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盲盒已經成為了品牌做營銷的選擇之一。
你不僅能從盲盒自動販賣機裡開出一隻小手辦,你還能得到一瓶……冰露。
可口可樂出盲瓶?
最近,一臺名為「可口可樂盲瓶」的自動販賣機走紅網絡。
從販賣機上的規則來看,就是以2.99元的價格,獲得一次隨機抽選可口可樂公司旗下產品的機會。相當於買一次能獲得可口可樂、零度、芬達、果粒橙等產品。
如此新奇的體驗,自然吸引了啥都想試試的網友們。
某網友將抽盲瓶的經歷記錄了下來,他以為只是便宜1分錢買飲料的事,結果自動販賣機卻掉出一瓶冰露。
冰露可以算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品牌飲用水之一,2.99元都快能買6瓶了。網友們對可口可樂這番操作表示爆笑,甚至有人稱這是「詐騙」。
事實上,這是可口可樂在西安益田假日廣場展開的一場活動。營銷君在微博上還發現了不少抽到芬達、果粒橙等產品的人。
當然,如果是抽到「實惠」的產品,自然就不能引起網友們的重視了,正是因為加入了冰露,才讓話題進一度引爆。
另外,聽說可口可樂盲瓶販賣機裡還有純悅,價格與冰露不相上下。
由此可見,「盲盒」玩法早已成了品牌做營銷的利器,現在早已發展成了一個「萬物皆可盲盒」的時代。
品牌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盲盒正在從品類,變成一種營銷手法。
由泡泡瑪特推出的盲盒,已經沒有那麼大的話題度。但盲盒營銷,卻逐漸被品牌們用了起來。
神秘和稀缺,成為了盲盒營銷火爆的秘密。
01
神秘促成消費
有多少人童年時期買小浣熊乾脆麵,就是為了抽到不同的水滸卡?
盲盒重點在「盲」,與水滸卡類似,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這神秘感就足夠成為消費的驅使動力。
比如旺仔牛奶的民族罐,只存在於成箱賣的旺仔牛奶中,而且,還只是「可能存在」。這種神秘感,給了感興趣的消費者們大量購買旺仔牛奶的動力。不知不覺中,旺仔牛奶的銷量也就被盲盒營銷給盤「活」了。
曾經有書店做過神秘的「盲書營銷」,消費者不知道想看什麼書,就由書店自主選擇並寄出,給消費者一次全新的購書體驗。
日本品牌每年初都會推出商品福袋,消費者能以優惠價格買到好幾種商品,但前提是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
02
稀缺創造價值
品牌想要提高消費者購買慾望,稀缺價值也必不可少。
為啥泡泡瑪特每個盲盒系列都有隱藏款?就是為了激發你想要抽到它的欲望,而不停買買買啊。
同理遊戲中SSR卡牌、金色傳說設計,這些稀有卡牌成為了玩家氪金的理由。人們不僅願意為它花費更高的價格,也願意給予更高關注與期待。
在盲盒式營銷中,很多品牌都喜歡用稀缺,來激發人們的飢餓情緒。
比如知乎之前為了提升IP劉看山的商業價值,曾聯手潮玩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盲盒產品。其中有一款為「解剖劉看山」,該產品稀缺度極高,成功激起粉絲們的收集欲,使劉看山熱度飆升。
其實,盲盒營銷不是什麼新鮮物種,只是潮玩品牌賦予了它名字。我們抽卡牌、玩奇趣蛋、買福袋,其實都是「盲盒營銷」的另一種展現形式。
這一次是可口可樂的盲瓶火了,今後說不定還會有樂事「盲袋」、星巴克「盲杯」或者喜茶「盲茶」。品牌利用盲盒為產品建立更豐富的聯想,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