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SCOP
在新南威爾斯州奧蘭治維爾城的錫爾弗代爾路上,一位居民看到大火蔓延至自己的屋子時,被隨之而來的熱浪與滾滾濃煙燻得不知所措。
黑色夏日,2020
© 馬修·阿伯特
攝影師馬修·阿伯特(Matthew Abbott)因拍攝當代澳大利亞郊區的社會和環境故事在近年來獲得了諸多獎項的認可和公眾的關注。從2019年6月開始一直到2020年,毀滅性的森林大火在澳大利亞肆虐,這場曠日持久的火災摧毀了當地的生態系統,樹林變成了枯碳、生靈變成了燒焦的屍體、汽車和房屋融化成哭泣的鐵水、人們扭曲的面孔留下了揮散不去的痛苦表情……通過他畫面中像地獄一般燒的通紅的天空,仿佛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炙熱的空氣和死神降臨的恐懼。
新南威爾斯州康約拉(Conjola)河邊,一隻袋鼠出現在熊熊燃燒的房屋前。
黑色夏日,2020
© 馬修·阿伯特
在消防隊經歷了幾周訓練後,阿伯特拿著相機衝向了火場。「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所記錄下的不僅僅是火災本身,而是通過火災,深入了解其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與後果,以及對生命的影響。」 通過「黑色夏日」這組作品,阿伯特表達了對所有受害者的深切同情,他也憑藉此系列入圍今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決賽。
康約拉(Conjola)公園的大火已達600多攝氏度的高溫——足以將鋁融化。
黑色夏日,2020
© 馬修·阿伯特
除了為像《紐約時報》這樣的新聞媒體拍攝撰稿外,馬修·阿伯特也持續在各地走訪拍攝自己的個人系列。在他早期個人項目「When They Sing of Australia They Never Mention the Flies」中,阿伯特環遊了澳洲大陸,沿著環繞澳大利亞的一號公路,拍攝了澳洲邊緣地帶的人和偏遠社區生活,描繪了一幅荒野之中堅忍不拔的澳大利亞景觀。關注遠離主流視野的「少數人群」,也成為了阿伯特攝影生涯中的一個重要核心。
When They Sing of Australia They Never Mention the Flies
© 馬修·阿伯特
『We are not a gang』 Aus-South Sudanese Youth
© 馬修·阿伯特
蘇丹的戰亂紛擾讓當地許多人流離失所,以難民的身份散居世界各地。阿伯特在該系列拍攝了居住在澳大利亞南部的蘇丹青年群體,記錄了一群刻板印象之外的蘇丹青年群像。他們跟世界上的任何青年沒什麼兩樣,同樣充滿活力,同樣普通,同樣喜歡嬉戲打鬧。
Jillaroo
© 馬修·阿伯特
「Jillaroo」相當於澳洲版的「西部牛仔」,只不過與美國牛仔強悍的男性特徵不同的是,「Jillaroo」是一群年輕的女孩。在澳大利亞廣袤的中部,在人跡罕至的荒野,這群「Cowgirl」在養牛場或者牧場接受著訓練,在這裡生活。
Football’s Longest Drive
© 馬修·阿伯特
馬修·阿伯特(Matthew Abbott)
澳大利亞攝影師馬修·阿伯特1984年出生於雪梨。他曾在哥本哈根的丹麥新聞學院學習國際攝影新聞,並獲得雪梨大學藝術碩士學位。長期作為《紐約時報》的攝影師和撰稿人,因拍攝當代澳大利亞郊區的社會和環境故事而廣受讚譽。他的作品獲得了許多著名獎項認可,包括2020年「荷賽」獎現場新聞類第二名,2020 「Deadline Club Award」 現場新聞獎,入圍2020「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等殊榮。
原標題:《SCôP Exhibition | 攝影師馬修·阿伯特鏡頭下的當代澳大利亞社會和環境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紀實攝影,環境保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