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阿富準鐵路全線開通運營。為方便野生動物自由遷徙,減小鐵路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影響,鐵路在通過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時設置了34處野生動物通道。
這條鐵路從規劃之初,鐵路部門就深入調研,反覆將方案進行對比和評估,確保將其建設成為綠色鐵路、生態鐵路。如今,阿富準鐵路儘管橫貫北疆廣袤的荒原、草場和自然保護區,但是卻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三十多處野生動物通道便是最好的例證。
要想獲得發展,離不開基礎建設以及其他經濟要素的協同推進。但是,同時也要看到的是,社會的進步必須要建立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之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從這一理念出發,在各個方面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不僅是我國現在與未來必須要重視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全世界所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很多人大概還記得,在青藏鐵路剛剛開通之初,就有聲音不斷擔憂它會不會破壞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但是,經過幾年的運行後,這種聲音逐漸消失。為了保障高原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特別是珍貴稀有的藏羚羊、野驢、野生單峰駱駝等動物,青藏鐵路刻意繞開了它們的主要棲息地,並在多個遷徙路線上設置了「遷徙通道」,讓它們能夠自由地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穿行。這表明,一條鐵路不僅不會給當地生態帶來破壞,如果它足夠「照顧」到當地野生動物的話,還可以成為當地有效保護自然環境的強大助推力。
而阿富準鐵路經過的阿勒泰地區同樣也是如此。這是我國在西北地區的最北部,毗鄰連綿不絕的阿勒泰山脈,野生動物資源費豐富,同時也是廣大牧民「夏牧場」和「冬牧場」的所在地。著名散文作家李娟所描寫的哈薩克族牧民們的動人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地區。在她的筆下,因為有了自然的力量才會有哈薩克、塔吉克等少數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奮鬥激情;因為當地的人們始終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才會讓這一片令人嚮往的土地變得更加可愛、可親。
如今,這片人跡罕至的土地終於通了鐵路。人們會因為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裡也會因為鐵路的開通,而讓環境保護工作變得更加深入,更加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真諦。
(謝冠芳)