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死後,19歲妻子赴美定居,60年後重返孟良崮,留下4個字

2020-12-24 騰訊網

「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孟郊《烈女操》

在現代社會,一個家庭如果丈夫去世,那么女方重新再嫁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逝者已逝,生者前行,活著的人生命還是要繼續。如果我們還拿什麼「陳朱理學」、「三從四德」來要求一個現代女性,那只會是貽笑大方。女方如果願意一直守候著,那只是她自己的選擇,出於愛或者出於其他,而不該是其他人強加的要求。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為了愛情孤獨了大半輩子的「傻」姑娘鵝故事,她的名字叫做王玉齡。

王玉齡祖籍安徽,後來在湖南讀書,是民國有名的大美女,同時她家裡條件還非常好,母親那邊祖上從清朝開始就封侯拜相,到了她這一代自然也是從小錦衣玉食,從出生開始就含著金鑰匙。

只不過抗日戰爭一爆發,日軍的炮火可不管什麼富豪不富豪,王玉齡就算家裡再有錢,面對戰爭也只有選擇逃跑。看到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年幼的王玉齡一邊逃跑,一邊心裡恨透了侵華日寇,心裡也對那些保家衛國的抗日戰士們非常崇拜。

1945年,抗戰結束,王玉齡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著名抗日將領張靈甫。彼時張靈甫已經42歲,還結過婚,王玉齡則才剛剛17,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年紀,風華正茂,差距不可謂不大,但張靈甫可是抗日名將呀,這份光環讓王玉齡願意忽視掉一切不匹配,她就想嫁給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

王玉齡的父母一開始很反對他們倆的感情,不過面對愛情王玉齡的心裡是那樣堅定,誰也無法阻攔她的決定,郎有情,妾有意,別人再怎麼不看好也沒有用,兩個人就這樣走在了一起,在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潛的主持下順利完婚。

結婚之後,王玉齡和張靈甫過的非常甜蜜,當時張靈甫調去了南京,每天要帶著手底下的士兵進行巡視工作,但只要中間一有空,張靈甫就會立刻趕到南京城內陪王玉齡說說話,小兩口之間膩歪得不得了。

王玉齡不是那種只知道嬌蠻任性的大小姐,她的家教很好,所以哪怕當時她是所有軍區配偶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可大家都不會輕看她,眾人之間相處非常融洽。

1947年,已經懷有身孕的王玉齡去探望正在前線的張靈甫,但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他們倆最後一次見面。匆匆見面完畢,沒過多久張靈甫就戰死在了孟良戰役。才結婚兩年,王玉齡就成了寡婦,他的丈夫都還沒來得及看自己親兒子一眼就撒手人寰。

其實張靈甫在上戰場前就想好了,如果自己不幸身亡,嬌妻年輕貌美,自己可不能耽誤了她一輩子。所以他早就留了遺書,並且叮囑過下屬和周圍其他親友,絕不可以插手王玉齡的情感生活,更不能去阻止王玉齡改嫁,但王玉齡自己不願意。

1948年,王玉齡帶著孩子去了對岸,由於每個月到手的補貼非常少,她的生活過得相當艱難。為了能夠改善生活,撫養孩子成人,王玉齡選擇只身前往美國求生,她白天讀書晚上打工,周末還要加班加點的完成功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玉齡最終在紐約大學畢業,並成功在美國站穩了腳跟。當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之後,王玉齡立刻把她的母親和兒子給一起接了過去。在美期間,王玉齡年輕又漂亮,踏實又勤勞,聰明又伶俐,自然有不少人對她展開了追求。但是王玉齡一一謝絕了追求者們的好意,表示自己已經心有所屬。

儘管一直在海外生活,但王玉齡的內心還是惦記著自己的祖國。等到了晚年,王玉齡終於隨著回國經商的兒子住了回來。

有個詞叫做「近鄉情怯」,雖然用在這裡不太恰當,但是其中的心境是一樣的。王玉齡為了張靈甫終生未再嫁,可她一直不知道如何去面對丈夫當年離世的地方,直到2007年才動身前往孟良崮。

張靈甫雖然去世了,但王玉齡心裡卻沒有仇恨,她明白戰爭的殘酷,並且作為一個中國人她也不一定認為自己丈夫當年就是對的,她認為只有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才是對的,因此在孟良崮她親手寫下了「和平統一」4個字。

而當知道自己的丈夫就在孟良的山洞裡時,王玉齡表示:「也給我留一個位置。」

她是一個幸運的女子,但也是一個被命運無情捉弄的人。幸的是,她嫁給了自己青春期時熱戀的那個白馬王子,不幸的是,兩年之後他的丈夫就在戰場上粉身碎骨。她的餘生經歷了許多風雨,但自始至終都都是一個人挺過了那段艱難歲月,因為她的心裡已經住下了那位騎士,再也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她堅貞不渝,一生只愛一個人。

相關焦點

  • 張靈甫死後,19歲妻子赴美留學,60年後重登孟良崮,平靜寫下4字
    2007年,天氣正好,微風不燥,一個鶴髮童顏的婆婆帶著一名男子來到了孟良崮戰役遺址所在地。老太太已經79歲高齡,但是仍然健步如飛,像個小姑娘一般,面色紅潤,眼睛含情,正在繪聲繪色描繪著什麼。隨著她的介紹,在場的人思緒瞬間被拉到了從前。
  • 張靈甫遺孀:17歲出嫁,19歲守寡,一輩子不買日本貨,如今已92歲
    有一個人為了救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抗日名將張靈甫,他去世後,19歲的遺孀赴美定居,一生抵制日貨。張靈甫在抗戰時期,參加過多次戰役,比如著名的武漢、徐州、淞滬等會戰,也多次負傷。在高安作戰時,不幸被敵軍打傷膝蓋,傷勢還未痊癒就立刻投入到戰役中,落下殘疾,但戰事無情,張靈甫最終戰死在孟良崮。
  • 西安北大學子張靈甫槍殺妻子,黃埔第一帥男四個老婆的坎坷婚姻
    張靈甫張靈甫,又名宗靈,字靈甫,又字鍾麟,1903年8月20日生於陝西省長安縣(現西安市)。張靈甫一生聰明果敢,先後就讀於北大歷史系和黃埔軍校,是妥妥的青年才俊一枚。壓力之下,張靈甫經胡宗南同意,自行前往南京受審。離開軍隊後,張靈甫先是回到西安安排後事。在老家,張靈甫看到自己一直拒之千裡的妻子邢鳳英,無微不至照顧可憐的張雲芳,他異常感動,補償性地與邢鳳英同居了幾夜(在此期間,邢鳳英懷孕)。自行來到南京後,張靈甫因殺妻罪被判入獄。1936年,原配邢鳳英為他生下長子張居禮。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她是張靈甫的妻子,如今健在,晚年再上孟良崮,書寫了4個字
    張靈甫是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在抗時期戰,張靈甫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和長衡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的張靈甫,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亡,終年44歲。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其中在解放時期,國民黨軍隊有位特別的將軍戰死後,當時的粟裕還專門給他換上新衣下葬,最終感動了不少被俘虜的國民軍,解放軍因此更加深得民心。這位將軍就是張靈甫,他還有個外號叫做"跛子將軍"。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張靈甫曾經參加過敢死隊,執行過艱巨的任務。
  • 張靈甫遺孀王玉玲,19歲守寡不願再嫁,只因愛得刻骨銘心
    #張靈甫的遺孀王玉玲,19歲守寡,對丈夫張靈甫念念不忘,有人勸她再婚,她說:愛過一次,夠了。1945年,年方17歲的王玉玲1.68米的身材,婀娜多姿,品貌出眾,引起了張靈甫的注意。在遇到王玉玲之前,張靈甫已經有過三次婚姻,其中一位妻子還被其槍殺。「殺妻案」還一度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張靈甫因此被蔣介石抓捕。不過,蔣介石愛才心切,半年後便將張靈甫放了,之後不了了之。
  • 張靈甫的真正死因的真相:多年後終於被解開
    1947 年5月,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編七十四師被我殲滅於孟良崮。關於蔣介石最為鍾愛的心腹將領張靈甫如何致死,幾十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作為抗日名將的張靈甫為何會兵敗孟良崮
    話說張靈甫是陝西西安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喜歡文史,所以文筆還是不錯的,也許可以稱之為儒將。他的第一個人生轉折點出現在1925年,張靈甫是陝西人,所以正好經同是老鄉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推薦,到當時的黃埔軍校去報考,最終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其實黃埔軍校的學時還是比較短的,因此在1926年就畢業了。
  • 張靈甫進攻使我縱隊司令員犧牲,得意忘形合影,不久後葬身孟良崮
    紀念碑高28米,象徵著參戰部隊28個團參戰,碑頂的四條豎槓,寓意著「新四軍」的番號。說起漣水保衛戰,最為貼切的一個詞就是:慘烈。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公然撕毀《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整編74師及28師等侵佔淮陰、淮安後,又猖狂進攻漣水,妄圖切斷我華中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繫,還叫囂要3個月消滅我軍。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六縱在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率領下,疾襲垛莊,切斷張靈甫的退路。以4個縱隊和魯南地方武裝分別阻擊趕來增援的蔣軍。1926年10月,因北伐軍急需幹部,張靈甫從黃埔軍校提前畢業,後在胡宗南部下任營長、團長,後因無故槍殺妻子,被蔣介石關了1年多監獄,一直沒有審理。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耀武出於顧念舊情(王當營長時,張當連長,二人關係比較密切),向蔣介石為張靈甫求情:「張宗靈這個人作戰很有本事,現在抗戰正需要幹部,莫不如讓他出來戴罪立功。」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1947年5月13日,這是華東野戰軍歷史上最值得銘記的一天。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 張靈甫戰死後,貌美的妻子為何要逃離臺灣?老蔣對她做了什麼?
    引言國民黨高級將領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去世後,蔣介石給他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追悼會,可以看得出對他有很深的感情。後來,國民黨部隊敗退,蔣介石去了臺灣都沒有忘記帶著他的妻兒,可以說是完全對得起張靈甫了。然而,蔣介石做了這些事之後,張靈甫的妻子還是選擇了逃離臺灣,這是為什麼呢?
  • 張靈甫戰死孟良崮,蔣介石看見他就氣,拿起手杖打得他頭破血流
    談起張靈甫,相信大家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不知道呢,也不要緊,小編來想跟大家談談張靈甫。曾被譽為黃埔第一帥的張靈甫,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相貌十分出眾,但在一九三八年時,他也為此做出了一件事,就是為了這件事,他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 揭秘名將張靈甫之死:謎霧重重的一出羅生門
    第8縱隊第23師在第6縱隊一部配合下,終於下午1時許,將蘆山攻克,第4、第9、第6、第1縱隊等部向孟良崮、600高地猛攻,於下午4時半將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全部、乾淨、徹底殲滅,擊斃其師長張靈甫。
  • 張靈甫的74師下轄六個團,團長分別是誰?孟良崮戰役中結局如何
    抗日戰場上,張靈甫所率領的國軍74師是清一色的全美械裝備,是當時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可是讓日軍吃盡了苦頭,就連美軍顧問團也稱讚中國國軍只有74師能打。那麼,74師的六個團長分別是誰?在孟良崮戰役中各自的結局又如何?151團團長 王奎昌王奎昌出生於1912年,遼陽人。曾經在東北陸軍講武堂工兵科學習,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加過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等重大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王奎昌負傷逃到臨沂,輾轉回到南京。
  • 湯恩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湯恩伯死後,蔣介石用10個字評價他
    年輕時的陳儀1926年,湯恩伯從日本學成歸國。當時陳儀已經升任浙江省省長兼第19軍軍長,為了給湯恩伯找個好工作,陳儀親自將湯恩伯推薦給了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孟良崮戰場形勢圖1946年7月,全面內戰打響,時任陸軍副總司令兼第一綏靖區主任的湯恩伯指揮5個整編師15個旅共12萬人馬,從南通至泰州一線向蘇中解放區進犯。
  • 孟良崮戰役真相:解放戰爭最孤注一擲的豪賭
    但1947年5月間的孟良崮戰役,卻是一場雙方的戰略意圖及戰術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主將也都是指揮高手,沒有哪一方是糊塗蟲。而從整體兵力上看,當時,國軍有24個整編師共45萬人,比在山東的解放軍多十幾萬人,且裝備精良彈藥充足,還有坦克與飛機助陣。但,孟良崮一役,國軍卻仍敗於解放軍,其精銳之師整編第七十四師遭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