後,曾經評價日本士兵訓練不錯,執行命令堅決,戰鬥意志也很頑強,不肯投降戰鬥到死,甚至在絕境下會自殺。不過朱可夫對於日本中高級軍官評價很低,認為他們戰術落後,不懂得運用火炮和坦克。不過日本將軍的垃圾,一定程度上也是日本本國國力決定的。日本在二戰時雖然也是強國之一,不過它的總體國力和美蘇德英等老牌強國還是要差著不少,鋼鐵產量、重工業產值等指標都遠遠落後。而且自1937年起,日本就因為侵華戰爭而長期處於戰爭狀態,耗費了大量資源。這就使得日本的軍工產能遠不如其他強國。
  • 二戰日軍「奇葩」大將,帶兵不打仗只種地,戰後10萬士兵發了財!
    今村均 時至今日,現代日本人提到今村均這個人,都很少會提到他在二戰時期戰場上的表現,反而對其在「戰地管理」上所取得的的成績津津樂道。
  • 二戰時死在中國的日本將軍有多少個?軍階最高者是何人?
    二戰是一場慘烈的大戰爭,無論是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你知道二戰中被中國軍隊打死的日本少將以上的軍官有多少嗎?軍銜最高的又是誰? 今天小編就講一下大家不太熟悉但對其斃命對戰爭有重要意義的三個日本將軍。 首先是大角岑生:
  • 二戰日本的死神將軍:在全世界屠殺70萬人,臨終前仍高呼天皇萬歲
    二戰日本的死神將軍:在全世界屠殺70萬人,臨終前仍高呼天皇萬歲 二戰期間日本在全世界都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受害國了,在14年的抗戰中,日本造成了咱們國家3500萬人的傷亡,這個數字真是觸目驚心啊!
  • 二戰時日軍戰死人數到底有多少看看日本人自己是如何統計的!
    從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瀋陽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截止,日軍陣亡人數有多少呢?來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統計的結果!
  • 二戰中不接受日軍投降,17萬戰俘全部處死,至今都令日本後怕不已
    二戰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世界大戰,也讓社會的發展倒退了幾十年,在這場戰爭中發生了不少慘案。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者似乎沒有什麼道德可言,他們在乎的就只有無盡的殺戮,而當時的中國正是法西斯國家日本的目標,這場戰爭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日軍的殘暴。
  • 「再撐十年都沒問題」:二戰日軍大將看似非主流,細思卻令人後怕
    今天來了解一位非主流的「日軍名將」。二戰時的日軍幾乎就是貪婪和兇殘的代名詞,他們所到之處燒殺劫掠,極盡手段將侵略的利益最大化。不過,正是這種暴發戶心態也養成了二戰日軍高層短視的毛病,許多戰略決策的作出完全取決於眼前的利益,結果隨著戰局的扭轉,日本不但輸得一塌糊塗,明治維新一來半個多世紀內吃掉的地盤也全都吐了出來,可謂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假若二戰時日軍決策者們沒有這麼魯莽瘋狂,稍稍理智一些,那麼日本會不會還要難對付得多?
  • 80年前,中國將軍救下日本女孩並送還日軍,附帶一封信感動日本
    在進攻到井陘新礦區時,日本站長加藤清利與妻子在戰火中身亡,留下兩個年幼的女兒,大女兒叫加藤美穗子,6歲,小女兒叫加藤琉美子,尚在襁褓中。就在戰士們準備撤離時,突然聽到了小孩子的哭聲,八路軍戰士遲疑地往裡看了看,不好,竟然有兩個小孩!
  • 億萬農民廖偉雄:22歲被周潤髮帶紅,63歲在廣東種田養雞成富翁
    「億萬農民」廖偉雄:22歲被周潤髮帶紅,63歲在廣東種田養雞成富翁在如今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娛樂圈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藝人明星們如果不努力拍戲,不經常出現在觀眾面前的話,那麼就會很容易被人忘記。於是,很多受不了壓力,或者多年鬱郁不得志的明星,就會想著退出娛樂圈。
  • 二戰中世界公認的四大將軍,隆美爾第一,第三位是中國人
    ,隆美爾的戰績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他因此被稱為「沙漠之狐」,當之無愧的二戰四大將軍之首。麥克阿瑟是美國唯一一位參加過一戰,二戰和韓戰的高級將領,被世界公認為二戰中著名的將軍。 三孫立人
  • 率領飛虎隊擊毀日軍2500架敵機,曾登上時代周刊的陳納德將軍
    陳納德將軍是二戰時期在中國作戰「飛虎隊」(美國志願航空隊)的領導人,亦被稱為「飛虎將軍」。
  • 二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3小時中國軍隊陣亡1500人,日軍被迫敗退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後期,日軍自知戰敗不可避免,但是仍欲圖做困獸之鬥,在後期也做了一些垂死掙扎,據資料揭露,1943年,日軍為了逼迫重慶國民政府投降,出動了大約10萬日軍精銳準備西進,打算攻陷重慶,最終徹底逼迫中國投降。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日本方面認為,只要控制了馬來亞地區並派駐一支可以控制南中國海的艦隊,就可以以此為跳板,攻略東印度群島,甚至南下印度,順便將背部的隱患盟軍部隊清除出去,真正做到其提出的建立「東亞政治圈」之目的。更為重要的是,對東南亞各國的攻略,可以為在中國侵略已經乏力的日軍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以達到完全徵服中國之目的。
  • 「90鋼盔」有效提升了日軍陣亡率?二戰日本鋼盔前世今生
    但古代的應該叫做頭盔,而不是鋼!古代成語″丟盔御甲"就是說丟掉了頭盔和甲冑。冷兵器時代頭盔是用來防刀箭的,大多是用皮革和銅做成,而現代戰爭的鋼盔一般是用來防彈片的。 而我們現在真正熟知的二戰日軍鋼盔,正式名稱是「90」式鋼盔。 大概是在1937年″七、七"事變時,日軍所有部隊統一全部配發了新式的9O式鋼盔。其材料是碳素鋼,重約一公斤,分為大小號兩種,在外觀方面也極力去適應亞洲人的簡單外型。
  • 二戰時,各國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中國這位犧牲後日軍停火默哀
    先來說說盟軍陣營,首先是我國,在抗日戰場上,我國陣亡的最高將領,是張自忠將軍,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擔任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並且先後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型戰役。1940年,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張自忠所部出戰,然而在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猛烈進攻,最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本人,也以身殉國。而張自忠也贏得了對手尊重,日軍對待這位將軍遺體特意停火,脫帽進行默哀,後來三十八師長黃維綱已率領數百人的便衣隊夜襲陳家集, 在混戰之中將張總司令遺體搶走。舉行國葬。
  • 二戰時,日軍的「大佐」是個什麼軍銜?他們中有83個命喪中國戰場
    二戰時期,對於有志於從軍發展的日本年輕人來說,日本大佐就好像樹上高2米的地方有個果子,一踮腳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將則像樹上2米5的地方的果實,就是踮腳也不一定夠得著,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來,難度更高。
  • 二戰時,日軍軍帽上那兩塊布有什麼用?曾救下10萬日軍性命
    帽子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我國三代時期,帽子這一服飾便已經被發明創造出來。只不過在古代時期,帽子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佩戴的,而是一個固定階層人的專有物品。但是由於生產力的限制,使得我們難以大規模生產這種軍用頭盔,因此在近代戰爭,無論是中國士兵,還是那些日本士兵,大多都是頭戴普通的軍帽。這種軍帽雖說難以抵擋子彈碎片,但有時也能夠產生奇效,比如說軍綠色便於士兵在野外隱藏,重量輕便於攜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