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奧地利梵谷」的繪畫世界!|繪畫|梵谷|現代藝術博物館|藝術之...

2020-12-22 騰訊網

下奧州古金精神病療養院的「藝術之家」,精神病人住所

壁畫為他們所繪

離維也納20公裡的下奧地利州小城-- 克洛斯特新堡( Klosterneuburg) 有座奧地利15世紀的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 Stift Klosterneuburg), 克洛斯特新堡面臨多瑙河,背靠維也納森林和葡萄園,這座修道院是維也納周邊的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下奧州古金精神病療養院大門入口處瓷磚裝飾壁畫 天堂

作者August Walla

在歐洲藝術史上,使克洛斯特新堡名聲在外的不是修道院,而是那裡精神病人創作的藝術作品。Maria Gugging 瑪麗亞. 古金是當地的一個小鎮,1885年下奧地利州古金精神病療養院Landesnervenheilanstalt Gugging 建於此地,這裡是」奧地利梵谷」的繪畫世界,精神病人的畫筆給你展示了神秘莫測的宇宙天地。

古金藝術博物館負責人Johann Feilacher 博士

2007年這所精神病療養院撤銷,有關科室與其它地方的醫院合併,原來的精神病人繼續住在這裡。2006年下奧州在原址建立了一個古金藝術博物館Museum Gugging ,專門展出精神病人的畫作。2020年7月1日,古金藝術博物館在疫情解禁之後將重新開門,延續展覽「頭腦感覺-- 來自古金的藝術, 1970年至當今時代」( 2018.04.26—2021.04.11)。

精神病人住所「藝術之家」內部壁畫 作者 August Walla

奧地利是精神分析學說的故鄉,弗洛伊德深入研究人的潛意識,本能,欲望,夢境和童年回憶。下奧地利州古金精神病療養院的心理醫生萊奧. 納夫阿提爾( Leo Navratil )從50年代中期開始,將藝術作為診斷和治療的手段,他發現不少精神病人有著奇特的才華和豐富的想像力,於是引導病人把注意力和時間用在了畫畫上面, 顏色畫筆取代了藥物針劑。

許多頭部 作者 Josef Blahaut

80年代以後,心理治療師,古金藝術博物館負責人約翰. 法拉赫( Johann Feilacher )博士將前輩老師萊奧. 納夫阿提爾的做法繼承下來,發揚光大。精神病人有了寬敞明亮的畫室,畫畫環境和生活條件大為改善。Haus der Kuenstler」 藝術之家」的外牆非常醒目,顏色極為鮮豔,早在70年代,精神病人就住在裡面,他們自己揮舞畫筆,根據個人喜好,裝飾居室牆壁。

走進博物館的展廳,你會發現精神病人筆下的題材,應有盡有,興趣廣泛毫不枯燥: 日月星辰,花鳥動物,交通工具,鐮刀斧頭,政黨標誌,天使上帝,人物圖案。從畫面上看,有的寫實,有的抽象,既有對過去時光的回憶,還有對愛情家庭的嚮往。從病房,宿舍,到畫室,畫廊,博物館,一路走來,步步提升,在心理治療師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精神病人憑藉手中的畫筆和藝術的直覺,走上了藝術市場化的道路。

Johann Hauser 作品一覽

古金這裡的精神病人過去沒有繪畫基礎,進了療養院以後,也沒有老師教他們畫畫,可以說是無師自通,心想事成,想怎麼畫就怎麼畫。複雜的畫面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不可思議。為什麼他們能畫出如此奇妙的作品? 其實全憑他們個人內在的感覺和悟性,這種對繪畫的感受是天生帶來的,可謂水到渠成。如果按照常規習慣,教他們從基礎學起,那就反而一事無成,毀了他們的才氣。

心理醫生萊奧. 納夫阿提爾在60年代發表了他對古金精神病人進行藝術治療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專業界的重視。1970年古金精神病療養院病人畫展在維也納一區老城史蒂芬大教堂旁邊的畫廊Galerie Naechst St.Stephan 舉辦,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那時保守人士對精神病人抱有偏見,冷嘲熱諷,認為水平太差,異想天開,不能登大雅之堂。

我想坐在轎子裡,被人抬走 作者Oswald Tschirtner

用藝術治療精神病人的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00多年前的精神病人在高牆鐵窗的房間裡,在暗淡的燈光下發掘藝術的源泉。德國醫生,藝術收藏家普林茨霍恩( Hans Prinzhorn , 1886-1933 )1919- 1921年期間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精神病醫院收集了450名精神病患者的近5000件作品,並於1922年出版了「精神病人的繪畫」專著。超現實主義的畫家看了如獲至寶,受到精神病人藝術構思的啟發。

樂器 作者 Heinrich Reisenbauer

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認為藝術家的使命不是寫實地再現自然對象,而是抒發藝術家內心的情緒感受,和自主獨立的創造精神,他們用強烈的色彩和扭曲變形的方式掀起了藝術革命的浪潮。在第三帝國,納粹將德國表現主義繪畫污衊為和精神病人畫作一樣的」精神錯亂的瘋子藝術」,法西斯在德國和維也納舉辦過羞辱攻擊表現主義繪畫的「墮落藝術展覽」。

非洲大象 作者 Johann Garber

法國藝術家讓. 杜布菲 ( Jean Dubuffet , 1901-1985 ) 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Art brut , 即非主流,非正統的藝術,它不是我們熟悉的傳統的藝術形式,更不是學院派的藝術風格。這種非主流藝術的作者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畫畫半路出家,文化程度也不高,屬於與社會隔絕的邊緣人物。但他們對景物保持著直接純真的感受,沒有固定觀念的限制束縛,因此,他們的作品自然流露,不矯揉造作,沒有學院派的匠人之氣,沒有人為加工的雕琢美化痕跡,透露出難能可貴的童心和豐富的想像力。

生活是生活的藝術 作者 Johann Fischer

精神病人的繪畫典型地體現了非主流藝術的特徵, 在讓. 杜布菲看來,非主流藝術「高貴,不易親近,它是藝術的起源,全憑自身靈感畫畫,具有原創精神。」古金藝術家的作品裡,有許多象徵符號,傳遞了神秘的信息,體現了天馬行空的創作自由,世間凡夫俗子無法完全破解這些精神病人」頭腦感受」( Gehirngefuehl ) 的東西。

奶牛 作者 Franz Kamlander

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裡,不時聽到有些人發出質疑批評之聲: 「這種畫有啥好看的,簡直就是兒童畫」。畢卡索曾經說過,」我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畫得很好了,可是,我直到老年才能像兒童那樣畫畫。

從19世紀末起,西方現代藝術家在土著人和非洲人的雕刻中,在東方藝術,兒童繪畫,精神病患者作品裡尋找靈感。奧地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彼得. 漢德克,英國搖滾音樂家大衛. 鮑伊,奧地利許多前衛藝術家都曾來到古金,拜訪精神病療養院的藝術家,他們欣喜若狂,在這裡遇見知音。昔日患者August Walla ( 1936-2001) 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歐洲收藏界的明星,他曾經寫到,」我是一個笨蛋,仁慈的上帝讓我愚蠢」。在心理醫生的感召喚醒下,古金的精神病人拋棄自卑,克服恐懼,忘掉痛苦,脫離孤獨,他們身上潛在的藝術才華得到復甦,獲得再生,精神病人畫出了各自眼中不同的現實世界。

既是精神病患者,又是藝術家,在」藝術之家」門前集體合影的老照片, 牆上圖案是他們的藝術創作

今天,社會上早已不把他們當成精神病人來看待了,而是稱呼他們為「古金藝術家「( Gugging --Kuenstler ),他們的作品頻頻出現在畫展,拍賣會,書刊,電視報導裡,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博物館,收藏家的青睞。除了名氣大大擴展以外,作者的個人收入同時也明顯增加,自食其力,心情舒暢。」古金藝術家」現在成了奧地利文化藝術界的一塊獨特招牌,影響力超越國界,奧地利精神病人的藝術表現力令人刮目相看,評論界甚至將他們和一些西方現代藝術大師相提並論。

情侶 作者 Alois Fischbach

人們習慣把古金的藝術家稱作」奧地利的梵谷」,他們都是繪畫自學成才,都在精神病療養院住過,有共同之處。荷蘭畫家梵谷( 1853-1890) 在人們的眼中是一個典型的瘋狂天才,他在喪失理智的妄想裡,割掉了自己的一支耳朵,許多心理學,醫學書籍都反覆引用了這個悲劇故事,無數的醫學家對這個酷愛描繪向日葵的天才畫家作了各種病理分析,他們把梵谷割耳自殘的粗暴行為歸咎為神經錯亂,癲癇病,新陳代謝障礙所致,可以說,一切導致精神崩潰的病因都反映到他的身上。

人物 作者 Arnold Schmidt 李力拍攝

梵谷把藝術看成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像一個獨居的隱士,把繪畫作為一種宣洩狂熱激情的神聖使命,獻身藝術成了他生存的唯一意義。梵谷無法將貧窮的百姓解救出苦海,上帝讓他在色彩和線條裡施展自己的才華,在繪畫裡創造理想的世界。

古金藝術博物館院內牆上的裝飾圖案來自精神病人的作品

不知古金精神病療養院附近的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和維也納森林是否對這些病人的藝術靈感產生影響? 哥德式的尖塔高聳如雲,巴洛克的教堂穹窿天頂畫燦爛輝煌,教堂裡信徒們虔誠祈禱。森林裡小道蜿蜒曲折,木橋穿插其中,早晚時分霧氣朦隴,不見盡頭,垂落的樹葉鋪向密林深處。

精神病人自己描繪裝飾的「藝術之家」裡面的個人房間

面對梵谷和奧地利古金藝術家的畫作,不禁想起了一句西方名言: 天才往往處在狂妄的邊緣,精神病人也好,畫家也罷,也許這是上帝給他們安排的人生軌跡,他們的內心深處無人知曉,他們永遠生活在個人的幻想世界裡,用畫筆向上帝傾訴情感。

下奧州的古金藝術博物館展廳

精神病人住的「藝術之家」在古金精神病療養院的高處,路上要經過療養院裡面的教堂。筆者離開」藝術之家」,走出古金藝術博物館後,來到旁邊山坡上。舉目四望,樹草一片,天空飛著鳥兒,雲層壓的很低,周圍環境與梵谷畫中的景色非常相似,不禁十分感慨,也許」真假梵谷」有種特殊感應,他們很多年前可能曾在夢中相會。

家庭 作者 Johann Korec 李力拍攝

圖片除標註說明之外,其餘圖片源自網絡,Kurier

點擊播放 GIF 0.1M

感謝您讀完全文,

轉發是一種美德,感恩有您的支持。

聽說轉發文章會給您帶來好運!

(本文由歐華傳媒原創,作者李力,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我們的努力來自您的關注

多支持,點在看

相關焦點

  • 走進」奧地利梵谷」的繪畫世界!
    古金是當地的一個小鎮,1885年下奧地利州古金精神病療養院Landesnervenheilanstalt Gugging 建於此地,這裡是」奧地利梵谷」的繪畫世界,精神病人的畫筆給你展示了神秘莫測的宇宙天地。
  • 文森特梵谷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譽世界.凡高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凡高年輕時在畫店裡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教育」。
  • 後印象派,梵谷|讀書《現代藝術150年》
    雖然,因經濟原因綴學,他十六歲就在伯伯的古比爾藝術經紀公司海牙分店工作,幹得不錯,還被派到了倫敦的機構。綴學的他浸泡在藝術的環境之中。在倫敦工作時,他參觀博物館,去泰晤士河寫生,向心愛的姑娘求婚……過於率真而失戀,任性辭職回家。1874年,文森特伯伯又把梵谷安排到巴黎的古比爾公司總部工作。愛閱讀的他很快墜入巴黎知識分子的思想浪潮之中。
  • 塞尚、高更、梵谷同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你更欣賞誰呢?
    了解西方繪畫藝術歷史和流派,後印象派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在99年前的今天,即1921年5月2日,美國紐約大都市展覽會展出了後印象現代藝術,轟動一時。說起後印象派的諸多代表人物,如今個個如雷貫耳,都是世界頂級的藝術大師,其每一張作品都價值連城。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類似現代的漫畫,因此現代的漫畫在發展初期亦被稱為鳥羽絵。這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可能是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在荷蘭梵谷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門的「日本夢」展廳。這個展廳中收藏有梵谷臨摹的一些浮世繪以及原畫。因為梵谷和他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而在梵谷博物館的官網上,還有一個日本版畫收藏集,其中有數百幅浮世繪作品。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因而,經常在看完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西方藝術特展之後,很多參觀者都在感嘆自己對西方的藝術了解實在是太少,這麼寶貴的機會呈現在自己的面前,卻無法完全理解藝術品的魅力。我們可以不會作畫,但是一定要具有對美的認知和理解,能夠辨識出世界上的美好與純淨。最好的方式,無疑就是在名師的指導下欣賞大量的優秀藝術品。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世界藝術大師 梵谷 莫奈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
  • 梵谷荷蘭時期書信:藝術生涯的起步與尋找自己
    ——1881年6月底,梵谷給提奧的信《沼澤裡的睡蓮》 1881年,創作於荷蘭埃頓,現藏於美國維吉尼亞藝術博物館梵谷從風景畫開始,發展到肖像畫,而後又畫迴風景,走到哪裡畫到哪裡,慢慢學著將人物的繪畫方法與景物的繪畫方法相結合。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看看這頭頂的星空,簡直是另一個世界……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就像眼前的梵谷一樣。」關於人物傳記電影,我們看過真人版、看過動畫版,而用梵谷的畫作為其傳記的主角,這一想法確實是非同凡響。《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電影。
  • 高層次的精神享受,世界著名繪畫藝術作品鑑賞!
    這種釋放的情感像救贖與自救一樣,其實情感的釋放過程就是藝術的創作過程。人類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讓我們一起走進藝術大師的世界去欣賞充滿無窮的力量,傾注了滿腔激情,別具藝術特色的作品吧!
  • 從梵谷到安迪·沃霍爾,被「吃」影響的藝術風格
    ▲ 圖片來源於網絡梵谷死於1890年,那年,阿爾勒的麥田格外金黃。在滿是泥濘的鄉間小路上,梵谷創作了他的最後一幅畫作《麥田群鴉》。這幅畫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梵谷那如春筍般向上生長的筆觸,更為精妙的是構圖的獨特性。
  • 梵谷那些著名的《向日葵》們都在哪裡?
    這些作品為梵谷在巴黎參加畫展比賽所作,另外三幅分別存放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瑞士伯爾尼藝術博物館以及接下來要隆重介紹的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Krller-MüllerMuseum
  • 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
    中新社法國瓦茲河畔歐韋7月30日電 題: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中新社記者 李洋在享譽全球的荷蘭繪畫大師文森特·梵谷逝世130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前往梵谷的長眠之地、法國北部小城鎮瓦茲河畔歐韋
  • 世界最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存有梵谷作品星夜,吸引無數藝術家
    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前往MoMA,參觀了許多美麗(古怪)的現代藝術和一些生動的印象派藝術。我討厭現代藝術。我只是不「了解」它。鏟牆藝術如何?我不喜歡現代藝術,但這個博物館確實有梵谷的《星夜》以及其他後印象派藝術,所以我不能完全討厭它。如果您喜歡現代和當代藝術,那(我被告知)是世界上最好的藝術之一。周五下午4點後,博物館是免費的(我喜歡免費參觀梵谷)!網址: 18 W. 54th Street,中城,+ 1 212 708 9400,moma.org。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文森特·梵谷記得在自己最沮喪的日子,提奧伸出了熱情之手邀請哥哥來藝術之都巴黎同住,帶哥哥參加周末印象派沙龍,結識了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大師, 讓他眼界大開,精神重振。《杏花盛開》小文森特·梵谷長大後向世界各地博物館推介叔叔價值連城的畫作,更在72歲時(1962年)將梵谷的大批繪畫收藏託付給家族
  • 歐洲藝術繪畫風格之辨:到底什麼是印象主義、什麼是後印象主義?
    畫家用自己的眼睛直接觀察和感受外在的世界,並將自然光的差異用微妙的色彩變化表現出來,以此展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然之景。印象主義更加注重表現繪畫本身,試圖擺脫文學對繪畫的束縛。印象主義畫家認為固定的文字是繪畫想像力的限制,他們提倡寫生,認為只有到自然之中去寫生,才是真正的繪畫,才能展現出繪畫之美。
  • 梵谷之所以偉大,是藏在作品裡的藝術精神偉大
    感謝閱讀/關注/分享/評論/收藏作者:星海藝凡塵(冰峰畫藝工作室)梵谷是繪畫藝術史上舉世聞名的大師級人物,其藝術成就享譽世界至今已有120多年,深深地影響了很多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和藝術生,在其精神力量的影響下勵志前行
  • 梵谷、莫奈爭相模仿的浮世繪畫風,有什麼魔力?
    荷蘭印象派畫家梵谷,家中擺滿了浮世繪相關作品。在用這些作品裝飾自己畫室的同時,也將浮世繪帶入到自己的創作中。 現代藝術大師,大衛·霍克尼的畫作《遊泳池》,也是借鑑了浮世繪的扁平式畫風。
  • 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
    最近國家博物館的梵谷藝術體驗展火爆京城,幾乎成了網紅打卡地。這個周日我也慕名去參觀了一次。對於國博去得比較少,它位於天安門廣場邊上,安檢實在是太繁瑣,要經過層層關卡,排隊幾乎得一個小時。但其實國博收藏的文物非常豐富,展廳大樓層多,僅僅去過的幾次加起來,我都沒有把裡面東西全部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