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抗日名將的張靈甫為何會兵敗孟良崮

2020-12-24 儒雅讀歷史

張靈甫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是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來自己應有的貢獻,但是在解放戰爭中卻兵敗自殺,令人不勝唏噓。那麼張靈甫到底是怎樣的人,為何會從抗日名將落得在解放戰爭中兵敗自殺的下場,接下來讓我們一一分析。

話說張靈甫是陝西西安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喜歡文史,所以文筆還是不錯的,也許可以稱之為儒將。他的第一個人生轉折點出現在1925年,張靈甫是陝西人,所以正好經同是老鄉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推薦,到當時的黃埔軍校去報考,最終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其實黃埔軍校的學時還是比較短的,因此在1926年就畢業了。

1926年10月,張靈甫在畢業之後,便被分配到了第一軍第二師出任見習長官,而且在今後的北伐戰爭中也是屢立戰功。畢竟黃埔軍校出來的可以稱之為黃埔系,因此一般仕途都是比較順利的,再加上張靈甫的本領,所以張靈甫逐漸也就在今後的日子裡一步步高升。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打了,張靈甫出任上校團長,並且率領七十四軍開赴前線,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12月,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接著又參加了武漢會戰以及南昌會戰,總之張靈甫參加了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會戰,可謂是戰功赫赫。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1946年4月,張靈甫升任第七十四軍中將軍長,話說七十四軍組建於抗日戰爭之初,在抗戰中打了不少的硬仗、惡仗。並且七十四軍全部裝備美式裝備,其戰鬥力更是不言而喻,被稱之為蔣介石的御林軍,同時也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從這裡可以看出七十四軍戰鬥力之強悍。

在1946年夏天,將七十四軍整編為七十四師,下面一共下轄3個旅,有3萬餘人。蔣介石在挑選這個王牌師的師長時也是詢問了很多人的意見,當然這個位置也是有很多人爭搶的。其中有傳言就是,李天霞也是極力爭搶這個位置,有的人認為正是這個衝突,讓之後的孟良崮戰役李天霞不盡力救援張靈甫最終導致七十四師全軍覆沒,不過這是後話,我們一會再說。

自從蔣介石發動全面進攻後,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國民黨軍卻被消滅了70多萬人,於是在1947年就改為了重點進攻,這時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就派上了用場,畢竟要想消滅七十四師在當時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畢竟七十四師戰鬥力之強悍可謂是人盡皆知。

不過七十四師還是被解放軍消滅在了孟良崮,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思考,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張靈甫的性格所決定,畢竟在抗日戰爭中打了很多的勝仗,而且對於解放軍的實力也是不屑一顧。他因為自己的戰功不把很多人放在眼裡,有時候甚至上級都指揮不動他,因此他也與很多人關係相處的並不好。所以在七十四師陷入絕境,張靈甫需要其他部隊進行救援的時候,很多將領對於張靈甫的救援不是那麼地真心實意,甚至是敷衍了事,直到張靈甫即將覆滅之際,各部隊才在蔣介石的下令之下努力救援,不過為時已晚,張靈甫隨著七十四師還是兵敗身亡,讓人嘆息不止。

第二,國民黨之前的內部派系鬥爭也是比較嚴重的,在張靈甫陷入絕境急需救援的時候,很多人只是象徵性地去救援以下,其實並沒有出多少力量。比如說是派了一個旅去救援,其實只是派出了這個旅下面的一個團的一個班去救援,所以張靈甫最後的結局與這些不無關係。很多將領在當時想的是如何保存自身部隊的實力,所以在救援方面不是特別地賣力。

第三,解放軍對於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的動向也是十分清楚的,在我軍地下黨送來的情報,將張靈甫一步步地引入孟良崮這個絕地,正是有了這些在戰爭中默默工作的地下工作者才掌握了七十四師的動向,最終將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消滅在孟良崮。

第四,我軍的部隊是十分團結的,而且對於消滅七十四師也是下了十分大的力氣的,為了消滅張靈甫,我軍動用了大量部隊,把可以派出去的部隊都派出去,最終將在孟良崮的七十四師和在救援圈之外的國民黨軍阻隔開來,正是雙方陣營的強烈反差,才使得張靈甫最終兵敗孟良崮。

第五,蔣介石對於部隊的指揮不當,有時候不能讓手下的將領放開手腳去打仗,而只能聽從蔣介石的指揮,無奈地進行部署以及調兵遣將,最終眼睜睜地看著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陷入包圍圈,而後又由於救援不力使得七十四師陷於險惡境地。

第六,張靈甫所率領的七十四師是打內戰的急先鋒,是不得人心的,畢竟經過了八年的抗戰很多人已經不想打仗了,解放軍是不得不應戰,因此我軍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在弱勢中一步步地強大起來,最終消滅了七十四師。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但是回過頭來看張靈甫,他作為蔣介石手下最能打的王牌師長,為何會隻身犯險,帶領整編七十四師走上孟良崮,這座石頭山呢?其實在整個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他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抵抗華野十多萬人長達三天,可是張靈甫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便是他低估了華野陳毅和粟裕二人圍殲他的決心。
  • 張靈甫死後,19歲妻子赴美留學,60年後重登孟良崮,平靜寫下4字
    張靈甫的婚姻史這個婆婆的身份並不簡單,她的老公張靈甫就曾經曾加過孟良崮戰役。婆婆的名字叫王玉齡,她19歲喪夫後再也沒有改嫁,一直為了亡靈人守身如玉。因為膝下有子,她的晚年不算寂寞。三年以後,不知道為何,張靈甫卻親手槍殺了她。有聲傳言說是張靈甫因為吃醋動怒,也有人傳言說吳海蘭串通共產黨惹得他心煩。至於真相,已經掩埋在歷史中。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靈甫被派到戰場與日本軍對戰。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著名戰役後,他的職位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
  • 如何正確評價張靈甫?身為軍人死於行伍,此為天經地義!
    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曾在抗戰一線奮戰的張靈甫!張靈甫何許人也?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抗日名將,軍銜中將,1947年5月16日於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張靈甫在抗戰中,打過無數的硬仗、勝仗,自己也曾多次負傷,身上留下來許許多多疤痕。
  • 張靈甫死後,19歲妻子赴美定居,60年後重返孟良崮,留下4個字
    如果我們還拿什麼「陳朱理學」、「三從四德」來要求一個現代女性,那只會是貽笑大方。女方如果願意一直守候著,那只是她自己的選擇,出於愛或者出於其他,而不該是其他人強加的要求。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為了愛情孤獨了大半輩子的「傻」姑娘鵝故事,她的名字叫做王玉齡。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關於張靈甫,首先他作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深受蔣介石的信任,這是因為張靈甫之前曾經在抗戰時期發揮了重要的貢獻,在徐州會戰中、長沙會戰中以及南京保衛戰,都有他的身影。戰後為了表彰他的功勳,被蔣介石任命為軍長後掌管了將近3萬人的隊伍,一時成為了國民軍的戰將。
  • 孟良崮,英雄的讚歌
    離孟良崮好幾裡遠就沒了人家,接近孟良崮主峰時,我們看到一塊塊大石上有密密麻麻的深淺不一的小坑。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野部隊與國民黨七十四時決戰時留下的彈坑。據說,戰後幾年間,附近的老百姓都不敢到孟良崮,可想,歸時戰爭有多激烈,悲殘。
  • 我討了個好老婆,討飯她會幫我拿飯碗丨相差25歲的愛情結果如何
    兒子沒有滿月,就被華東野戰軍圍困在孟良崮,從此和王玉齡陰陽兩隔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王玉齡和張靈甫的愛情結局挺悽慘的,但是,沒有辦法,王玉齡選擇了張靈甫,這也許就是自己的宿命。國民黨七十四軍一直是蔣介石的嫡系,王牌中的王牌,我們今天不討論孟良崮戰役上張靈甫為何殺身成仁,就說張靈甫的死,帶給了這對孤兒寡母什麼。沒有什麼,只有無盡的哀思和悽涼。
  • 如何評價王牌第七十四師的中將師長張靈甫?
    關於國軍將領張靈甫,後世對他的評價爭議很大,有人稱其為「抗日名將」,也有人稱其為「反共先鋒」。筆者個人認為,由於所處的時期不同,秉持的立場不同,對張靈甫的評價才會有如此天壤之別。抗戰中,張靈甫無疑是值得被肯定的,他積極抗日的態度和英勇作戰的決心都無愧於中國軍人的稱號;內戰中,張靈甫無疑是應當被否定的,他執迷不悟並頑固維護搖搖欲墜的蔣家政權,最終成為了可悲又可恨的殉葬者。接下來,我們一起簡要了解這位譽謗滿天的軍事將領張靈甫。
  • 國軍將領胡璉和張靈甫都是陝西走出來的黃埔四期生,誰更勝一籌?
    胡鏈抗日時期的青天白日勳章,陰險狡詐,評價狡如狐猛如虎。七次電令予以消滅。這兩個差的太多太多,軍事素養不是一個檔次,沒有可比性。兩人相比,胡璉持重點,狡猾點,但是治軍還差不多,兩支部隊都有悍性,胡璉略勝一籌。但是兩人都有被吹之處,胡璉在南臨僥倖,金門同意是賴天之助,如果臨朐之雨落在孟良崮,金門之潮哪怕吃一天,結果就不一樣了。
  •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傷亡過萬,張靈甫的74師到底是怎麼打的?
    孟良崮戰役,發生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是解放戰爭期間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高超指揮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無畏氣概,於沂蒙山區全殲來犯的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此次戰役,開創了在敵人重兵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其陣線中央割裂殲滅其進攻主力的優秀範例。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一共有4個理由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一共有4個理由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實現獨裁統治,進而對解放軍發起猛攻,由此,解放戰爭爆發。孟良崮戰役之時,粟裕為何偏偏要打國民黨精銳整編74師?在這場戰役之中,粟裕瞅準了國民黨精銳中的精銳,也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統帥的整編74師。這一戰,國民黨投入45萬大軍,為何粟裕選擇集中力量殲滅整編74師呢?其實,粟裕有著他的理由。
  • 張靈甫後人的現狀?兒子成大老闆,孫子稱爺爺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中國近代這段動蕩又充滿希望的歷史中,有無數英雄人民為了抗日拋頭顱灑熱血。雖然我們國家當時國內局勢不穩定,但不管抗日英雄是處於什麼陣營之中,他們在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裡面說做出的貢獻是不能忽視的。 張靈甫便是這樣一個人,有的人認為他是和同胞自相殘殺的劊子手。
  • 張靈甫戰死後,貌美的妻子為何要逃離臺灣?老蔣對她做了什麼?
    引言國民黨高級將領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去世後,蔣介石給他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追悼會,可以看得出對他有很深的感情。後來,國民黨部隊敗退,蔣介石去了臺灣都沒有忘記帶著他的妻兒,可以說是完全對得起張靈甫了。然而,蔣介石做了這些事之後,張靈甫的妻子還是選擇了逃離臺灣,這是為什麼呢?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張靈甫的74師下轄六個團,團長分別是誰?孟良崮戰役中結局如何
    抗日戰場上,張靈甫所率領的國軍74師是清一色的全美械裝備,是當時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可是讓日軍吃盡了苦頭,就連美軍顧問團也稱讚中國國軍只有74師能打。在孟良崮戰役中各自的結局又如何?151團團長 王奎昌王奎昌出生於1912年,遼陽人。曾經在東北陸軍講武堂工兵科學習,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加過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等重大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王奎昌負傷逃到臨沂,輾轉回到南京。後升任58師師長,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 揭秘名將張靈甫之死:謎霧重重的一出羅生門
    作為一個國民黨軍的敗將,張靈甫在孟良崮上已經做出了抉擇,用他的行動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了句號。死者死矣,至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本已無關大局,今天來追究這個歷史細節,與歷史對其人的評價和定位並不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不過,本書既為張靈甫的傳記,對於傳主最後的結局,而且是多年來莫衷一是的死因之謎,就不得不多花費一些筆墨作一番考證和追蹤。
  • 張靈甫遺孀:17歲出嫁,19歲守寡,一輩子不買日本貨,如今已92歲
    現代社會家庭的分分合合乃是常事,摒棄了封建社會諸多對女性的束縛,倘若夫方出了意外或情感不和,女性都有再選擇配偶的權利,如果用封建社會的觀念來約束現代人的生活,反倒會被抨擊為落後思想。對於感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一生就認定了自己所選擇的人,比如民國時期的王玉齡。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張靈甫此時猶豫起來,下令暫停對埠方向的進攻。上午10時,各下屬部隊紛紛報告:兩側的天馬山、覆伏山、萬泉山都受到共軍進攻,共軍有向垛莊進攻跡象。張靈甫這才確信解放軍要包圍74師,下令74師迅速撤退到孟良崮、垛莊一帶。 張靈甫向湯恩伯報告了情況,並要求友鄰的李天霞等給予支援。李天霞派出了戰鬥力最弱的57團。
  • 整編七十四師隸屬於第一兵團,湯恩伯為何不想辦法救張靈甫呢?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最經典的一戰,莫過於在孟良崮全殲了整編七十四師,為了徹底殲滅這一支精銳的力量,當時華野集中了9個縱隊的兵力,整編七十四師在師長張靈甫的帶領下,仍頑強抵抗了幾個晝夜,最終才兵敗,而全殲整編七十四師,也是解放軍第一次全建制的殲滅國民黨軍的主力,為後來的作戰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