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坐堂答疑

2020-12-14 騰訊網

任意子的發現就相當於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態——拓撲序。這是凝聚態物理和量子材料的新天地。正是因為任意子和手徵邊界態的出現,使拓撲序材料比超導材料更神奇更豐富。甚至連我們的空間本身都可能是一個拓撲序材料。這一觀念可以讓我們用量子比特(量子信息)來解釋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的起源,導致一個信息就是物質,物質就是信息,這樣一個大統一的世界觀。

——文小剛

撰文 | 董唯元

在二維系統中起舞

組成世界的各種基本粒子數量眾多性質各異,但按照性格區分卻可以清晰判然地劃分為兩類:玻色子和費米子。

玻色子是指像光子這樣自旋為整數的粒子,這類粒子性格開放,酷愛社交,彼此間從不會產生任何排斥;而費米子則是像電子或夸克這樣自旋為半整數的粒子,這類粒子性格孤僻至極,永遠拒絕與其他小夥伴共處同一個量子態之中。正因為這種性格差異,物理學家不得不分別使用不同的統計規律來描述他們。玻色子滿足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而費米子則遵循費米-狄拉克統計。

這種涇渭分明的性格標籤,不僅適用於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也同樣適用於那些由基本粒子搭配組合而成的各種粒子。比如由三個夸克組成的質子或中子,就是性格孤僻的費米子,而兩個夸克(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的介子,則是性格開放的玻色子。總之,所有被稱為粒子的對象,都必須且只能在兩種性格中做出選擇,既不能騎牆也不能棄選。

然而這種鐵律在二維世界中竟然被打破了。

在系統邊界處或兩系統相連接的界面上,往往存在一些較為特殊的物理性質,這也是引發物理學家研究二維世界的最初動機。而在量子化的系統中,有時候粒子在z方向的自由度受到制約,只能在x-y平面內運動,這也使二維粒子行為規律的研究更為重要。我們日常熟悉的計算機晶片,尤其是核心部件CPU,其工作原理中就包含著大量二維物理內容。隨著量子霍爾效應、石墨烯等二維物理實驗的突破,二維粒子的研究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前沿領域之一。

起初,研究者以為二維粒子統計律也無非只有兩種,但很快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由於缺少了一個運動維度,二維世界的統計規律需要面對一些新情況。比如考慮兩個粒子跳起雙人舞的場景,一個粒子繞著它的舞伴轉了一圈,從三維世界裡來看,可以當做這件事從未發生,因為這個繞圈行為在三維世界裡可以被連續的「收縮」為一點。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拓撲等效。而在二維世界中,這種拓撲等效不再存在,繞過圈的舞伴與呆若木樁的舞伴不能再當做同一種對象進行統計。

圖片來源:5W Infographics / Quanta Magazine

這種不等效為研究者出了一個難題。粒子都是「舞蹈愛好者」,當大量粒子聚在一起的時候,它們總會任性地相互轉圈跳舞,而且還時不時地更換舞伴。如果每次轉過的圈都要考慮,那統計工作簡直令人崩潰。為了能處理這種複雜問題,物理學家鼓動著數學家,居然一起研究起了女生的辮子。

圖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yon

兩個相互轉圈舞蹈的粒子,它們在時間軸上留下的相互纏繞的軌跡確實很像女同學的辮子。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物理學家從數學家的工具箱裡翻出了「辮群」這個工具,依依不捨地放棄了原本簡潔直觀到一個魔方即可代表的「置換群」。可是,粒子軌跡所編織出的辮子可比真實生活中女生的辮子複雜很多,如何對著一團亂麻抽絲剝繭仍然是個挑戰。

圖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ander%27s_theorem

當然,習慣了建立圖像化模型的物理學家們,還是希望能以更直觀的方式刻畫物理對象。尤其在凝聚態物理中,大量粒子聚集時所湧現的現象,經常可以用準粒子模型來直觀描述。比如一排電子依次從自己的樓層搬家到上一層的行為,就可以通過一個「電子空穴」從頂樓運動到底樓的過程來代替。這個「電子空穴」就是物理學家經常使用的準粒子。考慮到現代物理學已經知道,電子其實不是真實的小顆粒,只不過是電子場的激發,那麼「電子空穴」無非就是把電子場的波包變成了「波坑」,所以準粒子在物理意義上的實在性,也未必就遜於標準模型的登記冊中留有名號的那些粒子。

搜尋任意子

任意子(Anyon)就是物理學家用來刻畫二維特殊統計規律時所使用的準粒子。粗略地說,任意子運動就是對應辮子上的一串扭結。理論研究者所預言的這個粒子有許多有趣的性質,它既非玻色子也非費米子,性格更多變,所以就得了任意子這麼個名稱。此外,任意子不像其他粒子那樣只攜帶整數倍電子電荷,而是可以帶分數倍電子電量。

總之,與那些物理學家業已熟悉的粒子相比,任意子是各方面都打破陳規的一族全新「物種」,所以研究者對其是否能夠在實驗中現身一直充滿好奇。如果能夠在實驗中證實任意子的存在,不僅可以直接肯定近代凝聚態物理拓撲理論模型框架的正確性,還能為粒子家族迎來了一眾身懷絕技的全新面孔。許多現在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求助於這些新來的幫手。比如量子計算中,惱人的退相干問題一直是限制技術發展的瓶頸,而如果任意子被證實存在,就可以藉此發展天生退相干免疫的拓撲量子計算技術。

日前,一個法國研究團隊使用微型二維粒子對撞機,在實驗中找到了分數統計的跡象。

實驗設備 圖片來源:

https://phys.org/news/2020-04-anyon-evidence-tiny-collider.html

說到對撞機,很多人自然會想到LHC那種龐然大物,然而本次實驗所使用的裝置其實非常微小,真正發生對撞的區域更是小到只能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既然是二維粒子對撞,所有碰撞過程當然是被限制在二維平面之內。另外,為了能引誘任意子現身,整個碰撞區域都被置於強磁場之中,同時還覆蓋了量子霍爾液體。

具體實驗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兩個發射源向碰撞中心區域發射粒子,使它們在中心區域相遇。如果粒子是孤僻的費米子,那麼碰撞後兩粒子會分別從不同的路徑匆匆離開中心區;如果碰撞的是樂於社交的玻色子,則會手挽手地從同一路徑離開。

任意子實驗原理圖 圖片來源:DOI: 10.1126/science.aaz5601

最終實驗結果明確地顯示,實際碰撞過程中的粒子表現的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而是符合此前理論物理學家所預言的一種任意子的行為。被理論研究者幾十年前所預言的任意子和分數統計,終於在實驗中發現了他們的跡象。

文小剛老師坐堂答疑

探測測量分數統計,對物理學研究意義重大。為更深入介紹,我們收集了七個問題,並邀請文小剛老師作答。

問題一:媒體報導中關於 「任意子」這種準粒子的性質,主要介紹了具有分數電荷,以及自旋介於玻色子(整數)與費米子(半整數)之間。請問除了這兩點之外,「任意子」還有其他反常的性質嗎?

文老師:任意子是 Leinaas 和 Myrheim (University of Oslo)在1977年首先在理論上發現的。1982年,Wilczek在場論中也發現了這種特殊的粒子,並把它稱之為任意子(anyon)。

任意子的最主要的特徵是它帶有所謂的分數統計。交換兩個玻色子,它們的量子波函數保持不變。交換兩個費米子,它們的量子波函數會變號。而交換兩個任意子,它們的波函數會改變一個復相位e^iθ,θ=0對應于波色子,θ=π對應於費米子。其他情況對應於任意子(也叫阿貝爾任意子)。帶分數自旋的粒子一定是任意子,但是帶有分數電荷的粒子不一定是任意子。不過量子霍爾效應中的任意子一般都帶有分數電荷。

問題二:既然「任意子」是一整個族系的粒子,這個族系內部又主要有哪些成員呢?或者說,未來有可能再發現哪些成員呢?這些族系內部的成員,又該如何細分種類呢?

文老師:任意子還可以進一步分成兩類:阿貝爾任意子和非阿貝爾任意子。

大家一般講的任意子是指上面解釋的阿貝爾任意子。吳詠時上世紀80年代指出,任意子的數學基礎是辮子群。阿貝爾任意子對應於辯子群的一維表示。而辮子群還有高維表示。這對應於新一類的任意子,被稱之為非阿貝爾任意子。

我和Moore-Read在1991年首先獨立發現有一種特殊的分數量子霍爾物質態,它們帶有非阿貝爾任意子。Moore和Read還因此得了2015 ICTP的狄拉克獎。非阿貝爾任意子的最大特徵是它帶有非整數的內部自由度。電荷和自旋可以分數化,已經讓人不好理解。連自由度都可以不是整數,這更是不可思議,讓人非常吃驚。

問題三:這次的實驗,觀察到是哪一類任意子?

文老師:這次實驗測量的是,兩束帶電的任意子碰撞以後,其散射任意子的電流漲落。由於阿貝爾任意子所帶的分數統計對這個電流漲落有影響,並且實驗上觀測到的電流漲落和這個理論計算相吻合,所以大家認為可能間接觀測到了阿貝爾任意子所帶的分數統計,因此這次探測的是阿貝爾任意子。其實任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會對電流漲落造成類似的影響,所以實驗要測量很弱的任意子束,來避免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影響,導致假陽性的結論。

對分數統計的探測,前幾年還有一個重要的實驗,它間接地發現了量子霍爾體系中的非阿貝爾任意子。在1991年關於非阿貝爾任意子的工作中,我指出如果邊界傳播模出現分數化現象(其導致分數的熱霍爾效應),會意味著材料中存在非阿貝爾任意子。分數的熱霍爾效應在幾年前被一個非常漂亮的實驗觀測到。這意味著那個材料中存在非阿貝爾任意子。

事實上,邊界上最簡單的分數化傳播模,對應於一維手徵馬拉約納費米子。所以我1991年的文章是在說,一維邊界上出現手徵馬拉約納費米子和體中出現一種非阿貝爾任意子,是一個現象(即非阿貝爾拓撲序)的兩個反應,他們總是同時出現的。分數熱霍爾效應的發現,其實是發現了一維邊界上的手徵馬拉約納費米子(前一段時間也有人把其稱之為天使粒子)。邊界上的手徵馬拉約納費米子的出現,意味著體中存在非阿貝爾任意子。這也是全息原理(邊界態決定體態)在量子霍爾效應中的反映。

問題四:在處理「任意子」問題的時候,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和費米-狄拉克統計是否徹底不再適用?如果是,我們是否有新的理論工具可以處理相關問題?

文老師:的確,對於任意子,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和費米-狄拉克統計徹底不再適用。甚至連能級佔據數和相關的泡利不相容原理都完全不再適用,連思路的大方向都不正確。當然粗略地來講,任意子之間有一定的排斥性,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要準確描寫任意子,特別是非阿貝爾任意子,我們需要全新的數學語言,這個全新的數學語言就是張量範疇學。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研究各種各樣的物質肽態。以前在我們關於物質態的理論中,群論及其描寫的對稱性起了關鍵的作用。類似地,張量範疇學及其描寫的多體量子糾纏,在我們關於拓撲量子物態的理論中,也會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問題五:「任意子」對量子計算、拓撲量子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有哪些幫助?

文老師:阿爾貝爾任意子對量子計算,拓撲量子計算沒有什麼幫助。但非阿貝爾任意子則是拓撲量子計算的基礎。非阿貝爾任意子所帶的非整數自由度可以用來儲存量子信息。用非整數自由度儲存的量子信息,不受環境的幹擾,不會因環境的隨機擾動而被刪掉。所以研製出帶有非阿貝爾任意子的量子材料,對於拓撲量子計算來講,其重要性相當於為計算機電子器件找到基礎的矽材料。

問題六:除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任意子」這種二維準粒子,是否也與凝聚態物理其他研究對象存在聯繫?會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起到哪些推動作用?

文老師:除了量子霍爾系統之外,任意子也會出現在其他的強關聯量子系統中,如自旋液體中。這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其實任意子是拓撲序的直接表現。一個材料內部如果有拓撲序,那麼它的激發就將會是任意子。所以對任意子的研究,和對拓撲序的研究是密切相關的,而對量子拓撲物態的研究則是凝聚態物理目前一個非常熱火朝天的前沿。

問題七:「任意子」的發現,在物理基礎理論方面是否還有更深刻的影響?

文老師:任意子的發現就相當於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態——拓撲序。這是凝聚態物理和量子材料的新天地。正是因為任意子和手徵邊界態的出現,使拓撲序材料比超導材料更神奇更豐富。甚至連我們的空間本身都可能是一個拓撲序材料。這一觀念可以讓我們用量子比特(量子信息)來解釋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的起源,導致一個信息就是物質,物質就是信息,這樣一個大統一的世界觀(見《返樸》文章《光的奧秘和空間的本源|眾妙之門》)。

參考文獻

[1] Banerjee, M., Heiblum, M., Umansky, V. et al. Observation of half-integer thermal Hall conductance. Nature 559, 205–210 (2018).

[2] Bartolomei et al. Fractional statistics in anyon collisions. Science 368, 173–177 (2020)

相關焦點

  • 改寫基本粒子分類,第三類粒子出現了
    這個新成員就是任意子。之所以能這樣劃分,是因為任意子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它處在一種中間態。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物理學家首次獲得了實驗證據,證明任意子不能被歸類進另兩個粒子王國中。
  • 未來微型粒子加速器或許能發現「平行宇宙」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使用雷射和「晶片加速器」,可以設計微型粒子加速器,或許未來不久基於鞋盒大小的微型粒子加速器,能夠用於搜尋平行宇宙和「上帝粒子」。物理學家花費多年時間進行粒子加速器實驗,希望基於先進的醫學技術製造新形式物質,但是這些加速器質量較大,並且造價昂貴。例如:歐洲核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重量達到38000噸,在地下運行數公裡。目前,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獲得1350萬美元資金用於建造一個微型粒子加速器,工作原型將在5年之內製造完成,它可以產生一個小型加速器的能量,相當於醫用放射儀器。
  • 科學家研發微型粒子加速器:體積僅相當鞋盒大小
    高能粒子加速器能夠搜尋微型黑洞,因此被認為是探索「多宇宙」跡象的關鍵。如果科學家能夠以預測的能量在加速器中探測到微型黑洞,就可以證明多維度的存在,並延伸推斷平行宇宙的存在。近日,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向史丹福大學科學家捐贈了1350萬美元,用於設計打造一個微型粒子加速器。據稱,在未來五年內,一個通過國際合作完成的原型將能產生微型加速器的能量,大小相當於醫院放射機器所產生的能量。不過研究人員表示,最終還是會增大這種微型加速器的規模,以媲美當今全球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最近幾個月來,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強子對撞機一直在高強度運作,搜尋微型黑洞。
  • 粒子加速器中產生的微型黑洞會吞食掉整個地球嗎?
    球對稱的靜態黑洞在史瓦西模型中,視界以內包括視界上的任何粒子(包括光子)都是不可能逃離視界的。對撞機中產生的微型黑洞雖然人們還沒有觀測到微型黑洞,但禁不住還是要問,微型黑洞是怎麼出現的呢?一是微型黑洞產生於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在大爆炸後的不到一秒之內,極高密度的質量壓縮產生了宇宙中最初的一批微型黑洞。二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當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時,可能產生微型黑洞,這種可能出現於粒子對撞機中的黑洞也被稱為人工黑洞。有不少物理學家就很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在LHC中出現了一個微型黑洞,整個地球是否會被吞食?
  • 粒子對撞機可以製造出可怕的黑洞,它真的能夠威脅到地球嗎?
    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由大質量恆星在煙花到末期後坍縮而成,當一顆恆星的燃料耗盡之後,這會導致恆星的核心無法抵抗引力勢能,核心便開始向中心坍縮,假如核心的質量大於太陽的3.2倍,最終會形成可怕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引力極為強大,光在進入到它的視界後都無法逃脫,因而我們無法直接看見黑洞
  • 粒子到底是什麼?文小剛點評|眾妙之門
    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道。在基本粒子之外,任何其他物質的性質都取決於其物理組成,最終也就是其組成的粒子。但這些粒子的性質並非來自自身的組成成分,而是源於數學模式。作為數學和現實之間的接觸點,粒子曖昧不明地橫跨在這兩個世界之間。粒子是什麼?
  • 舉世矚目的粒子對撞機,原來是在擲骰子?
    GMIC 在線 Pro 於北京時間 9 月24-25日正式召開,在25日下午倫敦站的演講中,來自劍橋大學、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物理學家Harry Cliff為我們揭開了世界最重要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的神秘面紗。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幹擾高能粒子對撞機的實驗結果就能鎖死全人類的科學進步,無法開啟下一個科學紀元,足見它對科學的重要性。那麼這場引起全民大討論的高能粒子對撞機到底能「撞」出什麼,對人類的貢獻有多大,楊振寧與王貽芳到底在爭什麼,相信很多人也只是看個熱鬧,今天本文就做個全面的科普。
  • 中國建造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澤披子孫萬代,恩惠綿延不絕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作用是尋找暗物質、分析希格斯機制、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根據已有的成功,歐洲在相關的科學領域貢獻了多篇文獻,這些文獻都值得一看。以歐洲的大型粒子加速器為例,LHC是在一個圓周為27公裡的圓形隧道內,該隧道因當地地形的起伏而位於地下約50至175米之間。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我們看到的宏觀物質等都是由微觀的粒子組成,而微觀世界的很多物理理論跟宏觀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量子力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顛覆現有宏觀物理學的。當我們知道微觀世界之後,科學家對於微觀領域的探索充滿了無限的興趣。
  • 只聽過機器貓的任意門,中國科學家「看」到的任意子是什麼?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只存在費米和玻色兩種量子統計。但有人對此提出了疑義,認為可能存在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的新的全同粒子,這種粒子一般被稱為『任意子』,它所遵循的統計規則叫分數統計」,陳宇翱說,最早指出這種新的量子統計可能存在的,是兩位挪威物理學家。
  • 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什麼不能把51焦耳的能量注入一個亞原子粒子?
    圖註:在圓環中加速粒子,用磁鐵使其彎曲並與其他高能粒子或反粒子碰撞,是探索宇宙新物理的最有力方法之一。為了找到大型強子對撞機所不能找到的,我們必須去尋找更高的能量和/或更高的精度加速器,而這需要一個更大的隧道。
  • 我只聽說過機器貓的任意門,中國科學家「看」到的任意子是個什麼鬼?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只存在費米和玻色兩種量子統計。但有人對此提出了疑義,認為可能存在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的新的全同粒子,這種粒子一般被稱為『任意子』,它所遵循的統計規則叫分數統計」,陳宇翱說,最早指出這種新的量子統計可能存在的,是兩位挪威物理學家。
  • 決定宇宙未來的巨大希格斯粒子!物理學家正在不遺餘力地尋找!
    大多數人都知道希格斯玻色子,但是令物理學家懊惱的是,它在媒體上被錯誤地貼上了「上帝粒子」的標籤,其實它是一種亞原子粒子,早在2012年就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首次被發現。這個粒子是一個貫穿整個時空的場,它與許多粒子相互作用,比如電子和夸克,為這些粒子提供質量,這很酷。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勸阻斥千億資金,打造的最大粒子對撞機
    文/行走天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勸阻斥千億資金,打造的最大粒子對撞機楊振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華人科學家,雖然他在晚年的時候被很多網友和媒體斥責,比如為老不尊。當我國宣布要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的時候,楊振寧就站了出來,並且表示反對!稱我國目前不應該投入千億資金打造環形粒子對撞機。楊振寧還給出了原因,稱我國目前的國情以及有更多的科學實驗需要大筆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如果將更多的錢投入到了粒子對撞機上。則必然會減少到其他科學研究機構的資金。
  •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探秘,它在尋找什麼
    昨天我們講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的構造和工作原理LHC還在尋找什麼我們在以下幾方面講講物理學家對LHC的實驗還有什麼期待。這些力並不是神秘,簡單地說,它們是「相互作用」:當一個力起作用時,粒子交換被稱為玻色子地載體粒子。每一種力都有自己的玻色子。但是,屬於引力的被稱為引力子的玻色子從未被觀測到,純粹是假設。而且因為引力過於微弱,在標準模型中並不討論它。不過,LHC高能狀態下的粒子碰撞實驗也許有新的發現。
  • 對撞機中發現全新的四夸克粒子
    ·物理學·LHC中發現全新的四夸克粒子夸克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元,通常2~3個夸克結合,形成強子(包括質子和中子近些年來,物理學家預言並發現了一些四夸克及五夸克粒子。最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一項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四夸克粒子,它由兩個粲夸克和兩個反粲夸克組成,這也是首次發現由同一類重夸克構成的四夸克粒子。這項發現將幫助物理學家更好地理解夸克的行為,以及極端條件下的粒子理論。該研究目前已經於預印本網站公開。
  • 大型強子對撞機形成罕見的四胞胎 「頂夸克」
    北京時間 6 月 28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世界最大的原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 「誕生」罕見的四胞胎粒子,它們被稱為 「頂夸克」。主導亞原子相互作用的主流物理理論 「標準模型」曾預測存在這種四胞胎粒子,但是最新物理理論表明,它們的形成數量可能比標準模型所預測的更多。
  • 大型強子對撞機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大型強子對撞機(簡稱LHC)想必很多人聽說過,但它是做什麼的? 其實這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屬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粒子加速器和對撞機。其主要是被國際高能物理學用來做研究。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來自大約80個國家的7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此工作研究。由34個國家超過兩千位物理學家所屬的大學與實驗室所共同出資合作建造的。它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它是一個圓形加速器,深埋於地下100米,它的環狀隧道有27公裡長,橫跨法國和瑞士的邊境。
  • 200 億歐元的對撞機計劃獲得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真不怕搞出事來嗎
    老邪評說:物理研究是越來越難了,要麼宏觀到光年以外,要麼細微到粒子以內。對撞機是研究微觀物理的必備工具,肯定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坊間流傳這是上帝的禁區,是潘多拉的盒子。很多人覺得往下研究是作死,說不定就撞出個微型黑洞或反物質炸彈,最後大家一起玩完。以外國民眾那尿性,真要開建了少不得一波抗議。為了發現更多希格斯玻色子的秘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理事會大膽通過下一代超級對撞機建造計劃,預估耗資至少 210 億歐元推動高能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