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冷空氣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北方多地最低氣溫已經跌破了冰點,飄起了今冬的第一場雪,而南方也已解鎖了秋褲模式。
溫度驟降,不僅出現部分地區新冠疫情小反彈現象,在兒童聚集的場所傳染病也開始肆虐。
近日,廣東珠海就報告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由沙門氏菌引發的食物中毒,48人感染,無人死亡。
幸好沒有發生死亡案例。但這小小的病菌,卻可怕的很。稍不留神,我們就可能「中槍」。
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這個隱藏在微觀世界裡的「敵人,並且學習如何預防應對。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門氏菌感染症為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遭受汙染的食物導致。
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裡,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
那麼,沙門氏菌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禽肉類及蛋製品,是沙門氏菌最愛出沒地之一。
肉的汙染:肉及其製品的沙門氏菌檢出率美國為20%-25%、英國為9.9%、日本檢查進口家禽的汙染率為10.3%,國內肉類沙門氏菌檢出率在1.1%-39.5%。
蛋的汙染:中國蛋及製品沙門氏菌檢出率為3.9%-43.7%,由於吃蛋引起鼠傷寒病的病例報告逐漸有增加的趨勢。
環境汙染:食品在加工、運輸、出售過程中往往被沙門氏菌汙染。沙門氏菌在糞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個月至2年之久 。
傳播問題:恢復期患者和無症狀的帶菌者也是常見的傳染源。
感染沙門氏菌後有哪些症狀?
人感染沙門氏菌後,潛伏期一般為12-48小時,症狀以胃腸炎多見,表現為頭痛、噁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痛等。多數病人的胃腸炎症狀會在2-3天後消失。
少數患者的病情會發展得比較嚴重,如小孩、孕婦、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沙門氏菌病嚴重時可發生敗血症或致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法通過肉眼發現沙門氏菌,但只要做好防護措施,是能夠大大減少被感染風險。
如何預防沙門氏菌?
我們應加強自身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減少沙門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隱患: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2、不吃生肉或未經徹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雞蛋,不喝生奶。
3、廚房的砧板要生熟分開。尤其是加工生鮮海產品和生肉類食品後,務必將砧板洗淨晾乾,以免汙染其它食物。
4、生的禽肉、牛肉、豬肉均應視為可能受汙染的食物,情況允許時,新鮮肉應該放在乾淨的塑膠袋內,以免滲出血水汙染別的食物。
5、對於市場銷售的各種即食食品,應儘量購買正規品牌、包裝完好的產品,並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食用前注意是否有變質情況。
6、剩菜、剩飯要低溫冷藏,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進食前要徹底加熱。
需要注意的是,如已確認感染沙門氏菌,請不要為他人準備食物,儘早去醫院就醫。
所以,平時我們一定要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做到吃得乾淨、吃得健康,警惕「病從口入」。
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大家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不僅是保障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守護家人的健康。
守護你關心的人的健康,發給他們看看~
(來源:學生安全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