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老爺山,羿射九日之地,原來嫦娥為羿妻,私奔登月

2020-12-14 遲遊仙境

在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的餘吾鎮境內有座老爺山,距屯留城區25千米,老爺山之前並不叫老爺山,而叫三嵕山。三嵕山之名是因麟山(東峰)、靈山(西峰)、徐陵山(南峰)三峰鼎足而立而得。說是三峰,其實就是在大山之上緊挨在一起的三個山頭,最高處為麟山,海拔1266米。

古代傳說羿射九日的故事發生於此,所以自唐代開始山上修建廟宇。宋朝「額封羿神,為靈貺王」,賜建三嵕大廟。之後,歷代帝王都有重建和擴建,共建有:羿神廟、先師廟、金禪寺、唐王廟、喜神廟、關帝廟、黑虎神廟等。而當地人不分哪路神仙,對所有神靈一概稱之為「老爺」,故將三嵕山俗稱為「老爺山」,久而久之就延習下來了。老爺山還有一個聞名之處,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國共上黨戰役的主戰場。

解放前的連年爭戰對老爺山破壞極大,森林不存,廟宇盡毀,只有一座蓮花塔(先師和尚舍利塔)巍然屹立,上面也是彈痕累累。目前老爺山已成為綠、古、紅三色旅遊風景區,植樹造林、恢復古建、建設上黨戰役老爺山主戰場紀念館。恢復的古建包括麟山頂上的靈貺王廟(三嵕山神廟,羿神廟)、靈山頂上的金禪寺、徐陵山頂上的先師廟。三個廟分別代表道、佛、儒三教,三嵕山神廟正殿乾行宮供奉羿神持弓站像,寢宮一樓供奉羿神、嫦娥塑像,廟內還有「羿射九烏之神地」碑亭;金禪寺大雄寶殿建築規模華北最大,千手觀音殿內供奉中國唯一的一尊塑有1517隻手眼的千手觀音像,蓮花塔座落於寺內;先師廟原稱孔廟,據傳明代于謙巡撫山西、河南兩省時,路過屯留老爺山,見孔廟頹敗,遂捐資重建,並親題匾額「先師廟」,先師廟遂有現名。

老爺山之行的意外收穫是關於「羿」的故事。原來「羿」有一人一神兩個,人為夏時代第六任君主。因從夏啟開始,夏代君主採用把「司」字反寫而造出新字「後」,作為自己的官方正式頭銜,故「後」是夏代最尊貴的稱號,所以後人稱羿為后羿;神為中國遠古五帝時期的神話人物,帝堯的射師。《北堂書鈔》、《太平御覽》上稱,羿年僅五歲的時候,父母帶著羿進山。羿的母親把他放在大樹下,待到想去樹下帶走羿時,群蟬俱鳴,遂拋棄了羿,羿為山間所養。帝堯之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把土地都烤焦了,又出現了許多怪獸,於是羿射落九日,射殺怪獸,從此人間氣候適宜太平安寧。

羿曾與嫦娥相親相愛,為了二人能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蜜月期過後,嫦娥越來越過不慣清苦的凡間生活,乘羿不在家的時候,將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卷了包,私奔逃到月宮裡去了。另有一說,羿從洛河河伯處解救出宓妃並與之產生戀情,河伯爭鬥不過羿並被羿射殘,於是,屈原在《天問》中說,羿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係,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因而引起嫦娥不滿,便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后羿和羿究竟是不是同一人
    最初的資料記載,射日的是羿,而不是后羿。也有資料說羿是好人,后羿是壞人。傳到後來,羿和后羿合二為一,統稱之為后羿了。 1979年版《辭海》這樣注釋道:「羿,傳說中的古人名。即后羿。也作夷羿。」在注釋「后羿」詞條時,相對詳細地寫道:「后羿,又稱夷羿,傳說中夏代東夷族首領。
  • 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張大千臨摹飛天圖始於夏記於商最早紀錄嫦娥奔月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籍《歸藏》。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四川新津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嫦娥原不叫嫦娥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 上古時期最美的女神,月亮中的仙女,不老女神嫦娥不為人知的故事
    嫦娥,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根據史料記載,常羲又稱常儀,她與帝嚳(帝俊)生了十二個月亮,而且「常羲」字面意思就有生月亮的意思,表明帝嚳和常儀的女兒就是月亮之神嫦娥
  • 嫦娥變形記
    兩漢嫁為后羿妻西漢文帝姓劉名恆,為避其名諱,「恆我」中「恆」字改為同樣具有永恆之意的「姮」或「嫦」。女字偏旁的加入使得奔月神話主角開始具有女性色彩,而西漢官話關中語音中,「我」的發言近似於「娥」,「我」由此被替換成「娥」。男「恆我」順理成章地轉變成女「姮娥」「嫦娥」。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果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
  • 《突破蒼穹》之1:從東方嫦娥到西方月神,人類登月的神性與皈依
    因此,不管是在地球的東方還是西方,當人類仰望星空那輪遼遠的皎潔之月時,地球這個藍色星球就從未停止過探索與追問。於是,登月,就成了人類數千年來的共同夢想。為紀念為人類登月,帶著人類夢想突破蒼穹而作出卓絕貢獻的英雄們,特根據解密資料,推出系列深度文《突破蒼穹》,敬請關注!
  • 嫦娥五號流程與阿波羅登月一樣,我國是否已經掌握載人登月技術?
    「嫦娥」要回家咯!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的上升級順利從月面起飛,進入月球軌道和軌道艙成功對接以後,我們就知道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基本已經成功了!這時肯定有人問,嫦娥五號採樣成功,是否表明我國已經掌握了載人登月技術了呢?
  • 如果嫦娥五號順利返回,是不是意味著可以載人登月了?
    這個「嫦娥工程」一共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很明顯,「登月」一直都是咱們航天計劃中的重要要組成部分,甚至於是核心計劃。 因為登月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未來的太空殖民時代咱們能否佔得先機。就當下而言,探索太空其實就相當於十六世紀的大航海。到處都是「無主之地」,先到先得。
  • 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如何?嫦娥五號與其有何區別?
    最近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最振奮的消息莫過於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的成功登陸了,而且其也成功完成了對於月球巖石樣本的成功採集,在其返回之後,這些月巖樣本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的特性,並為之後的科學研究提供極大的幫助。 而在嫦娥五號登月之後,也引起了人們對於之前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熱切討論。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天宮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今年發射吳豔華先生在做出上述表態後話鋒一轉,強調中國載人登月不同於美國載人登月,當時他們和蘇聯搞星球大戰,以誰先上去、上得多為主要目的,我們要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不是為了上人而上人
  • 嫦娥五號登月艙成功登月!未來的載人登月登月艙還需滿足什麼條件呢
    ,當然,嫦娥五號任務結束之後,我國的探月工程仍將繼續。據央廣網消息,在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稱,在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就軟著陸,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基礎上,後續我國將執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四期探月任務,而且我國也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 嫦娥五號離開月球,留下阿波羅載人登月之謎,何時才能解開?
    此次嫦娥五號採集到的2公斤月壤,會極大地幫助中國科學家對月球及太陽系進行更多深入的研究。 可以說嫦娥五號帶著中國無數科學家的夢想離開了月球,但也留下了一個不知何時才能解開的謎。 從1961年5月到1972年12月的十一年時間裡,美國先後成功執行6次載人登月任務,將12人送到月球表面。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嫦娥五號自發射入軌以來已有20天時間,13日9時51分又實施了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入射,這標誌著探測器已經完成9大階段性任務,進入月地轉移飛行階段,正式踏上回家之路。嫦娥五號踏上歸途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成功為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積累了知識與經驗,繼往開來的嫦娥五號也是對「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言論的一次有力澄清,因此它的一舉一動都免不了與前輩加以對比
  • 美國登月再度被懷疑,嫦娥登月砸出坑,而更重的阿波羅卻沒有
    美蘇太空競賽,爭奪霸權這場登月計劃是一場全球直播,每一個人都在為這個時刻感到興奮。除了與美國並肩的蘇聯。要知道在當時能和美國一較高下的只有蘇聯,但是一山不容二虎。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兩國開始了太空競賽。艙門打開,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緩緩地走出了登月艙,邁出了人類最偉大的一步,「這確實是一個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個人類邁出的偉大一步」。美國的登月計劃,徹底打破了蘇聯在太空競賽中的霸主地位,世界各國開始向美國慢慢傾斜。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嫦娥五號是中國嫦娥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環——「無人月球探測」的收官之戰。它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登月夢,打破層層禁錮,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2020年12月1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尋常的日子,然而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以及億萬華夏兒女翹首以盼的登月夢而言,它卻是個歷史性的時刻,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以及嫦娥五號創造的「登月」神話。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是中國數千年登月夢裡濃重炫麗的一筆!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因此在設計上,嫦娥五號包括上升器、著陸器、再入器和軌道器四個部分,是目前嫦娥系列登陸器中設計最複雜的一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認為,此次嫦娥五號發射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那就是為將來中國載人登月做一次預演,為何要這樣說呢?
  • 無人登月和載人登月哪個更難?和阿波羅相比,嫦娥五號有優勢麼?
    圖為嫦娥5號嫦娥五號操作依靠自主導航全部自動化,阿波羅登月飛船全部依靠人工操作1、嫦娥五號登月著陸自動完成圖為美國阿波羅登月人工採樣起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阿波羅登月採樣過程全部都是人工操作完成。
  • 嫦娥五號和阿波羅登月疑問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中國航天探月計劃最後一步「回」,即將到來。在最初階段繞月試探,到最後一步「回」,中國航天走出了更堅實、關鍵的一步,為中國航天員登錄月球提供寶貴空間實驗數據。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達成了這個目標,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
  • 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可能造假?嫦娥登月「露腳」,給出完美解釋
    隨著近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向地球同步發動登月照片之後,很快就有人發現,嫦娥五號登月的一些圖片,與美國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披露的一些照片細節存在巨大的不同,然後由此得出當年美國推動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很可能存在造假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