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喜歡在潘家園把玩銀壺的藏友很多都熟悉毛玲健。潘家園市場創立的時候,毛玲健的父母就在此經營紅木、銀壺等生意。毛玲健可謂一名「潘二代」,眼下居住在潘家園,且在潘家園舊貨市場丙排38號和丁排2號兩個商鋪「以壺會友」。從百餘元到萬餘元,不同品類的銀壺都是毛玲健的店中所藏。
在銀壺玩家們看來,造型精美的銀器自古便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歷代均「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據毛玲健介紹,銀價本身不高,銀壺貴在工藝。「銀壺價格通常以克計算。其中『一張打』的價格相對較高,一般在八、九元錢一克左右。此外,鎏金、鑲嵌寶石等工藝也會帶來附加值。」所謂的「一張打」,即除了把手與壺蓋,壺體部分只用一塊銀片成型,不用熔接、灌模,純粹用敲打來完成製作。與一般銀壺不同,「一張打」銀壺壺嘴是從裡往外慢慢打出,壺底也靠敲打成型,而非焊接,所以「一張打」的銀壺含銀量最高。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由於銀質地柔軟,無法刻模批量生產,銀壺多數為手工製作。受工序繁瑣、成型及鏨刻技藝難度極高等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銀壺發展受限,日漸式微,還曾一度瀕臨失傳。據毛玲健介紹,現在一把普通的手工壺的製作在15-20天左右,「一張打」的用時大致在一個月以上。與銅壺相比,打制銀壺的技術要求更高。
談及銀壺收藏的入門,毛玲健更強調銀壺本身的實用性。「一把普通壺的價格大致在數千元,不算很貴重的收藏品。銀壺重要作用是在於它可以淨化水質,煮出來的水較軟,可以提升茶湯品質。銀還被稱為天然的消炎藥,對身體有好處。」對於影視作品裡銀針試毒的橋段,毛玲健笑言「過於誇張」,「除了鶴頂紅那種烈毒,銀器對於普通毒性的檢測並沒有奇效」。
近年來的銀壺市場正在由極小眾的圈子開始逐步走向大眾。「銀壺是小眾市場,大家當工藝品來買,玩家們買回家很多就是束之高閣,當做裝飾用以欣賞。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實用性。」毛玲健在向顧客介紹一把壺的時候,常常強調「壺摘由蜜蠟或寶石鑲嵌,不燙手;出水利落,斷水乾淨」,均為實用性考量。
銀壺的玩家身份也與從前不同。「現在一些年紀大的顧客並不計較價格,喜歡工藝複雜的,製作精良、實用的。同時,也有很多年輕人開始買入銀壺——『養生青年』越來越多了,對水容器要求也不只限於普通保溫杯了。」據毛玲健介紹,許多年輕人喜歡體型較小、造型古拙簡約的銀壺。
談及「鎮店之寶」,毛玲健也有自己的喜好。在眾多藏品中,他認為一隻鎏金的花開富貴壺與一隻通體刻有心經的銀壺最為精美。「兩個壺代表兩種風格,體量較輕,價格也並不是店中最高的,但算是我心中的極品了。」收藏把玩也好,飲茶也好,每一隻壺都代表著屬於一個人自己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