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2021-01-11 地史館

基督教自其被羅馬帝國接納之後,其就一直以著一種極其恐怖的速度不斷徵服人類的精神世界,到了18世紀後期時,無論是人煙罕至的非洲大草原、還是閉關鎖國的清朝、日本,幾乎可以不帶猶豫的說,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基督教傳播的痕跡。

韓國神父就職儀式

至現在,哪怕是對宗教存在最抗拒的中國,基督教教堂也都修滿了大街小巷、村落小鎮。據2014年的社會統計調查,全球總人口72億746萬,而廣義的基督徒就達到了驚人的23億7561.9萬,約佔據世界總人口的三成。而韓國則早在上世紀由一個儒釋道國家被完全改宗成了個基督教國家。

基督教進入朝鮮半島

在二戰期間,作為傳統儒釋道國家的韓國主要是以儒教和佛教為主,而二戰結束至今的不足百年時間裡,基督教就幾乎主導了多數韓國人的精神世界。

在2008年,支持信仰自由的韓國就曾針對對公民信仰問題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在韓國的5000萬公民中,約有50.7%的宗教信徒,而其中基督教新教教徒高達876萬人,佔信教人口的38.7%。

二戰前夕,本完全支配韓國精神世界的儒釋道三教,如今只佔信教人口的0.9%,還有小部分信仰一些披著基督教外衣的邪教,而從這方面來講,完全可以視韓國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從地理格局來看,韓國處在東亞偏北,北邊是同宗的朝鮮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西邊是對其有長遠影響力的華夏文明,而東邊是信奉神道教和佛教的日本,怎麼看,韓國也不應該是一個基督新教教徒比例高的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

日本推動朝鮮的西化進程

1873年前後,朝鮮半島上在針對是守舊還是革新一事上發生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政變。霎時間,朝鮮從文官系統乃至軍隊幾乎癱瘓,所有人都在為自己儘可能的爭權奪利,遇事之後的執行效率不言而喻的低下。屋漏偏逢連夜雨,而就在這時,隔海相望的日本抓住機會發動了突襲。

1875年,兩艘英國製造的日本戰艦以演練為由闖入朝鮮境內,兵鋒直指朝鮮首都漢城的門戶「江華島」,朝方在感覺到被侵犯後鳴炮驅逐,但日本人卻以此為藉口,稱朝方先開的炮,隨即發動「反擊戰」。「雲揚」號、「第二丁卯」和「春日丸」號三艘戰船迅速破壞朝鮮半島的海岸線部署,不日便對江華島發動登陸戰。

當時的朝鮮官方忙著內鬥,對日本的小規模襲擊也就沒有放在心上,再次憑韓國那種落後日本幾百年的軍工水平,若不進入全國備戰狀態還真不一定等攔截的了日軍的突襲。

在當時日本炮艦的射程是朝鮮沿岸炮臺的兩倍以上,日本隔岸開火,朝方卻無可奈何,只能看著自己的炮臺、碉堡被炸的粉碎。再次,朝鮮軍艦準確的說應該是船,多以木質為主,而日本的三艘戰艦則是實打實的鐵甲艦,日軍甚至不需要開炮,單靠對撞就能輕鬆解決朝鮮艦隊。

等日軍上了岸朝鮮那些良莠不齊的兵又是被日軍碾壓,就這樣,日本零戰損破開朝鮮的國門,將整個江華島洗劫一空。

而正就是在這次事件之後,朝鮮當局見識到了西方文化的強大,本在朝堂中佔據主流位置的守舊派也漸漸失了聲。一直沿襲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也就在此時戛然而止,朝鮮也開始主動的引進西方文化與科技,基督教也就是在這時進入到了朝鮮人的世界裡。

開闢實學,救亡使存

起初,朝鮮人只是希望可以引進西方技術以及理科知識,因為西方思想會動搖官僚制的根基,所以朝鮮當局對西方的思想是完全不感冒。在朝鮮官方的支持下,朝鮮士大夫們結合西方理科知識開創了所謂「實學」,並在朝鮮境內廣為推廣。

但朝鮮掌局者依舊是學儒家思想的那批人,在掌權者的眼裡所謂的實學只不過是用來對抗日本的工具,因此並沒給予實學學者多少尊嚴與權力。這也讓實學學者一直心生不滿。

而在1878年時,在朝鮮實學學者的要求下,西方列強以軍事實力為基礎讓天主教成功入主朝鮮半島。

進入朝鮮後,在實學學者的催促下,天主教大力推廣教育,推廣簡單易學的諺文(類似於拼音文字。在此之前正式的文字是漢字,百姓學習難度很大);推廣社會平等和婦女解放(宣傳皇帝也是人、強調人有私人財產權、允許婦女自由改嫁、反對一夫多妻、不準虐待遺棄妻子、宣傳孩子是上天的恩賜、不準包辦童婚、不準重男輕女等)。

不過上述的這些並非是基督教在朝鮮成為主流的原因,而真正使基督教成為主流的則還要在此歸功於日本人。

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視死如歸的東學黨死士在軍事素質上完全碾壓同時期的朝鮮軍隊,危難之際,朝鮮國王向宗主國清政府發出了求救信,並由此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甲午戰敗後,做了中國上千年小弟的朝鮮,被納入到日本的勢力範圍。到1910年,朝鮮「自願」併入日本,正式淪為日本殖民地。

在日據朝鮮時期,日本在朝鮮半島上瘋狂掠奪資源,以日語取代朝鮮語實行奴性教育,但受限於西方列強,日本並沒有對西方傳教士和基督教造成一絲的侵害。正因如此,愈來愈多的朝鮮民眾開始放棄信仰佛教和本土宗教,開始信仰基督教。

從被日本侵佔後,朝鮮的基督教信徒就開始以著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可能日本入侵的前一年大街小巷裡都是念「阿彌陀佛」的,一年後,甚至說一些為求保命的和尚也開始念起了阿門。

一方面,加入基督教可以一定程度上免受日本殖民的迫害,另一方面,較獨立的基督教可以避開日本的限制自行開展朝鮮語教育,培養和保護了朝鮮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至於後來反殖民統治的朝鮮民族主義者幾乎都來自基督教會。

韓國民主化進程中的基督教

之後到了1945年,日本撤出朝鮮,而朝鮮半島則由蘇聯和美國分而治之,南朝鮮也就是今天韓國的那一部分被美國割據。雖說美國一直強調自己是個政教分離的信仰自由國家,但實質上美國就是個基督國家,因此基督教在美國控制下的韓國徹底紮下根來,而朝鮮的基督教則被社會主義思想取代。

但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韓國依然是一個保留著儒家傳統的佛教國家,信仰基督教的韓國人仍是少數,之所以後來能成為韓國「國教」,要感謝一個人,樸正熙。

樸正熙與樸槿惠

1961年,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韓國進入軍政府獨裁時期。為了維持自己的獨裁統治,樸正熙大肆迫害反對黨和民主人士,而受美軍保護的基督教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為反對政治壓迫提供了可靠的信念和制度基礎,被譽為「亞洲曼德拉」的韓國民主鬥士金大中,就是基督教徒,在樸正熙時代多次組織教徒舉行抗議活動。

1980年,金大中等人領導的光州反政府遊

樸正熙遇刺身亡後,韓國進入動蕩的80年代,對於將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韓國基督教堅定地站在了民主化這一邊,為民主活動提供了庇護,為分享反對意見和信念提供了公共空間,極大地推動了韓國的民主化進程,成為韓國政壇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而在這一過程中,基督教也成為了韓國最大的宗教。

相關焦點

  • 韓國深受中華文明影響,怎麼現在變成了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
    中華文明薰陶下的韓國,為何會信基督教?位於中國的東部這樣的地理位置,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家都深受中國文明的影響。舊時的韓國,曾對中國儒家文化有過一段學習之路,為何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像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把基督教奉為國教的國家呢?這樣的情況確實在東方是少見的。從地理位置來看,韓國周圍的中國,日本,朝鮮都不是信仰及基督教的國家,就連橫跨大陸東西兩方的俄羅斯信奉的也是東正教,與韓國眾多新教和天主教徒並不相同。
  • 邪教徒傳播肺炎,為什麼韓國宗教勢力這麼強?
    作者:李建秋由於疫情問題,首爾市長樸元淳已經召開緊急發布會,宣布為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要求臨時全面禁止在光化門廣場舉行集會,這本來也是為了整個韓國著想。結果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牧師全光勳率領的韓國泛國民鬥爭本部在周日強行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舉行了集會。
  • 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韓國,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但發展到今天,韓國社會中的主流文化卻並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基督教思想。2012年韓國普查結果顯示,韓國新教徒的人數已經達到1100萬,此外還有500萬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這個數據還在不斷的增長,2014年,三分之一的韓國人都已經成為了基督徒,如今這個數值甚至可能已經達到了二分之一,毫無疑問,現在的韓國,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 韓國怎麼就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在東亞各國基督教發展史上,韓國的成功沒有出其右者,但這成功並非偶然,而與朝鮮半島之前的內外形勢密切相關。01 本國宗教危機基督教在韓國崛起之前,韓國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巫教和儒教。巫教也稱薩滿教,是韓國的本土宗教,通過巫師的狂舞和唱歌(就是我們所說的跳大神)來為人們祈福、擺脫厄運。
  • 遍布首爾的十字架:基督教是怎樣徵服韓國的?
    答案很可能是韓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城市,都能遇到來自韓國的傳教者。韓國基督教向海外派出了兩萬多名傳教士,甚至滲透到了阿富汗、伊拉克、約旦這類伊斯蘭教國家。傳教積極,是因為信教熱烈。1940年代,還只有2%的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到2014年,已有30%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宗教。
  • 為什麼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信仰佛教的人數?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信徒人數最多的高級宗教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據保守估計,目前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至少有20億,而佛教信眾遠遠低於這個數字。其中的原因為何?第一,基督教雖起源於東方的巴勒斯坦地區,但昌盛於歐美。
  • 《哭聲》背後的故事:為何韓國基督教題材的電影如此多
    拋開電影劇情不說,與中、日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比較起來,韓國電影涉及的基督教題材真的非常多,比如《薄荷糖》、《撒瑪利亞女孩》、《密陽》、《無聲吶喊》、《親切的金子》……基督教文化元素已經成為韓國電影的標籤之一。撒瑪利亞女孩當然這種文化與韓國人在現實中的信仰狀況有密切的聯繫。
  • 為什麼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誕生在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誕生意味著兩千多年前「全球化」的開啟,數千年來在絲綢之路上奔流不息的不僅僅是絲綢、瓷器、皮毛等物品,還有文化和信仰。說絲綢之路是一條信仰之路可謂名至實歸。當前,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全部都誕生在絲綢之路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是東西方文的化碰撞之地、有著最龐大的財富和無止境的戰爭。
  • 今年日本年度漢字為「密」,漢字文化圈今年都有什麼字?
    如今,嚴防「三密」已成為日本國民防控疫情的新生活方式。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一是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和精妙之處,也是對本年度的一個總結和記錄然後每年12月中旬,在京都的清水寺由森清範貫主潑墨揮毫寫下當年的獲獎漢字發表結束後在清水寺內還會舉辦奉納儀式如此一來,一年裡的大小事件都塵埃落定
  •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羅馬帝國早期信仰多神論,也就是凡事得到大家所公認的神,都是羅馬人信奉和崇拜的對象,羅馬皇帝也是諸神中的一位。可是基督教卻堅持一神論,即上帝是唯一的神,信仰基督教是唯一的正道,信仰其他宗教的人都是屬於異教徒。羅馬帝國對宗教比較寬容,任何宗教組織只要承認羅馬皇帝的至高無上地位就可以。
  • 基督教是怎樣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
    基督教原來只是一個古羅馬帝國邊緣小城微不足道的宗教,是什麼讓它迅速地驅逐了當時諸多異教,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    當然,這樣做並不是在「褻瀆神聖」,也不是想要物化基督教,畢竟一個宗教的興起,其信仰和教義是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的,也正是信仰和教義才是其成功的主因。  事實上,你可以把這種分析當成一種對人類行為的探索和研究,純學術性質的探討,沒必要進行無謂的聯想。
  • 從野獸的信仰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逆襲靠的是什麼?
    統治者的大幅度打壓,決定了基督教的教眾人員稀少,但是耶穌的門徒們仍然苦苦堅持。其實,基督教被迫害遠不及此。對於早期的基督教而言,聖君與暴君沒啥區別,都不承認他。尼祿是連母親都殺的大暴君,他迫害基督徒並不奇怪。
  • 2020東亞文化之都書法篆刻展開展 近百幅作品展「漢字之美」
    11月21日,2020東亞文化之都書法篆刻展在揚州市美術館開幕。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1月21日電 (記者 崔佳明)2020東亞文化之都書法篆刻展21日在揚州市美術館開幕,近百幅作品令觀者感受中日韓書畫藝術之美的同時,領略漢字之美。
  • 疫情當中的搗亂者「全光勳」:他是韓國基督教的代表人物嗎?
    「我們今天就是因為集會感染也無所謂,因為我們是上帝合法的子民,死就是我們最終歸宿,而今天參加集會的都是真正的基督教人。」而他的一個身份是「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簡稱韓基總)代表會長,這讓中國許多牧師同工尤其困惑,不知道他是否代表著韓國基督教界的聲音,有人問到:「大家覺得韓基總是韓國很權威的基督教機構。不過資金髮生的光華門機會事情,韓基總代表會長金光勳牧師的言論和他被捕一事,讓中國一些牧者表示不解。」
  • 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因為在當時的東亞,只有上海才有活版印刷機器,而在日本只有木板印刷。為了出版該字典,當時也製作了金屬的日語假名活字。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不愧為東亞基督教交流的據點。字典在上海印刷出版,在橫濱銷售,售價100萬日元,合人民幣6500元左右,非常貴。一般來說,詞典有很多作用,主講人特別強調其中一點,即合文自己深入研究了日語發音,發明了契合日語發音的羅馬字,現在被稱為平文式羅馬字。
  • 中國基督教兩會:抵制新天地教會等韓國滲透的邪教
    特別是韓國邪教新天地教會,不但滲透到中國境內大肆活動,還一手導致疫情在韓國的大規模蔓延,引起社會公憤。這些異端邪教的邪惡本質和巨大危害在疫情中充分暴露,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疫情期間,各地教會和基督徒為國為民虔誠祈禱、慷慨解囊、守望相助,做出了中國基督教的積極貢獻。然而,我們也看到,疫情爆發以來,一些打著基督教旗號的異端邪教卻乘機活動,或散布謠言蠱惑人心;或蒙蔽大眾借難撈人,發展組織;或違抗政府法令,破壞防控工作。特別是韓國邪教新天地教會,不但滲透到我國境內大肆活動,還一手導致疫情在韓國的爆發和大規模蔓延,引起社會公憤。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看了之後,你會有新的認識
    每當看到有人虔誠地信仰一個宗教,或某個神靈的時候,內心不免開始懷疑,真的有神靈嗎? 雖然有很多國民定期去寺廟燒香,或於特殊節日在家燒香擺貢等,但大多數人仍然堅持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有的只不過是「臨時抱佛腳」的實用主義。但是問題來了,即使燒香拜佛為了個人利益,「信仰為了實用主義」;那麼,他們信仰的神靈真的不存在?
  • 有著偉大信仰的偉大的人民並不需要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信仰的清教徒們活了下來,並且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同類。這些人越聚越多,建立了一些類似波士頓之類的最初據點,他們用帶來的機器發展了生產,建立起了最初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但是這裡和英國相比是「自由和民主」的,因為誰心裡都清楚,自己也是跟船過來的,不是什麼天選的君主,大家都是靠運氣來賭一把好運。
  • 韓國怎麼會有那麼多怪異乖張的新興宗教?
    中國、日本和半島等東亞民族都被人看作「無宗教民族」,雖然東亞除了外來宗教之外也有如道教、神道教和薩滿教等本土宗教,但整體來說這些宗教在東亞更大的程度是整合社會的禮儀,並沒有多少「信仰」的成分在內。 但戰後的韓國是例外。 韓國在戰後基督教迅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