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一詞的文化寓意跟唐代一個美女有關
文·段宏剛
「石榴裙」的含義其實跟我國古代俗語「溫柔鄉是英雄冢」的意思有幾分相似之處,都是指沉迷於女色,只貪圖行樂,被女色消磨得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動力。
石榴裙本意是指唐代一款被廣大年輕女子非常喜愛的裙子。這種裙子色澤紅豔鮮亮,看起來高大上,色如石榴紅,穿上它,能襯託出年輕女子嫵媚動人的姿態,又能把年輕女性的婀娜身段完全展現出來,給女性增加很多女人味,成為徵服心上人的一大法寶。所以,自石榴裙問世以來,號稱唐代最有名的時裝。
唐代很多詩人都對石榴裙有過形象的描述,尤其大詩人白居易在多首詩中描述過石榴裙,在《官宅》中他寫道: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在《和春深二十首》又言: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
詩人萬楚在詩作《五日觀妓》中歌唱道: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唐代唯一女皇武則天在《如意娘》中也書寫過石榴裙: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詩人韋莊在《贈姬人》中有感而發: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
可見,石榴裙已被當時各階層人士所認可和接受。石榴裙發展到最後,變成了一種崇拜女性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跟唐代大美人楊玉環關係重大。
話說當年,唐明皇非常寵幸楊玉環,楊玉環平時喜歡穿著亮麗、性感的石榴裙,並且還喜歡吃石榴。為了滿足楊玉環的嗜好,唐明皇下令在華清宮(今西安臨潼境內)周圍大量種植石榴,待石榴開花結果時,以便跟楊玉皇在石榴園中尋歡作樂。
每年夏季6、7月之間,石榴花盛開後,紅彤彤一片,唐明皇便把酒宴安排在石榴花叢中,跟楊玉環整天廝守在一起飲酒作樂。楊玉環經常喝得滿臉緋紅,面若紅花,唐明皇便把她的媚態跟石榴花相提並論,比較哪個更加嫵媚動人。
大臣們對唐明皇的做法敢怒不敢言,只好對楊玉環撒氣。見到楊玉環走近時,他們故意扭頭轉向一邊,拒絕行禮問好。楊玉環被多次輕慢後,感到很委屈,便在唐明皇跟前撒橋:那些臣子對臣妾太無理了,不但不行君臣之禮,並且不拿正眼瞧我一眼,皇上你要為臣妾做主啊。
看到自己寵愛的美人受到如此待遇,唐明皇震怒,下令道:所有臣子見了楊玉環必須行君臣之禮,拒不行禮和跪拜者,按欺君之罪處理。
皇權難違,大臣們只好聽從命令,之後見到楊玉環穿著大紅色的石榴裙遠遠走來,便齊刷刷地跪倒,行使君臣之禮,才免去了問罪。這便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典故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