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的血液換了10次!無為79歲老人患罕見血液病

2020-12-18 合肥網

  對一個79歲的老人來講,本應是安享晚年的年紀,但老汪卻被一種發病率為3.7—11/100萬的血液病「擊中」了——那就是「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老人家命懸一線,經全身血漿置換10次,共使用新鮮血漿2萬餘毫升,才重新獲得生的希望。目前,老汪情況穩定,正在進一步治療中。

  6月初,家住無為縣一個小山村的79歲老人汪某突然出現頭暈乏力,由於老人平日身體很好,就沒有重視,仍堅持去附近農場幹活,2天後患者乏力感加重,並出現發熱,此時家人發現患者出現行為異常,胡言亂語,家人將其送入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就診。

  經檢查,汪某的血小板顯著低於正常值,全身多處紫癜,並伴有重度貧血且逐漸出現意識障礙、發熱、肝功能障礙等典型「五聯徵」表現,被最終確診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這是一種少見的以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系統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及發熱典型五聯徵為主要臨床表現,該病發病迅猛,診療困難,病情兇險,病死率高,總體死亡率高達20%,老年患者死亡率更高。」該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楊明珍介紹。

  時間就是生命。由於老汪的血小板過低,醫護人員立即為他實施了血漿置換治療。在血液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協作及患者家屬的全力配合下,老汪連續4次置換血漿,聯合激素應用。隨著治療有條不紊的進行,老汪神志逐漸清醒,各項指標逐漸好轉,血小板呈上升趨勢,醫護人員在欣喜之餘也看到了希望。

  但2天後,老汪的病情又出現了反覆,患者再次出現精神神誌異常,血小板再次下降。血液內科專家團隊立即組織科內疑難病例討論,積極予以調整治療方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老汪的再次進行血漿置換,在連續行血漿置換6次後,患者血小板升至84*10^9/L,精神完全恢復正常,可在家人陪同下下床活動。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共使用新鮮血漿2萬餘毫升。楊明珍介紹,「TTP是一類少見病,起病兇險,部分患者早期症狀不典型,易漏診誤診,臨床醫生應全面分析,儘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血漿置換,挽救患者生命。」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通訊員 劉莉俠 付豔

聲明: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晨

相關焦點

  • 安徽79歲老人患罕見血液病,全身血液換了10次
    對一個 79 歲的老人來講,本應是安享晚年的年紀,但汪某卻被一種發病率為 3.7~11/100 萬的血液病 " 擊中 " 了——那就是 "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經全身血漿置換 10 次,共使用新鮮血漿 2 萬餘毫升,才重新獲得生的希望。
  • 17次血漿置換給患罕見病女子生的希望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5月26日訊 血漿是人體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淄博一名身患罕見血液疾病的中年女子命懸一線,經全身規律血漿置換17次,用量達44000ml後重新獲得生的希望。4月下旬,56歲的方女士因頭痛、腹脹、乏力就診於淄博市中心醫院。經檢查,方女士的血小板顯著低於正常值,全身多處紫癜,並伴有重度貧血且逐漸出現意識障礙、發熱、肝功能障礙等典型「五聯徵」表現,被最終確診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並轉入東院重症醫學科搶救治療。
  • 10歲男童總是暴飲暴食無法制止 竟是患罕見疾病小胖威利症候群
    10歲男童總是暴飲暴食,家人無法制止,多次求醫後最終確診為罕見的小胖威利症候群。2月28日是「國際罕見病日」,作為罕見病之一的小胖威利症候群,發病率在二萬分之一左右,全湖北省確診僅20餘例。  小胖墩成「吃貨」不知飽腹  「這孩子確診的晚了,已經錯失了最佳治療機會。」
  • 罕見的藍種人:隱居6000米高山百年露面1次,皮膚血液都很藍
    然而事實上,世界之大總是能夠挖出一些讓你覺得三觀崩潰的東西,世界上還真的有一種罕見的藍種人,他們的皮膚真的就像藍精靈一樣,透著天然的藍紫色,而他們的生活地點也與眾不同,隱居在
  • 90歲抗美援朝老兵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醫生為他換了「心門」
    昨天,14時30分左右,在北京安貞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90歲抗美援朝老兵徐大爺被順利推出手術室。手術中,周玉傑、來永強和張純等幾位教授認真分析瓣膜植入後的位置和效果。這一次,醫院通過先進的微創介入手術——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為老人生病的心臟換了一扇「門」。
  • 安徽3歲男孩患罕見皮膚病,動輒起泡,全身常年潰爛不癒合
    家住安徽合肥長豐縣的男孩小宇(化名)今年只有三歲,可卻已經有了比三十歲男子還要痛苦的經歷。出生於2017年8月的他,打從娘胎裡出來,身上就莫名多了兩處蛻皮,一處在頭頂,一處在腳上。經檢查,小宇得了一種罕見的皮膚病,全名大皰性表皮鬆解症,起因是先天性基因突變,目前根本沒辦法得到完全根治,只能通過保守治療,儘量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很顯然,如果持續留院治療,便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安全的成長,可面對高昂的醫藥費,董大姐猶豫了,家裡還有體弱多病的老人,緊靠丈夫一人打工,完全撐不起這麼大的支出。
  • ...中國之聲 | 遺傳和獲得性血液或免疫系統基因變異對惡性血液病...
    2020 ASH 中國之聲 | 遺傳和獲得性血液或免疫系統基因變異對惡性血液病allo-HSCT結果的影響
  • 健康頭條|極罕見!一年四季都「炸毛」!10歲女孩患愛因斯坦同款奇葩病
    據報導,澳大利亞10歲女孩希拉患有「難梳頭髮症候群」。自出生以來,頭髮就一直蓬鬆難梳理,曾被同學嘲笑,看上去好像「把手插在了電源裡」。為此,希拉剪掉了自己的頭髮,但情況並沒好轉,反而變得更茂盛。「難梳頭髮症候群」也叫「蓬髮症候群」,患這種病的人頭髮乾燥,容易捲曲,顏色會慢慢變淺,而且超級難梳理。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患有此症。
  • 血液病包括哪幾種疾病?有4個症狀需立馬就醫,不能耽擱!
    血液病也就是造血系統性疾病,血液病和多種因素有關如化學、物理、遺傳以及免疫等,其典型症狀是貧血、出血、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以及發熱等。最近這幾年現代工業持續性發展,從而使得血液病發病率逐年升高。
  • 七旬老人經常心慌原來患上房顫,醫生提醒:有種「怦然心動」易誘發...
    楚天都市報6月11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馬遙遙)七旬老人多年來常感到莫名心慌,她一直以為是年紀大了的原因,直到近期,老人的「怦然心動」嚴重了,心跳得更明顯,逐漸感覺呼吸困難,在醫院就診才查出了房顫。
  • 阜陽「獻血大王」:共計112次,總量相當於12個成年人全身血量
    夏季是採血的困難時期,收到血液緊張的消息後,崔財山趕到了市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這樣的捐獻,他已堅持18年。18年來,他共獻血112次,累計獻血量相當於12個成年人全身的血量,成為我市獻血最多的志願者。2016年12月,崔財山聽妻子說同事家的小孩得了血液病,正在合肥治療,急需成分血。這個消息讓他十分難受,於是四處聯繫經常獻血的朋友,連夜趕到合肥市中心血站。第二天,一行人順利地為小孩捐獻了治療急需的成分血。由於獻血及時,孩子贏得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情得到控制。當看到病人家屬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時,崔財山感到無比的欣慰。
  • 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 官方否認:已被兒子接走,無生命危險
    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12月15日,鄧家鋪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事發於12月12日,當時老人有自殺的想法,「老人說自己曾在醫院檢查,檢查出來患有淋巴癌。事發時他在挖好的洞裡,用小刀割腕自殺,被村民發現後報警。」接到報警後,警方到達現場。當日,老人被救出。鄧家鋪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表示,「老人割腕後,腕部出了一點血,被救出來後送到醫院,目前沒有生命危險。
  • 女嬰患巨型獸皮痣 扒一扒那些史上最罕見的疾病
    女嬰患巨型獸皮痣,事情發生在河北。一名出生僅兩個多月的、名叫武子妙的女嬰患巨型獸皮痣病症,該病極其罕見,這位女嬰手臂、背部、頭部等部位都分布有褐或黑色斑塊。印尼一位40餘歲的幼兒園女老師,被媒體稱為「鐵絲女人「。努西達患了一種罕見疾病,從大學時身體就開始不斷長出鐵絲,甚至有時鐵絲一夜之間長到10公分!努西達一直尋找著這個怪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但沒有人可以給她一個明確的答覆。
  • 專家:血液腫瘤治療需科普先行
    與此同時,雙方合作的血液腫瘤患者服務中心於當日落地高博醫療集團旗下的北京博仁醫院。高博醫療相關負責人介紹,血液腫瘤是腫瘤細胞向造血細胞分化的一大類腫瘤,可以發生在全身各個臟器和組織,造血多目前約有種疾病的統稱。常見的血液腫瘤主要包括各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淋巴瘤以及MDS、MPN、多發性骨髓瘤等。
  • 山東濟南血液病醫院怎麼樣?知名專家坐診療效看得見
    濟南血液病醫院作為一家血液病專科醫院,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吸引了眾多國內血液病臨床治療經驗豐富的專家集聚,其中不乏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葛林阜、血液科學術帶頭人-潘祥林、山東大學教授-洪思存、三甲醫院知名血液病專家-李文雨、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時昊等,他們平均有40餘年的血液病臨床診療經驗,通過對患者進行細緻的診療結合自己對於疾病治療獨有的見解
  • 懷疑血液病最好做個骨穿
    查來查去,肝脾本身沒什麼問題,最後懷疑是血液系統,通過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為白血病。發現血液病的蛛絲馬跡,要想獲得明確的診斷,光查血常規是不夠的,必須做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對於惡性血液病來說是確診的「金標準」。很多患者一聽說抽骨髓,以為是抽脊髓,覺得很恐懼。其實,抽取骨髓選取的是位於胯骨後上方的髂後上棘,跟脊髓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個部位的神經血管相對少,沒有重要臟器。
  • 「熊貓血」女嬰換血3次轉危為安
    近日,28歲的董女士在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下一女,因為與媽媽血型不合,寶寶出生後就患上了嚴重的溶血症,產後半小時皮膚越來越黑,吃奶反應也不好。寶寶情況危急,需要全身換血,但令人心焦的是,這個寶寶還是個B型RH陰性血、也就是俗稱為「熊貓血」的寶寶。
  • 青海「益」路攜手「童」行項目助血液病患兒走出困境
    圖為血液病患兒製作的手工製品。 孫睿 攝圖為血液病患兒製作的手工製品。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1月7日電 (孫睿)「『益』路攜手『童』行項目針對在青海婦女兒童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長期住院治療的14歲以下血液病患兒,提供功課輔導、遊戲互動、手工製作、繪畫攝影、心理疏導等內容為主的陪伴式成長教育,幫助他們減少脫離學校教育的心理落差,擁有儘快適應社會的能力。」青海省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昆7日表示。
  • 南昌上演愛心大救援,「熊貓血」女嬰換血3次轉危為安
    近日,28歲的董女士在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下一女,因為與媽媽血型不合,寶寶出生後就患上了嚴重的溶血症,產後半小時皮膚越來越黑,吃奶反應也不好。寶寶情況危急,需要全身換血,但令人心焦的是,這個寶寶還是個B型RH陰性血、也就是俗稱為「熊貓血」的寶寶。
  • 10歲女童患上「巨乳症」 醫護人員捐款為其手術減重
    揚子晚報訊 泰興一名10歲女童不幸患上巨乳症,專家歷時三個半小時,成功為其摘除了一對重達八斤的「煩惱」。見其家境貧困,泰興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自發捐款,截至昨天已為其捐款5640元。  去年12月30日中午,一對年逾古稀的老人滿面焦灼地守在手術室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