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起
電影院終於要開門啦
停業7個多月的電影院復工在即
雖然只限低風險地區
但對於大多數影院從業者來說
已經是喜大普奔了
2020年,全球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電影院更是重災區之一,七個多月的零收入,還要扣除房租、工資、水電、設備維護等支出,致使國內多家電影院無法繼續存活下去。
截止5月7日,全國範圍內已有6817家影視公司註銷,其中有4189註銷企業為影院類,而剩下的電影院則採取裁員、減薪等方式來保命。
如今電影院復工復產終於提上日程,然而處於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電影院是否有足夠的片源應對此次復工行動,尤其是熱門大片,這恐怕就要打個問號了。
而導致這個問題有以下三大原因:
↓ ↓ ↓
一、電影院限流
防疫措施下,電影院的上座率不得超過30%,場次極大減少,這對上映影片的票房來說是一大硬傷。
影院限流導致沒有足夠的票房,別說盈利,可能連回本都做不到,這也使許多熱門大片寧願選擇延期,也不在這個時候上映。
二、院線好片片源緊缺
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上,儘管出現像《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不少國產好片,但其數量還是偏少,導致春節檔大片延期後就沒有其他能讓觀眾產生期待的電影。
而今年由於疫情原因,許多原本定檔要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一再改檔,如《花木蘭》、《信條》、《神奇女俠1984》、《黑寡婦》、《哥斯拉大戰金剛》等也紛紛選擇延期。
國產好片和好萊塢大片雙雙缺席,使得院線好片的片源非常緊缺。
三、疫情下的觀望
開放影院後,國內疫情後續發展走勢如何,誰都無法確定,這就造成片方和觀眾都在觀望的局面,熱門大片擔心票房問題不願意提前上映,觀眾因為沒有好片而不願意回歸影院,導致惡性循環。
電影院是電影的載體,觀眾往往是奔著電影去的,如果電影院的電影不好看,觀眾為什麼要回歸影院呢?
所以電影院復工
首要應該解決片源緊缺這一難題,而
「 重映經典老片 」
或許是電影院一個不錯的選擇
日本影院逐步復工,便有一些電影院將經典老片的重映作為重點。
吉卜力工作室在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際,特別策劃「一生一次,吉卜力影展」全國重映活動。包括《千與千尋》《幽靈公主》《風之谷》《地海戰記》等四部作品從6月底開始在全國範圍進行重映,幾部經典動畫都取得不亞於新片的票房成績。
可見對於對尚無好片源的電影院來說,重映經典老片確實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畢竟經典老片,是經過歲月洗禮沉澱下來的「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而影院巨幕呈現出來的電影質感,專業的視聽技術是手機和電腦屏幕無法比擬的,正是這種只有現場才能體驗的沉浸感,吸引著每一位觀眾走進影院。
那麼有哪些經典電影
值得我們走進影院重溫呢?
片名:阿凡達(Avatar)
上映年份:2009年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永遠別說卡梅隆不專業,這位執導了歷史上耗資最大的兩部影片的著名導演用了十年的時間才等到能夠實現他的各種想法的技術以及能夠將它們拍攝下來的攝像技術的出現。結果,這部影片令人大吃一驚,令好萊塢發生了巨變。
片名:亂
上映年份:1985年
導演:黑澤明
色彩和場面之宏大讓人嘆為觀止,黑澤明對於大場面的調度和把控幾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滿城盡帶黃金甲》跟此片對比起來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影片中對於權利和人性的剖析更是淋漓盡致,取材於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元的故事,並將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的情節融合進去。各種色彩的運用,構成了一副幾乎完美的史詩彩墨畫卷。
片名:霸王別姬
上映年份:1993年
導演:陳凱歌
《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它為張國榮帶來了崇高的國際聲譽。《霸王別姬》在說兩個京劇藝人半世紀的悲歡離合,實則在言中國人對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其中張國榮對「程蝶衣」近乎完美地演繹,可以說無論從影片還是表演,《霸王別姬》都是中國百年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片名:天堂電影院
上映年份:1988年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
本片堪稱是一封由影迷所寫的「情書」,廣泛引起全球電影愛好者的共鳴。
片名:海上鋼琴師
上映年份:2019年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
無論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來看這都是一部臻於完美的影片。有天才,有幽默,有愛情,有哲理,有不同尋常的故事,有與眾不同的人。
片名:肖申克的救贖
上映年份:1994年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
影片觸及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當下的不可迴避困境。電影的結構比原小說更精當,臺詞比原小說更有節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錘鍊、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說更鮮活有力。導演以豐富、機巧的藝術文本,將自由精神高揚在天地之間。
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
以上只是小編列舉的幾部經典老片
還有哪些電影是你想回到影院重溫的?
歡迎下方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