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說:正因為不合理,所以才信仰!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基督教有一種說法:正因為它悖理,所以才信仰。這句話含義深刻,意義重大,即揭示了基督教的某些真理,也揭示出人類文明史的某些真理。

比如上帝創世的故事是合理的嗎?《聖經》說:上帝從「無」中創造了這個世界,而且是通過語言創造的。

如果從科學意義上說,這種說法不合理,因為它不符合科學標準。理由是: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尤其是物質,不可能完全從無中產生。如太陽、月亮、星辰、人類、原子、分子等等,不可能完全從無中產生。

佛教也認為,世界不是從無中產生的,因為世界萬象有四種基本構成元素——風火水土。

當然佛教也認為,萬物無我,四大皆空,這不是從萬物創造意義上說的,而是指事物的存在性質——空無。

再如基督教認為,人人平等,男女平等。這句話合理嗎?以現在的標準看,這句話當然合理,因為它是真理,符合人的普遍本質:人人天生平等,男女天生平等。

但如果這句話用在希臘羅馬社會或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就是不合理的!因為無論是西方的羅馬還是中國封建社會,人和人之間是不平等的,男和女同樣不平等。

比如希臘羅馬時代是奴隸社會,所有的奴隸無論男女,既沒有人格,也沒有人權,奴隸僅僅是奴隸主階級的工具而已。

中國封建社會同樣是個不平等的社會,如果把「人人平等」的思想用在中國古代社會,那就是嚴重的非理性,是不合理的,或者叫離經叛道!

孔子和孟子都認為,人和人之間是不平等的,因為人和人之間出身不同,身份不同,社會地位也不同。這是儒家禮樂文化的根本——以身份為取向,把人和人完全區分開來,容不得半點馬虎。

用古代的話說,這叫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另外再加上男女有別或男尊女卑。這是中國封建文化的歷史局限和糟粕。

基督教說「正因為它不合理所以才信仰」,其中一個意思是說:基督教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念,如仁愛、反暴力、男女平等,這些新觀念以前不存在,是基督教第一次提出來,所以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情境和文化。

現在看來,基督教的這些說法都包含某些真理性原則:既符合人類的普遍本性,也符合人類文化進步的方向。

如基督教的博愛思想和同情心即推動了歐洲文化的進步,像反對奴隸制,反對隨意殺人,這不是西方歷史的進步嗎?但在當時羅馬人看來是不合理的,既違反法律,又違反道德,甚至謬誤謊言。

西方進入近代社會後,隨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興起,「人人平等」的思想才得到普遍認可。他們認為這是自然法,是人的基本權利——人權,也是普世性價值觀。

從這個意義說,人類文明的許多真理,如自由、平等、獨立、博愛、同情心,在一開始是不合理的,是非理性,是「大問題」——謬誤或謊言,應一根子打死。

但隨著人類文化的進步,隨著人類良知的發現和啟蒙,這些思想才逐漸成為理性和真理,成為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

除此以外,基督教的「正因為悖理所以才信仰」,還有另一種含義:上帝及其作為的不可知性。

根據基督教思想,上帝是全能、全善的存在,是絕對自由的存在,《聖經》教義是啟示性真理,不是理性對象,比如基督教的救贖論。

有人會說:如果上帝是全能和全善的,為何世上還有好人無報而壞人享福的事呢,這豈不是矛盾嗎?

有人據此懷疑上帝的公義或理性,他們認為,上帝能夠明辨人間的是非嗎?

這個問題很複雜,它不僅是個邏輯推理問題,也不僅是個經驗問題,而是涉及到基督教的核心啟示,關乎基督教的神義論。

所謂基督教神義論是指上帝和人的關係——上帝救贖世人的方向和標準。或者說,基督教神義論可概括為:上帝是根據什麼標準救贖有罪的世人?

這裡有兩個問題很糾結:如果上帝完全按照世人的道德參與救贖,即揚善懲惡,那為何還有好人受難而壞人得福的事呢,上帝還是公正的嗎?

再者,如果上帝不是按照世人道德參與救贖,這個救贖標準又是什麼呢?是上帝的自由意志,還是宇宙的道德律令?這種思考將導致不可知論。如果這樣的話,世人的道德努力究竟還有多大意義?

這一兩難問題其實從一開始就存在爭議,從基督教的原初經過保羅傳道,直到今天。

如耶穌認為,只要信從上帝和主耶穌,罪人都可得救,這叫因信稱義。

保羅認為,上帝全善和全能,上帝恩典不可預知,世人唯有時刻做好準備,等待基督再次降臨。

奧古斯丁和馬丁路德等人則主張神恩獨作論,他們認為,世人沒有能力單獨拯救自己,唯有依靠全能的上帝恩典。

英美的清教則主張實踐性的職業倫理,他們認為,個人可以通過辛勤勞作和節制欲望逐漸積累功德,以便等待最後「選登」彼岸。

綜觀基督教思想史,主流基督教觀點認為,上帝是全能、無限的存在,上帝救贖既包含預定論——末日審判,又包含不可知性——人們無法預知那一時刻何時到來,世人唯一能做的事是努力和等待。這是《聖經》所包含的複雜的啟示性原理。

相關焦點

  • 「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一句話,其實就把整部《道德經》的宗旨講完了,這部經講的就是「道」,不講別的。這句話我們中國人都很熟悉,小時候就學過,但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估計除了老子本人,很難有人完全清楚了。下面我們詳細揣摩一下這句話的意思,不一定對,只能算是個人理解,僅供大家參考一下。
  • 待客之道:老人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待客之道:老人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每逢家裡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會告誡自己孩子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可能很多農村人也聽說過這句話,大家知道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有著偉大信仰的偉大的人民並不需要基督教文化
    XX講出這番話來,很是震撼了一部分人,天哪,原來美國強盛的秘密在這裡。但正如他說的「人漂亮不是因為鼻子才漂亮一樣」,美國是因為基督教文化才強盛的嗎?印第安人雖然不知道什麼叫「人道主義」,但他們自發地給他們送來了糧食和肉,這批清教徒靠著印第安人而不是上帝活了下來,這就是「感恩節」的來歷。基督教信仰的清教徒們活了下來,並且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同類。
  • 為什麼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信仰佛教的人數?
    基督教早在唐代就已經傳入中國,當時叫景教,但因為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中國的古代先賢們似乎沒把這種來自異域的上帝放在眼裡。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間,來自西方的基督教在中國基本上是默默無聞,沒什麼勢力和影響。中國的這種情形和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很相似。
  • 基督教是怎樣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
    基督教原來只是一個古羅馬帝國邊緣小城微不足道的宗教,是什麼讓它迅速地驅逐了當時諸多異教,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有許多答案,因為不可能是由單一因素導致,在一篇文章裡全部給予解答也不現實,但是,我們可以揭開歷史的一角,從基督教的增長速度來簡單地了解一下。
  • 從野獸的信仰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逆襲靠的是什麼?
    他對於基督徒毫不留情,他命令道:只要放棄基督教信仰都可以釋放,對于堅持信仰基督教的則投給野獸,如果是羅馬公民,則斬首。他所認為的國家宗教必須要崇拜皇權,而基督徒保持信仰凌駕於皇權的上帝,就是對統治根基的侵蝕。可見對基督教的打壓和迫害,都是出於政治的目的,與個人品德進行綁定是不合適的。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於是,信仰隨即變成了折服,甚至是跪拜和乞討。這種現象似乎不應該是合理的存在,信仰也就是在這種曲解中變了味道。甚至有人認為,不信宗教就是無信仰,好像信仰是宗教的專有名詞一樣,這也體現了宗教對人類信仰的吸引力之強。而實際並非如此,人對外在事物的信奉和敬仰都可稱為信仰,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思想、人、事物以及宗教,它是人類人生觀和價值觀行為表現的一種,有追求則有信仰,只不過信仰有不同而已。
  •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周易》西方人一直在質疑中國人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更理直氣壯:「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在西方人看來,只有宗教,或者說只有基督教才是信仰,不信宗教就等於沒信仰。那中國人究竟有沒有信仰呢?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基督教究竟是「窄門」還是「寬門」
    他們想說信基督教的人很多時,就愛說全世界信基督教的人有幾十億,但是如果我們說,中國的基督教徒很少時,他們又說,他們是要進窄門,大多數人進的是寬門,那是滅亡之門,窄門才是永生之門。他們絲毫感覺不出前後這兩樣話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基督教是窄門。那幾十億人怎麼擠得過去呢。
  • 普裡西拉•希勒談到基督教領袖放棄信仰:「聖經告訴我們」這是...
    最近,普裡西拉·希勒(Priscilla Shirer )說,我們一些基督教領袖正在背棄他們的信仰,雖然這很可悲,我們不應該就此蒙在鼓裡,裝作視而不見。這是在相繼發生著名牧師和婚戀觀暢銷書《不再約會》(I Kissed Dating Goodbye)作家喬希·哈裡斯(Josh Harris)公開發表聲明放棄了基督教信仰,以及「新頌」(Hillsong)現代敬拜藝術家馬蒂•桑普森(Marty Sampson)表示對基督教信仰動搖之後,作為即將上映的電影《得勝者》(「Overcomer」)明星首次對此事發表上述評論。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句話一聽,哎!挺酷炫的啊,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說到科學與哲學的區別,首先在早年物理學在蓬勃發展到定量時代以前,哲科是不分家的,科學基本上就是哲學的小弟,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方法上都基於兩個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什麼是歸納法呢?
  • 我們真的沒有信仰嗎?不,我們有,還很強!
    曾幾何時,我一度也認為自己沒有信仰,甚至羨慕那些信仰基督教等各類宗教的人,感覺他們的精神有依託,內心有歸屬,有所信,有所敬畏,感覺好好。但自己什麼都不信,感覺精神沒有依託,想去信某種宗教,但也信不起來。
  • 抖音這合理嗎是什麼梗 評論這合理嗎有啥內涵意思介紹
    抖音這合理嗎是什麼梗?最近小編在刷抖音的時候經常會到視頻中評論中經常會出現「這合理嗎」這樣的句式,同時也感嘆這句話說的十分的有水平,那麼大家知道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抖音評論這合理嗎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這句話其實想要表達的是對各種不合理、意外、不能理解的事情的一種質疑。
  • 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火爆全網的這合理嗎表情包走一波
    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火爆全網的這合理嗎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8-31 13:58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火爆全網的這合理嗎表情包走一波 這合理嗎的表情包最近火了,這句話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口頭禪,相應的還有這盒裡嗎、這河裡嗎、這恆河裡嗎等說法,那麼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這合理嗎梗的出處是什麼? 這合理嗎 主播秦川的口頭禪之一   原標題: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基督是什麼?這個問題讓基督教四分五裂,也讓羅馬帝國痛不欲生
    前言狄奧多西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本意是要振興羅馬,藉助基督教信仰的力量維護政權,抵禦外敵。然而基督是什麼的問題,卻讓基督教四分五裂,讓羅馬痛不欲生。信仰的本質是什麼?德爾圖良回答得很清楚:「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信仰本質上是荒謬的。
  • 佛教口頭禪是「阿彌陀佛」,基督教是「上帝保佑」,道教講什麼?
    我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經常聽到這樣的兩句話,一句話是阿彌陀佛,一句話是上帝保佑,其中前一句話是來自於佛教,後一句話則來自於基督教,這都是在人遇到困難時說得最多的兩句話。中國作為世界上有名的無信仰人數比例比較高的國家,其實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宗教存在的,佛教作為中國傳播最廣的一個宗教,很多人都會在身邊發現一個兩個信仰佛教的人,哪怕是不相信佛教的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說上一聲阿彌陀佛,基督教作為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宗教,雖然沒有佛教那麼的鼎盛,但是在中國也有一定的人的人信仰他。那麼可能就有人問了,我們中國就沒有自己的宗教嗎?其實是有的。
  • 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基督教自其被羅馬帝國接納之後,其就一直以著一種極其恐怖的速度不斷徵服人類的精神世界,到了18世紀後期時,無論是人煙罕至的非洲大草原、還是閉關鎖國的清朝、日本,幾乎可以不帶猶豫的說,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基督教傳播的痕跡。
  • 基督教如何真正的看待同性戀
    就同性戀這個問題,我以前諮詢過我的母親,他是一位非常虔誠的老基督徒,他就說這個真的是一種病,是魔鬼撒旦附身了。要治療。直到後來我來北京,自己真正的查過聖經,了解過聖經才發現。有時候信仰真的是被人的意識給帶跑了。(一家之言,如有冒犯,純屬無意。)其實,基督教分為三大支流,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
    因為中國實在是太大了,許多觀點婉如盲人摸象看不全面而顯得狹隘。另一個方面則是身處於這樣的文化體系中,難以自覺。有一種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感覺。所以這篇文章如有異議之處,還望多多包涵。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的問題。
  • 拯救斯裡蘭卡佛教的是,信仰基督教的美國上校,還設計了教旗101
    英語不錯,同時學習了很多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知識,他懂這兩個宗教的思想體系,當時差點羯那難陀就信了基督教了,但後來他又接觸了佛教的僧人和佛教的法義,最終還是選擇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所以我們說到底信仰哪個宗教,不能光就你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來研究,而是要眼界放寬一點,博採眾長,兼收並蓄,這樣才不是井底之蛙,才有所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