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是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身處能源行業的財務公司,服務集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從哪些方面切入?如何發揮自身作為金融機構的優勢?財務公司開展了哪些特色業務?日前,中節能財務公司董事長杜樂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專訪,分享了近兩年來中節能財務公司在助力集團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經驗與舉措。
《金融時報》記者:當前,能源發展面臨著傳統產能過剩、可再生能源發展動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中節能集團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財務公司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杜樂:發展綠色產業是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節能集團也將發展綠色產業作為重要目標。
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其中汙染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
然而,節能環保項目長期以來存在收益水平低、外部性強的特徵,企業對資金成本也非常敏感。中節能財務公司一直承擔著為綠色產業籌集低成本資金的使命。我們已累計為集團公司調劑資金超過400億元,降低集團資產負債率近7個百分點,節約集團財務費用約12.89億元。
《金融時報》記者:為配合集團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目標,財務公司具體實施了哪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杜樂:自2016年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中節能財務公司的專業化金融服務團隊牽頭組織集團發行了超短融、短融、中票、公司債、ABS,累計籌資超過200億元。
通過與監管機構的持續溝通以及協調中介機構和投資者,財務公司合理選擇了階段性市場利率低點作為發行窗口,將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約3.68%。
另外,財務公司還牽頭與國內主要大型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建立了「總對總」戰略合作,為集團公司獲取銀行授信總額近3000億元,協助系統內企業獲得不高於基準利率的銀行信貸融資累計達到560億元。
《金融時報》記者:針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清潔能源、生態治理、垃圾處理等節能、環保產業,中節能財務公司在綠色信貸方面有哪些布局?會對項目重點進行哪些指標的考核?
杜樂:我們主要開展了自營貸款、委託貸款、票據承兌貼現等信貸業務,重點支持了固廢危廢處理、新能源、節能產業、水處理、土壤修復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
綠色信貸是財務公司最重要的業務戰略,我們始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信貸政策,在開展信貸評審時不僅考察償債能力,還重點評估企業和項目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在減排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及節約標煤等方面都設立了評價指標,發揮金融導向作用,引導資金流向助力集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綠色項目。
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發放綠色信貸422億元,綠色貸款累計實現節約標準煤97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58萬噸、二氧化硫14萬噸、氮氧化物13萬噸。
《金融時報》記者:公司是如何管控信貸業務風險的?
杜樂:我們堅持精細化的風險內控管理,堅持獨立客觀的風險管理原則,審慎管理各類風險,確保集團資金安全。
2017年,財務公司搭建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利用風險管理工具識別、量化重要風險點200餘個,完成了《中節能財務有限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手冊》,實現風險管理工作的系統化、規範化。同時,針對流動性風險,財務公司建立了存貸比、超額備付率、核心負債比例、流動性缺口率、流動性比例等指標監測體系,日常動態監測流動性風險水平和變化趨勢,建立了多級流動性儲備機制。
另外,我們還按照全面覆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相融合原則,進一步完善了內部控制體系。完善以公司治理為核心的內控環境體系;以「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與糾正」為指導思想,建立全面覆蓋公司所有營運環節的內控活動體系;建立以信息披露為主題的信息溝通體系;建立內部稽核和外部審計並重的監督評價體系;建立以數據質量為主題的信息填報體系,建立稽核審計的跟蹤督查機制。
《金融時報》記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已進入縱深推進階段,為配合集團戰略落地,公司接下來是否有新的發展規劃?
杜樂:集團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後,提出加快打造資源節約利用及環境處理的綜合解決能力,為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一個大型企業、一片建築群提供能源高效利用、節能綜合技術和環境治理的綜合解決服務,承攬一大批具有規模、具有體量、具有城市地標性的大項目,全方位服務國家供給側產業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戰略。
集團針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打造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舉措,財務公司下一步將開展創新,要有能力設計與之相配套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我們將著重打造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發揮集團內部金融平臺既了解節能環保產業、又具備金融專業的優勢,全面整合內部資金池、自營貸款、融資租賃、保理、票據融資等產品,與外部同業機構的銀團貸款、供應鏈金融、ABS、ABN等金融產品形成有機結合,以高效的金融服務方案保障集團推進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所需資金,為綠色項目從籌劃、發展到成熟、穩定的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