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海洋汙染有多嚴重?這些紀錄片讓你的孩子受益終生

2021-01-08 御風少年志

地球的生物因種群多樣而美麗,因平等尊重而和諧共處。

今天考拉君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條#冰島海灘現50具鯨魚屍體#的熱搜新聞。

7月18日在冰島的某一海灘,有遊客在乘坐直升機遊覽時拍下了驚人的一幕:海灘上滿是領航鯨的屍體。

整個大片海灘遍布著多達50多具鯨魚的屍體。

但是關於它們的具體死因,目前尚未有明確解釋。

有專家推測一種導致它們擱淺死亡的原因是由於河床和潮汐情況。

事實上,導致鯨魚擱淺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種。

據考拉君了解,其中與我們人類有直接相關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船舶聲吶幹擾和汙染物幹擾。

我們都知道,鯨魚是地球上已知現存最大的生物。

往往我們看到的,它們巨大的身軀背後,是其極為脆弱的本性。

像鯨魚這樣的海生哺乳動物,當它們在海洋中遊弋時,一旦遇到驚嚇就會由海水深處快速上浮到淺水區而導致擱淺。

人類的各種海洋演習、潛艇活動以及漁船巨輪等從海裡發出的聲吶噪音等,都會驚嚇到它們。

使他們異常加速的浮上海面,進而導致它們擱淺死亡。

除此之外,汙染物質也會擾亂鯨魚的感覺系統。

通常,鯨魚喜歡沿著人類船舶航線巡遊。

但是,他們的神經系統和內臟就很容易被船底中能溶於水的有機毒素而傷害。

進而導致他們失去辨別方向的能力,使其擱淺而死。

然而,同鯨魚擱淺而自然死亡相比,更為殘忍的卻是人類的大規模捕殺。

01

鯨魚是食物,還是動物?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些靠海的國家一直都有捕殺鯨魚的習俗。

特別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據統計,日本每年捕殺的鯨魚達上千頭,除此之外他們捕殺的海豚數量則高達兩萬頭之多。

紀錄片《海豚灣》鏡頭裡那一片片被鮮血染紅的大片海水,就是諸多像海豚和鯨魚這樣的生物被人類殘忍剝奪生命的見證。

在日本,曾有媒體對日本民眾進行了一次隨機的街頭採訪。

在採訪中,無論問到哪一個年齡段的人,幾乎所有人都說曾吃過鯨魚肉。

其中採訪人員問到一位小朋友:「你有沒有吃過鯨魚肉呢?」

小男孩面帶笑容且不假思索的回答說:「吃過啊!學校午餐就有。」

然後繼續問他有沒有見過鯨魚,他回答說沒有。

緊接著採訪人員再一次問他:「你覺得鯨魚是動物還是食物?」

小男孩想了想回答說:「鯨魚是食物。」

所以,在那些以鯨魚為食物的日本兒童心裡。

他們對於鯨魚的認知,最先想到的僅僅是一道味道鮮美的佳餚,而不是有著像人類一樣活生生地和獨特的生命個體。

商業捕鯨歷來都是日本的一項商業傳統。

在未加入國際商業捕鯨協會之前,日本的捕鯨行為一直都是肆無忌憚且隨心所欲。

當1988年加入了國際商業捕鯨協會之後,受到協會的規制,日本的過度捕鯨行為有所收斂,但仍舊以「科研目的」為幌子大肆商業捕殺。

可就在今年,日本最終決定退出國際捕鯨協會,重啟有上百年歷史的商業捕鯨傳統。

這一決定引起了那些憋屈已久的商業捕鯨人的一片歡呼和讚頌。

商業捕鯨的重啟,所造成的是未來更多數量的鯨魚被無情的剝奪生命,被肢解販賣到普通民眾的餐桌。

然後,同樣會有更多的兒童會認為鯨魚僅僅是一道食物而非有著獨特生命的動物。

02

畸形的生命教育

我們對於鯨魚的正確態度應該是遵循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平等的對待每一位生命個體。

而非殘忍的過度捕殺他們。

對於孩子們的生命教育也應該以尊重生命為始,關愛共處為終。

自從日本重啟商業捕鯨行為之後,日本的捕鯨業也開始一片繁榮。

前不久,有新聞報導稱,日本竟公然組織小學生現場觀看殺鯨魚的行為。

並美其名曰:「這是我們的文化驕傲!」

7月18日,日本千葉縣組織小學生現場觀摩鯨魚解剖,而那條遭宰殺的小鬚鯨,據說是當地在這個捕撈季捕獲的第一條鯨魚。

45名10歲的小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伸手去觸摸鯨魚的皮膚,並將感受記錄了下來。

然後,他們親眼目睹著工人們將鯨魚肢解,血水順著排水溝流向大海。

分解好的鯨魚肉被工人們放在了裝滿冰的箱子裡,準備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出售給當地居民。

整個過程中,人們的神情冷漠,甚至有人嘴角還帶著笑意。

因為在他們眼中,那些體積龐大、本應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們,不過是一群沒有生命、可以任人宰割的餐食而已。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為了推廣和激發下一代吃鯨魚肉的興趣。

他們向孩子們傳播的價值觀是殺鯨魚就像殺豬一樣的平常。

所以,他們不僅會邀請小學生參觀屠宰現場,還會以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向學校傾銷,全日本六分之一的學校午餐中都含有鯨魚肉。

這樣一種為了餐桌的飲食文化而向孩子所傳達的畸形的生命教育課,並非是讓孩子們懂得生命的可貴,而恰恰是讓他們學到的是對生命的殘忍和蔑視。

03

每一種生物都有著善良的本性

鯨魚和人類一樣都是哺乳動物,並且還是有著靈性的一種海洋哺乳生物。

我一直都認為,每一個生命個體內心都有著善良的本性,是懂得感恩的。

曾經有一位女海洋生物學家,她一直以來都在從事著保護鯨魚的工作。

有一次她在海底做研究工作時,遇到了一隻鯨魚。

奇怪的是,這隻鯨魚卻一直用頭和胸鰭去推她。

這位女生物學家當時很害怕想要躲開它,可鯨魚還是跟著她,並不停地推著她。

當她被推出水面時,海面上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

就在不遠處的海面竟有一隻大鯊魚想要伺機而動。

而這條鯨魚之所以把她往海面上推並一直跟隨她,其實是一直在用身體保護著她。

當鯨魚把她安全送到船邊,並確保她安全上船後它才放心地離開。

如若不是親身的經歷,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碩大無比的海洋生物,其實是有著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

人類對於地球生物的迫害已經是非常的嚴重了。

我們隨意捕殺他們,即使不是刻意傷害,而人類製造的各種海洋垃圾也間接的在傷害他們的生命。

我們都知道,鯨魚一旦上岸擱淺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但是,曾經有一頭鯨魚卻拼了命的想要「上岸尋死?!」

前段時間,在挪威海域,就有一隻執著上岸尋死的鯨魚。

當時這頭鯨魚執著的想要往岸上遊。

而海灘上的人們看到這一情況後,為了救他便紛紛的上前將他們往深海推去。

可誰知沒一會這頭鯨魚卻又往岸邊遊了回來。

就好像岸邊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在吸引著它,就算撞得滿身是傷也不回頭。

這讓岸上的熱心救它的人都極為不解。

也因為不忍心看它這樣痛苦的樣子,加上出於對它這一反常行為的好奇。

專家們只好對它實行了安樂死。並對屍體進行了解剖。

然而解剖後的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然而這隻鯨魚的胃裡有著無數的奇形怪狀的垃圾。

它的巨大的胃。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海洋垃圾回收站。

這讓鯨魚徹底的失去了消化的功能。

可即使在難受,它也在痛苦的繼續吞噬著垃圾。

並嘗試把它們帶到岸上去,不讓其他海洋生物以及自己的同類和孩子受到海洋垃圾的傷害。

每一種生命,似乎都有著善良的本性,他們很有靈性也懂得感恩。

保護海洋,保護每一種海洋精靈,是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04

這些紀錄片,讓孩子感受地球之美

地球是一個充滿魅力且富饒的星球。

它用了45億年的光陰,才孕育完成這個讓各具靈性且多樣性的生物群體所共同組成的生命家園。

在這個暑假,

考拉君希望那些忙著讓孩子們輾轉於各個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父母能夠停下腳步;

也同樣希望那些覺得孩子暑假裡整天無所事事,沉迷於手機和平板遊戲的父母能夠重視起來;

靜下心來和他們一起看看這些關於我們這個美麗星球。

給孩子帶來一場關於自然和生命教育的課。

考拉君今天要推薦的紀錄片多是由BBC推出的高水準之作。

非常適合親子之間共同觀看,共同感受地球之美和生命的奇妙。

首先以一部之前上映的電影開始。

《地球:神奇的一天》,

這部電影由BBC紀錄片團隊打造,成龍傾情加盟解讀神奇的大自然。

影片運用了幽默、親密、感性又令人驚嘆的形式,以完整的一天為時間線索,隨著太陽的軌跡,帶領我們上山下海。

既見證諸多動物生機勃勃又極具冒險精神和趣味性的生活故事,有展現了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再有,《藍色星球》

自2001年第一部《藍色星球》推出後被獲得了「最美紀錄片」的讚譽。

目前已後續跟進拍攝多部。

特別推薦第二部《藍色星球2》,這部續集相比第一部更溫和,孩子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海洋知識。

這部紀錄片涉及的區域囊括全球五大洋幾乎所有海域,記錄了數不勝數的海洋生物,孩子的接受度也相對第一部更高。

《海洋》

這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本片聚焦於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藍色領土」。

導演深入探索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現海洋的壯美遼闊。

隨著銀幕展開——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鯨、大白鯊、企鵝等。

毫不吝嗇在鏡頭前展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

接著要提到一個人,David公爵。

他是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他一生都在做著英國版的「動物世界」,也解說了一輩子的BBC自然紀錄片。

今天所推薦的精良製作的紀錄片多部都和他有關。

包括《地球脈動》系列兩部,強烈推薦。

以及《生命》,同樣是David公爵參與製作。是為了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而拍攝。

紀錄片中,從渺小的生物到人類,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無比精細、雖渺小卻又震撼人心的生存方式。

其他還有《人類星球》,《宇宙的奇蹟》,《家園》等。

最後當然,少不了的是我們國家的紀錄片。

《美麗中國(Wild China)》

這部紀錄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製的作品,歷時4年完成。使用了多種先進攝影技術。

一共六集,分別為《富饒華南》、《彩雲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和《喧鬧海岸》。

通過外媒的鏡頭,我們重新認識我們的祖國。

從燈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

從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到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

從長年積雪的高海撥山區到一望無際的平原;

從浩瀚大地到碧海藍天……

這裡,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麗中國。

這個暑假就讓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盡大千世界,感受生命之美吧。

相關焦點

  • 死亡鯨魚胃中有40公斤塑料:海洋汙染比你想像的嚴重得多
    這條新聞很快上了熱搜,海洋垃圾汙染再次引發關注。大海上巨大的垃圾帶已為人們熟知,但這些只是肉眼可見的部分。還有很多垃圾已經分解成「微塑料」,進入食物鏈,甚至進入人體。除了高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可見的已觸目驚心,還有很多看不見的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漂浮著各樣垃圾,早已不是秘密。
  • 這三位藝術家用作品告訴你,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
    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 最近,有一批藝術家和攝影師就另闢蹊徑,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做成了雕塑、繪畫,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
  • 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這三位藝術家用作品告訴你……
    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最近,有一批藝術家和攝影師就另闢蹊徑,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做成了雕塑、繪畫,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01美國藝術家Angela Haseltine Pozzi,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和環保團隊清理世界各地的海灘
  • 孩子的海洋汙染教育可不是說說而已,用一個有生命意義的玩具來表達
    對於環境的保護問題不光是成年人的義務,也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保護理念。例如,近年來海洋汙染問題日益嚴重,成千上萬的的珍貴海洋物種瀕臨死亡。我們應該怎麼向孩子傳輸正確的保護概念呢?觸目驚心的照片和錄像固然能起到一定警示作用,但卻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如換個方式,讓我們用有意義的玩具來表達教育的初心。
  • 命運多舛的海龜天堂島,剛剛趕走了偷獵者,又迎來了塑料汙染
    在此期間,總共有近3萬隻海龜幼體安全獲釋入海。這一令人鼓舞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來自當地社區的訓練有素的監測隊進行的夜間和日間巡邏。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中的許多人曾經是海龜獵人,但現在都致力於保護海龜。去年,這項包括30多個海灘的密集監測,對遏制非法採卵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壽司小姐姐自然遭到了路人的質問而後公益的主題隨之而出直指人類每年製造大量塑料製品流入海洋給海洋生物帶來毀滅性災難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海洋裡,多達114種水生生物的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原標題:《塑料汙染多嚴重?
  • 英男子潛水記錄峇里島海洋汙染 塑料垃圾觸目驚心
    昔日風景如畫的峇里島如今海洋汙染如此嚴重,這讓他十分震驚。 因此,理察記錄了這些引人注目的景象。他說:「我已經在峇里島生活並且潛了5年水了,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比峇里島大陸安靜得多。但我最近遊泳時,發現水裡儘是包裝紙和垃圾袋。我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海洋汙染。」而且我在魔鬼魚觀測點看到的比之前更糟糕,我看到魔鬼魚要盡力地避免塑料進入他們的嘴裡,還時不時會吐出來。
  • 你對海洋汙染知道多少?海洋塑料垃圾裡位居榜首的竟然是它!
    你對海洋汙染知道多少?各種形式的塑料產品在生活裡出現。 你認為哪種類型的碎料垃圾最常見的?
  • 給孩子看這些紀錄片,比苦口婆心教孩子還管用!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娃追星這件事都持中立態度,通過這次的事情,我開始了解到,像王俊凱這樣的小明星並不像外人抨擊的那樣空有外表,事實上很多和王俊凱一樣大的孩子,甚至根本不會關注和考慮到如何保護動物、愛護環境。這幾年以來國家、媒體都在呼籲保護動物,但那些看似很常見的大象、老虎卻正面臨著非常危險的情況。
  • 6種能力左右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受益終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的共同期望,中國的家長們將這種樸素的願望轉化成了簡單直接的學業有成,不過教育在不斷變革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未來面對的是更加多元的社會,所以父母要提前了解社會需要,從小培養孩子這6種能力,相信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 LOL:臺詞最有意義的英雄,被稱為人生導師,一句話就受益終生!
    不過做什麼職業都有佼佼者,也都有虧本的,遊戲行業同樣不例外。但英雄聯盟這個遊戲真的有些除外,就算我們不往遊戲領域發展,僅僅聽這個遊戲中的臺詞,只要能聽得進去,就足以受益終生了!不過卡蜜爾的臺詞確實經典,讀懂後確定讓人很受啟發,如果運用得當,甚至是受益終生。你,要,自知:是的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一個不清楚自己定位的人永遠也混不好。
  • 「上天下海」紀錄片 這些故事讓你正視如何與動物共生
    《世上最藍的海》韓國紀錄片《Humanimal》宅在家太無聊?不如看看這些「上天下海」的優質紀錄片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大家都有乖乖在家吧?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不亂跑就是個人能做的最大貢獻了。《蔚藍之境》(自然篇):鏡頭之美不遜於BBC的國產海洋紀錄片觀看平臺:央視紀錄頻道長久以來,自然題材紀錄片裡的高分作品幾乎都被BBC「包圓」了,但春節期間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的國產紀錄片《蔚藍之境》(自然篇)卻受到網友好評
  • 寶珀與《經濟學人》聯合發起心系海洋「守護者」項目同名紀錄片...
    2018年以來,世界海洋峰會提出了一項範圍更廣、更加志存高遠的世界海洋倡議,加速開展海洋管理措施,在這項全新倡議的框架下,「寶珀心系海洋」又有了全新進展。2020年,心系海洋「守護者」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同名紀錄片《守護者》即將在國內視頻平臺上線,屆時在騰訊視頻和優酷視頻搜索BLANCPAIN寶珀官方帳號即可觀賞。我們將在這裡看到世界海洋的危機,以及與之應對的前沿科技和透徹思考,也會看到海洋生物科學家的熱忱,和他們親身講述的海洋探索中的種種挑戰。
  • 人類和海洋如何和諧共存,看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一個小男孩遠遠的跑上來問,「海洋到底是什麼?」大海是什麼?你可以告訴他很多數據(統計學,統計數字)和拉丁語學名,但在書裡找不到答案。想真正知道海洋是什麼,必須親眼看到,必須親耳聽到,且親身去體驗。但是如果提及他導演的作品,相信很多人一定不會陌生,《喜馬拉雅》、《微觀世界》、《遷徙的鳥》……這些讓世人無比驚嘆的紀錄佳作無不是出自他的手中。當然對於這些作品,有人會持不一樣的看法,比如:這算什麼?和BBC出品的紀錄片相比,似乎沒有感覺到哪裡有突破和創新。
  • 英媒:電商汙染環境有多嚴重 亞馬遜每年塑料包裝物可繞地球500圈
    亞馬遜號稱全球最大電商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各國紛紛採取隔離措施防疫,網絡購物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因此2020年的網購環境代價預計將更為嚴重。這是歐欣納海洋環保組織分析了電子商務包裝數據後得出的結論。
  • 豆瓣9.7,點擊1.5億,叮噹對這部紀錄片太著迷了
    這些體重過噸的大傢伙,成天憋屈地挨挨擠擠在一起,難免爆脾氣,一旦打起來,後果很嚴重!有些海象受不了擁擠,想去懸崖邊找清淨。但攀上80米的高崖,對一個沒手沒腳的海洋動物來說,並不容易……更危險的是,岸上的它們不如在水中靈活有力,遇到危險會本能的想入海庇護。若是慌不擇路掉下懸崖,就成了北極熊的免費午餐。
  • 6歲前父母必須給孩子養成這些規則,受益終生
    現在有很多育兒媒體會過分強調讓孩子擁有無條件的愛,擁有充分的自由,其實會讓很多新手父母陷入迷茫。父母們會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在什麼事情上該給孩子自由;而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上該給孩子規則?規則對0-6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0-6歲能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那麼在孩子6歲以後,他將擁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會讓一個人受益終身。反之,長大後再去彌補那些缺失的能力是非常之難的。
  • 被囚禁、被反覆餵藥、被奪走孩子——這是海洋館裡它們的日常
    直到我走上鯨類保護生物學研究的道路之後,從經歷與案例中意識到,那些被圈養在海洋館裡的鯨豚過得並不好。 如果你曾留意過鯨類動物的野外紀錄片,你會發現這些野生動物與圈養在海洋館裡的動物,在行為上有很大的差異。
  •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環保紀錄片?全球備受好評的十四部推薦!
    用發自內心的真誠,給你我介紹這個值得我們尊敬的世界。2007年,這部紀錄片還從電視上走向了大銀幕,推出了一部90分鐘長的電影版。為什麼這一部紀錄片會在全球受到這麼多的青睞?或許原因有很多:許多人們聞所未聞的真實場景...各種各樣的新奇動物...
  • 孩子能不能看電視?外國專家:娃在這個年齡前不看電視會終生受益
    文|西紅柿媽媽「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甚至不要購買、安裝它,這是最愚蠢的東西」。某部奇幻小說中的這句臺詞,真的嚇壞了一些爸媽。有的爸媽搞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輿論出現,這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