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被全殲,蔣軍為何不敢上前救援?

2020-12-18 不古歷史

有這樣一場戰役發生於解放戰爭時期,兩黨之間的內戰,可謂打得酣暢淋漓無比暢快,是一場對蔣軍74師的進攻戰,這場戰役被稱為孟良崮戰役。

而為人所疑惑的卻是,在74師被全殲之後,包圍圈外面涉及的40萬蔣軍卻遲遲未靠近,雖然天天叫囂著要與主力軍決一死戰,卻是一直按兵不動,即使是外圍的6縱,他們也一分未動。

一直想壓迫華東野戰主力的蔣軍,卻遲遲並未與華東野戰軍的主力軍進行決戰,這裡面的原因值得深思。

這個具體原因還得從很久之前的全面進攻的初時開始說。

1946年兩軍開始全面進攻,全面進攻從表面上理解就是,全國各個地方開始進行全面進攻,無差別對待,就是打。而從更深層次來看,這裡面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因為戰爭在全國版圖上遍地開花,所以兵力被完全分散,根本無法集中攻擊某一個地方。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敵軍被我軍打得落花流水,而我軍的聰明之處在於,打贏了就往前衝,看到實力懸殊過大毫無獲勝的可能性就直接撤退,保留實力,用腦子打仗,絲毫不擔心因小失大。

而我軍的撤退戰術也極其具有智慧和藝術的氣息,考慮到我軍的軍隊優勢和擅長的地方,不困於一處作戰,而是反覆移動利用運動戰的特點,邊跑邊打,直接瞄準敵軍的尖刀部隊,殲滅他們的有效兵力。

雖然敵軍的總體實力比我軍強,但這種戰爭卻是打了個敵軍措手不及,往往還沒等敵軍形成一股決定性的力量, 我軍就已經抱著戰利品戰術性撤退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敵人的兵力就一點點地被消耗掉,漸漸地就被我軍全部吞食。

於是就爆發了這場孟良崮戰役,他們集中主力部隊,重點進攻幾個核心地區,但遇上我軍的運動戰,他們就準備召集全部力量和我軍直接對抗,提出了一個從中間向外打,從外包圍裡的戰略。

他們首先選擇了一個先頭部隊,要他們像刺刀一樣的存在,傷害夠還能打,想要往我軍最痛的地方打,至少在我軍的攻擊下堅持幾天,給包圍上來的部隊一個緩衝的時間。

在這場戰役的進行之時,四面包圍上來的軍隊格外團結,一個接著一個連接緊密,形成包圍圈,確定不會暴露出會被突破的地方,此次外圈包圍直接調動了40萬軍隊,而中心點的潰敗,卻直接影響了整個戰局。

關鍵點就在於74師的兩個側邊部隊出現了問題,25師只有三分之一保障74師的左膀,這就給了我軍突破點,我軍先是正面迎上了74師從正面實行阻擊,一邊阻礙他們的前進,一邊消耗他們的兵力,迫使他們無法形成戰術。

而此時華野軍的第一縱隊直接將74師切開來,83師更是直接退縮在後,於是華野軍直接插入其中,生生將74師分開,直接全殲。

這場戰鬥順利結束之後,整個格局完全改變,東西南北的各個部隊都被分開,中間產生了無法合上的縫隙,而且我軍的主力已經到達戰場,74師被全殲後無論是向任一方向發起進攻,都可以輕輕鬆鬆拿下整個編。

此時各軍早已看清了局勢,只求自保,不想再白白浪費兵力。再說了,83師和65師都是一些二流的部隊,根本沒有什麼實力,看到74師僅僅三天就被全殲也都是害怕,所以即使是40萬軍隊竟然無一敢動。

不過他們不敢動,我軍可正士氣正高,此時的戰神粟裕早已殺紅了眼,在74師被全殲之後,他帶領華野猛地撲向了黃伯韜領導的25師,號稱是蔣軍中首屈一指的部隊,他一點都不手下留情,打得那叫一個暢快。後來是在上級的命令之下,領著部隊撤退了。

此次戰爭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它基本粉碎了蔣軍對重點地區進攻的計劃,不僅從心理上打擊了敵軍還打亂了他們的全盤部署,也迫使他們不得不重新調整作戰路線。

而經過此次戰役,敵軍嚴重受挫,再次發起攻擊也不如先前氣勢強勁,我軍也趁勢追擊,敵軍看到自身在山東地區已經全然沒有了優勢,提早結束了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也是關鍵的轉折點,使我軍從防禦轉向了進攻,為敵軍的敗局奠定了基礎,也為推動了全國的解放。

相關焦點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斃傷俘敵32676人(斃傷13000餘人),其中包括了順帶消滅的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按該團2000人左右計算,實際消滅整74師的兵力數字應為30600餘人。以該師參戰兵力32000人核算,華野消滅敵人的比例高達96%,其實已經超過了90%的標準。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接上篇)距離孟良崮不遠的整編83師增援整編74師的勢頭,遠遠不如整編25師。究其原因: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跟張靈甫一直不對付,兩人同為黃埔畢業生,又同是第74軍軍長王耀武的得力幹將。整編74師在孟良崮山上,居高臨下,依託巨石和山頭陣地,不斷向華野發起反衝鋒和肉搏戰,每一處陣地都經過數次乃至十幾次衝鋒和反衝鋒。雙方短兵相接,刺刀見紅,戰鬥激烈程度,為解放戰爭以來所罕見。孟良崮是不毛之地,山上即沒有草木,也沒有水源,沒辦法燒火做飯,也沒有水喝。敵整編74師的官兵們經過幾日苦戰,饑渴難忍。
  • 華野全殲整編74師打的有多慘烈,戰後整座山屍橫遍野
    國民革命軍74軍組建於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這支部隊在抗戰時期打滿全場,立下過赫赫戰功。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也成為了解放軍的頭號勁敵,解放軍很多的王牌部隊都吃虧整編74師的虧。解放戰爭時期,74軍雖然被整編為74師,但是人數上並沒有減少,全師三萬多人,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在抗戰後期,連日軍的一些精銳師團都畏懼這支部隊。1947年5月,這支部隊孤軍深入解放軍腹地,張靈甫狂妄自大,剛愎自用,又帶著這支部隊上了孟良崮。為了圍殲整編74師,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將其包圍在了孟良崮。
  • 孟良崮戰役,國軍王牌整編74師折戟沉沙,而這支雜牌部隊卻大放異彩
    在這樣的背景下,1947年6月份,國共兩軍在山東腹地的孟良崮地區進行了一場十分慘烈的戰役,戰役的結果是國軍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近3萬人馬全軍覆沒,而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主力遭受重創,不得不轉入短暫的休整期。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許世友九縱的任務是牽制敵整編74師進攻步伐,既不能讓整編74師進攻速度過快,給穿插的各縱隊爭取時間,也不能把整編74師打回去或者打得萎縮不前。九縱在堅守陣地的同時,適當反擊一下,然後放棄陣地,向後撤退一點,使張靈甫認為當面的共產黨軍隊無力阻擋整編74師的雷霆一擊。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大振,國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而蔣介石怒不可遏,查處了不少國軍高級將領。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 華野「解放戰士」轉化率高達77%,曾下令整編第74師俘虜一個不放
    1947年6月初,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俘虜管理處接到野司命令:「整編第74師俘虜一個不放,嚴加管制不使逃跑」!在孟良崮戰役中,華野共俘虜敵兩個整編師的官兵19676人,為什麼特別規定整74師的俘虜一個不放呢?
  •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傷亡過萬,張靈甫的74師到底是怎麼打的?
    孟良崮戰役,發生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是解放戰爭期間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高超指揮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無畏氣概,於沂蒙山區全殲來犯的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此次戰役,開創了在敵人重兵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其陣線中央割裂殲滅其進攻主力的優秀範例。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宿遷一帶的整編69師戰鬥力其實不如張靈甫的整編74師。 而且他察覺到山東、華中兩部共軍主力有打宿北的意圖,重心不在漣水一帶,因此不顧蔣介石讓74師先回南京休整的意思,堅持打完漣水、解決共軍後再班師休整。 華中野戰軍聞訊大驚,來不及移師宿遷、沐陽,立即調主力1師、6師和10縱,加上守衛漣水的11縱,共約23個團約7萬人,準備先打整編74師。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以4個縱隊和魯南地方武裝分別阻擊趕來增援的蔣軍。還誇口說:「不要大驚小怪,共軍想一口吃掉我七十四師,他們不但不敢做,恐怕想也未必敢想!」命令部隊照舊執行攻佔坦埠的計劃。 57團團長羅文浪駐守在垛莊以南的老貓窩,止步不前。於是在沂水西岸的陣地,也很快被我軍突破。不但援救失敗,而且使得74師的57旅,也被隔開。 氣急敗壞的張靈甫打電話問83師57團團長羅文浪,沂水西岸有多少部隊。羅不敢直說,支吾其詞。張靈甫大怒道:「你們搞得什麼名堂?現在右翼出了毛病,我們有一個旅沒有下來。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一共有4個理由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一共有4個理由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實現獨裁統治,進而對解放軍發起猛攻,由此,解放戰爭爆發。孟良崮戰役之時,粟裕為何偏偏要打國民黨精銳整編74師?在這場戰役之中,粟裕瞅準了國民黨精銳中的精銳,也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統帥的整編74師。這一戰,國民黨投入45萬大軍,為何粟裕選擇集中力量殲滅整編74師呢?其實,粟裕有著他的理由。
  • 孟良崮戰役到底有多難打?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3天才殲滅74師
    1947年春,國民黨軍集中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大約是45萬人,向山東解放區發起了進攻,欲以一場決戰來消滅華東野戰軍,以期待解除華野對上海和南京構成的威脅,於是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就此打響了。由於這場戰役對陣雙方的將領正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軍官張靈甫和共產黨將領陳毅、粟裕大將,以至於這場不可思議的戰役常被後人津津樂道。
  • 粟裕指揮的慘烈戰役,十萬人圍毆74師三萬,後百姓三年無法上山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清末的時候遭受列強侵略,之後日軍入侵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好不容易結束了抗戰又來了解放戰爭,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孟良崮戰役了。下面就來說一下粟裕指揮的慘烈戰役,十萬人圍毆74師三萬,後百姓三年無法上山。
  • 張靈甫的74師下轄六個團,團長分別是誰?孟良崮戰役中結局如何
    當時74師下轄整編第51旅,下轄第151團,第152團;整編58旅,下轄第172團,第174團;整編第57旅,下轄第170團,第171團。那麼,74師的六個團長分別是誰?在孟良崮戰役中各自的結局又如何?151團團長 王奎昌王奎昌出生於1912年,遼陽人。
  • 孟良崮戰役,王必成的6縱如何打出空降師的操作,截掉了74師退路
    敵整編74師仗著兵精糧足,一路追擊,揚言要打出先鋒軍的氣勢。然而就在74師孤軍突出敵3個兵團的整體攻擊線的那一刻,粟裕就在指揮所裡拍板「他張靈甫敢冒頭,我就打他的王牌精銳。」5個縱隊對74師進行合圍,4個縱隊打援,殺雄雞用牛刀,恰恰是華野最擅長也是最實用的打法。5月13日,華野正式對74師展開攻勢,孟良崮戰役打響。
  • 孟良崮戰役打的到底有多慘,戰後幾年沒人敢上山
    孟良崮是山東蒙山山系的一座非常險要的山,北宋時期楊家將部將孟良曾率兵在此駐紮,所以稱之為孟良崮。這座山本來很長時間都沒有引起人的注意了,但是卻因為一場戰役被全國人民所熟知,那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1947年的這場戰爭對當時的戰場形態也很大的影響,對當時的中國的整體戰局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