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安徽廣播電視臺廣大新聞工作者發揮耳目喉舌作用,準確傳播信息、冷靜粉碎謠言、全面反映真相、溫暖傳遞真情。他們以話筒為武器,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黨員幹部、街頭志願者一起,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今天,就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他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3月10日,因為省直機關工委一次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無償獻血的號召,那些奔走在全省各地的新聞工作者聚到了一起。
上午八點不到,合肥市中心血站的兩輛採血車已經停靠在安徽廣播電視臺大院內。西區一樓貴賓廳裡,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後的準備,擺放桌椅、架設隔離帶、安裝儀器設備……
為了確保此次無償獻血活動的安全有序順利高效,臺文明辦積極與合肥市中心血站對接,多次召開協調會,研究制定活動方案,並列出詳細的任務清單。從場地安排、電源保障到籤到登記、採血引導,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優化獻血流程,採取每10人一組,分時分批進行。採血過程採取單向通行的方式,現場不扎堆、不聚集。同時,還準備了紫外線消毒設備、酒精、洗手液、抽紙等防護用品。
八點半,第一批志願者到達現場,他們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有序地進行體溫測量、填表和信息錄入。
在抽血化驗合格後,來自經濟生活頻道的黨員方永明,第一個登上了採血車。在安徽廣播電視臺《關於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展無償獻血活動的通知》下發後,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方永明:「廣大醫護工作者在前方衝鋒陷陣,我們在後方雖然幫不上忙,但自從臺裡發出獻血的倡議之後,我就在支部裡第一個報名參加獻血,想為抗擊肺炎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這是新聞綜合廣播記者陳晨第一次獻血,坐在獻血車上,她小聲安慰著自己,「別緊張」。在抗擊疫情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各行各業都在發揮著光和熱,陳晨作為這場戰疫的記錄者,也時常被自己筆下那些真摯感人的故事所打動。
陳晨:「很多奮戰在抗議一線的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還有志願者們,他們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是深深感染了我。我想通過無償獻血的方式,也能夠給患者帶來一份生的希望,更何況我是一名黨員,我覺得就更應該帶頭站出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為疫情防控貢獻一點綿薄之力,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當中來。」
和陳晨不同,填表登記、測血壓、血液檢測……這些獻血前的準備工作對於科教頻道記者胡茂華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這已經是他第9次無償獻血了。對於無償獻血,他有著自己的理解。
胡茂華:記得我第1次無償獻血是在採訪一位身患白血病患者之後,當時患者是急需用血,當我看到患兒那種渴望生命的眼神和他母親臉上無助的淚水的時候,我的心是深深的被觸動。從那以後我是每年都去參加無償獻血。
在報名獻血的名單中,有連續指揮戰疫報導的部門、頻道頻率負責人,有剛從戰疫一線歸來的記者、編輯、主持人,有在戰疫後方提供保障的機關工作人員,還有滿懷激情的老黨員。
抬臂、挽袖、握拳……一個個簡單的動作,組合成安徽廣電人的無疆大愛;採血袋透明軟管裡緩緩流動的熱血,匯聚起安徽廣電人共同抗「疫」的信心決心。
此前,已有許多廣電人看到血庫告急的消息,自行前往醫院獻血,還有很多同志早早趕來現場,卻因身體原因未能獻血成功。
離退休處的彭巖,多次獲得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由於2月13日剛獻過血小板,未能成功獻血。廣告中心的魏鋒一大早就來到獻血點來檢測,但是血壓偏高。那一天,他來來回回跑了四次,讓自己平靜休息,但血壓還是未達到獻血標準,沒能成功獻血,很是遺憾。
據臺文明辦主任童曉健介紹,此次無償獻血活動,全臺共有251名員工報名參加,人數是歷年來我臺組織無償獻血人數最多的一年。其中,152人通過了身體檢測成功獻血,總獻血量4.34萬毫升。
童曉健:我們臺裡的廣大黨員幹部職工踴躍報名,積極獻血,充分體現了我們臺裡不僅僅是在抗疫宣傳一線有擔當、有作為,而且是在用真誠和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用熱情和鮮血來展現廣電人的大愛無疆,廣電人的志願精神。
此次無償獻血活動還得到了臺黨委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當天下午,臺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聶慶義,省紀委監委駐省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二級巡視員、臺黨委委員李虹親臨現場,看望慰問了參加獻血的幹部職工。
在疫情面前
每一個人小小的付出,
都將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合肥市中心血站業務主管龐霄:對於重症病人和需要用血的患者來說,及時輸注血液是救治生命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我們合肥市的血液庫存的話一度也是非常緊張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愛心單位和個人積極參加獻血,來共同的提升血液庫存,保障臨床用血。
這就是黨的新聞工作者,
不畏艱險只向前,赤膽忠誠把責擔;
這就是黨的新聞工作者,
視生命重於泰山,把正義永藏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