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陸軍最奇葩將軍,在東南亞開荒種田養活十幾萬日軍

2020-12-24 騰訊網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軍將領啊,有的善戰,比如著名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有的愚蠢,比如沒有糧食讓部下吃草的牟田口廉也……不過這些將領通常都是思想極端而且性格較為兇殘的,但是也有例外,今天就說一個日軍中極為少見的奇葩將軍——今村均。

今村均

今村均,1886年出生於日軍宮城縣,日本陸軍大將(1943年晉升),軍銜很高了,它屬於日軍中的精英,仗打得不錯,在中國戰場與爪哇進攻作戰均有表現,屬於舊日本陸軍中擅戰的將領之一,不過現在說到這個人,一般都不會提他在戰場上的表現,因為此人在另一方面的表現更顯眼——軍政管理。此人被譽為是「日軍陸軍當中腦子最清醒的人」。

1941年11月,今村均從中國華南戰場轉職,任第十六軍司令宮,編入寺內壽一的南方軍序列,很快隨著珍珠港事變爆發,他轉戰東南亞,任務是打印度尼西亞,而印尼的核心地區就是——爪哇島。

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日軍作戰代號為「H作戦」,總的來說打得很順利,當時日軍大本營預期從開展到守軍投降需要120天,而實際只用了92天,1942年3月9日就打下來了,那怎麼辦呢?

說到這個,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詞——「大東亞共榮圈」,這個我們中國人肯定清楚,這就是日本人為了獨霸整個亞洲而搞出來的幌子,但是大家不要把咱們的思想代入東南亞人當中,東南亞一直都是歐美殖民地,這個地方也是有民族獨立運動的,當然,目標是歐美,現在日本人來了,打的也是所謂的「鬼畜米英」,所以呢?日軍對於這些民族獨立組織也是扶持的。

當然,總的來說這些合作並不愉快,因為日本人根本不管東南亞人的死活,日本人的目的是為徵集資源、資材和勞動力,長期進行戰爭;在東南亞各佔領地,為建設鐵路、軍用道路及飛機場,日軍強制動員許多當地人從事土木工程,還徵用他們從事礦山勞動等,日軍在東南亞也是暴行累累,這些東南亞民族運動的領袖後來也紛紛失望,甚至還有反日活動,但畢竟有過聯絡,所以東南亞人之中也有親日派。

印度尼西亞打下來之後,1942年11月,今村均出任日本第八方面軍大將司令宮,其指揮部是在日軍重鎮,拉包爾(日本陸軍第八方面軍司令部和海軍東南方面艦隊司令部),印度尼西亞就是他管。

今村均本人屬於日軍將官中亦屬少見的溫和有氣量之人,1942年3月,今村在指揮登陸爪哇島時所乘坐的運輸艦神州丸遭到海軍重巡洋艦最上號的魚雷誤擊沉沒,這導致陸軍約100人死亡,今村及其參謀更在海上漂流了3個小時才被救起。

日本陸海軍之前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吧,那是惡劣地互相大罵「馬鹿野郎」,但今村均脾氣好,幾天後海軍來謝罪,今村不但未予就責,還主動地說「船隻是以遭到盟軍潛艇、空襲而沉沒」為海軍開脫,這讓海軍很感激他。

拉包爾後來因為火山爆發而毀滅

也正是因此,他駐紮拉包爾的時候,和原住民關係不錯,在以軍政身份督管印尼期間,其巧妙的以拉攏民族運動人士及寬大的佔領政策得到當地人的支持,並實施了如人道對待荷蘭戰俘、約束佔領軍暴行等少見於日軍的人道措施。其因尊重當地人習俗而取消徵集白木棉的故事在當地相當有名,甚至在印尼獨立後還曾被收錄在學校教材中。

被當成正面人士,這在日軍中非常少見。

好了再來說說正題吧,這個拉包爾本來是作為日軍準備南進的重要基地,鼎盛的時候,這裡駐紮了日本11萬大軍,竟然打造成了一個城市。但今村均很敏感,他知道這個基地很可能被美軍圍困,所以很早就進行了後勤準備。1942年12月,這個時候日軍其實很沒有崩盤,但今村均已經感覺大局不妙,於是和後勤部長(經理部長)森田親三商量了,準備「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不得不說,今村均真是個人才,到了二戰後期,日軍佔領的很多島嶼都被美軍圍困,島上都餓得人相食了,但是這拉包爾基地的十萬日軍呢(加上僑民和周圍的日軍等則更多,差不多14萬),有吃有喝。

1945年8月日本戰敗了,投降的時候,澳大利亞方面派來3000多人受降,驚人的發現這裡的日軍不僅會種田,養牲口,甚至還有工業,做油鹽醬醋,製糖,製酒,製紙……活得有聲有色,和其它地區都不成人樣的日軍相比,他們活得滋潤多了,好好的軍事基地被今村均搞成了「田園牧歌」。

盟軍決定把他們遣返,今村均卻表示,國內一塌糊塗,我國再在這裡呆一會兒進行生產吧,盟軍同意了,所以他們待到了1946年底回國,回國之前,帶走了自己生產的糧食,牲畜,紙張甚至生產工具,以支援國內建設。

這個騷操作把盟軍看得是一愣一愣的,對了,日軍的戰俘營都是自己建造的,盟軍的房子也是他們幫造的。

今村均都做了什麼努力呢?我說幾點吧,他竟然要求農林水產省派人指導日軍種植熱帶作物,向當地土著學習種植木薯,用交換的方式從當地人那裡買來300隻雞慢慢養殖,嘗試防止蟲害,用椰子熬製白糖,用海軍製鹽……

而且,他們還修築了成體系的地下工事,來躲避美軍的轟炸。

今村均後來受到了士兵家屬的極高評價,不過他畢竟是戰犯(他對中國人民也是犯過罪的,不僅在中國打過仗,在拉包爾還死了不少中國勞工),1947年5月15日被以「指揮第8方面軍士兵在索羅門群島跟紐幾內亞犯下戰爭暴行」罪名遭澳大利亞軍事法庭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對了,今村均的部下以及麾下士兵們對他那是感恩戴德,而且因為有財產,所以回去都發家致富了,這個人還真的是個人才,對了,這個地方的日軍還發明了一種著名小吃,現在在華人圈都流行,這就是「西米露」,當年拉包爾日軍就是用這種方式獲取糖分。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最奇葩的將軍:不愛打仗卻開荒種田,讓十萬日軍發家致富
    但站在客觀的角度上,有一些當時的日軍將領只能用「奇葩」兩個字來形容: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有人動員部下吃草充飢,他就是牟田口廉也;也有的將軍卻在沒糧食的情況下讓部下開荒種地,讓手下的十多萬日軍反而因此發了一筆小財。此人就是二戰期間的日本陸軍大將今村均。今村均出生於1886年,1943年晉升為日本陸軍大將。
  • 二戰日本的將軍:不愛打仗卻開荒種田,讓十萬日軍發家致富
    談到二戰期間的日軍將領,估計大家都不會有什麼好印象。由於他們的性格一般都很兇猛,而且思維極端。但是站在客觀的角度,有一些當時的日軍將領只能用「奇葩」二字來形容:在沒有糧的時候,有人動員部下吃草充飢,他就是牟田口廉也;也有將軍在沒有糧的時候,讓部下開荒種地,讓部下十多萬日軍因此發財。此人便是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大將今村均。今村長生於1886年,1943年被提升為日本陸軍大將。這位將軍曾經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場上表現出色,但據說他是個相當溫和的人,被譽為當時日本陸軍中頭腦最清醒的大將。
  • 二戰日軍「奇葩」大將,帶兵不打仗只種地,戰後10萬士兵發了財!
    小鬼子 當然,也有比這個人正常一些的,他們有讓自己的部下去吃草,而是讓他們去開荒種田,此舉措,不僅讓他的部下大約10多萬的士兵挨餓,反而使他們還發了一筆財
  • 二戰時,一名日本將軍學中國古代屯田,帶14萬日軍在荒島種田養雞
    這種歷史現象在戰爭中就體現得尤其明顯,中國東漢末年就有曹操的屯田模式,而二戰時期日本人甚至發明了以戰養戰,都是利用現成的生產力解決問題。日本在二戰期間以戰養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戰線太長,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雖然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並沒有太好的進展,即便他們偷襲了珍珠港。美軍強大的實力迫使日本不得不採用極端的方式應對,比如自殺式襲擊。
  • 二戰日軍的臥底將軍們:敗不怕的阿南,喜歡讓士兵挨餓的牟田口廉也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在珍珠港和珊瑚海海戰中打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只能龜縮於母港;在東南亞日本南方軍以劣勢兵力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緬甸,殲滅大量的英美聯軍,盟軍相繼在巴丹半島和新加坡大規模投降。 不過日軍的強勢沒能持續多,在1943年的時候日軍已經在走下坡路,特別是他們的陸軍。
  • 二戰時日軍軍官軍服上那根黃色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特別意義
    相信,看過二戰歷史照片和二戰題材影視劇的朋友,肯定都會發現,日軍軍官的軍服上,從肩頭到胸前,總有一根黃色的綬帶,和其他國家軍服上的綬帶不同,這不是裝飾,而是有著特別的意思,那麼這根綬帶到底表示什麼? 日軍軍官軍服上的綬帶正式名稱是「飾緒」,綬帶只是俗稱。
  • 戰後日軍王牌軍指揮官們命運如何?山下奉文背鍋,牟田口開飯店
    二戰中的日本在偷襲完珍珠港,就同時展開入侵東南亞的戰鬥。而這個時候的日軍應該說是的當時東亞最強步兵的存在,特別是由精銳師團們組成的南方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在菲律賓擊敗了名將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菲聯軍,並在馬來半島俘虜了十幾萬英軍,並在中南半島擊敗了我遠徵軍和英印聯軍。
  • 放下民族和國家仇恨,這幾人都是二戰時期日軍名將,讓世界都害怕
    抗日戰爭已經距離我們幾十年了,今天再回憶起抗日戰爭,除了為中華大地帶來的滿目瘡痍還有民族的傷痛,歷史都是由人組成的,如果拋開國家和民族仇恨,這幾個日本將軍的軍事指揮實力讓人佩服,今天一起來扒一扒二戰時期,日本的那些名將第一個是山本五十六,雖然偷襲珍珠港有所謂美國的陰謀之說,但就憑他對戰爭有清楚的認識這一點
  • 二戰時,日本海軍和陸軍都非常強悍,為啥他們卻互相瞧不起
    我們知道,二戰時日軍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不僅陸軍在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不過日本最終戰敗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
  • 二戰日本的死神將軍:在全世界屠殺70萬人,臨終前仍高呼天皇萬歲
    二戰日本的死神將軍:在全世界屠殺70萬人,臨終前仍高呼天皇萬歲 二戰期間日本在全世界都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受害國了,在14年的抗戰中,日本造成了咱們國家3500萬人的傷亡,這個數字真是觸目驚心啊!
  • 二戰時期日軍接受的軍國主義教育,竟然造就了如此奇葩的軍種
    二戰時期,日本整個國家被籠罩在軍國主義的陰影下,自信到狂熱的軍人們紛紛上位,將保持冷靜頭腦的日本人全部趕出了權力中心。由於在中國戰場的節節勝利,狂妄的日本軍人陷入了自嗨式的美好想像中,他們認為三個月就可以滅亡中國,然後借中國為跳板,一統整個東南亞,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 日本歷代「陸軍大臣」,歷代都以侵略中國為目標,二戰後被撤銷
    陸軍大臣是1945年之前日本帝國內閣政府中陸軍最高領導機關陸軍省的長官,簡稱「陸相」,為陸軍三長官之一,前身為明治維新初期設立的「陸軍卿」,首任陸軍卿為山縣有朋。早期的「陸軍大臣」基本都是以中國為目標,直到二戰全面爆發後,才將目標擴展到東南亞及南亞地區,來看看日本歷代「陸軍大臣」都有誰吧。
  • 二戰日軍的奇葩番號:帶有濃重的地方風格,喜歡以長官名稱呼部隊
    二戰中的日本陸軍,在各參戰國中確實是獨一檔的存在,不僅在於他們的單兵素質很高,可以將的一戰裝備的陸軍,可以在二戰初期可以和英美軍隊打的有來有回。更特殊的是在於他們的軍隊編制的,確實也是和主流的西方軍隊不太一樣。當然這種編制的不僅僅在人員和武器調配上,更在於他們的稱呼上也是充滿著日本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 二戰日本陸軍和海軍有多奇葩,陸軍死傷慘重,海軍放鞭炮慶祝
    二戰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國家非日本莫屬,我國軍民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脅下,我國軍隊放下分歧,組成統一戰線,最終成功把侵略者趕了出去。但你知道日本國內陸軍和海軍的矛盾有多大嗎?
  • 日軍軍帽上為何有幾片垂布?看似奇葩,卻直接讓日軍減少10萬傷亡
    那麼,日軍為什麼要在軍帽兩側加上幾片垂布呢?是多此一舉?還是另有玄機?日本軍帽上的這兩塊垂布學名叫作軍帽垂布,通常稱之為「帽垂」,是日軍戰鬥帽的一種制式標配。由於長城抗戰中,日軍吃盡中國29軍大刀隊的苦頭,民間曾傳說,日本人為軍帽加帽垂,是為了防止大刀砍頭,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因為帽垂是布料做的,怎麼可能抵禦得了大刀劈砍的威力。
  • 為何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不能好好的一致對外,而是內訌不斷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陸軍在東南亞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打得英美法軍隊抱頭痛哭。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主動地向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的美國發起了進攻,偷襲珍珠港,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從這個層面入手,已經成為歷史的二戰對於後世人而言,我們最好能將其單獨認為「歷史上的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而且要始終堅信並希望:人間再無二戰,二戰絕對不會被重新複製在人間。但其實不然,英帕爾戰役的結果和大家的猜測判斷正好相反,日軍不僅沒能取得勝利,而且寸土都未佔領,對於日軍而言,英帕爾戰役絕對是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戰爭,戰爭沒打贏,倒是大量軍費和大約50000兵力都損失其中。除此之外,英帕爾戰役真的讓日本陸軍跌了個大跟頭,堪稱是「日本陸軍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
  • 二戰日軍夥食究竟如何?一個塵封70年的箱子給出答案
    二戰期間,日本對周邊國家發動了大規模侵略戰爭。有些人至今不敢相信,小小的日本竟然能夠在二戰中侵略如此多的國家。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通過了解日本在二戰期間的夥食供應情況,或許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到真實的歷史。
  • 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混蛋
    二戰正式打響後的日本,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情景,他們國內的陸軍不但有造船廠,而且陸軍所有的船舶總噸位數甚至還超過了日本海軍!這種情況的發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旭日旗就是二戰日軍軍旗?太陽旗就不是?那是你對它不了解!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太陽旗是無辜的,它也曾是半正式的日軍軍旗。 其次,狹義上的日軍軍旗,指的是日本陸軍各個聯隊被授予的444面軍旗,這也就是真正的日軍軍旗。 二戰時候日軍被授予軍旗的單位則是聯隊(大約相當於團級部隊),一共444面,由天皇親自授予。 第二,一支部隊的軍旗只有一面,裝飾考究,對部隊而言非常珍貴,絕不輕易更換,絕不能遺失,當部隊覆滅時,要將軍旗焚毀,絕不能落入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