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汽車科創公司落戶張江
整合前沿新技術,連接消費市場,打造「矽谷型」汽車品牌
正對建設中的張江「科學之門」雙子塔、比鄰阿里「平頭哥」晶片公司,一家首輪投資100億元的全新汽車公司昨天宣布落地上海浦東。
國內最大車企上汽集團、最大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以及剛剛度過30歲生日的浦東新區,是這家名叫「智己」的車界新生兒的三大股東。在許多人眼中,這個新生兒,承載著「勝負在此一役」的意義。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已經把推動成立智己汽車視作全集團轉型升級的「一號工程」;阿里巴巴CEO張勇說,達摩院的一切新技術,這家新車企隨便用,與「平頭哥」晶片公司比鄰而居,便是此意;浦東新區參股其中,更為其選址在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位置。
各方之所以選擇這樣做,有其深層原因。就在這家汽車公司成立前夕,全球資本市場正掀起一輪狂歡:本周,特斯拉汽車市值首次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美股市值之和則超過了美國三大車企通用、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市值之和。
儘管資本市場有「狂熱」的情緒,但資本的內在邏輯指向汽車產業革命這一全世界炙手可熱的風口。過去多年,電動汽車追著燃油汽車的方向跑,但現在,百萬元級豪車的百米加速性能,入門級的電動汽車就能輕鬆實現;高能電池支持下的中央電腦,利用人工智慧學習,讓汽車技術的演化真正實現日新月異。百年車企們曾經難以想像的事,正在一件件成為現實。
業界普遍認為,智能化、電氣化技術進入極快的加速期,蘋果智慧型手機取代諾基亞的歷史已經開始在汽車界重演。「我們必須抓住『技術爆炸期』。」智己汽車負責人表示。
雖然市值神話表現在美股,但股價背後,實體領域的全球汽車產業技術革命,和上海息息相關。特斯拉正是在上海臨港實現了Model 3的成功,國內造車新勢力頭把交椅蔚來汽車在上海創立。作為中國第一大車企,上汽集團則為這些打下基礎:通過長期的中外開放合作和自主創新,在上海形成了全球領先的汽車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眾多世界第一梯隊的核心技術,如今分散在上海汽車產業的各個領域,支撐上海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汽車創新中心之一。
全球最好的智能座艙、最前沿的自動駕駛技術、最先進的種種核心零部件……今天的上海,已經有了各式各樣的技術優勢,它們並不是在實驗室裡,但出於技術成本考量,許多前瞻性技術往往只能第一時間向全球高端豪車品牌供應。上海本土汽車產業獨缺的,就是一個像特斯拉一樣,能為各類「黑科技」代言,能連接廣大消費市場和前沿技術的「矽谷型」汽車品牌。
上汽集團經營者回憶,早在三四年前,就已開始規劃新公司新品牌的架構,同時埋頭布局各個領域的前沿技術突破。「去年系統梳理時,我們看到創新成果已經一大堆了;近8個月又和麥肯錫一起做了市場研究,調研報告已經堆到跟腰一樣高。」陳虹說,這些實實在在的積累,讓新公司新品牌在上海落地,就像是「用項鍊串起顆顆珍珠」,來得水到渠成。
不過當下,上汽集團並沒有將智己汽車看做自己的子公司,雖然目前是大股東,但上汽和其合作夥伴一致認為,這是一家誕生在上海的全新汽車科創公司,市場化多元融資架構和突破性的創新運營機制,是它的另一層發展基礎。智己汽車的股東方透露,將利用張江辦法,為核心管理層、初創團隊設計市場化的期權激勵的約束機制,同時作為重要的機制創新,還將為用戶價值設計同級別的權益激勵方案,形成有別於目前其他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記者 徐蒙 張煜)
■鳳凰自行車銷量破550萬輛
今年前10月,全球銷量打破1994年創造的年銷551萬輛紀錄
出口爆單,內銷激增,今年1至10月,上海鳳凰自行車全球銷量打破1994年創造的年銷551萬輛歷史紀錄;「雙十一」期間更是火力全開,電商銷量創新高,達25萬臺,同比大增78%。連日來,上海鳳凰天津、江蘇丹陽兩大生產基地開足馬力,員工輪班作業。
百年鳳凰傳喜訊,有疫情突發因素。今年3月起,國內自行車需求爆發,鳳凰線上線下各渠道銷量屢創新高,高峰期單月銷量近100萬輛;在海外,大量工廠停工,零部件供給不足,貿易商只能把目光投向中國,僅歐洲市場全年訂單就同比增長近50%。海關總署稱,我國自行車出口4月起連續5個月環比增長,三季度達11億美元,為1995年以來行業首次單季度出口突破10億美元大關,創下近25年來新高。
它更見證了鳳凰浴火10年後的涅槃重生。曾經是國民第一品牌的上海鳳凰自行車,一度跌到最低谷,2010年公司銷量為1979年來最低:161萬輛。痛定思痛,2010年,在市政府和金山區委區政府領導下,鳳凰啟動混改,走上與江蘇美樂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道路。
體制機制桎梏一朝打破,傳統的生產、銷售、研發環節逐個「破圈」:擴充產品線,從「二八大槓」幾張老面孔,到組建童車、學生車、城市休閒車、運動競技車、電動車、智能助力車、醫療康復車「兩輪車大家庭」。老、中、青、少、童、幼六代消費群體全覆蓋無死角;拓展全渠道,告別傳統批發模式「單打一」,端上終端門店、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大客戶訂製的「滿漢全席」。出口國也從過去主銷中東及非洲,擴展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大研發更是全情投入的第三板斧,鳳凰先後投資一南一北兩個兩輪車研發中心,建設新品檢測中心、鋰電檢測中心和戶外環型多路況測試跑道等多個系統化檢測平臺,全面賦能製造和品控的跨越式提升。
「過去10年,鳳凰走了一條全品類、全渠道、全產業鏈規模擴張道路。下一個10年,鳳凰要在新發展格局中踐行高質量發展。」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副總裁季小兵說。為此,「兩頭提升」的新一輪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外銷瞄準美、日兩個世界自行車消費大國。2020年,鳳凰成功併購天津愛賽克車業和天任車業,愛賽克所擁有的日本知名自行車品牌「丸石」被納入麾下,鳳凰由此可快速切入日本中高端市場。而內銷,明年,鳳凰將啟用高端品牌上海鳳凰菲尼克斯(FNIX),將其打造成叫好又叫座的新國潮。(記者 吳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