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憶兒時,感恩橡子救命糧

2020-12-18 騰訊網

公眾號微信:damei8210

邢臺西部路羅川山山相連,綿延不斷。

在那座座山坡山巔、溝底山澗,鬱鬱蔥蔥的林帳,千百年來自生自滅,繁衍不息。其中,面積最大的樹種,當地鄉親叫菜樹,學名叫橡子樹。

菜樹對山裡人來說,那可是救命的仙樹。山裡人起房蓋屋所用的大梁、檁條、椽、苫板,取之於她;做飯取暖的燒柴,取之於她;歷時的災荒年,能當救命糧的橡果,也取之於她。

菜樹的外皮和果實的外殼,含有豐富的鞣質,是工業提取栲膠的好原料。

在太行山區,菜樹、青棡、槲樹的果子叫橡子。

橡子就和路羅川的慄子差不多,只不過橡子是橢圓的,像一個個小小的腰鼓,論味道更與板慄相差甚遠了。

六十年代初,我在漿水上高中,食堂門外就經常放著一筐筐橡子。偶有平原地剛來漿水上學的同學,就會悄悄地抓一把去嘗嘗鮮。

可品嘗的結果總是讓他們失望,我悄悄告訴他們,這可不是山裡的板慄啊!聽了我的介紹,他們才恍然大悟,錯把橡子當板慄品嘗了。

今天,年輕人也和「平原地」的人一樣了,恐怕也不知橡子為何物了。

據了解,橡樹又名櫟樹,是對殼鬥科櫟屬植物的通稱。

孫思邈說:橡子既不屬果類又不屬穀類,但卻益人,凡服食者還不能斷谷的, 吃此物上佳。

無氣則給予氣,無味則給予味,消食止痢,使人健康。

據《本草綱目》記載 ,橡子富含的微量元素對人體有收斂和調理脾胃、排毒、減肥等保健作用 ,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橡子富含單寧,醫藥上單寧可止血愈傷,抑菌抗過敏 ,尤其是具有抗氧化 、抗癌變 、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

秋天到了,橡子果成熟。秋風掃落橡果,橡樹下會密密麻麻地鋪上一層。橡子是小松鼠、野豬、野獾等動物的絕佳食物,更有利於它們繁衍生息。

那個年代,糧少人多,為填饑飽,山裡人每到秋天都會全家出動,上山到菜樹林裡去撿拾橡子。

那時候,各村對菜樹坡管理嚴格,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不到「開坡」的時候,誰也不得私自上山去。

必須等到幹部們開會研究好了,支書在房頂上吆喝了,也才是「開坡」了,全村人這才可以進山去拾橡子。

頭天晚上,得到「開坡」消息,大家就悄悄互相轉告。人人心情激動,個個擦拳摩掌,提前準備小籃子、布袋和裝乾糧的手巾兜。

娘立刻動手準備第二天全家出坡的乾糧,也是盡力做好吃的。

多是玉茭面摻青菜的鍋貼餅子,要是做一回玉茭面摻一點點白面的鍋盔餅,那就別提多高興了。

第二天凌晨,不知雞叫幾遍,娘就起來熱飯。吃罷飯,做好準備,就等支書一聲吶喊,馬上就相互招呼,頂著滿天星星,匆匆忙忙上山去了。

穿過老牛沿,來到粉陡坡,天已經大亮了。大家誰也顧不上歇一會兒,都四下鑽進林帳裡去了。

來到樹下,就得蹲下從葉子窩裡尋找。樹上結的少的,樹下也是東一個、西一個、這一個、那一個,撿起來費勁兒。

有的樹結的多,樹下就是一窩兒、一窩兒的。如果再搬起一塊大石頭,在樹身上震幾下,就會像下雨一樣譁譁而落。

趕緊兩手捧起來,一會兒功夫,就是多半籃。籃子滿了,就裝在布袋裡。我就遇到一次,一棵樹下拾了四升橡子,可別提多高興啦!

時常這樣的樹太少了,大多時還是這裡拾一捧,那裡撿半升,跑東坡,上西窪,「跑跑」半天拾不了半布袋子。

有時一伙人都會相聚到一個山頂上,大家都覺得不好拾,閒話一陣,還得四下散去各奔西東。

半天過去了,感到餓了,就啃幾嘴乾糧,遇到山泉,就爬在泉邊喝上一氣。

有時半天拾不到幾個,也就不覺得口乾和飢餓了。

太陽落山了,大夥相互吆喝著、招呼著,準備下山往回返。一天下來,能拾七八升,就算運氣不錯了。

拾到一鬥橡子,那就算燒高香,發橫財了。大夥各自扛著橡子,說著自己一天的經過,不知不覺回到家來。

但也有「搭黑」的時候,有時走得遠了,或是上得高了,覺得時間還早,可走著走著就黑了。

有一次,我給別人失散了,到了西溝盤道,就黑得看不見路了。正在摸索下盤道,看到前邊一點亮光在移動,立馬嚇出了一身冷汗。

接著聽到了一聲咳嗽聲,那熟悉的聲音立即讓我振作起來。

我喊了一聲,爹接腔了。

果然是爹提著馬燈來接我了,一下子接出了二裡多地。

回到家,連喝兩碗豆沫兒湯,再拌上滿滿一大碗炒麵,這才打住了心慌。

每次不管拾多、還是拾少,娘總是笑眯眯地誇讚一番。

得到了娘的誇讚,上坡拾橡子的盡頭更足了。

像這樣上山拾橡子,一個秋天要去十來趟,就為了多拾一些橡子,不至於家人挨餓。

拾回家的橡子要儘快處理,要不在短時間內處理,橡子裡邊就會生出一些小白蟲,這樣的橡子就不能吃了。

拾回來的橡子就由娘來處理了,她揀出橡子裡的雜草葉子,燒一鍋開水把橡子煮一煮,撈出來曬到房頂上,這樣就不怕生蟲子了。

橡子面吃到嘴裡,還需要一番加工手續的。橡果和青柿子一樣,含有單寧物質,吃到嘴裡是澀澀的,所以要經過脫澀才行。

最簡單的脫澀方式就是用水泡,先把橡子到碾子上碾去外皮簸出來,橡子仁兒倒進大缸裡用清水泡起來。

泡橡子的水,開始是醬黑色的,需要每天多換幾次水。浸泡幾天後,醬黑色的水慢慢變淺淡。

大約二十幾天後,水會變清亮起來,撈出一瓣來,放嘴裡嘗嘗。不苦不澀了,就可以撈出來了;還有些苦澀,只好繼續接著泡,直到不苦不澀為止。

還有一種方式,是把脫皮的橡子瓣,裝到荊條編的密簍子裡,背到村邊的小溪邊,找一處水流緩慢的水坑,把密簍子放進去。

這樣省卻了每天擔水換水的麻煩,泡十幾天也就可以「脫澀」了。

泡好的橡瓣,撈出來晾曬到多半乾,就得借著潮氣去石碾子上推成橡面。

要是溼了,會沾黏在碾磙上,不好推成面。要是幹了,推面就少了,剩渣渣多了。

推好的橡子面,回到家要在簸箕或簸籮裡晾乾,這樣放到啥時候,都不會壞的。

橡子屬於木本植物,在口感與消化上都不比玉茭面好。一般人家都會在橡子面裡添加一些玉茭炒麵,叫橡瓣炒麵。

這是我們最簡單、最重要的吃食方法。不過有的人家摻橡面多,有的人家摻得少,還有的光是橡面,就看家境情況了。

為了橡瓣炒麵好吃,有的人家就在摘柿子時,把拾回來的紅柿子摻到橡面裡和起來,到房頂上曬乾,再到碾子上推成橡瓣炒麵,這樣就好吃多了。

還有多數人家把拾回來的橡子做成橡子涼粉,這又是一種吃法。把拾回來的橡子不經過煮熟,就直接到碾子上去皮,再趁著潮氣推成橡子面。

橡子面放到大盆或小甕裡浸泡,也是去苦去澀。每天換幾次水,四五天就可以泡好了。泡好的橡面就可以用來做涼粉了。

把面放到大鐵鍋裡,加入少許鹽,這樣可以增加涼粉韌性。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就可以燒火熬製了。

就像熬米粥那樣,一直讓它咕嘟著,直到成了米粥那樣粘稠狀就好了。

趁著這時的熱乎勁兒,把熬好的涼粉舀到一個面盆裡,讓它慢慢變涼,就供成一坨了。

為防備上面一層成為僵皮,要放入少許水浸泡上層面,不至於成為幹僵皮。

橡子涼粉做好了,娘就會炒一小鍋韭菜或者大蔥菜料兒,切幾碗細細的橡粉條兒,拍幾瓣大蒜,澆上幾滴香醋,我都會搶先來一碗。

特別是中午時分,從生產隊收工回家,來上一碗調好的橡子涼粉,幾口匆匆下肚,真是妙不可言,回味無窮。

有的家裡拾回的橡子多的,就多做一些橡粉,把多餘的一時吃不完的橡粉,就切成細條曬乾存起來,也叫橡粉條兒。

到了冬天,吃上一鍋小米撈飯,炒上一小鍋蘿蔔條、白菜加泡好的橡粉條兒,那就別提多有風味了。

特別是橡粉條兒嚼起來很是勁道,就像是牛肉乾兒,孩子們都愛吃,一吃就吃個肚子圓。

在那生活困難的歲月裡,常常是糠菜半年糧。我們這裡正因為有了橡子,可以用來代替糧食,這真是有福了。

那時候,誰家有幾鬥橡子,這一年心裡就有底了,那就不怕挨餓,這橡子可是度荒年的救命糧。

如今,路羅川的菜樹林仍是鬱鬱蔥蔥,橡子仍在迎著嚴寒酷暑自生自長。山裡人也沒有誰再去拾橡子了,更別說吃橡子。作為一代人的記憶,永遠感恩橡子擔當「救命糧」的角色。

作者簡介:馮召彥,男,生於1947年,中學教師,現已退休。致力於撰寫回味家鄉往事的文字資料。對村史、家史的資料多有收集研究。並對國學經典,自然療法,自然養生頗有興趣和探索。

最後小編隆重推薦有網購需求的朋友,可以看圖掃碼下載:

相關焦點

  • 橡子:不僅是松鼠的「上等食物」,也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救命糧」
    今天就仔細和大家分享一下橡樹的果實橡子,大家知道它除了是松鼠的口糧之外,還有哪些對人們幫助很大的用處呢?其實橡子這種東西啊,不僅是松鼠的「上等食物」,也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救命糧」呢!橡樹一直以來在我國人民的發展史當中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詩經》當中就曾多次記載橡樹作為一種薪柴、棟梁的使用,這足以證明了橡樹這種體型大、生長快的樹木在我國究竟有多受歡迎。
  • 橡子豆腐:舊時三冬糧,如今素野味,夏天涼拌一盤,美味又健康
    橡子,櫟屬植物的堅果,含澱粉,可食,味苦,據說是人類早期的食物。晚唐文學家皮日休詩作《橡媼嘆》中寫道:「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髮媼,拾之踐晨霜。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嚗復幾蒸,用作三冬糧。」從詩中可以看出橡子曾經是勞苦大眾不得已的果腹之物。
  • 趙鋼:橡子粉
    一年一度秋風勁,正是稻熟蟹肥時。不但稻熟蟹肥,也是大多數各類果實收穫之季。在山區,青青橡子也成熟了。製作橡子粉的時候也就到了。橡子,是櫟樹的果實,櫟樹分為大花櫟和絲櫟樹兩種:大花櫟生長快些,需達到七、八年以上樹齡才結果,果實也大些,與成人的大拇指仿佛。絲櫟樹不太肯長,但只要四、五樹齡,樹高一米多就結橡子了,果實的大小、顏色都極似蓮子。
  • 被遺忘的珍饈美味——橡子豆腐
    這種小型矮小的橡樹,一般長在山崗上、半山腰山岰中,每年秋後成熟,就可以採摘這種堅果顆粒子,採果的時候,背婁是必備的,另一個就是吊在眼前的布袋;當背婁裝的有點份量時,就不便隨時背在身上,這樣不便於行動,可把它放到一個醒目的山崗上,或做上記號。
  • 《救命恩人河邊留下最美背影》引讀者熱議——救人者贏得掌聲 感恩...
    5月27日,南陽晚報《救命恩人河邊留下最美背影》報導了市民蔡女士不慎落水獲救後尋找救命恩人的事。報導刊出後,有熱心讀者幫忙尋人,也有讀者為救人者見義勇為不圖回報和獲救者知恩圖報的行為點讚。「通過蔡女士的描述,能想像到救人者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樣子,社會需要這種正能量。」
  • 盤點農村野生橡子的三大吃法
    橡子,即橡樹的果實!在我們老家野生的橡樹遍地都是,每到橡子成熟的季節,便有許多人攀親結友,一起上山撿橡子。因為橡子富含澱粉,果實百分之六十的成分都是澱粉,可以製成橡子粉,由橡子粉做成橡子豆腐,橡子幹,橡子皮等!
  • 南雲臺林場野生橡子酒釀製成功
    【連網】11月16日,南雲臺林場與徐福酒廠聯合研發釀製野生橡子酒喜獲成功,標誌著南雲臺林場林下經濟發展再現新亮點,不但讓漫山遍野的野生橡子變廢為寶,而且也在省市開啟野生橡子釀酒的先河。當天10時30分,在徐福酒廠釀酒車間,當第一鍋野生橡子通過加工粉碎、發酵、蒸餾等工藝,釀出原漿橡子酒約50公斤時,釀酒師張師傅高興地說:「真沒想到橡子出酒率這麼高,與高粱出酒不相上下。」據了解,南雲臺林場現有森林資源3萬多畝,野生麻櫟林約佔整個森林面積的三分之二,達2萬畝,麻櫟林結出的大量橡果,每年都任由其自然脫落腐爛。
  • 改革開放40年|從「救命糧」到「金蛋蛋」——民樂馬鈴薯產業點「土...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從「救命糧」到「金蛋蛋」——民樂馬鈴薯產業點「土「成」金「之路  每日甘肅網記者 楊紅麗 通訊員 焦德宏  2018年,民樂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民樂縣最具生產潛力、
  • 在橡子森林裡「看」到自然界的聲音
    8月1日,teamLab最新的數字藝術展覽teamLab:【橡子森林中的生命共鳴】在日本琦玉縣的所澤公園內開放。這些武藏野森林四季色彩分明,從春季到夏季逐漸變綠,從秋季到初冬則會經歷紅葉的轉變,在秋天到來的時候,還會有成熟的橡子掉落。
  • 《棕色蠶繭一樣的橡子》獨角龍-協助拍攝
    橡子是櫟樹的果實,形似蠶繭,故又稱慄繭。橡子外表硬殼,棕紅色,內仁如花生仁,含有豐富的澱粉,含量達百分之六十左右。既可食,又可作紡織工業漿紗用的原料。棕色蠶繭一樣的橡子【第1幅圖】此作品由珠海攝影愛好者江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
  • 純野生的橡子豆腐,你吃過嗎?
    未成熟時果殼是綠色的,待到成熟就變成了棕紅色,乍一看有點像野生的板慄。我們當地叫它「雜子」,其實學名應該叫橡子才對。小小的野生山貨,其實營養價格很高,富含蛋白質、鈣、磷、鉀等礦物質和維生素;還可入藥,可抵抗、緩解、預防鉛等重金屬對人體的毒害,可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生長發育,還可治瀉痢。小時候有時拉肚子媽媽會搞一點拌上點糖吃。
  • 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老一輩農民都吃過,如今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其實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對於野茼蒿應該不陌生,因為野茼蒿曾經做過窮苦人的救命糧,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都吃過,在民間還被稱作「革命菜」、「安南菜」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野茼蒿其實並非我國本土植物,而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
  • 橡子豐收 美國花慄鼠成災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橡子豐收,以此為食的花慄鼠為此忙碌不已,令當地居民不堪其擾。據美聯社18日報導,新英格蘭地區去年秋天橡子豐收,到今年春天仍有大量橡子遺留,度過冬季的花慄鼠因此忙著四處收集食物。
  • 關於吃,從古至今就是一個重大問題,食物橡子的起源—有巢氏
    東漢班固在《白虎通義》中說:「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飢即求食,飽棄其餘。茹毛飲血,而衣皮葦。」當人類還處於蒙昧時期時,人們的飲食方式和動物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尋找一切可以吃的動物或者植物,直接生食。人們將這種飲食狀態稱為「茹毛飲血」,這段時期就是有巢氏時期。
  • 汶川地震時,22歲少女被救後嫁給了自己救命恩人,如今過得怎樣?
    「承恩容易報恩難——趙磻老《浣溪沙》」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恩與報恩一直是亙古不變的真摯情誼,但是報恩這門學問,卻要遠遠比感恩更為困難許多,畢竟這種人際交往在很多時候並不能讓兩個人的情感毫無阻礙地傳達,但幸運的是,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各種報恩的故事中得到些許的指點
  • 中國無毒糧·清淨無垢放心糧 大健康從這裡開始
    2019年10月16日,一場讓舉國歡呼,世界同慶的人類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感恩聖會即將開始!這裡是瀋陽因果教育教學講堂,熱烈慶祝第二屆2019年中國無毒糧·清淨無垢放心糧農民豐收節·向世界糧食日獻禮·大乘佛法-因果教育環城繞佛·佛教大科學實驗田秋收感恩聖典的現場!今天,佛光普照,一片祥和。
  • 日本teamLab:光之藝術空間——橡子森林裡呼應的生命
    橡子森林裡呼應的生命視頻來源:teamLab藝術家團體teamLab在埼玉縣所澤市東所澤公園武藏野森林公園的常駐展出「teamLab橡子森林裡呼應的生命」於2020年8月1日(六)起開幕。落葉喬木森林裡有生長橡子的樹木,而橡子是繩文時代人類主要的糧食。所以在繩文時代的人類,與既有豐富的橡子作為糧食,又非常明亮適合居住的橡子森林共同生活在一起。teamLab 通過非物質的數字藝術,打造以「自然保持自然的姿態成為藝術」為概念的「Digitized Nature」的藝術項目。
  • 賣糧時要「多長點心」,謹防賣糧詐騙!
    現正值農民賣糧的高峰期,嶺城公安提醒賣糧的農民朋友們要提高警惕性,一定要擦亮雙眼,謹防賣糧詐騙,維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圖片來源於網絡)糧販子「詐騙手法」1、問題臺秤。一些糧販子衣袋裡藏著較強的磁鐵,稱秤時,讓衣袋靠近秤砣使之往下吸引。有的把秤頭上的銷子做成活動的,能前後推動,使秤的重心偏離,有的利用大秤配小秤桿,使實重比讀數大。
  • 周末去哪兒(橡子共和國)
    吉卜力工作室官方授權店 「橡子共和國」 開業啦!為了今天讓小妞陪我看 「宮崎駿展」(額,是橡子共和國,稍麗~),昨晚呀,我們母女倆特地重看舊片 「TOTORO」,所以小妞看到眼前超大號萌萌的 貓咪巴士 也是開心的不要不要滴(我們家小妞更喜歡貓咪巴士
  • 羊兒「咩咩」感恩急
    (文傳秀攔車苦留扶貧幹部吃午飯龔平攝)3隻羊兒「咩咩」叫,似乎也在替主人感恩黨的好政策,感謝扶貧幹部。目前羊兒已送到鄉機關食堂,8500元的購羊款也已"悄悄"地打進了文大娘銀行帳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