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很多人都喜歡看《人與自然》這樣的紀錄片吧,這個開播在1994年的節目,不知道讓多少小孩每天4點以後安靜地待在電視機前。而這個節目的宗旨其實也很符合當今的時代主題,那就是「謳歌生命,關注環境」。在當今,尤其是這幾年,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已經越來越深入到基層。以全球範圍來說,如今已經打擊了不少的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團夥,也頒發了很多野生動物保護法,就是為了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動物,這個世界如果就只剩下我們人類,未免也太過孤單。所以保護動物真的需要從我做起,人類共同的一小步,就能給動物讓出一大步。
不過儘管從各個方面約束人類捕捉動物的舉措,但野生動物的數量還是在一直減少。事實上,相比於捕獵,野生動物數量會一直減少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車禍。環保組織學者預估每天約超過100萬隻野生動物會因為在公路上行走而喪生車輪底下。交通致死的數量才是最讓人痛心的。
盤點全球那些「動物公路」的暖心設計
所以為了緩解這樣的情況,一些公路設計師紛紛出謀劃策,就是為了能夠改善這樣的情況,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世界上最「奇特」的動物公路。
公路下方的「逃生洞」
「動物通道」的概念起源於20世紀中期的法國,那時候法國就開始致力於研發這樣的通道來錯分人流車流和動物,為了保證兩者的安全。而最初的想法就是在公路之下挖個洞。歐美很多國家的高速公路都是穿過國家公園的,所以經常有野生動物橫渡公路的情況,也就經常有交通事故的發生。
所以最早期的交通公路就是在公路地下挖個洞。最具有典型意義的就是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高速路下設置的通道,因為這裡有著很多馴鹿和灰熊,以及蛙,蛇類的動物,這類動物穿過公路的速度很慢,所以就在橋底下開通涵道,讓他們通過。
而同樣有這樣概念的還有澳大利亞的「牛隧道」。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奶牛經常散養,但也經常出現牛羊交通事故的事情。所以設立了牛隧道。
肯亞公路地下的大象隧道,在附近架高公路的高度,為了讓地下的涵道可以讓體積龐大的大象通過。
公路上方的「生態橋」
而後來公路涵道也逐漸不流行了。因為動物的思維很簡單,有一些動物更喜歡在太陽底下行動,所以開設涵道後,他們還是經常走公路,對此「生態橋」的概念就逐漸興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們的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生態橋,在上面建設一座公路,並且模擬草木的環境,讓動物步入綠色通道,而不是走上會出事的柏油公路。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比利時的野生動物大橋
荷蘭的國家公園,為了讓動物車禍的事故很少出現,所以就修建了全長超過半英裡的野生動物橋梁。
澳洲聖誕島上,每年都會擁有數千萬紅蟹從內陸奔向海邊繁殖後代,但因為數量太多,所以每一次的遷徙都伴隨著車輛軋壓的悲劇,所以當地設立了通高5米的「紅蟹通道」,讓紅蟹能夠安全回到海邊。目前已成為當地最著名的旅遊資源。
奇形怪狀「生命通道」
而除了兩種方式外,還有許多更加獨特動物通道,就比如日本烏龜隧道。烏龜繁殖的途徑中需要經過一個鐵軌,所以當地就在鐵軌地下弄了個烏龜通道,儘管火車在上面疾行,但卻不會對這些烏龜產生影響。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地區的高速公路設立繩索通道,為了讓這裡可愛的鸚鵡有停歇下來的地方。
和動物和和諧共處,僅僅需要你我退後一小步
事實上,這樣的「動物公路」還有很多,並且其實耗資也都並不貴,只需要提供給動物一個可以錯開公路的環境就好了,人類如何和動物和諧相處,其實不需要什麼大道理,一條小繩索可能就是動物的棲身之所。一點點寬容,一點點關心,我們退的一下步,就能給動物們留下一大步的生活空間,就能和我們好好共處,也能讓這個世界更加溫馨和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