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紅少(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裡的四大菩薩,分別是觀音、大勢至、文殊和普賢,這裡可沒有地藏王菩薩。觀音作為菩薩之首,卻是七佛之師,同時她還是五方五老之一的南極觀音,甚至心高氣傲的孫悟空見到她,也要磕頭便拜。當然,觀音在西遊中的事務是很忙的,如來舉行取經的活動,其實就是為了把經書傳到南贍部洲,擴大佛教在人間的尤其是在南方的影響。作為南方之老的觀音自然是大最的受益者了,所以整個取經活動觀音作為一線領導是義不容辭的。
五方五老理論是平起平坐的地位,為什麼觀音作為一個佛派菩薩卻能得到如此重要的職位呢,如來派一個地位更高的佛出來是不是更有說服力呢?
在西遊裡稱佛祖的只有兩個,西天佛祖如來和東來佛祖彌勒。佛派還有沒有其他佛祖,原著沒說,但是我們可以推斷一下。排在如來之前的還有兩位佛,燃燈古佛和藥師佛。燃燈古佛在西遊中是有出場的,明確沒有被稱為佛祖,藥師佛從始至終沒有出現過,他會不會也是一位佛祖呢,很讓人猜想。從排名上來看,藥師佛不是古佛就是佛祖的,畢竟跟在後面的如來和彌勒可都是佛祖級別的。
既然佛派勢力擴張,理論上應該派出實力強大的高手坐鎮南方才對,派出燃燈似乎不太合適,人家是上古之佛;那就應該派出藥師佛,但是藥師佛的地位還要比如來高,派不動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彌勒佛排在如來之後,這個總可以派了吧,事實上彌勒的確在西遊出場過,可是他的種種表現可以說是和如來有相當大的競爭的。分析來分析去,可能是如來覺得全部四十八位佛都比不上自己的嫡系部下觀音,這才是觀音能夠上任的原因之一。
觀音是如來的親信嗎?理論應該是。在寶林寺的時候,原著介紹了一下古代的寺院建築格局,進山門是一對金剛,二門是四大天王,再往裡走就是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上是三世佛,佛祖背後就是渡海觀音,再往後走就是方丈了。這種格局至少說明在明代時期的觀音就是在佛祖背後的,這就是觀音在佛教中的地位。西遊中的觀音還是七佛之師,慈悲教主,我們先不說有沒有慈悲教主這樣的身份,單七佛之師就說明至少有七位佛是她的弟子。這就有個疑問了,為什么弟子都能成佛,觀音卻還是個菩薩呢?難道菩薩的地位還可以高於佛嗎?最後五聖成真的時候,如來明確了各人的職務有大職和汝職之分,就是佛的地位要高於菩薩,要不然豬八戒也不會當場質疑如來了。
這樣的話,問題就成了地位和能力之間是不是成正比的疑問了。佛派的佛和菩薩又是如何區分的呢?如來曾說過佛派的修行要義是寂滅成真,原著並沒有再展開講何為寂滅,我們就生硬的理解成寂滅就是寂寞的意思吧。如來在靈山既然能把千年當成一日過,那麼西遊中的成佛是不是可以解釋為耐得住寂寞,打死也不動一下,不止身體不動,連心也不動,這就是所謂的寂滅。原來做佛這麼無趣,難怪唐僧那麼不樂意上靈山了。
這裡當然是筆者的一廂情願的猜想,不能當真。寂滅成佛是佛派修行的奧義,很可能從寂滅中得到的東西未必是法力,更有可能寂滅是一種境界。自古有狀元徒弟,從沒有狀元師傅,也能理解觀音法力強大,但是還未成佛的原因了。
觀音菩薩法力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她能出任五方五老之一的強有力保證,加上她又是如來的嫡系,所以在佛派中的實力排名,她可能就是僅在佛祖之下了,超過很多普通的佛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