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霞染翠漫碧空,
熱情如火吐芬呈。
火海涅槃吟千古,
花中奇葩留美名。」
——《鳳凰花》
鳳凰是中華民族傳統神話傳說之中出場次數最多的神鳥之一,是家喻戶曉的「百鳥之王」,也被稱之為「鳳皇」,雄性為鳳,雌性為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 在傳統神話傳說中,鳳凰是一種代表祥瑞的神鳥,鳳凰齊飛,更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以來便有記載,甲骨文中還有關於商紂王捕獲鳳凰的傳說。 不過鳳凰在傳統神話中的形象也一直在發生變化,《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
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並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有「百鳥朝鳳」之說。亦有「丹鳳朝陽」,出自《詩經 大雅 卷阿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寓意賢才逢明時。鳳凰又稱太陽鳥、陽禽、火精,所謂丹鳳朝陽、鳳鳴朝陽、火鳳凰。
火鳳凰的傳說:淅川是楚文化的發祥地,相傳楚國有一年發大水,連續三個月降雨不見天日,全國成了水鄉澤國,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國國軍設壇祭日,祈求太陽早日出來,沒想到邪惡的烏龍繼續降雨,國君詔令天下勇士討伐邪惡的烏龍,都被烏龍打敗吃掉。有一謀士說,在楚國的東邊有一座鳳凰山,山上有一隻神鳥名曰——火鳳凰。楚國國君和謀士請火鳳凰為人間除魔,火鳳凰義不容辭前去除魔,火鳳凰與烏龍大戰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與之分出勝負,火鳳凰只得犧牲自己,燃燒自己的心和烏龍拼搏,最後火鳳凰和烏龍同時化為灰燼,天地重現光明。楚國百姓為了紀念火鳳凰,在鳳凰山上修了一座火鳳凰壇。
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於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後它們才能得以重生。垂死的鳳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
「鳳凰涅槃九重天」時刻在講述著鳳凰與大楚的發祥地 淅川之九重的故事。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
楚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祝融,而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另外,楚人早先最高領袖也是掌管火種的火官,作為火鳥的鳳便成了楚人的圖騰崇拜。而鳳凰色赤,與楚人尚赤崇日相互呼應。
戰國時楚人歇冠子在《歇冠子》一書說:「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描繪出了「鳳」的基本特徵:鳥類,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寧,被奉為楚人氏族圖騰。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看成是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其次,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諧。
「涅槃重生」意思指鳳凰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新生,並在重生中達到升華。又稱「鳳凰涅槃」,以次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