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的餘吾鎮境內有座老爺山,距屯留城區25千米,老爺山之前並不叫老爺山,而叫三嵕山。三嵕山之名是因麟山(東峰)、靈山(西峰)、徐陵山(南峰)三峰鼎足而立而得。說是三峰,其實就是在大山之上緊挨在一起的三個山頭,最高處為麟山,海拔1266米。
古代傳說羿射九日的故事發生於此,所以自唐代開始山上修建廟宇。宋朝「額封羿神,為靈貺王」,賜建三嵕大廟。之後,歷代帝王都有重建和擴建,共建有:羿神廟、先師廟、金禪寺、唐王廟、喜神廟、關帝廟、黑虎神廟等。而當地人不分哪路神仙,對所有神靈一概稱之為「老爺」,故將三嵕山俗稱為「老爺山」,久而久之就延習下來了。老爺山還有一個聞名之處,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國共上黨戰役的主戰場。
解放前的連年爭戰對老爺山破壞極大,森林不存,廟宇盡毀,只有一座蓮花塔(先師和尚舍利塔)巍然屹立,上面也是彈痕累累。目前老爺山已成為綠、古、紅三色旅遊風景區,植樹造林、恢復古建、建設上黨戰役老爺山主戰場紀念館。恢復的古建包括麟山頂上的靈貺王廟(三嵕山神廟,羿神廟)、靈山頂上的金禪寺、徐陵山頂上的先師廟。三個廟分別代表道、佛、儒三教,三嵕山神廟正殿乾行宮供奉羿神持弓站像,寢宮一樓供奉羿神、嫦娥塑像,廟內還有「羿射九烏之神地」碑亭;金禪寺大雄寶殿建築規模華北最大,千手觀音殿內供奉中國唯一的一尊塑有1517隻手眼的千手觀音像,蓮花塔座落於寺內;先師廟原稱孔廟,據傳明代于謙巡撫山西、河南兩省時,路過屯留老爺山,見孔廟頹敗,遂捐資重建,並親題匾額「先師廟」,先師廟遂有現名。
老爺山之行的意外收穫是關於「羿」的故事。原來「羿」有一人一神兩個,人為夏時代第六任君主。因從夏啟開始,夏代君主採用把「司」字反寫而造出新字「後」,作為自己的官方正式頭銜,故「後」是夏代最尊貴的稱號,所以後人稱羿為后羿;神為中國遠古五帝時期的神話人物,帝堯的射師。《北堂書鈔》、《太平御覽》上稱,羿年僅五歲的時候,父母帶著羿進山。羿的母親把他放在大樹下,待到想去樹下帶走羿時,群蟬俱鳴,遂拋棄了羿,羿為山間所養。帝堯之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把土地都烤焦了,又出現了許多怪獸,於是羿射落九日,射殺怪獸,從此人間氣候適宜太平安寧。
羿曾與嫦娥相親相愛,為了二人能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蜜月期過後,嫦娥越來越過不慣清苦的凡間生活,乘羿不在家的時候,將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卷了包,私奔逃到月宮裡去了。另有一說,羿從洛河河伯處解救出宓妃並與之產生戀情,河伯爭鬥不過羿並被羿射殘,於是,屈原在《天問》中說,羿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係,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因而引起嫦娥不滿,便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