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2020-12-25 騰訊網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孟良崮戰役前,兩軍打的是明牌仗,解放軍的計劃是集中所有兵力,圍剿整編74師,而蔣介石的目的是,讓整編74師在孟良崮牽制解放軍的主力,然後四面合圍,在魯中山區全殲解放軍主力。

因此,這場戰役能否取勝有兩個關鍵點,第一,看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能夠守多久,第二,國民黨的援軍能不能及時趕到。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當時支援張靈甫的黃百韜整編25師,被我軍攔在了僅僅拒絕孟良崮三公裡外的地方,遲遲不能和整編74師會師,黃百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靈甫戰死。

為什麼黃百韜整編25師遲遲突破不了最後幾公裡?原因是張靈甫選錯了陣地。

我們來看看張靈甫選的這個陣地孟良崮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崮的意思是石頭山,因此孟良崮就是一個大的石頭山,石頭山的地質決定這裡不可能有樹木、溝坎這樣天然的遮蔽物。而想修建堅固的工事也很不容易。

因此,整編74師雖然佔據了高地,卻並不好防守,解放軍的炮彈爆炸時掀起的碎石,就能炸的國軍士兵無處躲藏,拉炮的馬更是因為無法控制而到處亂跑,導致陣地混亂不堪。這在戰後,被俘的士兵與長官的說法,得到了驗證。

張靈甫劇照

而援軍呢?張靈甫最後時刻,黃百韜整編25師距離孟良崮直線距離3公裡,另外一個整編83師距離張靈甫也不過5公裡,可是大家首先要注意「直線」二字。

當地有句民諺:「望山跑死馬」看著很近,其實想要達到目的地卻非常遠。很多人說,僅僅3公裡而已,可以炮火覆蓋支援,當時黃百韜為什麼沒這樣做?

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想要集中火炮攻打解放軍主力,你首先要能找到目標,可是交戰的雙方都在山裡,視線都被山阻隔,僅憑肉眼根本看不到大軍所在地。

因此國民黨沒辦法實施火力支援,只能派步兵一步步的突進。再加上我軍奮力阻擊,國軍每前進100米,都需要付出極大的犧牲,突進非常困難。

張靈甫戰死前最後一小時,給近在咫尺的25師發電:「我決定成仁了……!」25師參謀長回電:「師長親自到前線督戰,快給你們解圍了!」,可是,黃百韜挺近用的時間太長了,就在他率軍趕到距離整編74師咫尺之遙的天馬山時,得到了整編74師指揮部被解放軍攻破的消息,因此馬上轉攻為守。

因此,不是張靈甫不能打,也不是國民黨軍隊救援不及時,而是張靈甫與蔣介石忽略了一個細節,選錯了駐軍的陣地,導致軍隊失去了優勢。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張靈甫只能選擇孟良崮了。孟良崮位於蒙陰東南60公裡的蘆山山區。蘆山山區東西寬40到50公裡,南北縱深30到40公裡。萬泉山、雕窩、蘆山、孟良崮等山峰起伏相連,主峰孟良崮高500餘米。黃百韜指揮整編25師在不間斷的炮火支援下,以「人海戰術」向葉飛的一縱1師陣地發起密集進攻,已經衝到了距孟良崮10裡的黃崖山附近。
  • 孟良崮戰役,戰鬥力彪悍的華野一縱,一個縱隊硬抗國軍三大主力
    最後,粟裕終於下定決心殲滅這支部隊,張靈甫不但不趕緊後撤,反而把重武器扔在了垛莊,帶著部隊上了孟良崮,想來個中心開花,以整編74師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來攻。 孟良崮戰役,華野可以說動用了全部兵力,九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大軍全部參戰。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四縱戰士乘勢佔領第一個山頭,炮火又向第二個山頭延伸射擊。四縱一個一個地佔領山頭,向540高地山頂前進。敵人跳出工事與我軍展開了肉搏戰。5月15日下午3時,四縱終於佔領了七個小山頭。四縱的後續部隊和一、六縱隊直撲孟良崮。
  • 孟良崮戰役,國軍王牌整編74師折戟沉沙,而這支雜牌部隊卻大放異彩
    在這樣的背景下,1947年6月份,國共兩軍在山東腹地的孟良崮地區進行了一場十分慘烈的戰役,戰役的結果是國軍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近3萬人馬全軍覆沒,而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主力遭受重創,不得不轉入短暫的休整期。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2營馬上命令4連、5連堅決奪回山頭,並組織炮火支援。 朱金林,4連1班長。打仗很有頭腦,他觀察地形後,與全班制定攻擊計劃。第一步衝過沙河,第二步佔領莊子,第三步到達山下小高地,第四步攻佔山間小廟,第五步遷回到山頂,第六步打掉山頂敵軍地堡。在我軍炮火連續轟擊下,朱班長帶領戰士按計劃行動,僅用半個小時就衝上山頂。
  •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傷亡過萬,張靈甫的74師到底是怎麼打的?
    孟良崮戰役,發生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是解放戰爭期間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高超指揮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無畏氣概,於沂蒙山區全殲來犯的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此次戰役,開創了在敵人重兵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其陣線中央割裂殲滅其進攻主力的優秀範例。
  • 孟良崮戰役打的到底有多慘,戰後幾年沒人敢上山
    孟良崮是山東蒙山山系的一座非常險要的山,北宋時期楊家將部將孟良曾率兵在此駐紮,所以稱之為孟良崮。這座山本來很長時間都沒有引起人的注意了,但是卻因為一場戰役被全國人民所熟知,那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1947年的這場戰爭對當時的戰場形態也很大的影響,對當時的中國的整體戰局影響很大。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大振,國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而蔣介石怒不可遏,查處了不少國軍高級將領。
  •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用大炮兵打得張靈甫和74師落花流水
    該師師長張靈甫更是一員悍將,指揮部隊退上孟良崮後,花大力氣構築了工事。孟良崮是石頭山,質地堅硬,沒法像在土山上那樣開掘工事。而且解放軍包圍攻擊速度很快,74師也沒有充裕時間完成工事防禦。然而該師官兵不愧為久經沙場,經驗豐富,有條不紊進行作業。
  • 孟良崮戰役真相:解放戰爭最孤注一擲的豪賭
    不過,此時解放軍對其雖已有合圍之勢,但張靈甫憑其七十四師32000人的兵力及該師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轉進,便可與國軍八十三師或二十五師靠近會合,因他與這二個師都只相距10多公裡。一旦與其中一支會合,張靈甫的危險便會解除,粟裕指揮的解放軍便不是那麼容易能圍殲七十四師了。更何況,國軍45萬兵力大部就都在周邊100多公裡範圍內,隨時都會開了過來。
  • 作為抗日名將的張靈甫為何會兵敗孟良崮
    張靈甫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是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來自己應有的貢獻,但是在解放戰爭中卻兵敗自殺,令人不勝唏噓。那麼張靈甫到底是怎樣的人,為何會從抗日名將落得在解放戰爭中兵敗自殺的下場,接下來讓我們一一分析。
  • 孟良崮戰役慘烈狀況,數萬人躺屍山野,附近百姓好幾年都不敢上山
    淞滬會戰後,74軍參加了南京會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會戰等戰役。1939年,王耀武擔任第74軍第二軍長,他也將這支部隊帶到了頂峰。1941年,第74軍參加高層會戰,傷亡比例與日軍為1比1。1943年,74軍57師8000名官兵在常德阻擊了3萬日軍15天的進攻,幾乎全軍覆沒。1945年,這支部隊又參加了湘西會戰。
  • 孟良崮戰役,1.5平方公裡數萬屍體,陳毅3天沒睡,戰後十分感嘆
    內戰最大的轉折點在於孟良崮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代表著共產黨從戰略防禦階段轉變到了戰略反攻階段,在戰鬥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可雖然迎來了勝利的結果,其戰爭的代價也是非常慘重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場戰役。
  • 解放戰爭中,最能打的十位國軍將領:黃百韜悍勇,胡璉狡猾
    張靈甫作為整編七十四師師長,雖然最終在孟良崮被華野全殲,但在這之前他還是表現出了不俗的戰鬥力。張靈甫率領號稱天下第一軍的整編七十四師,多次給華野造成麻煩。比如淮陰之戰,張靈甫出人意料的在深夜發動突襲,一舉攻克了淮陰城。比如第二次漣水戰役,張靈甫採用虛實結合之術,以一路佯攻,另一路突然啟動,直插我軍王必成部,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 孟良崮戰役到底有多難打?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3天才殲滅74師
    1947年春,國民黨軍集中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大約是45萬人,向山東解放區發起了進攻,欲以一場決戰來消滅華東野戰軍,以期待解除華野對上海和南京構成的威脅,於是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就此打響了。由於這場戰役對陣雙方的將領正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軍官張靈甫和共產黨將領陳毅、粟裕大將,以至於這場不可思議的戰役常被後人津津樂道。
  • 華野最艱難的一場戰役,六萬多人傷亡,對手卻是一支雜牌部隊
    那麼華野打得最為艱難的戰役是那一場呢?也許有人會說是孟良崮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華野不僅要和國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交戰,而且還要阻擊外圍的40萬國軍援兵,處境十分險惡。但最終華野還是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全殲了整編74師,給國軍以沉重打擊。
  • 孟良崮戰役,王必成的6縱如何打出空降師的操作,截掉了74師退路
    然而就在74師孤軍突出敵3個兵團的整體攻擊線的那一刻,粟裕就在指揮所裡拍板「他張靈甫敢冒頭,我就打他的王牌精銳。」5個縱隊對74師進行合圍,4個縱隊打援,殺雄雞用牛刀,恰恰是華野最擅長也是最實用的打法。5月13日,華野正式對74師展開攻勢,孟良崮戰役打響。而74師師長張靈甫對此卻滿不在乎,他根本不相信華野敢動這支最精銳的王牌軍。
  • 張靈甫進攻使我縱隊司令員犧牲,得意忘形合影,不久後葬身孟良崮
    再就是張靈甫本人,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悍將,非常具有軍事眼光和膽略,進攻時善用炮火,敢於死戰,不怕死人。這支部隊非常受蔣介石眷顧,在國軍序列中地位很高,被稱之為御林軍。政治榮譽轉化為巨大的戰鬥力,整編74師上到師長下到士兵都非常悍勇,與一般國軍部隊有很大不同。
  • 張靈甫74師有多難打?為幹掉他3萬人馬,解放軍出動了27萬人圍殲
    1947年5月,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在張靈甫的指揮下移動到孟良崮,與解放軍展開生死大戰,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孟良崮戰役正式打響。 在戰鬥最開始,張靈甫是有機會跳出解放軍的包圍圈的,但他想堅守孟良崮,來一個中心開花的戰略。
  • 孟良崮最慘烈的一戰,華野主力1縱的四個團,被一支雜牌部隊打光
    1947年5月爆發的孟良崮戰役,戰況空前的慘烈程度,在解放戰爭中極為罕見。為圍殲國軍頭號王牌部隊的張靈甫整74師,華野全野戰軍部隊傾巢出動,以野戰軍4大主力的1、4、6、9縱隊,加上二線部隊主力的8縱的15萬人馬,將整74師3萬餘人從45萬國軍陣型中隔離出來,並重重包圍在荒涼的孟良崮幾座山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