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韓戰最後的戰鬥

2020-12-15 秉筆如刀

如果沒有電影《金剛川》,金剛川這地方很難被注意到。那塊地在戰線後方,與正面對決的前線比起來,相對次要些。網上能找的金城戰役要圖裡,都沒把金剛川畫進去。其大概位置在戰役要圖圖外的右上方。

金剛川的戰鬥,是整個金城戰役一角。戰役嘛,環環相扣,哪一環出了問題都影響全局。一時一地的戰鬥,怎麼說它重要都有道理。

按照上述邏輯,金剛川地區戰鬥,支撐了戰役全局,重挫了敵方士氣,迫使敵方不得不在韓戰停戰協議上簽字。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停戰協議在板門店籤字,12小時後協議生效。抗美援朝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也於當天22時結束。

①自找沒趣

停戰談判從1951年7月就開始了,邊打邊談,搞了快兩年。直到1953年6月份,各方面都談妥了,但就在這時,有人跳出來作死。

南韓總統李承晩眼看要停戰了,就開始使壞。一面大言不慚,叫囂憑一己之力也要打下去; 一面搞小動作,違反談好的戰俘遣返協議,截留戰俘。

李承晚這波操作,又想拉美國下水。一來完成一統提高聲望,聲望高了才好搞獨裁,二來政治投機,表現出堅定反蘇立場,戰後接著抱緊美國大腿。

李承晚投機投得不是一般的準。一戰前,大英帝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就跑去了美國,還師承後來當了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就是巴黎和會牽頭成立國聯那位。一戰後,朝鮮搞獨立運動,李承晚政見是「外交獨立」,就是請美國來搞託管,擠走日本,剛好撓到美國癢處。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政治家都在尋求南北和解,但李承晚高調反蘇。一系列投機操作之後,美國就把他扶上了臺。

但阻撓停戰協議籤字這次投機,投了個一地雞毛。被我方發起的進攻打得滿地找牙,韓軍4個師被打殘。最終,灰頭土臉的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

②從頭說起

李承晚拉美國下水也不是一回兩回了。韓戰爆發前他就在38線搞摩擦。通過搞小動作,一來轉移國內矛盾,二來搞出點事,好把美軍請回來站臺。從戰前南韓的系列操作看,屬於主動找抽型。

沒有北方的壓力轉移矛盾,並拉美國撐腰,李承睌可能地位不保。

南韓的軍政機構,大體保留了日本殖民時期的人員和體制。弄這麼爛個班底也不難理解。戰後日本都乖乖聽美國的,其在南韓的殖民機構當然也好控制。把這套班底再用起來,對美國來說省事兒,成本低。當然問題也很多,最大的就是不得人心。

即便後來停戰了,李承晚還是按以前的思路操作,全面備戰,製造摩擦,窮兵黷武,搞得天怒人怨。直到1961年,樸槿惠她爹樸正熙發動政變,李承晚跑回了美國。

③戰局逆轉

金剛川的戰鬥,也就是金城戰役那會兒,草根樸正熙已經是韓第二軍炮兵司令,一年後就晉升了準將。但韓戰剛爆發那會兒,也就是兩三年前,樸正熙才是個中校。升的快也是有客觀條件的。戰爭初期,韓軍戰五渣,差點被團滅,活下來的中下級軍官自然機會多多。

1950年6月,朝鮮人民軍大舉南下,用了一個月,便把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逼到了半島一個叫釜山的角上,就是韓國喪屍片《釜山行》裡那個。不過美國有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於是鑽了人民軍側翼防守空虛的空子,搞了個仁川登陸,來了個反包圍。

戰局逆轉,輪到朝鮮人民軍被逼到角上了。聯軍攻佔平壤後,以師、團、營為單,全線快速向北推進,準備一舉佔領朝鮮全境。衝在最前面的聯軍先頭部隊,到達了鴨綠江南岸的古場地區,並向正在渡江北撤的朝鮮軍民射擊。

大敵當前,我志願軍於10月中旬,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入朝後僅兩個多月,便收復平壤、攻克漢城,一口氣打到了北緯37度線,再次逆轉戰局。

④五次戰役

志願軍入朝後大規模的戰役共有5次。 1950年10月末,我方在中朝邊境及以南附近地域,兵分兩路向13萬聯軍發起攻擊。打了10天,遏制了聯軍攻勢,後轉入追擊。聯軍退守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戰役結束。

緊接著就是第二次戰役。11月初,聯軍對我方決心和部署還是稀裡糊塗,於是進行試探性進攻。我方將計就計,來了招誘敵深入,主力向後轉移。聯軍果然上當,被誘至預定戰場。25日,27日,我方分別在西、東兩線發起反擊。戰役歷時29天,收復了平壤,並將戰線推到了38線。三所裡、長津湖的戰鬥,就發生在此次戰役中。《誰是最可愛的人》也講的這次戰役中的事兒。

二次戰役後一周,我又發起了第三次役。12月底,我方越過38線,拿下漢城,打到了37線。由於聯軍撤退有條不紊,有防守反擊的企圖,因此我方沒有輕敵冒進,於12月初,及時結束了此次戰役。

到了12月底,聯軍利用我連續作戰、補給滯後、保障困難之機,發起反攻。我方停止休整,轉入防禦作戰,也就第四次戰役。堅守到1951年2月中旬,我方轉入運動防禦,部署3道防線,以空間換時間,掩護增援部隊開進集結和反擊準備。4月中旬,聯軍見我又有3個兵團加入戰鬥,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就逐漸停止了進攻,歷時87天的第四次戰役結束。戰線回到38線附近。

4月下旬,我60萬大軍集結完畢,發起反擊,第五次戰役打響。此時聯軍換帥,新上任的李奇微發現我後勤保障難以持久,只能發起凌厲的「禮拜攻式」,於是針對性搞出了「磁性戰術」。就是利用聯軍裝備先進、機動性強的優勢,以及我裝備落後、機動性差的劣勢,特別是夜行最遠60裡的特點,主動後撤、逐次防禦,消耗我作戰資源。待我補給出現困難,再組織反撲。這招著實厲害,頂住了我方進攻。6月上旬,戰役結束,戰線穩定在38線附近。

經過多次交手,對於對方實力,雙方都心裡有數。想取得壓倒性勝利,不太現實。於是,7月上旬,各方就開始坐下來談停戰。

打了大半年,你死我活的全面對抗結束了,爭取談判籌碼的實力比拼開始了。邊談邊打,邊打邊談,又持續了兩年。

⑤邊打邊談

1951年7月上旬,雙方在開城舉行談判。聯軍自認控制了海域、空域,要求把停火分界線劃到陸地實控線以北,作為海空域的補償。對此無理要求,我方當然嗤之以鼻,然後談判破裂。

隨後聯軍發起夏季、秋季兩次攻勢。打了兩個月,聯軍佔領了646平方公裡,平均下來戰線向前推進了2公裡。

沒佔到什麼便宜,10月下旬,聯軍就又坐下來談判。這次談判地點來到了著名的板門店。

便宜雖少但也不能白佔。10月末至11月下旬,我方發起局部反擊,收復部分失地,並鞏固了重點方向防禦。

雙方就這樣打打談談,耗到了1952年10月中旬。此時,我方的戰場主動權越來越明顯。為化被動為主動,聯軍瞅了個機會,搞了個「推牌作戰」計劃,發動了三角山戰役,也就是上甘嶺戰役。結果沒啃動硬骨頭,反把牙給崩了,此後再沒能發動營以上規模進攻。

⑥戰爭結束

在相互攻守拉鋸過程中,停戰談判也堅難進行。邊談邊打,時間就到了1953年6月,剛好接上李承晚跳出來作死那段。

實際上我方發起的金城戰役,是整個夏季反擊戰役的最後階段。之前兩個階段的進攻,拿下了71處聯軍防禦陣地,加上第三階段金城戰役,共將戰線向南推進了240平方公裡。在我方的戰場攻勢下,形成了最終的停火線,達成了最後的停戰協議。

7月27日22時,停戰協議生效,金剛川的戰鬥結束、金城戰役結束、夏季反擊戰役結束,歷時3年多的韓戰也結束了。

相關焦點

  • 從《金剛川》看志願軍的鐵骨,和韓戰中最後的戰役
    特別是最後,當志願軍架起「人橋」,讓部隊踩著肩膀通過河面的時候,真的有一股熱泉在眼眶裡打轉,心裡還有一種說不出的酸。 關於電影本身就不多說了,今天主要來聊聊韓戰中這場最後的戰役——金城反擊戰。
  • 趁《金剛川》熱度,聊聊韓戰中那個非常殘忍的武器
    看過電影《金剛川》的朋友一定記得其中的我軍在不斷搶修被炸浮橋過程中,那個掩護浮橋的高射炮連擊落美軍敵機的經典場景,特別是最後一刻,英雄張飛使用61-K型37mm高炮擊落美軍F-84戰機,最後,汽油彈的高溫將他的肉體與高炮永遠地融在了一起。
  • 看完《金剛川》沒過癮?可以看看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韓戰電影
    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歐豪等人主演的《金剛川》,上映19天,票房成功超過了9億。不過,相比起亮眼的票房成績,《金剛川》的口碑非常一般,豆瓣評分只有6.5。如果大家看完《金剛川》覺得沒過癮,可以看看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韓戰電影:以豆瓣評分排列:TOP05:《搖擺狂潮》,豆瓣評分8.2。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解析巨製戰爭片《金剛川》,背後的故事
    近年來,主旋律的獻禮片層出不窮,獻禮主題也各不相同,2017年,獻禮建軍90周年;2019,獻禮建國70周年,而今年,2020年,國慶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禮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的影片,《金剛川》也將在紀念日前夕,10月23日,全國上映。
  • 《金剛川》奪冠,《長津湖》開機……國產戰爭片要爆發了!
    《金剛川》的新創舉 《金剛川》從韓戰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切入,巧妙選取了戰場後方的故事:為了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向敵機射向最後一發炮彈。
  • 《金剛川》超級戰爭大片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致敬電影、超級戰爭大片《金剛川》在港開畫。《金剛川》聚焦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稱為金城戰役。金剛川是位於朝鮮境內的地名,地勢險峻,是這場激戰中,兵家必爭之地。那裡有一條非常深、非常寬闊的江,江上的橋是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志願軍戰士為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據統計戰爭最白熱化的個多月中,木橋遇美軍的輪番轟炸,落下的炮彈多達2400枚,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 《金剛川》真實的背後: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電影《金剛川》海報 電影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金城戰役示意圖 既然《金剛川》是真實事件改編,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背後的真實歷史背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金剛川:韓戰的鋼鐵運輸線,打不斷炸不毀,讓美軍輸得服氣
    《金剛川》劇照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金剛川》也即將上映,本劇突破以往戰爭片的宣傳手段,重點瞄準後方運輸線上默默付出的志願軍將士。 一、敵我差距 1950年6月,韓戰爆發,這本是朝鮮半島的內政,但美國無視中蘇,操縱聯合國通過了派軍案,組成了實際大部分是美國人的聯合國軍。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加入韓戰,此舉加劇了朝鮮半島的混亂,讓本已統一在即的朝鮮軍隊全盤崩潰。
  •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最近,我上網看了剛上映不就得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美國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想要佔領朝鮮,而後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政府看透了美帝國主義的野心,因此應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願,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難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趨利避害是人性,捨生取義也是人性」金剛川事件裡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便是金剛川橋。金剛川作為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奔湧在朝鮮第一山、也是南北朝鮮交界處的金剛山之間,地勢險要之餘還掌握著志願軍們的後方補給——要想快速運送彈藥物資,就得從金剛川上穿河而過。
  • 《金剛川》外,B-29型轟炸機在韓戰中的挫敗
    編者按:作為一部反映我志願軍高炮部隊為保護關鍵性橋梁而與美國空軍殊死纏鬥的電影,號稱「超級空中堡壘」的美國空軍B-29型戰略轟炸機在《金剛川》中雖然戲份不多,卻一度扮演著終極危機的角色。看似強悍無敵的熒幕形象背後,這款轟炸機在真實的韓戰中卻並非全然無敵……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電影的背後的金城戰役,是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這是韓戰的最後一戰,中國志願軍在14天內消滅了53,000名敵人,迫使美國和韓國老實返回談判桌,準備接受停戰。自從抗美援朝以來,金城之戰也是中國志願者火力第一次能夠壓制敵軍,也是志願者轉入陣地以來規模最大一次戰役,在抗美援朝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為保證作戰部隊後勤供應,志願軍工兵第10團3連連長張振智帶領部隊在金剛川重新架設被美軍炸毀的橋梁,開設巖裡渡口,這座橋就是巖裡橋。關於此事,《志願軍英雄傳》中如此描述:「金剛川切斷了由北向南的公路。這裡,巖裡大橋早已完全被炸壞了,一座行人便橋也被炸得幾乎找不見影子。一切戰鬥需用的物資都停留在橋北,前線急待後方的供應。」5月20日下午,張振智帶著他的工程兵來到巖裡附近,幾天後,一座新的大橋憑空而起。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志願軍工兵第十團三連在連長張振智的帶領下,在金剛川上架橋作為金城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通道。橋梁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美軍飛機投彈3500枚,橋梁數次被炸毀。志願者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橋。活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障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證了前線的物資供應。既然《金剛川》是真實事件改編,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背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 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明天上映,電影中的這三點啟示每個...
    《金剛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講述的是志願軍戰士誓死捍衛交通要塞, 全力渡過金剛橋的故事。
  • 《金剛川》開播,多數沒看過的直呼看懵、不好看,真是這樣嗎?
    第二,除了戰鬥人員志願軍戰士,還有更多的武器裝備等輜重需要運送,難道這些重武器能自己遊泳嗎?當時河流湍急,水中還有暗流,加上冬天等惡劣條件是不允許非戰鬥減員的。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們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
  • 《金剛川》志願軍用血肉築橋,背後的金城戰役更加血性慘烈
    金剛川上的「工兵英雄」 朝韓交界處的金剛山,主峰海拔1638米,是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最高峰,有「朝鮮第一山」之稱。電影中的金剛川位於金剛山附近。1953年夏季,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金剛川上的大橋和一座人行橋遭到敵人飛機炸毀。前線戰況危殆,金剛川上需要架設橋梁,為志願軍提供後勤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