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英雄 共築抗疫銅牆鐵壁

2020-12-24 華龍網

疫情突如其來,無數平凡崗位上英雄向險而行、默默堅守和付出,他們的身影發光發熱,他們的靈魂溫暖人心,樸實中映射人性光輝。

扶貧幹部高山蹲點、快遞小哥匆忙奔波、社區幹部敲門送菜、環衛工人起早貪黑、邊防人員守護國門……從他們參與抗疫的故事中,你能體會到共克時艱的互助,你能感受到匹夫有責的擔當。

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平凡英雄,築起銅牆鐵壁,同心抗疫,繪就時代畫卷!

扶貧幹部覃湖川

在高山疫情防控監測點堅守六十五個日夜

「山上日子再苦我們都沒掉過一滴淚,但下山那天我們都哭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金鈴鄉石筍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覃湖川至今還記得當天的情景:3月29日那天,他離開了自己堅守65天的「戰場」,從海拔1327米的石柱縣哨棚梁疫情防控監測點回到村裡。因為知道覃湖川一行三人沒來得及吃年夜飯就上山堅守,鄉親們這天早已備好酒菜,一定要把他們請到自己家裡替補上「年夜飯」。

「你們在山上守了兩個多月,欠下的年夜飯一定要補!」攔在下山路上的村民們此起彼伏的喊聲,瞬間就擊垮三條漢子,「我們三個眼淚止不住地流。」覃湖川回憶說。

「扶貧書記覃湖川,堅守香爐水杉灣。大雪大冰封了山,數月沒有把家還。不準大家把門串,不準打堆和交談……堅決打贏阻擊戰。」這首如今流傳在石筍村飽含深情的打油詩,正是覃湖川那段難忘經歷的真實寫照——自除夕夜始,覃湖川就日夜堅守在渝鄂交界處海拔1327米的高山上,其他隊員換了一撥又一撥,他仍不換崗,最終堅守長達65個晝夜。

覃湖川說,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了每個人巨大的考驗,但他身邊絕大多數人交出了令人感動的答卷。雖然村民們堅持要請的年夜飯最終被婉拒,但覃湖川卻從中感受到太多驚喜的變化:「以前上門宣講扶貧政策部分村民是愛理不理,現在是路上遇到都要拉著我擺龍門陣;以前村幹部對我們駐村幹部多少有點疏離感,現在事無巨細都要跟我們商量……」

「最直觀的感受是黨群、幹群關係非常明顯地加深了!」覃湖川說,自疫情轉緩、撤卡下山後,他在工作中感受到很多變化:「駐村幹部們在疫情一線衝鋒在前,換來了鄉親們對我們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對我來說這是值得的付出。」

疫情暴發之時正值春運高峰期,27.6萬湖北返鄉人員回到重慶,防控面臨很大壓力。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在抗疫高峰期間在與湖北交界的8個鄉鎮共設立20個疫情防控「卡點」。

社區書記羅敏

入戶排查敲門到手腫 說話到聲啞

2020年1月24日我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45歲的江津區幾江街道橋南社區黨委書記羅敏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成為2萬餘社區居民的堅強後盾。

為高效阻截傳播源頭、確保轄區居民生命安全,羅敏帶領社區兩委成員,號召轄區內的黨員、網格員、志願者等組成入戶小組,配合公安機關和衛生部門開展連續3輪的入戶排查工作。

一片口罩、一瓶酒精就是她的全部防護裝備,敲門敲到手腫、說話說到嘶啞,走路走到腳軟成為她的工作日常。

哪家有武漢返鄉的居民,她要第一時間入戶排查;哪戶不理解不支持不願配合,她要耐心做好解釋說服工作;哪戶的居家隔離人員需要採買生活物資,她要立即趕去超市跑腿帶貨……

只有少數幾位同事知道,這位每天帶領大家風風火火開展工作,急難時刻總是衝在最前面的書記,卻因為經常接觸高風險人群,被家裡人下了「隔離令」——禁止她與罹患白血病的母親見面,擔心她會將風險帶給免疫機能極其脆弱的老人。

羅敏的母親在去年查出白血病,羅敏駐紮社區抗疫一線後,她的妹妹就將母親接回了江津白沙鎮芳陰村的老家。

一面是充滿風險和壓力的工作,一面是無法在母親生命的最後旅程陪伴照料的滿心愧疚,羅敏把痛苦埋在心裡,她總是在入夜後驅車30多公裡回到農村老家,隔著窗戶玻璃和媽媽說說話、聊聊天。

疫情期間,羅敏不僅全程參加了各輪入戶排查共計736戶1431人,還在疫情血庫告急時,驅車前往重慶志願獻血。在羅敏的帶領下,橋南社區4000多戶人、2萬餘居民至今沒有1例確診或疑似病例。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疫情期間,重慶市日均組織4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投身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中,上門排查、入戶登記、觀察隔離、代購上門、張貼告示……累計排查9232萬戶次、2.5億人次,他們不是醫生,卻為社區的家家戶戶送上防疫「定心丸」。

快遞員舒鑫

每天奔波八個小區 投遞六百多件包裹

每天工作14個小時,奔波於8個小區,投遞600多件包裹,這是疫情期間舒鑫的工作常態。

今年32歲的舒鑫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南岸區分公司長生橋郵政營業部的快遞員。疫情期間他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承擔著比平常多3倍的包裹投遞量。

「我幹快遞已經13年了,這麼大的投遞量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相當於連續運轉了好多次電商節。」舒鑫說,今年春節開始他一直在崗,親身經歷了疫情期間的高強度工作。「電商節期間還有其他快遞公司可以分流,春節時候開始,絕大部分包裹都集中在我們郵政公司手上。」舒鑫回憶說,由於疫情期間全市小區實施了封閉管理,菜鳥驛站等快遞中轉站也暫時關閉了,「各種不利條件增加了快遞工作的難度,過去半個小時就能派送完的件,當時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久。」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開始上網課。「上網課沒教材怎麼辦,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很著急。」舒鑫和同事臨危受命,除了常規的包裹投遞,還承擔起了教材的寄遞服務。

2月27日,舒鑫所在的長生橋郵政營業部接到一位高三學生家長胡女士的電話。「家長說孩子今年參加高考,一直沒有收到教材很著急。」舒鑫還記得,家長說完差點都要哭出來了,營業部決定優先為這位學生派送教材。

配書、包裝、貼單、掃描、搬運、現場消毒、裝車發運……舒鑫和同事專門使用黃色快遞袋統一封裝教材,易於分辨。下午5點,舒鑫準時抵達同景國際城W組團。胡女士遠遠對著舒鑫說,「太感謝你了,孩子有了教材終於能安心學習了!」

當快遞員十多年了,這樣的場景舒鑫也是頭一次碰到。「那種被需要的感覺讓人心裏面很溫暖,我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舒鑫說著臉上露出了微笑。

疫情期間全市有近5.13萬名一線快遞員堅守崗位。疫情期間,生活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始終暢通,渝、川、黔、雲、桂、瓊六省區市疫情防控保供機制高效運轉,2000餘臺運輸車輛堅守保供一線。

環衛工人張校紅

一人包下九個隔離區域生活垃圾收運

隔離區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而環衛工人張校紅卻選擇「逆行」——今年2月6日到6月16日4個多月時間裡,張校紅承擔起了南岸區9個隔離區域全部生活垃圾收運任務,所有垃圾的裝車、轉運、卸料……都由他一人完成。

每天早上5點,天色未亮,張校紅已動身趕往南岸區城管局環衛處,穿好隔離服,佩戴護目鏡、橡膠手套,背上噴灑消毒箱……進入隔離區域前,張校紅必須「全副武裝」起來。

「消毒箱裡面裝滿了10升消毒水,背起來很沉。」要背穩消毒箱,張校紅先把左邊肩膀往一邊傾斜,讓噴灑消毒箱的肩帶穿過左手臂,掛在左肩上;隨後,他又傾斜下右邊的肩膀,把消毒箱另一邊的肩帶掛在右肩上。這樣的動作要每天反覆做十多次,久而久之,張校紅的肩膀上留下了很深的紅印。

來到隔離區域的垃圾堆放處,張校紅還必須彎腰噴灑消毒液。「上半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腰椎上。有時候彎久了,一下子腰還直不起來,要等一會才能緩過勁。」

儘管工作受累,張校紅的付出卻得到了市民的認同。有一次到彈子石國際社區,居民看到「全副武裝」的張校紅有些吃驚。「大家沒想到,就我一個人來清運垃圾,一個人噴消毒水,一個人把一袋袋垃圾提出去裝車,垃圾多的時候要跑好幾趟。」後來多去幾次,張校紅覺察到了大家目光的變化。「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可那一雙雙眼睛會『說話』,仿佛在表達感謝。」

每天工作結束後,張校紅會回到南岸區城管局卸下身上的裝備。「特別是這一身隔離服不透氣,工作時候必須一直穿著,每天就像『蒸桑拿』一樣。」張校紅說,雖然氣溫不高,但每天脫下隔離服都發現汗水浸溼了全身。

疫情期間,全市每日出動環衛作業人員約5.5萬人次,環衛作業人員在崗率90%以上,累計無害化處置居家隔離點生活垃圾1830噸,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

邊檢人員王慶

每次穿隔離服前喝杯鹽水防虛脫

「以前沒穿過隔離服,這次疫情是第一次穿。」 重慶邊檢總站執勤二隊政治教導員王慶告訴記者,與醫生不同,他們得穿隔離服在室外工作,哪怕室外僅有10多20℃,穿著不透氣的隔離服熱得一身汗。

國內疫情防控趨於穩定後,國外疫情形勢逐漸嚴峻,疫情防控壓力從內防傳染轉向外防輸入,王慶和同事們的壓力變得空前的大。

「每一架從國外回來的航班我們都得檢查,核實機上人員的身份,並進入機艙、貨艙等地,對各種隱蔽的角落進行查看,確認沒有人偷渡入境……特別是有大批乘客的航班,檢查一趟得2-3個小時,最忙碌時我一天要檢查將近10架飛機。」王慶回憶說,經常穿著隔離服忙碌近10個小時,連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

讓王慶很是心疼的是,他們隊裡有的同事1個月才有空回一趟家,還有同事因穿著隔離服身體虛脫而暈倒在工作現場,王慶自己也曾多次累得虛脫。

「後來我也有了經驗了,就是穿隔離服之前喝一杯鹽水,可以有效緩解因脫水造成的虛弱。」王慶告訴記者,隨著各國經濟逐步重啟,疫情防控常態化,到重慶的國際航班也在逐漸增多,他和同事們絲毫不敢懈怠,反而感到肩上的責任更大了。

僅中秋國慶假期8天,王慶和同事們就檢查了80多架國際航班。「我們既是疫情防控第一線,也是疫情防控最後一線。」王慶說,他和同事們會時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堅守崗位,守護好國門。

疫情發生以來,重慶邊檢總站共投入警力11000餘人次,驗放出入境人員31萬餘人次,查驗出入境航班25000餘架次。

(本版稿件由重慶日報記者郭曉靜、張莎、陳波、周松、楊鈮紫、崔曜採寫)

相關焦點

  • 抗疫公益影片《在一起》全國上映 獻禮最平凡的英雄
    為致敬在抗疫面前無數個無名英雄,由楊戴源編劇,夜修華執導,電動車領跑品牌臺鈴傾情出品製作的2020抗疫微電影《在一起》在9月14日全網溫暖上映。影片以抗擊疫情中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外賣小哥小傑在抗擊疫情中所發生的諸多故事,展現疫情面前平凡英雄的無私奉獻精神。
  • 平凡的勇者——廣東保安戰「疫」記
    平凡的勇者——廣東保安戰「疫」記2019年末一場疫情席捲了全國各地病毒肆虐下一場全民抗疫的戰爭拉開了序幕在廣東省公安廳統一部署指揮人們眼中的他們不輕易放行不近乎人情他們,是被人忽視的保安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他們,用平凡身軀築起銅牆鐵壁機場車站、地鐵碼頭
  • 萬名師生齊看「贊抗疫英雄 頌大愛中華」 抗疫詩文朗誦會
    2月28日晚,濮陽市實驗小學隆重舉行「贊抗疫英雄 頌大愛中華」抗疫詩文朗誦會網絡展播活動,全校近萬名師生家長同步觀看,直擊內心的故事、聲情並茂的朗誦催人奮進,精神得到洗禮。 網絡展播以「贊抗疫英雄 頌大愛中華」為主題,分為「致敬」「希望」「師愛」三個篇章。
  • 上外英文版《只要平凡》MV,致敬每一位抗「疫」戰士!
    我們每個人都「生而平凡」,在平凡的生活中積累著平凡的小確幸。但面對疫情時,我們也都有「活著的勇敢」:同心戰疫,我們並不懼怕;守望相助,我們共克時艱。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是無數平凡人在夜以繼日的付出。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愛心人士……各行各業的每一位抗疫戰士都 「握緊手中的平凡」,他們「願為險而戰」,燃燒「生命的火」,點亮了平凡人的戰疫必勝之信心。
  • 十六幅手繪漫畫,為河北抗「疫」加油!
    廣大醫護工作者、防疫工作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黨員群眾爭分奪秒,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留下「最美逆行者」的動人身影。十六幅手繪漫畫,記錄了全省各地檢察幹警參加疫情防控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點亮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希望。 致敬所有在一線拼搏、了不起的抗「疫」英雄,讓我們並肩奮進,一起為河北抗「疫」加油!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2)英雄武漢 英雄人民
    為此,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95歲高齡的著名詩人劉徵先生攜詩友為抗疫的英雄武漢城點讚(上篇);為援鄂抗疫人員勝利撤離點讚(下篇)。共抗疫情(2)挽臂行(作者:範詩銀)等51首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白衣天使贊(作者:蘇士澍)等13首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4
  • 原創MV《英雄》:獻給抗「疫」一線民警
    原創MV《英雄》:獻給抗「疫」一線民警 2020-03-09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會展中心黨支部走進相公鎮張家村開展「送溫暖 共抗疫」主題...
    國際會展中心黨支部走進相公鎮張家村開展「送溫暖 共抗疫」主題黨日活動 2020-12-08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一起》 片花首發 展現平凡抗疫英雄
    平凡人的力量 《在一起》之《擺渡人》單元編劇任寶茹,在接到創作任務後,採訪了很多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身在武漢的普通人。有一次,任寶茹跟一位外賣小哥聊天時,他告訴任寶茹,全城的外賣小哥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來往於急診室和患者之間,不顧個人安危,遞送藥品。
  • 全民抗疫 遍地英雄
    然而,在這場驚心動魄、排山倒海的全民戰「疫」中,沒有人置身事外,每個人都在戰鬥。抗疫一線,各條戰線,人人都是戰士,個個都是勇士,正如一首詩所寫:「千裡萬裡,你在這裡,或寬闊或瘦弱的肩膀,共同扛起這萬家燈火。」你是誰?這裡是哪裡?你是兒女的父母,是父母的兒女,是妻子的丈夫,是丈夫的妻子,是千千萬萬戰鬥者中的一個。
  • 弘揚抗疫精神,根植愛國情懷——北海市援鄂抗疫英雄事跡報告會紀實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華兒女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巍峨長城。
  • 特寫|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這離他主動請纓投入抗疫戰場,僅僅過去5天時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滎陽在主要道路出入口建立了19個疫情防控服務站,動員基層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深入抗疫一線參與執勤。「我是入黨16年的老黨員,讓我去吧!」滎陽市司法局牽頭負責其中的10號服務站,動員令發出後,鄭凱第一個報名參加。
  • 他們,是萬千抗「疫」勇士中35個平凡的代表
    35位抗「疫」者用行動如是說……獻給所有與「新冠疫情」頑強抗爭的人!·聚焦:疫情重災區湖北地區。採寫了包括但不限於湖北省鹹寧市的數十位抗「疫」戰士,涉及各級政府、醫護、公安、民政、教育、交通、農業、媒體等各條戰線。
  • 甘肅音樂家抗疫進行時:致敬每一個平凡的英雄
    甘肅音樂家抗疫進行時:致敬每一個平凡的英雄2020年從春節持續到現在的這場疫情,讓初春的時光格外凝重,在全國人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參與抗疫戰役的時候,甘肅省的音樂工作者也以飽滿的熱情,用音樂的方式投身其中,創作出了一批鼓舞人心的作品,
  • ...抗疫日記(3)|謝敏:同心戰「疫」,讓黨徽在「疫」線閃閃發光
    為充分展示婦聯幹部把抗疫戰場作為婦聯工作現場,在關鍵時刻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風貌,襄陽女性微信平臺開設《「向陽花」抗疫日記》欄目,專題刊發婦聯幹部在抗擊疫情中的工作實踐、認知感悟,以日記形式推送。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玉師學子創作的戰「疫」歌曲《與你共甘苦》已上線!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首歌曲《與你共甘苦》為戰「疫」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A:我創作《與你共甘苦》這首歌,是結合疫情發展的近況,想用音樂傳遞力量,向武漢以及全國所有的「最美逆行者」致敬,為所有抗「疫」的戰士們加油。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向來勇敢,不懼災難。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待到春花爛漫櫻花盛開時,我們再相逢。
  • 「致敬抗疫英雄,謳歌時代精神」晚會在北京市海澱區圖書館北館舉行
    本次晚會包括五個板塊:童言稚語寫真情、親子閱讀話成長、謳歌抗疫精神頌、最美逆行贊天使、萬眾歡歌中華魂。將疫情下的感人瞬間、身邊的感人故事搬到舞臺,用照片、視頻、詩歌朗誦、音樂、話劇和舞蹈等多種形式,演繹感人抗疫故事,禮讚抗疫英雄,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獻的平凡人。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抗「疫」勇士禮讚——致敬抗「疫」勇士》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抗「疫」勇士禮讚 --致敬抗「疫」勇士》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白衣天使」們為我們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長城,華夏兒女的健康之源來源於你們。這次疫情到來時,是你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把春光灑向陷入危難的華夏大地。你們的「鋼鐵之軀」只為萬家和樂。為了戰勝疫情,為了疫區患者,抗疫勇士們撂下親情,甚至剃掉了頭髮,冒著生命危險,衝在抗戰一線。
  • 張定宇在人民日報撰文:平凡人也能成為真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創造出許許多多英雄壯舉的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去、關鍵時刻衝得上去,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面對兇猛的疫情,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事實再次證明,平凡人也能成為真英雄。
  • 守望相助同心抗疫 堅守崗位的每一個江蘇人都是英雄
    雖然表彰名單裡不一定都有他們的名字,但堅守崗位的每一個江蘇人都是英雄、都值得點讚。「戰袍」不同,都是英雄。記者回訪部分受表彰代表,復盤他們的抗疫故事,傾聽他們的心聲,將偉大抗疫精神凝聚成「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在新徵程上不斷開闢「強富美高」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