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法國瓦茲河畔歐韋7月30日電 題: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在享譽全球的荷蘭繪畫大師文森特·梵谷逝世130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前往梵谷的長眠之地、法國北部小城鎮瓦茲河畔歐韋(Auvers-Sur-Oise)探訪。
與130年前梵谷生活的時代相比,這座質樸而寧靜的小城景致並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條大街橫貫東西,主要建築物分布在大街兩側。城鎮北面依然是大片麥田和玉米地。從巴黎來的很多人都選擇乘坐火車,只有慢車在此地停靠。
圖為當地時間7月29日拍攝的梵谷的長眠之地,他與弟弟提奧?梵谷葬在一起。兩人的墓地前各有一簇盛開的向日葵,格外引人注目。 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梵谷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就是在這座小城鎮中度過的,這裡的教堂、市政廳、農田等風光都一一被梵谷畫進他最後的作品中,到處都留下了梵谷的足跡。把這裡形容為「梵谷之城」也並不過分。
梵谷之墓在當地公墓中的位置並不起眼,他與弟弟提奧·梵谷葬在一起。兩人的墓地前方各有一簇盛開的向日葵,格外引人注目。梵谷之墓極其儉樸,很小的墓碑上篆刻著「文森特·梵谷在此地長眠」(Ici Repose Vencent Van Gogh)及他的生卒年份「1853-1890」。
梵谷去世於1890年7月29日,7月30日就在這裡安葬。關於梵谷的死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由於當時並沒有目擊者,因此導致他去世的槍擊過程依然撲朔迷離。大量梵谷傳記在寫到梵谷死因時仍把其歸結為自殺。
研究梵谷生平的學者範德文(Wouter van der Veen)本周宣稱發現了梵谷在槍傷致死之前創作的最後一幅油畫《樹根》的確切地點。畫作呈現了色彩鮮豔的樹幹、樹根和樹樁,相關地點應該就位於小城鎮中。荷蘭梵谷博物館的專家也對這一發現表示了支持。
在法國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間,範德文在家中用空閒時間整理梵谷相關的文件,通過一張當地舊明信片找到了靈感。
文森特·梵谷創作最後一幅作品《樹的根》創作地被隔離裝置保護起來。
有人就此指出,梵谷當時幾乎每天都從事繪畫創作,應該不會自殺,特別是他在槍擊事件發生前還在對《樹根》進行創作。不過範德文認為,梵谷的這幅畫作展現了「生與死的主題」,是「一種告別」。
被認為梵谷用來自殺的那把左輪手槍去年在巴黎的一次拍賣會上拍出了162500歐元的價格,它被譽為「藝術史上最著名的武器」。一枚生鏽的7毫米子彈在荷蘭的梵谷博物館展出。
由於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反彈跡象日益明顯,確診患者正重新增多,訪問梵谷長眠之地的人也大幅減少。記者注意到,在梵谷去世紀念日,本應舉行紀念活動,但現在只有很少的訪客,且大多數人來自法國,相關紀念活動也未舉行。這對於梵谷之墓的保護來說,或許是件好事,這裡每年據稱只能接納萬名訪客,而疫情前實際到訪者則數以十萬計。
小城中的拉烏客棧(Auberge Ravoux),是梵谷最後生活和去世的地方,也大體保持了梵谷時代的風貌。同樣由於疫情原因,拉烏客棧仍未恢復對外開放。拉烏客棧的公告說,今年的剩餘時間客棧也都將關閉。對於訪問當地的梵谷愛好者來說,這是個遺憾。
在梵谷之墓外,是一大片麥田。梵谷1890年7月在這裡創作了油畫《麥田上的鴉群》,一個大指示牌標明了梵谷創作的具體位置。130年後現實中的景色和油畫上的呈現幾乎仍一模一樣,或可視作是後人對這位偉大畫家的致敬。
《麥田上的鴉群》被認為是梵谷「最強大,最具激烈爭論的畫作之一」,專業人士已有相當多的解讀。畫家當時被精神疾病所困擾,因此這幅畫承載了他當時的心境。人們能夠在麥田裡感受到畫家的精神狀態。
現在,廣袤的麥田似乎延伸到天際,幾名少女正在麥田裡拍照;幾名法國人徒步穿行在田間,探尋梵谷的點滴印記。梵谷雖已離世一個多世紀,他對真實生活的描繪依然存於人們心間。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仍在繼續前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