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2020-12-15 騰訊網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一、守江必守淮:國軍不惜一切代價吞淮北

抗戰結束後,蔣介石還都南京,立即著手布置消滅我黨事宜,1946年6月發動全面進攻,掀起內戰。

當時解放區和國民黨控制區犬牙交錯,廣大的東北、華北、華東地區,由於我黨堅持敵後抗戰,付出極大犧牲代價在敵後堅持,故而日本投降後佔據了大片地域。

蔣介石除了緊急派兵接管東北、華北、華東等要地,還重點實施了奪取兩淮的計劃。

抗戰期間,我新四軍及山東八路軍浴血奮戰,保住了山東及蘇北、蘇皖大片解放區。江蘇、山東在地理上非常重要,是傳統華東地區的北部門戶。

歷史上南北朝對峙時,有一個著名的戰略理論,即守江必守淮。要想鞏固長江沿線的防禦,確保江東乃至華南的安全,必須向北奪取淮南淮北一帶。

蔣介石並非泛泛之輩,也看到了山東、江蘇一帶解放區的巨大戰略威脅,於是調動重兵對解放區進行圍攻,不惜代價要奪過來。

自1946年6月起,國民黨軍集中數十萬人,向我蘇中、蘇北解放區發動猛攻,先後奪取淮南、淮北和蘇中地我,企圖實現壓縮江蘇解放區並全殲我華中野戰軍的戰略目的。

當時抗戰結束不久,我華中野戰軍實力僅有數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0倍以上的數量優勢,再加上國軍裝備、後勤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故而我軍幾次作戰都很艱難。

除了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主力取得了蘇中戰役七戰七捷的勝利,其他幾場戰役都打得很艱難,大多數都打成了消耗戰,而這正是人數佔絕對劣勢的我軍所不願看到的。

到1946年10月左右,我華中野戰軍的主力被壓縮到運河以東的漣水、沭陽、鹽城、阜寧一帶,幾乎被國民黨軍包圍。

蔣介石為徹底解決江蘇的解放區,派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進攻漣水,而整編74師師長,正是在抗日戰爭中大顯神通的張靈甫。

二、華野嚴重低估張靈甫戰鬥力

國軍咄咄逼人,我軍也同樣積極應對。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中央決定將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的指揮機關合併,由陳毅同志出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出任副司令員,譚震林出任副政委,指揮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全力反擊國軍。

當時陳、粟、譚的作戰意圖是,在宿遷、沭陽集中兵力,打掉國民黨一部主力,再向西擴大戰果。

這麼考慮,一者在於,兩淮連續被國民黨軍攻陷,解放區丟失,根據地軍民思想出現較大波動,如果一退再退,將造成士氣嚴重下降。二者,蘇北如果再丟,就只剩退回山東一條路了,這是我軍不能接受的。

雙方戰略意圖可以說互相把拳頭打到對方的軟肋上。

蔣介石重點在於徹底解決漣水一帶的華中野戰軍主力,在蘇北一帶暫時維持現狀,只要把山東和江蘇的共軍隔開就行。宿遷一帶的整編69師戰鬥力其實不如張靈甫的整編74師。

整編74師原是國民黨軍第74軍,抗戰中在湘西會戰、常德戰役、萬家嶺戰鬥中大放異彩,打得日軍精銳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沒。這份功勞,是值得中國人銘記的。

1946年5月國民黨軍進行軍事整編,74軍由軍改為整編師,下轄的三個師也分別改為整編旅,但是基本實力仍在。

全師編制近3萬人,全部美械裝備,戰鬥力非常強悍。張靈甫本人也是久經沙場的悍將,非常具有軍事眼光和膽略,進攻時善用炮火,敢於死戰,不怕死人。這支部隊非常受蔣介石眷顧,在國軍序列中地位很高,被稱之為御林軍。政治榮譽轉化為巨大的戰鬥力,整編74師上到師長下到士兵都非常悍勇,與一般國軍部隊有很大不同。

故而在進攻兩淮地區時,華中野戰軍一時間適應不了張靈甫的打法,屢屢敗退。

張靈甫認為蘇北四縣的華中野戰軍盤桓、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兵力也不多,應該好收拾。而且他察覺到山東、華中兩部共軍主力有打宿北的意圖,重心不在漣水一帶,因此不顧蔣介石讓74師先回南京休整的意思,堅持打完漣水、解決共軍後再班師休整。

華中野戰軍聞訊大驚,來不及移師宿遷、沐陽,立即調主力1師、6師和10縱,加上守衛漣水的11縱,共約23個團約7萬人,準備先打整編74師。

1946年10月19日,張靈甫率74師加29師一個旅共3萬餘人,直撲漣水縣城。

漣水縣城南門外有一條廢黃河河道,河道與城牆間有三道堤壩,11縱和提前趕到的10縱固守三道河堤。

張靈甫作戰十分驕狂,一上來就把手下4個旅中的3個旅一字排開,向河堤發動猛攻。74師炮火相當兇猛,連打了兩天,三道河堤防線被突破了兩道,74師的先頭部隊已經接近城牆。11縱司令員成均一度下令全軍要做好巷戰準備。

正在關鍵時刻,華中野戰軍的主力師6師趕到,與74師交火,將之趕回堤外。

6師師長是王必成,是華中野戰軍中赫赫有名的虎將,蘇中七戰七捷,王必成率6師打了五戰。

此刻雙方對上陣,正是鐵掃帚刷銅鍋,家家挺硬。

張靈甫打仗雖然悍不畏死,但一直留著後手,手中一個整旅始終沒動,只以51旅、57旅、192旅猛攻。所以我軍雖然擊退張靈甫的進攻,但精疲力竭之餘,懾於對方還有一個神完氣足的預備隊,不敢發起反攻。6師一度因為傷亡過大,被撤下一線。

直到10月28日華野全部主力趕到,形成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張靈甫自忖沒有力量戰勝,便悻悻然退兵。

在敵前說戰就戰,說退就退,威懾的華野不敢追擊,可見整編74師的強悍戰鬥力。

第一次漣水戰役,敵我雙方死傷大致相當,都在6000人左右,我軍還犧牲了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

但我軍是防禦一方,按理說佔有一定優勢,卻被74師打的死傷相當,實際上是敗了。

雖說此戰打破了國軍王牌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我軍同樣受到強烈震撼。經過八年抗戰血與火的錘鍊,國軍頭頂主力的戰鬥力確實不可同日而語。據一線的指戰員反映,74師的士兵打仗很有章法,班排戰術運用的很嫻熟,而且步炮協同做的比較好,火力壓製做的很到位,比日軍還難打。

種種情況反映出,我軍在抗戰剛剛結束後,對國軍的情況還不夠熟悉,甚至存在一定輕視。第一次漣水戰役打成這樣,已經算是不錯了。

三、二打漣水:整編74師報了仇卻傷了元氣

但蔣介石卻不甘心就此罷休,蘇北解放區一日不奪回,就一日睡不安寢。

1946年11月底,為了給即將召開的偽「國民代表大會」壯聲勢,蔣介石決定對蘇北解放軍再次發動進攻,一共派出12個整編師,分四路進攻蘇北。其中漣水一線的主力仍是張靈甫的74師。張靈甫所率部隊,比上次還多了一個旅,共5個整編旅近4萬人。

陳粟首長決定在宿遷以北先圍殲敵整編69師、11師。漣水方向只留主力6師等部隊, 約2萬多人,拖住張靈甫。

這個決定,從戰略上說沒問題,打仗從來都是要顧全大局的。但在局部上,卻註定了6師的悲劇性命運。

固守漣水,6師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敵不過74師,這仗從理論上說必然要失敗的。但英雄的6師正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打出了令人驚嘆的戰果。

張靈甫吸取了上次進攻漣水縣城正面久攻不克的教訓,採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兩個旅進攻廢黃河南岸。

張靈甫另率3個旅的強大兵力,繞到城西,進攻防守薄弱的側翼。由於之前6師指揮部判斷失誤,城西只擺了兩個團的兵力。結果打了不到半天,西門破防。

6師不得不把兵力轉到西面反擊,結果城南的兩個旅敵軍也乘勢突擊。漣水城城門被攻破!

打到這裡,不得不說,整編74師無論整體指揮還是戰鬥力,都是極為強悍的,連佯攻的兵力都能積極行動,變佯動為主攻。

王必成此時已經把全部預備隊投入戰鬥,但在巷戰中完全頂不住數量上佔了絕對優勢的國軍,最後不得不紅著眼命令各部退出戰鬥,分散突圍。

第二次漣水戰役持續兩周,國共雙方均傷亡4000餘人,漣水城易手。

王必成生平從沒打過這麼窩囊的仗,氣得血貫瞳仁,目眥盡裂。後來他向陳粟長表態,打輸了沒二話,絕對接受任何處分,但請求日後再打74師一定讓6師上。粟裕同意了他的請求,後來孟良崮大戰,果然6縱(由6師改編)參與其中,報了一箭之仇。

但漣水戰役並非全無意義。陳粟在宿遷以北全殲國軍整編69師2萬餘人,蔣介石的愛將、69師中將師長戴之奇自殺。正是漣水戰役的頑強戰鬥,以少量兵力拖住敵軍最精銳的74師,換來了更大的勝利。

至於張靈甫的74師,兩次漣水戰鬥,因為打得太過慘烈,戰鬥骨幹大量傷亡,後續雖然很快補充,但戰鬥力已非昔日可比。後來孟良崮全軍覆滅,其禍根正是在於二次漣水戰役不惜血本的戰鬥。

相關焦點

  • 74師血拼解放軍獲勝,老兵卻傷亡殆盡致使孟良崮失守
    (註:此圖為張靈甫)  漣水戰役開始後,蔣介石與我軍的戰略意圖並不相同。蔣介石認為,當下應該主要把漣水附近地區的解放軍給全部殲滅,而對於蘇北其他地區,只要能夠預防解放軍突襲即可。主力抵達漣水時,第六師已經傷亡十分慘重。  首次攻打漣水,兩軍都傷亡不小,雙方共計傷亡超過一萬多人。這場戰鬥也是給許多解放軍的指戰員一個下馬威,畢竟很多官兵是第一次與國民黨王牌軍進行作戰,並不了解國民黨王牌軍的戰鬥素質和作戰能力。
  • 孟良崮戰役,王必成的6縱如何打出空降師的操作,截掉了74師退路
    敵整編74師仗著兵精糧足,一路追擊,揚言要打出先鋒軍的氣勢。然而就在74師孤軍突出敵3個兵團的整體攻擊線的那一刻,粟裕就在指揮所裡拍板「他張靈甫敢冒頭,我就打他的王牌精銳。」5個縱隊對74師進行合圍,4個縱隊打援,殺雄雞用牛刀,恰恰是華野最擅長也是最實用的打法。5月13日,華野正式對74師展開攻勢,孟良崮戰役打響。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孟良崮戰役,國軍王牌整編74師折戟沉沙,而這支雜牌部隊卻大放異彩
    在這樣的背景下,1947年6月份,國共兩軍在山東腹地的孟良崮地區進行了一場十分慘烈的戰役,戰役的結果是國軍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近3萬人馬全軍覆沒,而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主力遭受重創,不得不轉入短暫的休整期。
  •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傷亡過萬,張靈甫的74師到底是怎麼打的?
    孟良崮戰役,發生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是解放戰爭期間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高超指揮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無畏氣概,於沂蒙山區全殲來犯的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此次戰役,開創了在敵人重兵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其陣線中央割裂殲滅其進攻主力的優秀範例。
  • 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由於74軍的首任軍長俞濟時是黃埔系的精英,所以當時部隊裡的中下級軍官大多是黃埔畢業。正因為如此,74軍算得上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全軍進行改編,74軍縮編為整編74師。這樣一來,不但編制縮小了,而且老兵的數量也大為減少。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打破困局:解放軍是如何決策圍殲整編74師的
    打破困局:解放軍是如何決策圍殲整編74師的周明摘要: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解放軍一舉圍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有著「御林軍」之稱的整編74師,由此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面對國民黨軍重兵壓境的嚴峻局面,解放軍又是如何在眾多來犯的國民黨部隊中將整編74師選為首先打擊的目標?
  • 孟良崮戰役到底有多難打?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3天才殲滅74師
    在漣水還是那個張靈甫,還是那個74師,我軍同他們進行了著名的14晝夜漣水保衛戰,但最終我們還是放棄了漣水城,這是陳毅和張靈甫的第二次交手,雖說中間各有勝負,但是張靈甫依然佔據了上風,國民黨陸軍中將李延年曾得意地說:「有10個74師就可以統一中國」。
  •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用大炮兵打得張靈甫和74師落花流水
    1947年5月,在山東戰場,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集中10餘萬部隊,將國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圍困在孟良崮地區,展開了猛烈圍殲。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鬥,華野部隊冒著巨大風險要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勝則大勝,敗則大敗。
  • 張靈甫74師有多難打?為幹掉他3萬人馬,解放軍出動了27萬人圍殲
    1947年5月,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在張靈甫的指揮下移動到孟良崮,與解放軍展開生死大戰,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孟良崮戰役正式打響。 74師師長張靈甫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軍事指揮員,在抗日戰爭時期,他英勇善戰,表現出色,堪稱國軍的一員虎將。孟良崮易守難攻,佔據地理優勢的74師決定與解放軍展開生死大戰。 為了殲滅74師,解放軍出動了27萬大軍,在粟裕和陳毅的指揮下,解放軍十萬人對孟良崮的74軍發動進攻,剩下的人主要負責阻擋增援的國軍。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張靈甫等轉移到孟良崮600高地的一個山洞裡,74師參謀長魏振鉞用無線電話呼叫:全師終日戰鬥,傷亡極為慘重,請求空投彈藥,並望援軍速進解圍。張靈甫親自與整編25師黃百韜師長通話,請求整編25師佔領天馬山,解救被困的整編74師。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陳士榘完全理解,答道:「王必成在兩次漣水戰役中都和74師交過手,六縱的幹部戰士最恨張靈甫和74師。這次要讓六縱從魯南強行軍,突然插入敵人背後,打擊敵人。」 陳毅說:「好啊,這就是一支奇兵!」 5月12日,陳毅、粟裕、譚震林召集各縱隊首長,在坦埠東北西王莊的華野前線指揮部,召開了作戰會議。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孟良崮戰役示意圖1947年5月13日,敵整編74師先頭部隊51旅以炮擊為先導,向當面華東野戰軍許世友的第九縱隊阻擊陣地實施了一天的猛烈進攻,佔領了大箭、馬山等地,距離坦埠不到10公裡了二戰漣水城時,王必成的第六師對陣張靈甫的整編74師,六師損兵折將,丟了漣水城。被蘇南老百姓稱為「王老虎」的王必成,早就對張靈甫的整編74師窩了一肚子火,等機會發洩。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
  • 孟良崮全殲74師,解放軍以弱勝強,他說: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
    還記得上世紀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紅日》,這是一部真實再現解放軍經過艱苦奮戰,全殲了敵軍嫡系五大主力軍之一,74師的孟良崮戰役的經過。在此戰勝利後一年,毛主席曾經問一位將領:當年你們在孟良崮迅猛地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老蔣,第二個是。。。
  • 孟良崮最慘烈的一戰,華野主力1縱的四個團,被一支雜牌部隊打光
    精銳整74師擁有先進的美式武器,且作戰官兵多是百戰餘生的老兵,在狂傲的師長張靈甫率領下,攻擊意志極為強盛,作戰極為的頑強,在孟良崮華野的包圍圈裡,抗爭的十分劇烈,被困之下,還數次發起反擊衝鋒,給予了華野攻擊部隊極大的殺傷。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
  • 解放戰爭中三野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兵力?
    一、泗縣戰役1946年7月,山東野戰軍第八師與華野第9縱隊去攻打泗縣,泗縣守軍是桂系第7軍的172師,特點是善守,而且都是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山野出動了19個團,卻沒想到泗縣連降暴雨,城外一片河澤。進攻不利,又趕上援軍來襲,山野不得不撤退。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一共有4個理由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一共有4個理由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實現獨裁統治,進而對解放軍發起猛攻,由此,解放戰爭爆發。孟良崮戰役之時,粟裕為何偏偏要打國民黨精銳整編74師?在這場戰役之中,粟裕瞅準了國民黨精銳中的精銳,也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統帥的整編74師。這一戰,國民黨投入45萬大軍,為何粟裕選擇集中力量殲滅整編74師呢?其實,粟裕有著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