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海洋如何和諧共存,看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2020-12-22 迷影人生

一個小男孩遠遠的跑上來問,「海洋到底是什麼?」

大海是什麼?你可以告訴他很多數據(統計學,統計數字)和拉丁語學名,但在書裡找不到答案。

想真正知道海洋是什麼,必須親眼看到,必須親耳聽到,且親身去體驗。

伴隨著如此富有趣味和童真的旁白,《海洋》的故事逐漸在人們眼前拉開了帷幕。

01一個無比執著的老頭

確切的來說,當看到電影開頭,一隻蜥蜴望著冉冉升起的火箭,眼中倒影著火焰閃亮的光芒時,我甚至誤以為走錯了片場,以為這會是《哥斯拉》新版電影。

結果,我錯了,這部電影遠比《哥斯拉》要震撼,也更加的真實動人。

提到雅克貝漢,可能許多人會說這是誰啊?沒聽過。

但是如果提及他導演的作品,相信很多人一定不會陌生,《喜馬拉雅》、《微觀世界》、《遷徙的鳥》……這些讓世人無比驚嘆的紀錄佳作無不是出自他的手中。

當然對於這些作品,有人會持不一樣的看法,比如:這算什麼?和BBC出品的紀錄片相比,似乎沒有感覺到哪裡有突破和創新。

BBC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資金雄厚,受英國皇家支持的公共機構,對於製作紀錄片自然不缺人員和技術。

而雅客貝漢是憑一己之力找來的贊助,臨時拉來的人手。

作為一種投資風險很高,創作成本巨大,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影像類型作品,雅客貝漢能夠持續多年拍攝,並且不斷推出新的紀錄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如果說對於紀錄片涉獵甚少,那麼作為演員的雅客貝漢同樣能夠激起不少人的回憶,他曾經出演過《天堂電影院》、《放牛班的春天》等不少電影佳作。

可以說,《海洋》這部紀錄片能夠成功展現在人們眼前與雅客貝漢的執著努力密不可分,他用五年的時間,耗資五千多萬歐元(注意不是美元,不是人民幣),集結了一共12個攝製組和70餘艘船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攝製。

如今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這一百多分鐘電影內容是從多達500多個小時的素材中遴選而出的。

02人與自然

後來在接受專訪的時候,雅客貝漢是如此回應人們對《海洋》中不一樣表達方式的看法的。

他覺著以往的很多紀錄片習慣於在片中不斷和觀眾介紹動物的產地、長度、重量、習性,而其完全當成一個客觀拍攝的物體來看待。

雅客貝漢覺得這種做法限制了人們對於紀錄片,特別是對自然紀錄片的想像空間。

所以雅客貝漢和他的團隊在製作紀錄片的時候,都十分注意用鏡頭去捕捉動物的目光、表情,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動作,竭力想要突破傳統的限制,將鏡頭前的動物看作是一個故事的人物、角色。

這種創新正是《海洋》打動人心之處之所在,許多觀眾透過鏡頭前這些活靈活現的動物,能夠逐漸引發情感共鳴,會有一種這些動物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內心觸動。

影片中有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當看到千百隻海鳥和海豚一起在汪洋之中圍獵魚群的場景,搭配上此起彼伏的動人配樂時,相信所有觀眾都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激烈的競爭。

當看到兇狠迅捷的鯊魚將海獅幼崽殘忍殺死,而海獅媽媽只能無力地在岸邊黯然神傷,觀眾們又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人類社會中母愛的強大。

當看到影片中無辜的鯊魚被人們割去魚翅,扔回海中時,自然而然就會由內而外生出一種憤怒而又無奈的心痛。

諸如此類充滿深意的精彩畫面在《海洋》之中比比皆是。

一口吞下無數鱗蝦的鯨魚如同海中帝王具有無人能敵的氣勢,卻一如諸多同類一般飽受人類的迫害。

不計其數的海蟹層層疊疊鋪滿整片海底仿佛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生死大戰。

在導演雅客貝漢的巧妙構思調度之下,最終呈現在大熒幕之上的海洋仿佛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社會,每天都充滿了競爭、死亡和希望。

而海洋生物們就是這龐大社會的成員,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波濤洶湧的汪洋才逐步在觀眾們面前展現出它博大、寬廣而又奇妙的一面。

03突破與不足

《海洋》開創了一種新的紀錄片製作模式,為紀錄片這種歷史悠久卻收益甚少的影像作品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其對鏡頭語言無比嫻熟地運用,更是使得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紀錄片的局限,像是一件渾然天成,充滿寫意主義色彩的藝術品。

也正因如此,該片在歐美各國上映後都取得了較為不錯的反響,特別是在日本公映之後,擁有200萬人次的觀眾,影響力甚至超越了當年的《阿凡達》公映。

多年以前,一位著名的日本電影人曾經拍攝過一部毫無對白的紀錄片《天地玄黃》,這部電影在放映之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當然爭論也很多。

許多評論家說,這部電影成功實現了依靠鏡頭來敘述故事,在無言的畫面中,觀眾們能夠依據自己的個人看法去進行解讀,從而在觀影的過程中,逐漸從一名旁觀者逐漸轉變成為故事的參與者和思考者。

當然,這部紀錄片也被許多普通觀眾看做是紀錄片中的另類,沒有一句旁白,單純依靠畫面來推動敘事顯得過於沉悶和壓抑。

電影對畫面剪輯可以說精美絕倫、毫無挑剔,也使得這部電影即便在過去多年之後依舊被許多攝影愛好者拿來品讀。

《海洋》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沒有在電影加入過多的旁白解讀,可以在鏡頭下依舊保持生命的真實狀態,留給觀眾自己去感受。

在情感的表達上,《海洋》不同於許多科教紀錄片對人類行徑歇斯底裡、不加克制的表達方式。

即便對人類對海洋的破壞行為持反對意見,《海洋》依舊保持了極大的克制和冷靜。

比如電影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被殘忍割去魚鰭的鯊魚被冷酷地拋入海中,緩緩沉入海底。

鏡頭沒有過多的停留,沒有激起觀眾的悲情,而是採取點到為止的留白讓觀眾有自己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這種克制的創作態度使得電影始終保持了冷靜而又客觀的整體風格,沒有偏離展現海洋生命的主題。

這和同時期另外一部極具畫面衝擊力和聲討力度的紀錄片《海豚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導演雅客貝漢看來,與其把電影集中於控訴和聲討的思想之上,不如正視殘酷現實,冷靜思考人與自然該如何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和諧共處。

客觀而言,這部紀錄片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特別是作為一部電影來看,甚至在許多地方都不及雅客貝漢以往的紀錄作品。

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在電影的敘事結構上,整部電影唯一的一條敘事線索只有老人與孩子這一條超越了主體紀錄片段之外的敘事線,而且所佔比重受制於電影時長和主題內容,只有短短的二十餘分鐘,在有些國家上映的電影版本中,甚至刪去了這一條對電影整體內容影響不大的故事線。

敘事線索的缺失使得整部電影雖然充滿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追逐以及嘆為觀止的奇觀,但是卻顯得雜亂無章、脈絡不清。

過於強調感性認知和寫意主義,提高了電影的觀賞效果,可是卻沒有滿足作為電影受眾的觀眾更多想要通過作品進一步了解海洋世界的觀看主旨。

環保的電影主題的確十分契合電影的名字,不過這樣一個主題卻沒有隨著劇情內容的展開而逐步推進和深化。

在整部電影中,環保的主題思想似乎更像是起到電影各部分的串聯作用,電影的過渡和銜接顯得十分鬆散和隨意。

相關焦點

  • 羅小黑戰記:人類與妖精的共存與對立,人類能和自然和諧共處嗎?
    文丨漫菌#電影羅小黑戰記#事物的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在發展當中尋求共存,人類與自然達到和諧共處。《羅小黑戰記》是由MTJJ執導的中國動畫電影,在熙攘的人類世界裡,很多妖精隱匿其中,他們與人類相安無事地生活著。
  • 豆瓣9.3,這部關於海洋的紀錄片堪稱今年最美
    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 首先,不得不說《蔚藍之境》的取景和畫面實在是太贊了,隨手一截就是壁紙! 而這部6集的紀錄片,拍攝了約120個物種,分別從季節、潮流等角度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大家不曾了解的海洋生物故事。
  • 這部最美紀錄片,每一幀都是壁紙
    用「當紀錄片睡起來是香的」的標準來評判,這部片子很好睡。野狗和舞者的畫面,真是不怕演員們受傷或被殺,在獵食動物面前露出脖子睡得安詳。老師才給我們看了這部大悶片,催眠功效顯著。但毫無疑問的是,《塵與雪》的畫面是極美的。
  • 「上天下海」紀錄片 這些故事讓你正視如何與動物共生
    《世上最藍的海》韓國紀錄片《Humanimal》宅在家太無聊?不如看看這些「上天下海」的優質紀錄片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大家都有乖乖在家吧?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不亂跑就是個人能做的最大貢獻了。說的就是「上天入海」無所謂不能的優質紀錄片,而今天想要推薦的就是以動物觀察為主的紀錄片,不論是非洲的塞倫蓋蒂草原上「為生存而戰」的野生動物,還是生活在我國東海、黃海等地的海洋生物,都是人類在地球上的「小夥伴」,正視它們的生存狀態、保護它們與之共生的自然環境,才能真正地保護人類自己。
  • 第一季豆瓣9.7分,續集9.9,這部紀錄片,我想要和很多人類一起看
    在2006年BBC出品的紀錄片《地球脈動》中,攝影機潛入到浩瀚無際的海洋,甚至來到深海區域,探尋著這塊蔚藍色領域中五彩繽紛的生命體。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耗資高達800萬英鎊(7000多萬人民幣),整個攝影團隊走遍七大洲耗時4年時間才完成拍攝,這種不計付出的付出為《地球脈動》贏得了「史詩之作」的美譽。
  • 耗資五千萬,在全球50個地區拍攝的紀錄片《海洋》
    我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實在沒有想到,這是一部紀錄片,《海洋》耗時五年,耗資五千萬歐元,動員了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地區拍攝,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到,超過500個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
  • 獵殺、海洋汙染有多嚴重?這些紀錄片讓你的孩子受益終生
    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海洋垃圾回收站。這讓鯨魚徹底的失去了消化的功能。可即使在難受,它也在痛苦的繼續吞噬著垃圾。並嘗試把它們帶到岸上去,不讓其他海洋生物以及自己的同類和孩子受到海洋垃圾的傷害。每一種生命,似乎都有著善良的本性,他們很有靈性也懂得感恩。保護海洋,保護每一種海洋精靈,是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 《風之谷》:人類和自然如何共存?自然賦予了生命的幸福感!
    《風之谷》:人類和自然如何共存?自然賦予了生命的幸福感!《風之谷》以全新的畫風和溫暖的故事,來達到警醒世人的效果,《風之谷》主題嚴肅,為我們呈現完整的世界觀,用自然主義的情懷將我們帶入魔幻的世界裡。這部電影反映了對環境的關注。也反映了當今社會的環境現狀,主旨在於讓我們關注生態環境,一部精彩的動畫,最重要的就是在觀看中有所收穫。故事最開始講述了被汙染的森林,人們想要進入必須帶著面具,人們並沒有發現森林被汙染的原因,還以更加惡劣的方式去破壞森林,以為毀滅了森林就能迎來新的生活。風之谷的公主是娜烏西卡,是個勇敢善良的少女。他身負救贖人類的重任。
  • 大衛·阿滕伯勒爵士的紀錄片就嚴重的環境問題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正如《大衛·阿滕伯勒:我們星球上的生命》所清楚顯示的那樣,人類對地球的統治導致了一些相當大的問題。在這個人類主導的新時代,人類世,愛登堡親眼目睹了我們對自然的影響。不幸的是,它並不都是積極的。「我們學會了如何馴服野生動物。從環境中獲取更多。
  • 人類如何和動物和諧共處?看看全球那些「動物公路」,看完很暖心
    應該很多人都喜歡看《人與自然》這樣的紀錄片吧,這個開播在1994年的節目,不知道讓多少小孩每天4點以後安靜地待在電視機前。而這個節目的宗旨其實也很符合當今的時代主題,那就是「謳歌生命,關注環境」。在當今,尤其是這幾年,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已經越來越深入到基層。
  • 跨越近20年,豆瓣9分以上,10部最佳環境類紀錄片|值得你和孩子一起看
    對孩子來說,好的紀錄片,是一扇看世界的窗,可以讓他們了解更多世界的奇妙之處。暑假了,不妨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看看紀錄片,一起了解自然奧秘,增長人文見識,提高審美情趣。這期我們為大家分享的是近20年的十部最佳環境類紀錄片(按時間排序)。
  • 寶珀與《經濟學人》聯合發起心系海洋「守護者」項目同名紀錄片...
    寶珀是世界現代潛水腕錶之父,五十噚系列的影響力不僅在於深受表迷熱捧,更可貴的是,它孕育了「寶珀心系海洋」全球海洋公益項目,回饋世界與自然。「寶珀心系海洋」項目長期持久而富有遠見,取得了切實成效,如今擁有無數組織和個人合作夥伴,涉及全球海洋面積超過420萬平方公裡。
  • 國內參與製作的優質海洋紀錄片陪你過五一
    不如和小編一起看看這幾部國內參與製作的海洋記錄片吧網友評分都在9.0以上保證你這個假期過得非常充實!由於人類享有、控制所有資源,環保問題和獵食魚翅問題,成了鯨鯊最大的惡夢,演員阮經天誠懇呼籲請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後,可以深刻的反思,「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影片雖短,但看過的網友都給出了高評價。
  • 這五部關於海洋的紀錄片,每一幀都猶如壁紙!
    今天小編要推薦幾部關於海洋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從不同方面揭示了深海下面的奧秘,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神秘景色。 (關注視頻號少年數學家,呈現最直觀的數學!) 1
  • 《幽靈公主》,宮崎駿的大格局:自然破壞與人類共存
    在宮崎駿的作品裡面,不斷追問人類與自然是否可以和諧共存這一個終極的問題。當然這一問題也是我們不斷在思考的。一、利益糾葛的各方角色,到底是代表的是誰呢?幽靈公主是人類的兒女,但她也是自然養育的幽靈公主站在人類與自然的中間,但她更是大自然力量的體現,維護著森林的和諧。大自然需要她來守護,她也沒有改變過自己的內心,即使是人類,也不會背叛森林。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圖片來自\紀錄片《海豚灣》海豚或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微笑天使,它們每天早上都會成群結隊在海洋裡戲水,它們每小時可以遊40公裡,在蔚藍的海洋世界裡捕食或者嬉戲,或許在海洋裡,它們的微笑是真的代表快樂。但是,在太地町的海豚卻是在血泊中微笑而亡。
  • 必看生命紀錄片單|病毒是大自然的自保,而人類還在喊冤
    關 鍵 詞 :人體 生命本質推薦理由:《我們的星球》採用了令人驚豔的攝影和技術,並以前所未有的拍攝方式探尋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區域和那裡的動物居民。從蒼茫冰蓋到海洋深處,從遙遠的森林到戈壁沙漠,紀錄片將記錄世界上最稀有的動物,深入珍稀自然保護區的方方面面。
  • 《輻射4》民兵線心得如何實現鐵路和兄弟會共存結局
    《輻射4》民兵線結局可實現鐵路和兄弟會共存,下面為大家帶來zuox999分享的《輻射4》民兵線心得
  • 大型海洋主題紀錄片《蔚藍之境》今晚8點播出第一集!精彩內容搶先看!
    大型海洋主題紀錄片《蔚藍之境》今晚8點播出第一集!精彩內容搶先看!今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作為海洋日活動的重要宣傳內容,6月7日至12日,央視紀錄頻道(CCTV-9)晚8點黃金檔將重播大型海洋主題紀錄片《蔚藍之境》自然篇。《蔚藍之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然資源部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攝製。
  • 不要急於否定別人,和諧共存才是生存之道
    不要急於否定別人,和諧共存才是生存之道。1:愛任何事物的方法,就是意識到你可能會失去它。遇到你之前,我以為愛是驚天動地,愛是轟轟烈烈抵死纏綿;我以為愛是盪氣迴腸,愛是熱血沸騰幸福滿滿;我以為愛是窒息瘋狂,愛是炙熱的火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