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是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來自己應有的貢獻,但是在解放戰爭中卻兵敗自殺,令人不勝唏噓。那麼張靈甫到底是怎樣的人,為何會從抗日名將落得在解放戰爭中兵敗自殺的下場,接下來讓我們一一分析。
話說張靈甫是陝西西安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喜歡文史,所以文筆還是不錯的,也許可以稱之為儒將。他的第一個人生轉折點出現在1925年,張靈甫是陝西人,所以正好經同是老鄉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推薦,到當時的黃埔軍校去報考,最終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其實黃埔軍校的學時還是比較短的,因此在1926年就畢業了。
1926年10月,張靈甫在畢業之後,便被分配到了第一軍第二師出任見習長官,而且在今後的北伐戰爭中也是屢立戰功。畢竟黃埔軍校出來的可以稱之為黃埔系,因此一般仕途都是比較順利的,再加上張靈甫的本領,所以張靈甫逐漸也就在今後的日子裡一步步高升。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打了,張靈甫出任上校團長,並且率領七十四軍開赴前線,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12月,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接著又參加了武漢會戰以及南昌會戰,總之張靈甫參加了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會戰,可謂是戰功赫赫。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1946年4月,張靈甫升任第七十四軍中將軍長,話說七十四軍組建於抗日戰爭之初,在抗戰中打了不少的硬仗、惡仗。並且七十四軍全部裝備美式裝備,其戰鬥力更是不言而喻,被稱之為蔣介石的御林軍,同時也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從這裡可以看出七十四軍戰鬥力之強悍。
在1946年夏天,將七十四軍整編為七十四師,下面一共下轄3個旅,有3萬餘人。蔣介石在挑選這個王牌師的師長時也是詢問了很多人的意見,當然這個位置也是有很多人爭搶的。其中有傳言就是,李天霞也是極力爭搶這個位置,有的人認為正是這個衝突,讓之後的孟良崮戰役李天霞不盡力救援張靈甫最終導致七十四師全軍覆沒,不過這是後話,我們一會再說。
自從蔣介石發動全面進攻後,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國民黨軍卻被消滅了70多萬人,於是在1947年就改為了重點進攻,這時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就派上了用場,畢竟要想消滅七十四師在當時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畢竟七十四師戰鬥力之強悍可謂是人盡皆知。
不過七十四師還是被解放軍消滅在了孟良崮,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思考,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張靈甫的性格所決定,畢竟在抗日戰爭中打了很多的勝仗,而且對於解放軍的實力也是不屑一顧。他因為自己的戰功不把很多人放在眼裡,有時候甚至上級都指揮不動他,因此他也與很多人關係相處的並不好。所以在七十四師陷入絕境,張靈甫需要其他部隊進行救援的時候,很多將領對於張靈甫的救援不是那麼地真心實意,甚至是敷衍了事,直到張靈甫即將覆滅之際,各部隊才在蔣介石的下令之下努力救援,不過為時已晚,張靈甫隨著七十四師還是兵敗身亡,讓人嘆息不止。
第二,國民黨之前的內部派系鬥爭也是比較嚴重的,在張靈甫陷入絕境急需救援的時候,很多人只是象徵性地去救援以下,其實並沒有出多少力量。比如說是派了一個旅去救援,其實只是派出了這個旅下面的一個團的一個班去救援,所以張靈甫最後的結局與這些不無關係。很多將領在當時想的是如何保存自身部隊的實力,所以在救援方面不是特別地賣力。
第三,解放軍對於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的動向也是十分清楚的,在我軍地下黨送來的情報,將張靈甫一步步地引入孟良崮這個絕地,正是有了這些在戰爭中默默工作的地下工作者才掌握了七十四師的動向,最終將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消滅在孟良崮。
第四,我軍的部隊是十分團結的,而且對於消滅七十四師也是下了十分大的力氣的,為了消滅張靈甫,我軍動用了大量部隊,把可以派出去的部隊都派出去,最終將在孟良崮的七十四師和在救援圈之外的國民黨軍阻隔開來,正是雙方陣營的強烈反差,才使得張靈甫最終兵敗孟良崮。
第五,蔣介石對於部隊的指揮不當,有時候不能讓手下的將領放開手腳去打仗,而只能聽從蔣介石的指揮,無奈地進行部署以及調兵遣將,最終眼睜睜地看著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陷入包圍圈,而後又由於救援不力使得七十四師陷於險惡境地。
第六,張靈甫所率領的七十四師是打內戰的急先鋒,是不得人心的,畢竟經過了八年的抗戰很多人已經不想打仗了,解放軍是不得不應戰,因此我軍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在弱勢中一步步地強大起來,最終消滅了七十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