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

2020-12-27 白樸說

人們對於「修行」二字的印象,或許是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或許是影視作品中的結丹者,或許是修真世界中的修仙人,但是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歸根結底來說,他們都超脫於常人,而且這種超脫不只是在身體上,更多的是在精神上,但是修行真的存在嗎?今天我們就從一位近代的修行者來看一下修行這件事。

01張至順的修行

張至順生於1912年,羽化於2015年,羽化時年齡達到了104歲,其實只從年齡上來看說明不了什麼,縱覽近代,高齡者有很多,或許是基因問題,或許是個人生活習慣不同,不管是什麼原因,總的來說,這種長壽是沒有辦法通過什麼修行方法來進行控制的,但是,張至順卻不同,張至順是海南玉蟾宮的道教名譽方丈,大家可能一聽到方丈這個詞就以為是佛教的,其實方丈這個詞最早是見於道教文獻的,除此之外,張至順還是華山全真教的傳人弟子。

在《空谷幽蘭》這部紀錄片中講述過華山派修行者的故事,真正的修行者生活是與世隔絕的,所以說,我的結論是,修行這件事真的存在,只不過沒有那麼玄幻,而且因為他們的與世隔絕,所以他們的事跡世人所知甚少,就像張至順一樣,他更像是近代修行者的一個典範,他的事跡不僅僅是體現在長壽這一點上……

02真正的超脫?

既然張至順的超脫不只是體現在長壽上,那麼張至順異於常人的地方都有哪些呢?有看過張至順道長採訪的朋友知道,他在百歲高齡的時候仍然可以快走,而且牙齒沒有掉落,眼睛依然有神,說話清楚,思維敏捷,肢體動作沒有任何遲鈍,這種表現,在長壽者中也是極為少見的,這個只依靠基因和普通的鍛鍊是達不到的,雖然我們沒有古人望氣的能力,但是還是能夠從張至順的身上感覺到一股仙風道骨的感覺,尤其是在看到張至順接受採訪的時候,總會覺得他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感覺,不是在一個頻道的人,這種感覺依靠年齡和身體情況是無法感知的,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變化。

而且,張至順可以準確的預言自己的羽化時間,在查看古代的典籍的時候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從周朝的姜子牙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再往後還有唐朝的李淳風和袁天罡,他們都有一個特別的共同點,就是能夠預言自己死亡的時間,而且非常準確,很多人看到這種類似的說法總會感覺這是歷史的可以改寫,為了神化一個人特意製造的話題,然而這種不可思議的事確確實實的就發生在了張至順的身上,他在很早之前就預言過自己將在104歲羽化,在羽化前的晚上,他先是沐浴更衣,然後囑咐門人虔誠修行,隨即在當夜羽化,奇怪的是,在這之前,他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死亡的徵兆,像是一個健康的人一樣。

張至順道長修行的是八部金剛功,我沒有親身體驗過,所以至於其作用不能言明,但是我查詢過很多關於修行的資料,以及很多陌生人的修煉體驗,總結起來說是有作用的,有修行過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交流一下,作用先不說,這本《八部金剛功》是張至順道長無私的分享出來的,並沒有牽扯什麼金錢利益,由此也可見張至順的渡人之心,早年張至順也曾治病救人,幾十年的一線治療,分文未收。

03張至順採訪自述

有一天,我打坐還沒五分鐘,就感覺呼吸越來越小,滿山鋪天蓋地的雲彩呼突突地冒起來,一下子滿到空中把我包圍起來,自己在哪兒坐著也不知道,只看見雲霧不停地起來,雲彩一合攏,身上的氣脈就都停了。等到雲都散開之後,心裡可清涼了,才感覺這呼吸又有了。我問我幾個師兄,你們打坐還有沒有呼吸,他們說,人怎麼能沒呼吸呢?我又去找師傅。我說,師傅,您老人家慈悲,我有點事情想問 一問。師傅說,你問啥?我說,師傅,我一打坐,要不了多長時間,怎麼心裡就清清楚楚地知道沒有呼吸了呢?師傅說,你能得很,才出家幾天,人沒有呼吸還能活?胡鬧!事實上,我師傅沒到那個境界,所以他也不知道從那以後,大家都知道我修得高了。有一天,一個有幾十年修行的道友對我說,小道友,我來這裡半個月了,他們都說你修得高,我看你這一天到晚也沒時間打坐啊,你是怎麼修的呢?怎麼修的我也不知道。我後來才知道修道有上中下三層,我從一開始就在沒有任何指點下進了最上層。成道有四關。過第一關,百病齊消;過第二關,嘴裡的唾液有種說不出的甜味,還有香味,整個屋子的人都聞得到;過了第三關,身體能發光,再黑的地方,掉根針都看得見。我很快就過了這三關,就在我快過第四關時,出了一個意外。

從張道長的自述中可以看出,他的修行速度是比較快的,最後一段是重點,修行一共有四關,第一關就是百病齊消,第一點在張至順身上是看得到的,我查看過很多關於百日築基的文獻,所謂的百日築基、大小周天,無非就是通過打坐的方式來自己的口中凝出唾液,然後吞下唾液,這樣來進行修煉,百病齊消就是百日築基,之後的第二關的唾液香味就是煉精化氣,第三關的身體發光就是鍊氣化神,這個發光我們解釋一下,這裡說的「光」就是一種氣場,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發光,第四關就是鍊氣化神了。

相關焦點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對於打坐這件事上,張至順也頗有心得,他的一些經驗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張至順覺得真正的打坐並不是指的姿勢,而是意識,肉身呈打坐的姿勢,但是心神不寧,也不會有什麼效果,不用刻意做打坐的姿勢,只要是心神穩定,躺著也都是可以的,另外他還解釋了一下閉關,他認為閉關並不是把自己關起來不見人,而且關閉眼、耳、口三關,讓自己不受外界的影響,大道至簡,道和修行一樣,都應該是簡單的事
  • 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模樣的?
    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模樣的?看過這麼多修行,和這麼多道長交流過,在我看來,真正算得上修行的就是道教的遁世者和佛教的苦行僧,為什麼說這才是修行呢?因為修行第一個先提條件就是放下?什麼才算是放下,只要是入世,正常的生活,是很難做到放下的,入世者也基本沒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放下。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
  •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麼樣的?需要賺錢、會娶妻生子嗎?
    如何在紅塵中修行?修行人應該如何平衡生活與修行的關係?你可能會認為修行人應該是每天都在打坐念經,但真正的修行人可能和我們普通人並無二樣,甚至有可能是年輕的女人。首先我們要知道修行是什麼?有一位靈修的博主這麼說:聽不到音樂的人都認為跳舞的人瘋了。確實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修行?其實就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追求生命自由的一個過程。其實有很多人是從小就開始修行的,所以修行是不分年齡的不限身份的。
  • 很多人會誤會生活就是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我經常說:生活就是修行,但是很多人都會誤會了我表達的字面意思,還是會反覆糾結到底什麼是修行?很多人理解過日子就是在修行?其實不然,人經歷過悲歡離合,這不是修行,只是叫做經歷,如果你在悲歡離合間體會無常、緣起、因果、這個是修行,生病,本身不叫做修行,而是你從生病中理解到人與生俱來的脆弱、憂苦、由此生出的悲憫之心,這個叫做修行。
  • 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修行界有句話說:「如果不懂得修行的奧秘,就是盲修瞎練。」一個人修行了,他會逐漸開發自己的智慧。當智慧越來越廣大的時候,對於以前修行中的那些困惑,會逐漸一一的解開。那麼,以前的那些感覺困惑的東西,再也不是問題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一個修行的人,剛剛開始修行的時候,有許多困惑,是一種正常現象。
  • 修行境界不升反降,到底是怎麼回事?通常是這兩個原因造成的
    眾所周知,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無數人為了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都在苦苦思索的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其實,真正厲害的人,根本就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而是會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夢見自己的親人是怎麼回事?修行的人要注意,有這幾種情況!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做夢屬於一種正常現象。當一個人白天時,不斷地思考什麼、想什麼東西或者人時,到了夜裡做夢,就會夢見。在中國民間,也有關於「胎夢」的說法,據說懷胎時,夢見動物就會生男孩,夢見花之類的,就會生女孩。到底有沒有這回事,修行的人一般不願意說它。按照佛教中的因緣之說,一個人一生中所有的遇見,都屬於緣分。是男是女,早已前緣註定。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懺悔都懺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
  • 佛教:修行好的人,身上都有這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修行之路艱難而坎坷,你永久不明白下一條荊棘會在哪裡等待著刺入你的血肉中。那時,我們不就應滿臉痛苦,而是要拿出堅強的精神,忍這痛苦,繼續風塵僕僕地向前走。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有些人會遇見兩大違緣,一是散亂,另一個就是嬌弱。太過嬌弱的話,過門檻都會害怕絆倒,喝開水都會害怕燙到嘴,做什麼事情都瞻前顧後、猶豫不定。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講的:「嬌弱的人,將遭受無量苦海。」人的意志堅強是很關鍵的,如果自己太嬌弱,每天都會有說不完的痛苦,哪怕出門坐車吃飯,也覺得舉步維艱。
  • 已經修行多年但不代表能正確使用方法
    布達文薩在近期的互動中統計發現,很多人雖然斷斷續續修行了很多年,但由於沒有持續接受過系統的指導與矯正,因此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甚至還摻雜使用很多「後期工具」造成修行受到阻礙,即使是很多曾經在正規系統接受過教導的行者也是如此,布達文薩在統計中發現這一比例超過90%!也就是說,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已經修行多年但並不會正確使用方法!」
  • 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一樣嗎?
    把人先做好,再去修行如果不能把人做好,每天痴迷在學習佛理,或是執著在吃齋念佛上,其實並沒有真正領悟佛法,佛法不僅是出世間法,更是入世間法,學佛不是為了單純成佛,而是為了成為一個像佛一樣的覺者,只有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去做佛。
  • 真正的修行,是透過身邊的人來覺察自己
    3投射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對他怎麼樣,他顯現出來的就只會是平和、良善,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 做到這一點 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麼是受益呢? 修行人都得有點受益——他人煩惱,我不煩惱;他人嗔恨,我不咳恨,這叫受益。怎麼會跟人打起架來了?你打我,我也打你。 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罵我我不罵你,你講我壞我不講你壞,這就是度眾生,到哪兒度眾生啊?他罵你你不罵他,你就是度了他,什麼是教化眾生?這就是教化眾生!
  • 魔道大師:魏無羨真的是因為修行了魔道嗎?
    就像原著中的薛洋一樣,薛洋在修行魔鬼之道之後,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修行邪道後,性情真的會變嗎?我想這是事實,實踐魔鬼的方式真的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我來幫你分析一下我的意見。首先,當第一季藍湛找到魏無羨並讓他帶他回姑蘇時,他的思想有了輕微的波動,那一刻,魏無羨情緒似乎發生了變化,他體內似乎有兩種聲音;一是他剩下的良心是讓他回到姑蘇;二是他體內的邪氣拒絕了他。
  • 修行真的有捷徑!讓釋迦牟尼佛告訴你……
    如果你想真的明白,你就放下你曾經的執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放下。老丁所糾結的是,「我什麼也不想的情況下才知道什麼是真相」這種狀態該怎麼用語言表述。其實佛祖講了那麼多經,講的也是這個意思。但是我們能不想嗎?我們能不對比評判嗎?
  • 在這繁複的世間,我們需要修行
    有那麼一些人,整天在寺廟裡靜坐、念經、數珠、磕頭,隨時隨地的說著慈悲、行善、寬容、理解、人倫、道德之類的話。可修行了大半生,甚至一生,卻是習性不改、煩惱依舊、心情難以平靜。性格照樣固執,欲壑總是難填,靈魂依然不純。因此,這不是真正的修行,是在作秀,是在無謂的荒蕪光陰。修行,那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正淨化、參悟。
  • 婚姻是場修行,有人得道,有人成魔
    五竹叔有個朋友,最近簡直要瘋了。他說他老婆越老越作,年輕的時候溫柔體貼,人又漂亮,小鳥依人一樣讓他很有成就感。現在尖鑽刻薄得就像火山口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發,讓他危機重重。比如今天送她去上班,由於不是在家裡,就連名帶姓喊了她三個字的名字,瞬間點燃那脾氣。說不愛她,不把她放在心上,根本不在意她,「我和你是什麼人啊?是你最親的人啊!
  • 武術和修行,道衍蒸行訣才是關鍵,很多人都不知道
    武術家家戶戶都知道,修行之人也稍有耳聞。那您知道修行的方法嗎,這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當然了,很多人都會說。到山裡過過平凡人的日子,什麼都不想就叫修行,你絕對笑了是不是。那又有人說了,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真正的修行人都在城裡面,其實啊,這都是每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