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初中文化,參軍後專心研究一個專業30年,將軍見他都要敬禮

2020-12-18 王孫阿狸

我做的都是自己應該做的工作,盡的全是自己應該盡的職責,我參軍入伍的初衷就是對得起這身軍裝。——王忠心

每個男兒的心中都有一個當兵的夢想,儘管在和平年代已少有上戰場的機會,但是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保衛了祖國山河無恙。

從2009年開始,我國實行了新的士官制度,整體調整了士官結構,擴大了規模。我們知道士官是部隊的中流砥柱,很多國家都有這個軍銜,而士官中最高的等級又是一級軍士長,那麼一級軍士長的軍銜到底有多高呢?

自1999年後,士兵軍銜等級和專業軍士、軍士長的稱謂自行取消,士兵的軍銜全部改一級至六級士官軍銜。

一直到十年以後,也就會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的軍銜從原來的一級至六級士官的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分為初級士官、中級士官、高級士官三個等級。其中高級士官中的一級軍士長便是官軍銜中的最高級別。

在部隊一級軍士長堪稱是「熊毛病」,在部隊的聲望極高,往往是為部隊奉獻了半輩子,而且還必須得是是各領域的翹楚,軍中的棟梁才能有機會獲得這樣的榮譽。

做到了一級軍士長便堪稱是部隊中的兵王了,雖然性質還是屬於士兵,但待遇卻是師級別的。就算是將軍見了他們都要敬禮,而這種敬禮往往是發自內心的。

王忠心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一級軍士長,王忠心生於1968年,安徽休寧人。王忠心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農村中,家中以務農為業。王忠心很體諒父母的辛苦,在初中畢業後便沒有再升學了,回到家中幫父母幹農活。

不過在王忠心的內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當兵。父母為他取名為「忠心」就是希望他能夠忠於黨和人民,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上。或許參軍已是王忠心的宿命,只是誰都沒有想到,王忠心之後能在部隊做出大的成就,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兵王。

1986年12月,王忠心告別了父母,在離開家的那一刻王忠心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部隊有所作為。他不怕吃苦,在入伍前沒有讀過什麼書。到了部隊他再次拾起了書本,一有空就讀書。

不過當時王忠心只是在部隊當了幾年的義務兵,退役後王忠心重新回到了家鄉,找了一份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了下去。

不過恰逢軍官制度改革,王忠心原來在部隊給上級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於是便將王忠心重新改召回了部隊,王忠心自然也非常高興的再次回到了部隊。

部隊知道王忠心喜歡學習,但是文化程度不高。可是文憑是假的,而一顆熱愛學習的心才能造就一個真才實學的人。王忠心回到部隊被推薦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學校學,(現名火箭軍工程大學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王忠心在自己的專業選擇上考慮了很久,最後他選擇了部隊中難度最高的「全飛彈武器系統測試專業」。

要學好這門課程,他要從零開始學習高等數學、高能物理、機械識圖等等知識,還是熟悉數十臺數十臺儀器設備、上千條操作規程,擺在王忠心面前的無疑是一座高不見頂的大山。

王忠心是一個敢於挑戰的人,也是一個能夠吃苦的人。為了學好這門專業他不僅在課堂上不漏掉老師講的任何一句話,在課餘的時間他也是起早貪黑的學習。

花了大量的功夫,理清了所有知識點後,王忠心有了在部隊實踐的機會。事實證明王忠心的努力沒有白費,數十臺一儀器在他的手下都順利的啟動了。

從院校畢業後,王忠心進入了部隊中,因為突出的表現被當選為了班長。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專業,並且一幹就是30年。

王忠心在28次重大軍事任務中,他參加實裝操作訓練1300多次,但是他卻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連錯一根電纜、報錯一個信號、記錯一個數據、按錯一個按鈕。

不僅專業知識過硬,他還先後續參與編寫修訂《飛彈概述》《綜合測試設備》等20餘本教案規程,甚至還探索出了一套「王氏學習法」,將枯燥的實裝操作變得生動有趣。

而在他擔任班長的25年裡,帶的兵有38人立功受獎,11人考入軍校、6人提幹,先後幫帶出217名測控號手,真實的演繹了一位「兵王」的傳奇。

2015年王忠心榮獲「踐行強軍目標模範士官」榮譽稱號,在部隊中他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4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並於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勳章」,帶著滿身的榮耀,這位「兵王」在2020年5月15日退休,而他為部隊為祖國做出的貢獻,卻永遠的保留了下來。

相關焦點

  • 初中文化的「兵王」,退役後再次被部隊召回,將軍見到他都要敬禮
    王忠心就做到了這一點,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在部隊發光發熱。在他退役之後,因能力過人再次被部隊召回,甚至就連將軍見了他之後都會向他敬禮。1、 胸懷大志,從小立志參軍王忠心出生在安徽省的一個小村落裡,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十分淳樸善良。
  • 他只有上校軍銜,但是在任何級別的領導前,都不需要敬禮
    他只有上校軍銜,但是在任何級別的領導面前,都不需要敬禮。其實在所有的開國上將中,除了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主人公,還有一個人見到主席也是不用敬禮的。那個人就是賀炳炎將軍,但是賀炳炎將軍不用敬禮的原因是因為他在戰爭中失去了右臂,所以主席特批他不需要敬禮。
  • 八路軍女兵給首長敬禮,卻被將軍下令直接槍斃,還拍手叫好?
    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八路軍副團長王近山將軍在營地巡邏時遇到兩名女兵,兩名女兵立即微笑著向他敬禮,誰知,得知她們是新兵後,王近山當即下令槍殺這兩名女兵,發生什麼事?從一開始,王近山就曾利用業餘時間視察過營地,突然,兩個30歲左右的女人出現在他的眼前,主動向他打招呼,那兩個女人穿著農婦的衣服,但卻很大方地向他敬禮,這是一個非常標準的軍禮,顯然,她們不是普通的農婦,後來,王近山將軍向參謀長詢問了兩人的來歷,參謀長解釋說,這兩名婦女是剛參加革命運動的女兵,因為他們非常敬佩王近山將軍,組織把他們調到王近山學習。
  • 再見,老班長⑦|參軍報國,他一幹就是三十年!
    寫在前面:「老班長」,一個多麼可愛又親切的稱呼!這個稱呼的背後,有軍人的責任和擔當,有對軍隊的忠誠和熱愛,也有對專業孜孜不倦的追求……「老班長」自帶榜樣的屬性和力量。又是一年退伍季,有很多老班長將離開軍營,他們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 他們是軍隊中「熊貓兵」,士兵中的「兵王」,將軍見其都主動敬禮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兵王」這個詞,如果愛看小說就會發現近年來有點軍事題材的小說基本上裡邊都會出現這個詞,事實上這個詞在現實中是確實存在的,軍隊中的「兵王」可以說非常稀少,甚至比將軍級別的軍官還少,但他們在軍隊中的身份卻絲毫不輸於將軍,甚至有傳說還有將軍見到這個級別的士兵主動敬禮的,這個足以見得這個級別的「兵王」確實在軍隊中備受尊敬。
  • 他唯一獲「免死金牌」的將軍,11歲參軍,曾參加300多場戰鬥
    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金免死金牌這種東西,這是古代皇帝賜給臣子的最高獎勵之一,只有那些作出特殊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獲得免死金牌。步入近代以後,還有沒有免死金牌?答案是肯定的,確實有人獲得免死金牌,這個將軍11歲參軍,還參加過300多場戰鬥,也是我軍唯一一個獲得免死金牌的將軍,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 他當了30年海軍司令員,有3個兒子成將軍,兒媳是著名歌唱家
    回國後兩度留學蘇聯的肖勁光受到重用,1931年董振堂和趙博生領導了著名的寧都起義,起義後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團,而肖勁光則擔任軍團政委,成為紅軍時期的高級將領,此外他還當過紅七軍團政委和紅三軍團參謀長,都是軍團級職務。抗戰勝利後,肖勁光調任東北,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東野第一兵團司令員。
  • 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後,他的權力有多大?總督見了他都要下跪
    原因很簡單,他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兩人有聯姻關係。很大程度上來說,胤禛之所以能笑到最後,離不開年羹堯與隆科多的扶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逝,雍正登基。在康熙去世後的第二天,雍正就給延信下了一封密令,收繳彼時的撫遠大將軍胤禵的所有奏摺、硃批諭旨等等。這一舉動令胤禵很是憤怒,後來拜謁父親的靈柩時,不肯跪胤禛。
  • 中國一級軍士長,200多萬解放軍不超20人,將軍見了也要主動問好
    從1988年開始,國家設立了軍士長軍銜,是要經過軍隊院校培訓的具有專業技術領導職務的士兵。到1993年的時候,軍士長開始劃分成了四個級別,也就是從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等,而其中的一級軍士長就是軍士長軍銜的最高級別,作為軍士長,是可以轉為志願兵役制士兵的。
  • 當兵30年後:他耳朵好比聽診器、眼睛就像掃描儀、雙手如同「手術刀...
    從軍30年,維修船艇30年。戰友們說,徐達明的耳朵好比聽診器、眼睛就像掃描儀、雙手如同「手術刀」。船艇發生故障,只要讓他「把把脈」,基本都能手到病除。「神醫」之名所得非虛。30年來,徐達明保障船艇出航任務近千次,沒有出現過一次差錯,沒有一個故障他排除不了。一次分隊遠航訓練,一艘船艇在水流湍急的江面突然失去動力,如果不及時排除故障,後果不堪設想。
  • 他犧牲後被日軍割下頭顱,懷孕的妻子獨自前去討要,日軍敬禮上香
    也有很多奮勇殺敵的戰士犧牲在戰場,他們死後的屍體甚至都不完全,死前奮勇殺敵,死後沒有全屍,好在現在的國家給那些無名烈士和英烈的屍骨建立了烈士陵園,讓他們的魂魄有個歸處。陳中柱,第四縱隊的少將司令,陳中柱1906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英年早逝,母親辛苦了十幾年拉扯大了陳中柱的五個兄弟。從小就窮苦的陳中柱非常想改變這種生活環境,在1928年的時候他開始在南京軍官研究班學習。
  • 馬未都:我爹很聰明,打仗衝鋒總慢半秒,39人參軍只有他活下來
    馬未都老師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節目《馬未都說收藏》幾乎大家都看過。馬未都老師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深入的了解,談起來如數家珍。這讓人不禁想到,是什麼樣的家學淵源才會培養出馬未都這樣一個優雅的鑑寶大師呢?作為文化界的名人,馬未都的才華與智慧是有目共睹的,但馬未都認為自己的父親才是一個真正的智者。馬未都的祖上不算富裕,家境一般,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馬未都的曾祖父是一個很看重文化知識的人,即使家境不允許,也一定要送自己的孫子,也就是馬未都的父親馬丹林去上學。而馬未都的父親也很爭氣,成為了家裡面第一個讀書人,最後考中了秀才,擔任書孰的教書先生。
  • 他是黃埔畢業的高材生,30多年庸碌無為,生下一個女兒卻家喻戶曉
    他就是鄧樞,1921年出生於河北,鄧樞從小家境貧寒,父母在他年幼時相繼去世,他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日子過得異常艱難。鄧樞從小就很懂事,為了幫爺爺奶奶分擔家務,什麼事都搶著幹,因此養成了他勤勞踏實的性格。
  • 青幫最後的老大張仁奎:黃金榮見了他要叫師父,杜月笙是他徒孫
    但是,青幫之中也有這樣一位風雲人物,黃金榮見了他要敬禮叫師父,杜月笙見了他要磕頭,曾護衛過孫中山先生,他就是張仁奎。  出生寒門,俠肝義膽  張仁奎,於1865年出生於山東,這個後來的江湖大佬卻並非出身名門,他只是一介寒門之後。
  • 他是上校軍銜,但在任何級別的領導面前,都不需要敬禮
    賀炳炎這個人物相信大家也不陌生,而且他在一次戰爭中他還失去了右臂,所以我們主席也批准他不用敬禮。而且除了他還有一個人也有這樣的待遇,而這個人就是劉廣桐,而他也是我們的一名開國元帥。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個他的故事。
  • 「和尚將軍」性格剛烈,一般人鎮不住他,只有一個人讓他心服口服
    主席學識淵博,博古通今,一生酷愛讀書,他還要求他的戰友們多讀書。比如,主席就多次推薦人們讀《紅樓夢》,其中包括他的愛將-開國上將許世友。可是,戎馬一生、文化不高的許司令哪有這份興致,他認為《紅樓夢》「寫的都是弔膀子的事,有什麼好看的。」
  • 健在開國將軍他最年輕,曾任山西省委書記!他是誰?
    將軍不死,只是漸漸凋零,共和國1614位開國將軍,截至目前也只剩下10人,在健在開國將軍中,1923年出生於陝西的他最年輕,也是王姓最後的開國將軍,也是健在開國將軍中唯一擔任過省委書記的開國少將,他文武全才。
  • 他是楊靖宇將軍唯一的兒子,多年後才知父親是抗日英雄,拒絕優待
    他犧牲後,敵人竟殘忍的剖開其胃,發現裡面沒有一顆糧食,還割下了將軍的頭顱。日寇的行徑,令人髮指!其實,楊靖宇將軍原本叫馬尚德。他之所以改名字,是因為1932年組織派一個叫楊奠坤的情報員到吉林組建武裝隊伍,領導當地軍民進行抗日鬥爭。結果楊奠坤在一次戰鬥中受傷了,到哈爾濱接受治療。接替他位置的,就是馬尚德。
  • 日本空前慘案:因參軍體檢不達標,卻屠戮全村30人,後被拍成電影
    可是參軍徵兵的第一大門檻就是體檢,只有體檢合格了才能被徵召入伍。在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中,當時日本已經在國內對普通民眾發起徵兵政策,侵華戰爭是持久戰,後方人員補給很重要。因參軍體檢不達標,遭到村民冷嘲熱諷,內心受到打擊都井睦雄也是有夢想的人,一直以來他都希望自己能夠為國家做點貢獻。在家過著遊手好閒日子的同時,都井睦雄終於迎來了一個夢寐以求的時機。 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
  • 微小說:「將軍,公子他不願見您!」
    將軍與玖悅(二)玖悅的法子很蠢,非常蠢。吏部尚書的獨子,平日裡道貌岸然,實則是個好,色,之,徒,經常光顧京城紅巷中有名的男,身,坤澤院館,琳郎軒。玖悅不太出府,京中除了將軍的幾個親信沒人認識他。玖悅本就識些字,入了將軍府後琴棋書畫都學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